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北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思考
第743期 作者:□文/杨晓春1 陈春梅1 王华萍1 张 军2 时间:2024/12/16 16:03:22 浏览:5次
  [提要] 新能源装备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新能源的技术的总称,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内容之一。河北省风光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先天优势,然而仍存在短板弱项。本文通过梳理河北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短板,最后提出创新驱动、搭建平台、优化布局、品牌培育和招商提质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河北;新能源;装备;风电;光伏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5月31日
2023年5月,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新能源装备是指用于制造新能源所需设备、材料和产品的特定装备,包括太阳能光伏装备、风电装备、水电装备、海洋能装备、生物质能装备、储能装备、氢能装备等。
河北省地处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以及太行山、燕山山区等地都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全省太阳能资源丰富。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达49万吨/年,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这些都为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一、河北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2021年新能源装备(本文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9个小类作为新能源装备,包括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铅蓄电池,其他电池)规上企业248家,营业收入768.9亿元,利润总额-3.8亿元;2022年规上企业283家,营业收入973.0亿元,利润总额38.0亿元;2023年规上企业超344家,营业收入981.4亿元,利润总额35.6亿元。
(二)研发创新及产业布局。河北省新能源装备领域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产业主要分布在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邯郸等市。龙头企业方面,晶澳科技太阳能组件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天威保变掌握了输变电设备领域前沿技术,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金士顿空气轴承产品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实现了河北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二、河北省新能源装备重点领域发展现状
(一)风电装备。本文将统计分类中风能原动设备制造(3415)和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3811)这两个小类作为风电装备行业来统计。2021年规上企业29家,营业收入155.7亿元,利润总额2.46亿元;2022年规上企业33家,营业收入177.9亿元,利润总额-1.7亿元;2023年规上企业35家,营业收入139.4亿元,利润总额-2.3亿元。
河北风电上游零部件制造企业涵盖叶片、塔筒等领域。其中叶片制造商主要有:张北艾郎风机叶片、国能联合动力、邯郸中材。河北省风电塔筒制造商主要有:河北宏润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宁强集团公司、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洁绿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河北衡佳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河北鑫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安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位于产业链中游的中国风电整机商市场份额集中度愈加明显,河北风电整机制造商主要有: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张北运达风电有限、金风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二)光伏产业。河北省光伏产业从业企业50余家,拥有晶棒、铸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发电应用系统及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晶澳太阳能和英利集团均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制造供应商,唐山海泰、保定光为、科林电气等也是该领域骨干企业,均具备自主承担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集成控制等建设运营能力。2023年,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4.8亿元,同比增长12.8%,利润总额达31.1亿元,同比增长2.9%,平均用工人数为1.5万人,同比增长25%。2023年,全省生产太阳能电池1,950.9万千万时,同比增长32.8%。
(三)氢能装备。河北省已基本形成了从氢气制储运加,到燃料电池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制造,再到多元化市场应用的较为完整产业链。其中,风光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空压机及整车研发制造等已达全国领先水平。
制氢装备方面,中船派瑞(中船718所全资子公司)在碱性电解水制氢领域,已建成中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加压电解水制氢装置已生产销售900余台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自主研发的PEM纯水制氢设备是新型绿色水电解制氢系统,打造了多个全球首台套水电解制氢产品。氢储运装备方面,优势企业主要有石家庄安瑞科、邯郸新兴能源装备等。目前,华北市场的20Mpa压缩储罐几乎由石家庄安瑞科独家提供,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气体机械制造商、成套技术集成商之一。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研制了国内第一套70MPa全撬装集成式加氢站,投放北京冬奥应用场景。未势能源是全国领先的氢燃料电池产品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涵盖“两大系统、三大平台、系列核心零部件体系”,主要包含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35MPa/70MPa车载氢系统、瓶阀及减压阀等氢能产业核心产品。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是国内五大城市群之一,正在加快推进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
(四)核电装备。河北省核电装备企业较少,总装方面主要是哈电(秦皇岛)公司。该公司目前已掌握CPR1000、AP1000、华龙一号、CAP1400、高温气冷堆等多种技术路线、多种堆型大型核电产品的制造技术,具备年产4台套百万千瓦级核电核岛产品生产能力。零部件企业主要包括石家庄先楚核能、沧海管件、二十二冶精密锻造公司和河北宏润核装等公司,在核电泵阀及关键核级材料方面具有发展优势。
(五)储能产业。目前常见的储能方式有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储热技术、化学燃料储能、氢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形式。其中抽水蓄能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储能应用中将持续保持高占比,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氢储能技术可实现长周期调节,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规模化储能技术。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新型储能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氢等形式。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度最高、应用最为广泛,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已基本实现商业化应用;液流电池技术最为安全,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示范项目已取得成功应用;机械储能中压缩空气储能已实现100兆瓦级示范应用,结合废弃矿井或天然盐穴开发可大幅降低投资成本;飞轮储能技术进入规模化实验示范;钠离子电池、储氢等其他创新储能技术处于研究示范阶段。河北省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首批国家示范项目取得推广应用。
河北省新型储能涵盖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铁铬液流、铅酸电池等多种储能形式。国网冀北电力公司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已列入国家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风光储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京津冀地区首个“火电+储能”调频应用示范项目落地唐山丰润电厂,率先探索新型储能与传统火电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雄安新区王家寨绿色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采用“储能+分布式能源”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局部微电网绿色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问题。河北省已有部分新型储能装备技术走到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其中国家电投河北公司联合中央研究院开发的铁-铬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巨人集团建设的张北1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申请国家首台(套)科技装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设计效率达70.4%;承德万利通公司与清华大学国家“863”计划钒电池项目组共同开发的全钒液流电池获得了国家30余项专利,攻克了全钒液流电池溶液、电极电堆、质子交换膜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为化学储能提供了安全发展的技术路线。河北省注重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进程,商业模式不断得到创新突破,由初期的电源侧新能源发电配套、平滑出力减少弃电,逐步拓展到电网侧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用户侧峰谷价差套利等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供有益探索。
(六)输配电装备。保变电气作为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经过60余年的奋斗和发展,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电力变压器,配套大水电、大火电、大核电的发电机主变压器等近百项关键核心技术,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重点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为特高压新基建、三峡工程、客运高铁、西电东送、华龙一号、深海一号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大国重器”,科研成果8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2项,被授予“装备中国功勋企业”荣誉称号。科林电气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智能电网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领域的研究,分别为智能电网、新能源、“互联网+”三大业务板块。
三、河北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瓶颈
与国内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相比,河北省存在很大的差距,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一是产业规模小。河北省新能源装备领域规上企业约300家,营收不到千亿元。二是龙头企业较少。百亿元以上企业仅有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50亿元以上企业有3家,分别是唐山海泰、晶澳(邢台)和英利能源(中国),主要是光伏行业,其余行业均为50亿元以下企业。三是产业链条不完善。风电装备企业多数为国内龙头企业在河北省的生产基地,发电机、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仍需外采,大功率海上风电装备企业仍是空白,氢燃料电池所需隔膜、双极板不能自给生产。
四、河北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建议
建议从创新、平台、招商、重大项目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一)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新能源装备转型。鼓励优势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光伏、氢能、储能、输配电等领域关键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和“杀手锏”技术问题。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保险补偿机制作用,鼓励企业创建新能源装备领域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科研创新平台。
(二)搭建对接平台,持续完善能源装备产业链。发挥张承地区可再生能源示范先导作用,依托风、光资源优势,以构建新型储能“一核、一区、两带”发展格局和“两区、三基地”风电、光伏发电格局为牵引,搭建新能源装备生产企业和用户对接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产需对接活动,进一步建链、延链、补链,不断提升省内新能源装备供给配套能力。
(三)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张家口加快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打造氢能装备产业集群。保定市依托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集聚优势资源,培育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生态。承德建设国内领先的储能装备产业集群。邯郸打造集制储运氢装备和风电于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邢台、保定依托晶澳、英利等优势企业加快推动光伏产业能级提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
(四)加强品牌培育和标准制定。加大新能源装备领域质量品牌标杆培育力度,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河北品牌。围绕光伏、氢能、风电、新型储能、燃气轮机等领域,发挥燃料电池标委会等标准化组织作用,鼓励新能源装备企事业单位积极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
(五)开展“产业招商提质”行动,壮大能源装备产业。梳理全省能源装备产业现状,建立产业地图,根据各市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开展精准招商,吸引优势风电、光伏、氢能装备企业落地。
(作者单位:1.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2.河北省电子学会)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通.新能源装备引领者的新命题[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3(06).
[2]孟凡生,徐野,赵刚.“工业4.0”背景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过程及影响机理研究[J].管理评论,2022(07).
[3]郭振岩.电力装备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J].电气时代,2024(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4272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