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
第744期 作者:□文/张本飞 时间:2025/1/1 17:52:08 浏览:5次
  [提要] 三苏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大高峰,发展眉山三苏文化旅游可以提振四川经济,同时促进眉山三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对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指出眉山发展三苏文化旅游业的核心优势、不足之处、政策机遇及其面临的巨大挑战,并就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眉山;文化旅游;三苏
基金项目:文化传承工程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编号:KYPY2024-0040)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7月19日
文化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当今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对于我国提升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本文就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展开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三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对三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三苏文化产品的开发方面,国内学者主要注重将三苏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创意产品、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多个领域中。在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方面,结合川西三苏文化创意等元素,周睿(2016)和付红霞(2016)等提出四川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的文化体验构建策略;在创意产品方面,杨欢(2018)、曾晨(2023)和鲍进(2023)等注重将三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原理应用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创意产品;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宫宜希(2023)、彭林泉(2022)和罗关洪(2022)等提出了加强法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术研究等措施,以促进三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三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外学者对三苏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而对于三苏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三苏文化传承产品的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面。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三苏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探索新的传承和弘扬方式,以推动三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苏文化旅游是指以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文化影响为核心,结合与三苏文化传统密切联系的遗址、遗迹、遗作等文化遗产发展起来的特色旅游业。本文重点探讨四川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至于其他如黄州的东坡赤壁则非重点探讨对象。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三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1988年文化和旅游部(前身即文化部)拨三苏传统文化保护专款修建三苏文物库房,拆除文化价值较少的三间旧房,修复并搬迁了苏轩与八风亭;1992年三苏故里西大门得以改建;1995年三苏祠南堂修建而成;2002年三苏祠南大门、快雨亭、三苏祠墨庄修饬。三苏祠几更其名,目前全称为“眉山三苏祠博物馆”。2007年三苏祠博物馆完工,新建三苏纪念馆,建成碑廊、晚香堂、游客中心、停车场、纱縠行老街;改造三苏博物馆西园及祠内道路水系。2013~2016年因受“4·20”地震影响,三苏祠博物馆一直处于闭馆状态,其三苏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受损较大,此阶段处于三苏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完善阶段。
2020~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苏祠文化旅游受到较大冲击。疫情之后,各类旅游产品开发正迎来新的勃勃生机,如三苏文化体验游、三苏文化研学游、三苏历史遗迹游等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游客可通过云旅游或者线下体验三苏的故居,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体会宋代耕读文化生活方式,创新当下的新农人文化旅游经济。
三、三苏文化旅游业SWOT分析
(一)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优势分析。在发展眉山旅游业过程中,三苏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吸引潜在的线上线下消费者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
1、文化底蕴深厚。三苏文化源远流长,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的高峰。苏轼的哲理诗如《题西林壁》、宋词经典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散文名篇如《赤壁赋》,苏辙的诗文如《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以及苏洵的文学理论如《史论上》,都是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为四川文化旅游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及创意,吸引对中国文学及传统文化旅游感兴趣的巨量潜在消费者。
2、地域特色明显。三苏分别在四川、湖北、江苏和安徽等地活动和创作,这些地区都与三苏文化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游客可以通过参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三苏故里、三苏碑廊等地,更深入地了解三苏文化旅游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地域特色。本文重点突出三苏故里四川眉山文化旅游的地域特色及其历史渊源。三苏都是在眉山成长为一流文人,其成长历程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贡献,同时三苏也与本土的文人雅士交往,留下了一定的文化影响。眉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浓厚的人文地理特色让现代消费者进行沉浸式旅游。
3、文旅教育基地培植。三苏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成就,他们也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同时三苏文化还融合我国的禅和道的思想,其思想融入其看似漫谈的部分观景作品之中,如苏轼的哲理诗词《题西林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即可详见释儒道融合的思想典范。通过学习三苏的作品和思想,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特别是其家国情怀及其家庭教育,历史传承可以提升游客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因此,三苏故里实乃厚植于眉山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4、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在眉山三苏文化旅游区域,各种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纪念馆、游客中心、停车场、文化长廊等,为游客提供各类文化游览体验;2020年和2022年眉山分别正式运营四川大学与三苏祠博物馆共建的东坡书院、苏轩文物展厅,这些设施进一步增加了眉山文化旅游的魅力。
以上的文化旅游业优势分析表明三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眉山旅游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眉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推动力。通过进一步挖掘和传承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的优势,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眉山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劣势分析。尽管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具有独特优势,但文化旅游业发展也存在一些劣势,需要认真分析相应的政策建议。
1、竞争激烈。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各个地区都在积极打造和推广自己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眉山三苏文化需要与川内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竞争,争取游客的关注和选择,如果眉山不能很好地提炼三苏文化特色而与其他传统文化旅游同质化竞争,则眉山文化旅游业必然出现因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而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2、传承困难。尽管眉山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学史和传统文化发展史上都有着浓墨重彩之笔,但在当代快速迭代演变的社会,眉山三苏文化亦如其他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困难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将眉山三苏文化不断传承给我国年轻的新人,则必然导致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因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而无法传承发展。
3、营销推广不足。川内乃至全国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线上线下的眉山三苏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和营销推广显得至关重要。如果眉山三苏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推广不足,潜在的目标客户群可能不了解或不关注这一独特文化旅游品牌,从而影响眉山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在全国文化旅游市场的份额。
4、景点开发不足。目前,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主要是围绕三苏的故居和纪念馆在进行开发,没有动态拓展其背后的三苏文化发展的脉络,如相关书籍、数据资料、动态展示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如果眉山结合三苏文化的各种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则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上文详细分析了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四大劣势,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利弊,从而优化眉山三苏文化传承、加强营销推广、提升景点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眉山三苏文化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实现三苏文化可持续发展。
(三)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机遇分析。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生业态,在全国文化旅游业中具有广阔且独特的发展机遇。
1、文化旅游需求增长。2022年末我国疫情管控放开,2023年我国旅游业强劲复苏,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规模为23.8亿人次,同比增长64%。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规模为18.6亿人次,同比增长70%;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规模为5.2亿人次,同比增长44%。每人次国内旅游消费额同比增加19.52%,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同比增长96%。2023下半年的中秋国庆节假期国内旅游无论是在旅游规模还是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方面均已超出疫情前。随着人们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强势增加,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目的地感兴趣。眉山三苏文化作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化符号,可以满足全国各地游客对三苏文化传统体验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和博主前来打卡、休闲、观摩、学习。
2、政策支持力度。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四川省眉山市古称眉州,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和政策支持,眉山籍此政策红利加快推动三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3、互联网技术应用。近年来,视频经济和云旅游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类VR、AR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也逐渐迎来数字化方向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新媒体营销和新数字产品的普及,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推广和宣传三苏文化,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来眉山三苏文化旅游景点打卡和互动。
4、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我国文化商品交易会中文化创意产品占比14%,同比增长6.5%,“国潮”及文旅产业衍生品亦随文化自信兴起,眉山三苏文化旅游可以借“国潮”之东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三苏文化旅游衍生品,通过将我国传统三苏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以创造更多的商机和就业岗位。
(四)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挑战分析。三苏文化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认真应对和解决。
1、传统三苏文化与现代旅游业融合的难度。三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如何保持三苏文化传统与现代旅游业需求密切结合是一个挑战,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手段,保留三苏文化传统中的真善美,而剔除其封建的落后习俗,让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产品更具亲和力和竞争力。
2、传统三苏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在三苏故里开发三苏文化旅游业的过程中,必然会损失部分区域原本样貌,如何平衡传统三苏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全新课题,我们需要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实现眉山传统三苏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传承。
3、三苏文化旅游品质提升与服务水平。提升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在全国文旅产品中形成三苏文化旅游的品牌烙印,另一方面要在全国多个(如湖北东坡赤壁)三苏旅游产品中独树眉山三苏文旅业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形成竞争力。
四、对策建议
综合上文所分析的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重点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加强新媒体营销和新数字可视化产品的开发和及时更新,使得眉山三苏文化旅游业能更好地被推广和宣传,从而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来眉山三苏文化旅游区体验和互动。其次,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群体形成更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方案,从而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细分需求。再次,将眉山三苏文化旅游打造为独特的地域文化旅游品牌,既要避开全国其他文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又要防止川内其他文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最后,定期举办与眉山三苏文化旅游相关的文体、文艺活动,如才艺秀、研学会、诗词朗诵会、书法展览、各类演出等,吸引文艺爱好者、学生群体参与,提升眉山三苏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睿.四川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的文化体验构建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02).
[2]付红霞.四川文化元素的创意旅游产品设计[J].工业设计研究,2015(01).
[3]曾晨,鲍进.“三苏”文化的产品化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3(11).
[4]杨欢.三苏文化在眉山市道路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8.
[5]宫宜希.眉山:法治守护三苏文化传承千年文脉[J].中国人大,2023(11).
[6]彭林泉,罗关洪.加强三苏法律文化的研究传承[J].民主法制建设,2022(08).
[7]朱颖涛,熊晓昙.从故宫文创看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5).
[8]李旭.三苏祠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J].参花(下),2022(03).
[9]张珂.四川古典园林铺装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0.
[10]李薇婷.浅析新时代信息化视域下“三苏文化”文创产品发展路径[J].艺术科技,2019.32(13).
[11]潘雪梅,万汉.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理念与原则[J].绿色包装,2016(05).
[12]杜唐丹,李子禾,周芷若.东坡文化赋能县域经济发展——以三苏故里眉山市为例[J].当代县域经济,2023(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258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