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
第744期 作者:□文/霍利琴 葛旭晖 时间:2025/1/1 17:57:22 浏览:29次 |
[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石家庄作为农业大市、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激活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还存在资源整合与管理、保护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从优化顶层设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科技赋能、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优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4年度石家庄市西柏坡精神研究指导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JZXBPZDKT-20240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10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意义的价值体系,是培育乡风文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源泉,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石家庄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因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地位,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区县。因此,应当利用好石家庄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
一、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及特点
石家庄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到处流淌着红色的血液。特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并孕育出一批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以2021年河北省文物局公布的河北省不可以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为例,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95处,仅石家庄就有133处。石家庄的红色文化资源大致可划分为五大类:一是重要机构及党组织所在地遗址,如华北人民政府旧址;二是革命历史事件活动遗址,主要指的是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方、活动旧址,如正定高平地道战遗址;三是烈士陵园(墓、碑),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四是革命历史纪念馆(碑),主要指用来纪念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以及标志性建筑物,包括纪念馆、博物馆等,如西柏坡纪念馆;五是历史人物故居(活动地、殉难地),如东苇园聂荣臻旧居。通过分析,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一)资源总量较大,分布范围广泛。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遍布于18个市、区、县,分布于近代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其中,灵寿县红色遗址资源数量最多,有39处;其次是平山县,有30处。灵寿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的一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并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红色烙印。以“西柏坡”为“革命圣地”而闻名于世的平山县,为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二)知名度较高,影响力非常大。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知名度高,如抗日战争时期,灵寿县有抗大二分校和陈庄歼灭战遗址,藁城区有震惊中外的梅花惨案遗址。解放战争时期,西柏坡举世闻名,在这里,曾经是党领导全国土改、指挥三大战役的地方,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地,“进京赶考” “新中国”的起点,石家庄是全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这一切无不显示出石家庄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其中所蕴含的红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宝贵的历史价值。
(三)革命英雄多,红色故事鲜活。近代革命史上,石家庄名人众多,如工人运动领袖高克谦,北方杰出的农民运动先驱解学海、郝清玉,戎马一生的抗日将领周建屏,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平山团,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与狼牙山五壮士同样壮烈的挂云山六壮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词作者公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色歌曲创作者曹火星,从行唐走出的黄埔英烈荣洁义,等等。河北籍82位开国将帅中,石家庄有13位;80位开国少将中,石家庄有12位。可谓红色名人众多,英雄辈出。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成效与困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石家庄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大多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加之管理薄弱、开发宣传手段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成效
1、丰富拓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传承发展红色文化,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旅游、文化等资源,形成以“红色+”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这有助于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家庄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初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例如,平山县西柏坡等地通过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红色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井陉县打造了抗战纪念园、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组织了红色文化节、红色文化演出等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发展“经典1947” “石全石美” “小小英雄”等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化产品、手工艺品开发和销售,拓展了当地群众就业渠道,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此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些地方还将红色文化融入当地农旅结合、民宿发展等新业态中,实现了红色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2、夯实基层一线堡垒,强化乡村治理能力。一是通过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例如,无极县通过将烈士陵园、李狄三公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串联起来,完善了“党校+平台+基地”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成功地将纪念地转化为教育课堂,将红色历史融入培训课程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精神风貌。二是通过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有效提升乡村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决策的积极性。例如,灵寿县结合红色文化传承,开展“红色社区建设”项目,建设红色社区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动员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等群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弘扬红色精神,加强社区自治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乡村民主治理的良性发展。三是通过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了乡村干部的工作效率。挖掘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使乡村干部更加了解党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感悟革命先辈遗留的磅礴伟力,激发出立足岗位、担当作为的不竭动力。
3、涵养群众文化品质,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能够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传承良好家风村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整体精神文明水平,凝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合力。比如,井陉县东尖山村,已建成“卢王川马氏抗战英雄纪念馆” “路南抗日政府纪念馆” “八路军129师385旅纪念馆”,这些举措促进了乡村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栾城区建成赵家庄村红色历史展馆,收录红色连环画,使群众更深入了解和感受红色革命时期的历史风貌,培养乡村居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怀。赞皇县开展“红色家风传承计划”,灵寿县开展“弘扬红色家风,传承家国情怀”主题活动,引导居民强化社会责任感,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文明素养,提高乡风文明和社会秩序。
4、提升乡村人才素质,增强农村发展后劲。通过深度挖掘和传承石家庄市的红色文化,将在外人才“引回来”,助力乡村发展;让本地人才“强起来”,增强发展活力,有效地提升乡村的人才素质,释放乡村振兴潜力。比如,井陉矿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优势,以心系家乡发展的“归雁人才”为支点,发挥头雁领航、归雁建功、雁阵聚力、雁鸣共振“四雁工程”优势,建立45个“归雁人才”矩阵群,567名“归雁”人才入库建阵,建立“乡村智团” “田专家”等20余支人才队伍,引进了一批人才和项目落户,通过以人才促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致富,为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深泽县定期组织新引进绿卡人才赴白庄乡宋家庄大战纪念馆寻访红色足迹,开展红色教育,在青年人才心中激起强烈自豪感和使命感、责任感,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另外,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红色文化,能让村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本地深厚的历史底蕴,进一步提升凝聚力,激发对家乡的认同感,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擦亮农村生态颜值,打造赏心悦目环境。近年来,石家庄市持续推出了“红色旅游+绿色经济”的综合旅游线路,通过串联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风光、乡村景点,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成长,展示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种“红色文化”与“绿色经济”的结合,不仅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还有效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比如,晋州市周家庄乡全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展“红色+绿色”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人民公社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年俗文化节、梨花节、采摘节、研学等系列活动为串联,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建设“绿色采摘+旅游”精品线路,探索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形成集学习、参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红色精神传承功能的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精心勾勒出一幅“红色+绿色”和美乡村新画卷。
(二)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1、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管理。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分散在各县(区),特别是西部山区县,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如,平山县西柏坡距离石家庄站80多公里、赞皇八路军太行一分区旧址距离石家庄站70多公里,各景区景点之间距离更远,不利于形成一体化旅游格局。另外,红色景区一般为所在县(区)文旅、民政等部门管理,基本上是事业单位属性,习惯于接待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等团体活动,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不够强,对旅游市场开发意愿不强烈,没有作为产业进行管理发展。这也导致周边群众只能在景区附近售卖一些同质化的土特产,对形成品牌旅游产品和帮助群众持续有效就业的作用不大。
2、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力度不足。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多,但是以西柏坡、陈庄等最为知名、受关注度最高。而一些知名度较低、分布于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县(区)的,保护开发力度不足。比如,提到人工建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位于河南的红旗渠,实际上河南林县在建造红旗渠之前,曾专门派人员来井陉绵右渠取经,其修建时间比绵右渠晚两年,通水时间也晚一年多,但就影响力和知名度来说,绵右渠与红旗渠相比差距较大,类似的还有挂云山六壮士与保定狼牙山五壮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不太知名的红色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如何争取到财政资金或社会关注,对各类红色文化进行全面有效保护和开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对区域红色文化认同感有待提高。由于红色文化展现和传播方式落后,导致一部分年轻人的兴趣相对较低。比如,石家庄市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通常是博物馆、文献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展览等,多采用壁橱式展陈,以文字、图片、讲解为主,展现、传播形式较为固定,缺乏新颖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科技感,不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形势,无法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需求,在红色景点观察,可以发现认真参观的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即使去也是以陪伴老人为主。另外,在红色景区景点,以红色教育为主,其他游玩性的设施不多,游客多是参观,没有参与性活动,导致吸引力不强,二次游甚至多次游的较少。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石家庄市的地域特点,并深度挖掘石家庄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形成全市红色文化旅游“一盘棋”发展格局。2021年石家庄国有企业改革,成立了石家庄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石家庄文旅投集团”),主营业务就包括文化产业开发、旅游资源整合运营等。鉴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可以在文旅投集团内部设立专门负责石家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运营管理机构,统筹全市各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邀请文化主管部门、历史研究机构、公益组织和企业等协同合作,形成联动效应,打造“石家庄红色文化”公共品牌,更加有力地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推出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串联各景区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整合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及农村休闲体验项目,拓展石家庄红色旅游广度和深度,带动乡村旅游的多元融合发展,实现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红色文化市场竞争力。在红色景区景点,除了常规的红色文化展陈外,还可探索开发实景演出和“八路军一日体验” “红色民宿” “模拟地道战”等特色明显、参与性、趣味性强的活动,让游客能够有重回革命年代的体验感,也会有效带动属地群众就业增收。同时,通过挖掘和利用石家庄独特的红色文化品牌元素,设计制作地方红色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如西柏坡旧址积木、段家楼特色摆件以及其他红色文化雕塑、伴手礼、收藏品、纪念品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能为周边群众带来更多致富渠道。另外,通过举办文化创意设计比赛、创意征集活动、创新论坛以及红色文化创意孵化基地等活动,鼓励专业设计师、文化创意人才踊跃参与,为红色文化产业带来新创意、新理念,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
(三)强化政策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各界保护开发红色文化积极性。基于现实情况,市县财政很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红色文化旅游建设,因此应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的积极性。比如,研究出台专项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红色文化产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和生产成本,鼓励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团体、群众个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保护和红色旅游开发中来,激发行业创新动力。用好“英才入石”计划和“人才绿卡”政策优势,吸引红色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石家庄发展,负责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宣传、推广,提高全市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建立专项人才培训计划,设立红色文化培训课程,结合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对红色文化保护发展教育培训,让更多人才投身于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中,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针对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保障企业正当利益。
(四)坚定不移守正创新,推动科技赋能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借助元宇宙、AI大模型、虚拟现实、3D等前沿技术,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提升产品体验感,激发消费需求。引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能够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红色历史场景,如重现革命战争的激烈战况、革命根据地的生活风貌等,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在线教育课程、互动游戏和短视频等内容,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使红色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更好地传承。用好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红色文化的研究和解读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挖掘其中的深层次内涵和价值。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相关信息,扩大受众范围,提升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曝光度,扩大乡村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打卡。此外,还可以结合时下热门话题和流行元素,设计创意宣传素材,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互动,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
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接续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助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社法所)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3]激发党员干部爱党敬业内生动力[N].石家庄日报,2023-07-04(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