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协同探讨
第745期 作者:□文/冯晓昕 时间:2025/1/16 9:01:48 浏览:9次
  [提要]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坐拥庞大国有资产的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被监督,而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被给予更多期望和使命,协同政府审计做好国有企业经济监督。本文通过审计目标一致性、审计内容重合性、审计方式相似性分析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基于SFIC模型理论分析当前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协同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7月10日
国家审计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主体组成,其监督目的是约束政府、企业等组织机构的收支活动,制约权力,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其中,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补充,特别是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单位内部的重要监督部门,可以更便捷、更直观、更深入地发现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协同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关系分析
(一)审计目标一致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在审计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运营程序和财务报告的独立、客观评价,提供有关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性的信息,确保企业规范运行;而政府审计审计对象覆盖面很大,包括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等,从政策执行、绩效评价、使用公共资源的合规性和经济性进行审计,确保被审计对象能够有效地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实现社会和经济目标。因此,二者审计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审计内容重合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重大政策落实政策执行、经营指标、重大经济责任落实、内部控制、职工薪酬、国有资产管理、多元化企业管理、财务收支等方面,从企业内部发现问题。政府审计在审计国有企业时,审计内容根据被审计对象会有侧重点,但也包含重大政策落实政策执行、经营指标、重大经济责任落实、以前年度巡视、审计整改、财务管理等几大类,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审计内容有高度的重合性,但因为审计视角不同,对于同一类审计内容有不同的审计结论。
(三)审计方式相似性。目前,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均采取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审计项目,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检查、取证的方式基本一致,比如数据核对法、资料审阅法、查询法、对比分析法、盘点库存法、实验鉴定法、重新计算法、抽查法等,会根据审计的具体内容选取其中一种或多种结合的方式开展审计,因此二者的审计方式是相似的。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协同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不顺畅。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协同过程中,沟通不畅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通等方面。特别是在政府审计审计国有企业时,更需要内部审计结果应用来提高工作效率,但因各自所负责的主体不同,以及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在目标、方法和流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沟通某些具体问题可能会导致双方意见不一致,影响审计效果和效率。
(二)缺乏专门领导或团队推动协同。缺乏专门领导或团队来推动内部审计与国有企业的协同工作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未建立联席机制,缺乏二者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没有组织统一协调二者共同开展工作,更无从谈起责任落实、任务分配、成果评价等,导致内部审计监督不够,看待问题相对片面,而政府审计在审计国有企业时,可利用的审计成果质量不高,影响审计效率。即使当前全国各地建立了内部审计委员会来衔接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但也仅仅停留在组织理论研讨、培训相对单一的方式,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并没有对二者协同发展起到作用,难以形成长效的协同机制。
(三)制度设计不完善。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协同方面的制度主要是审计署修订印发《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之后,各地纷纷印发政府审计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意见、规定等。指导也是二者协同发展的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制定年度指导意见和审计重点,开展优秀内部审计单位、项目、案例的评选和交流,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项目的实施三个方面。但在实际执行中,制度执行只是政府审计部门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资料,很少有二者沟通交流,上级要求下级的制度安排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并且没有其他可以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制度,使得协同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四)协同过程存在问题。当前协同过程更多是体现在政府审计开展国有企业现场审计,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协同工作效率和效果。首先,协同计划制定不充分,缺乏详细的协同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协同目标,导致协同工作缺乏方向和重点。其次,协同工作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够密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不充分,导致协同工作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再次,协同工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导致问题和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进而影响协同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协同工作结束后,缺乏对协同效果的评估和总结,使得协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无法得到有效传承和推广。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协同优化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1、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是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定期召开沟通会议,双方可以就审计过程中的问题、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入交流。在会议中,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了解到政府审计机关的最新要求和期望,从而及时调整审计策略和方法。同时,政府审计机关也可以通过会议了解到企业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为企业提供及时的支持和指导。这种定期的沟通机制有助于双方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审计资料、审计报告等信息实时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双方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审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将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资料上传到共享平台,供政府审计机关参考。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将审计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帮助企业改进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信息共享,双方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3、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审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应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双方应及时向对方反馈。通过及时反馈,双方可以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问题反馈机制也有助于双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设立专门领导或团队推动协同
1、设立协同领导。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建议双方各自设立专门的协同领导。协同领导的主要职责是协调、推动协同工作的开展。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审计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审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及时作出决策和调整。同时,协同领导还需要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确保协同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立协同领导,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组建协同团队。除了设立协同领导之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还应组建由审计、财务、法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协同团队。协同团队是协同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审计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协同团队的成员应包括审计专家、财务人员、法务顾问等,他们各自负责协同工作中的不同领域,共同推进审计协同工作的实施。通过组建协同团队,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3、明确协同职责。为了确保协同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应明确协同领导及协同团队的职责。协同领导负责协同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决策,协同团队负责协同工作的具体实施。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双方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确保协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双方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协同领导及协同团队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明确协同职责,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更好地实现协同效应,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完善制度设计
1、制定协同审计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之间的协同审计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双方应共同制定一套完善的协同审计制度。这套制度应明确协同审计的目标、原则、程序等内容,为协同审计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在制定协同审计制度时,双方应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制度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制定协同审计制度,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完善协同审计流程。在协同审计工作中,审计流程的优化对于提高审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应共同优化审计流程,确保审计过程协同、高效。在优化审计流程时,双方应重点关注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方法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等关键环节。通过优化流程,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双方还应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标准,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完善协同审计流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更好地实现协同效应,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为了推动协同审计质量的提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应共同建立一套考核评价机制。这套机制应包括对协同审计工作的定期评估、对协同审计成果的评价和对协同审计团队及个人的激励等内容。在考核评价机制中,应设立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评估结果应与协同审计团队及个人的绩效和激励相挂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更好地推动协同审计质量的提升,提高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四)优化协同过程
1、加强审计计划协同。在审计工作的初始阶段,审计计划的制定对于整个审计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应在审计计划阶段加强协同,共同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时间。通过加强审计计划协同,双方可以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同时,审计计划的协同也有助于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审计计划协同中,双方可以共同分析企业的风险和问题,确定审计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审计方法协同。审计方法是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应共享审计方法、技术和经验,互相借鉴,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在审计方法协同中,双方可以共同研究和探讨最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同时,双方还可以分享在审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误,提高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通过提高审计方法协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更好地应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3、强化审计成果协同。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出,对于企业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应共同分析审计成果,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确保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在审计成果协同中,双方可以共同讨论和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双方还可以共同跟踪和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强化审计成果协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和价值,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晏维龙.国家治理框架下国家审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会金,戚振东,著.政府审计协同治理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3]袁亮亮,罗党论,郭蒙.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发展与挑战——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21(21).
[4]巩凤,周云龙.基于协同理论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协作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1(07).
[5]韦敏悦.基于国有企业视角的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0(04).
[6]周晓斌.浅谈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调发展[J].财政监督,2016(16).
[7]曲天任.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动融合初探——基于审计署11号令的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7).
[8]潘亚岚,戴张玲.全覆盖背景下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机制与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9(01).
[9]何惕.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联动机制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8(28).
[10]汤甜甜.基于SFIC模型的基层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研究[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2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10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