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思考 |
第745期 作者:□文/李 梦 时间:2025/1/16 9:21:05 浏览:8次 |
[提要]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资金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工作的环境和内容不断变化,财务风险防控成为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从财务风险防控视角,分析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控;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7月25日
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通过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利用率,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本文从财务风险防控视角出发,只有不断制定优化策略,提升工作人员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对企业做好新形势下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精细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它以财务工作为基础,在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控制,使企业财务工作能够在科学规范的前提下有序开展,进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行情况的分析,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精细化财务管理中,资金运行情况可以通过科学的资金预算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通过对资金运行情况的分析,能够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二、加强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财务精细化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将各项收入、成本和费用作为预算编制的对象,有效提升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数据支撑。财务精细化管理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提供了完整的信息,使企业的业务活动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二)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和执行的基础上,以财务数据为依据,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全面的控制和监督。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分析体系,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为目标,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
(三)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时,要考虑经济成本问题,特别是对于资金需求量大、技术复杂、经营管理难度大的业务活动来说,资金成本问题尤为突出。而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资金占用率,减少资金投入,节约使用成本。通过对资金进行有效管控和科学分配,保证各项业务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同时,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依据。
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弱。很多企业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更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对精细化管理不重视,认为只要完成日常核算工作,将企业的会计报表上报给上级部门就可以了,缺乏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深度认识。
(二)缺乏专业人才。企业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指导和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精细化管理作用。当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财务人员在业务上的学习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不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去,就会降低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财务核算已经非常普遍。但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制度、重应用轻安全等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财务风险防控视角下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
1、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明确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和方向。通过细化管理流程、规范会计核算、强化信息监控等方式,全面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2、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以明确的核算规则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成本管控水平。同时,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工作,保证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有效性、科学性。
3、强化资金管控力度。资金管控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应当建立资金风险防控机制,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落实资金管控工作。在事前阶段,企业要做好投资决策分析工作,规避投资风险,在事中阶段,企业要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和流程,实现资金合理使用,在事后阶段,企业要加强对经营活动的监控和评价工作。
(二)加大资金预算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控制。对资金来源、使用途径、分配方式等进行细化,对资金使用和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预见性,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风险防控。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责任、权限等内容,规范工作流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要加强对关键业务的监督和管控,对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要强化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企业要在生产经营、资本运营、财务决策等方面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构建工作。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重大财务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化解,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
3、规范内部控制流程。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业务流程制定内控流程及相关制度规定,明确各部门在内控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风险管理体系。
4、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企业要建立健全资金预算考核评价制度,将资金预算考核评价纳入到企业内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保证资金使用效果,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
5、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系统,提高财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能力,保证财务数据准确、及时、有效地传递与反馈。
(三)强化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成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进行科学分析和应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数据分析不充分、信息系统不完善、成本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企业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为了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企业应当提高成本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成本预算、执行、考核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应加强预算管理,在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计划,并将其纳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中。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做好事前控制,通过对采购数量、价格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合理预测采购支出的数额。完成预算编制后,要组织相关部门对预算进行分析和调整。对于偏离实际情况较大的预算项目和预算支出要及时做出调整。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析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成本分析系统,实时监控成本支出情况并及时调整,通过该系统可以发现成本异常情况并及时做出处理。
(四)构建完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建立和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充分结合企业经营业务特点,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构建和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比如,在确定某项经济业务的成本控制指标时,可以结合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工程法、经济增加值法等方法进行成本分析。构建和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对制度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员工是制度实施的主要对象,员工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制度执行效果。并且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员工对制度理解程度、接受能力等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企业还要将财务精细化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员工参与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五)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
1、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企业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使用、保管和维护等方面的职责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企业人员工资挂钩。
2、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的监督。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资产使用情况监督机制,包括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操作,防止出现资产流失问题,对一些重大设备及项目要严格遵循国家规定进行审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固定资产维修和报废等工作也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活动,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无形资产安全完整,完善无形资产管理流程和相关资料,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形资产登记、入账和摊销等工作。企业要完善存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加强对存货采购环节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加强存货出入库等环节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存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时更新库存信息系统中相关资料数据,严格控制存货采购环节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做好存货信息系统中相关资料的录入工作。
(六)强化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主要力量,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企业可以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到高校、培训机构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也可以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考核是提高财务人员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考核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化指标、强化约束。要完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工资、绩效奖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对优秀的财务人员进行奖励。在企业内部树立典型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把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综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不断优化财务精细化管理策略,才能在新形势下取得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产经,2023(24).
[2]康莉.财务风险防控视角的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J].现代企业,2023(09).
[3]秦琼.基于财务风险防控视角下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2023(25).
[4]刘璐.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J].上海商业,2022(12).
[5]王佳悦.基于财务风险防控视角的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2(1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