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思考 |
第745期 作者:□文/刘鑫颖 时间:2025/1/16 9:24:09 浏览:11次 |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保和低碳发展政策逐渐严格,绿色供应链有助于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绿色供应链角度出发,探究造纸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其现存问题,并在分析从绿色供应链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可行性基础上,提出基于绿色供应链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及保障措施,以期对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环境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7月3日
引言
造纸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在“2024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造纸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不仅为工农科防等行业提供功能性基础原材料,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消费原材料”。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纸张消费量为90多万吨,不到发达国家纸张消费量的一半,与一般中等发达国家纸张消费量120~150吨有一定的距离,说明我国造纸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造纸业逐渐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水、能源消耗产生的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都不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影响,同时面临原料供应紧张和市场竞争压力。与此同时,环保政策的压力使得部分造纸企业盲目加大环保投入,且多关注事后处理,对事前预防和事中治理阶段关注较少,将产生的环境成本视为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分析造纸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绿色供应链角度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对造纸业的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一、绿色供应链与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
(一)绿色供应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中,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其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即在传统的供应链基础上,加上绿色观念,更贴近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时代主题,从绿色设计与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到绿色回收及废物处理,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绿色化,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以帮助企业降低环境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胡颖(2023)从绿色供应链角度对海尔公司的环境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该视角下环境成本管理的内在效果及外在效果。
(二)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一项商品在进行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将或已经产生的环境危害,为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所付出的全部费用。包括企业为达到环保政策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排污费、环保税、为达到环保标准花费的检测费等。
(三)环境成本控制。环境成本控制是对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的环境成本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环境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的行为。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主要以事中和事后控制为主,对事前预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够,难以从污染的源头解决问题。李昕(2024)在碳中和背景下,总结了皮革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并引入作业成本法优化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提出“事前+事中+事后”的环境成本控制流程,但其事后控制的重点关注在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方面。
二、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
造纸行业是制造业之一,主要是运用各种再生纤维素原料,生产纸张及纸制品的产业,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纸浆的制备、纸张生产、印刷、包装、仓储、运输、回收等环节。造纸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环境成本控制意识不到位。部分企业对于环境成本的印象仍停留在末端处理,对事前和事中阶段的环境成本不能准确计量,不利于开展后续和整体的环境成本控制工作。其次,环境成本控制方法较为单一,多采用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再次,缺乏独立的环境成本控制部门。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工作没有专业的部门负责,而是将环境成本并入到一般的成本中共同考量,这样不仅难以引起企业整体对环境成本的重视,且不能很好地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控制。最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数量较少,且定量数据较少,主要为定性描述,难以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效果进行判断,影响披露效果。
三、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核算及分配不科学。由于我国当前会计核算体系中对环境会计没有明文规定,在财务报表上也没有相关科目,大部分企业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设计的账目,将环境成本综合计入到管理费用中,这就可能导致部分造纸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意识不到位,不能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地计量和确认。原始材料及数据的缺失对后续环境成本的核算和以此为基础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环境成本控制流程不全面。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将环境保护的意识融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环境成本控制流程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围较窄。大部分造纸企业仍处于产污治污阶段,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关注产品的制造阶段所带来的污染,对产品设计、采购、销售、回收等阶段的环境成本考虑不多。其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相对单一,大部分造纸企业仍是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事后控制,对事前预防控制关注较少。其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效果评价机制不完善,在实施控制措施之后,难以通过核算和评价对控制效果进行反馈,进而更好地实施预防和治理工作。同时,缺少独立的环境成本控制部门,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工作未能进行独立、专业、全面的负责。
(三)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不完善。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只对上市公司有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是具体披露内容及形式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其他企业没有强制要求,所以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2023年造纸企业统计的2,567家企业中,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数据统计,上市的有39家,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的有21家,没有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占大多数。此外,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多为定性描述,定量数据较少,披露的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三废污染防治、资源回收利用、客户员工关系及相关关键绩效等,这些数据多为本企业自行找机构测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数量、质量及可比性仍旧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此,需要在保证企业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披露企业环境信息质量,增强环境成本信息使用者信心,提升企业形象。
四、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可行性分析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多环境成本都被忽视。绿色供应链可以从产品开发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产品营销阶段到产品回收阶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对产品开发阶段实施绿色设计,产品生产阶段实施绿色采购及绿色生产,产品销售阶段实施绿色营销,产品回收阶段实施绿色回收及废物处理,以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尽可能对环境成本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促进企业生产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基础上增加了环保意识,有助于与绿色产品共同打造低碳文化,建立绿色品牌形象,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绿色供应链能够将企业和政府连接起来,推动供应链企业共同行动,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和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治理效能。因此,通过绿色供应链对造纸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五、基于绿色供应链的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优化建议
(一)控制方案
1、绿色设计及绿色采购。绿色设计,即具有环境意识的设计,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这是产品后续环保工作把控的第一关,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造纸企业的绿色设计需要从原料的选用到获取再到产品整个的可实现性、实用性过程,确保环境污染最小,能源消耗最低,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回收循环利用或处置花费最少。目前,很多造纸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为行业绿色健康发展践行。例如,景兴纸业和维达纸业成功申报绿色设计产品,不仅是对其产品的肯定,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绿色采购,就是企业在采购活动中,牢记绿色低碳理念,在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可回收等因素的基础上,优先购买节能、节水等对环境友好的原材料的行为。绿色采购是在绿色设计的基础上,选购符合预期生产条件的原材料,从原材料本身的环保度、原材料的获取成本(物流、仓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成本)、原材料生产商环保资质等综合考量,使总体对环境的负影响最小化。造纸的原材料主要为废纸和纸浆,在纸浆的选择中,现在已经逐步用竹浆替换掉草浆,因为草浆在生产过程中污染较大,且纤维质量不稳定,不适用绿色生产需求。此外,采购生产设备时也应将设备能耗及产污排污情况加以考虑。
2、绿色生产。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建立绿色工厂,进行绿色制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生产场所及设施设备方面,选择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工厂,合理布局工厂能源、物质流动路线,减少产污时间和距离。其次,在原材料选择方面,造纸业可以优化原料结构,在非木浆中,选用污染程度较小、纤维质量较好的竹浆,我国竹浆用量在纸浆用量中占比逐年增大,2023年提升到了2.8%。再次,在生产产品方面,研发适合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引进高效的污染处理设备,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选用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煤炭,降低碳排放。最后,在资源回收方面,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如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对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回收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利用废弃物发电等,尽可能低地产生污染物,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碳,实现绿色生产。在国家级绿色制造项目中,景兴纸业、荣晟纸业、夏王纸业、山鹰纸业等纸业公司荣获“绿色工厂”称号,其优秀生产经验值得同行业学习。
3、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运用绿色意识,成立绿色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引领绿色消费,进而激发更多的绿色意识,形成绿色营销闭环,除经济效益外,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消费者方面,宣传绿色消费理念,促成绿色消费行为,鼓励垃圾分类回收,在快递站设置快递包装回收点,减少消费过程中的纸制品消耗,提升废纸回收率。在合作伙伴方面,推进绿色供应链,完善绿色供销渠道,如生活用纸“清风”已成为京东“青绿计划-绿色生态伙伴联盟”之一。造纸业可以从国家、行业、企业、消费者方面共同努力,使造纸行业不断向绿前行。
4、绿色回收。完善国内废纸回收网络,提高废纸利用率。我国造纸企业纸浆原料主要有废纸系、木浆系及生活用纸。在行业规划和禁止废纸进口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废纸回收和原生纤维浆的用量占比提升。据造纸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废纸浆回收占纸浆用量的50%,废纸回收率是51.2%,但是废纸利用率却逐年下降,2014~2023年我国废纸利用率从72.5%下降到52.4%,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对废纸进行循环再利用,提高废纸利用率或可减轻国内废纸需求紧张的压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定期定点废纸回收服务站,举行相关环保宣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对可重复利用的副产品进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保障措施
1、企业内部保障
(1)设立环境成本控制部门,保障措施落地。该部门可以包含环境成本的预测、核算、控制、监督、反馈等。根据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的行业环境会计法规,造纸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环境成本账目,明确企业环境成本分类及资本化、费用化标准,引入作业成本法和产品生命周期法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将环境成本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分析构成环境成本的动因,进而采取相关措施,帮助造纸企业降低环境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2)培养环境成本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环境成本控制部门的设置,使得专业人才需求增加,可以在环保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从企业内部提拔优秀的会计人才,借助其自身从事造纸行业会计的工作经验,帮助企业快速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并从以往工作中总结后续工作应当注意的事项。企业也可以从外部引进优秀的环境成本会计专业人才,让其在了解本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所长,帮助企业设计适合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案。
(3)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增强信息使用者信心。2022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有助于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属于重点排污单位的造纸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在保证自身信息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环境报告书、社会责任报告、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网、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等渠道,以图文+数据的形式将企业的环境管理信息、污染物产生、治理与排放信息、碳排放信息、企业环境教育宣传成本等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并及时更新,增强信息使用者信心。不属于《管理办法》要求的造纸企业也可以自行披露相关环境信息,以提升企业形象。
2、行业外部保障
(1)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通力合作,相互监督。在企业选择供应商时,对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供应商优先选择,提高准入门槛,促使上下游供应链共同绿色发展。不定期对供应商的环保资质进行审核并实地调查,对所提供的原材料或产品进行抽检,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发现并更换。合作企业之间互相监督,形成产业绿色屏障,共同提升绿色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链上企业协同发展。
(2)政府政策奖罚分明,助力推进企业环保进程。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各省份积极响应并依据地区特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对入选国家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的企业进行奖励,部分城市的奖励金额高达1,000万元,有助于激励企业进行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绿色园区的建设及申报。政府部门应当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加大环境处罚力度,提升环境损失成本,让企业意识到环境预防成本的重要性,推动企业从源头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为呼应国家绿色低碳需求,实现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的目标,造纸业需要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从绿色供应链视角出发,并对环境成本核算、环境成本控制流程及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等问题提出优化保障措施,有助于造纸业进行可持续经营。此外,数字智能化、技术创新将为造纸企业绿色转型增加市场竞争优势,是未来造纸业绿色发展的坚实助力。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晁鹏.浅析“双碳”目标下管理会计创新——以绿色供应链为例[J].低碳世界,2024.14(06).
[2]胡颖.可持续时尚的实践者:海尔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J].物流科技,2024.47(05).
[3]李昕.碳中和视角下皮革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J].中国皮革,2024.53(02).
[4]周昕宜.基于绿色供应链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探究[D].广州:暨南大学,2020.
[5]肖序,张凯欣,曾辉祥.基于PDCA循环的造纸企业资源价值流分析[J].化工进展,2017.36(03).
[6]周云.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方法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机理及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11(15).
[7]李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2009(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