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云浮市“东融湾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第745期 作者:□文/李红卫 时间:2025/1/16 11:38:19 浏览:3次
  [提要] 云浮市在“东融湾区”战略推动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云浮市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东融湾区”战略下云浮市实施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云浮市“东融湾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云浮;“东融湾区”;SWOT分析;高质量发展;路径优化
基金项目:2024年度云浮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云社研[46]号);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教育专项)(编号:2023GXJK747);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JT2022ZD045);广东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工作指导委员会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CJRH09);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23-2024年度科研规划课题(编号:202212G063);粤高职电子信息与通信教指委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编号:GDCP-ZX-2024-011-N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8月6日
“东融湾区”作为云浮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借力其先进经验、资源和技术,实现云浮经济社会全面跃升。大湾区建设为云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云浮市在“东融湾区”战略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云浮需要在全域东融的广度、深度方面进一步拓展,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云浮市“东融湾区”战略发展现状
2022年,云浮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云浮市全面推进“东融湾区”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锚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目标定位,全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紧扣改革、创新、产业、市场“四个联动传导”,突出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生态共济、政策共享、社会共融等关键重点,不断拓展全域东融的深度广度,持续激发云浮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经过两年余发展,云浮市“东融湾区”战略已取得了一部分显著成绩。具体如下:
(一)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云浮市积极推进与大湾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广湛高铁云浮段加快建设,深南高铁云浮段、国道G324改线、广昆高速双向八车道改扩建等项目顺利动工。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显著增强云浮与大湾区的交通联系,提升区域交通支撑保障能力。港口建设:“一江四港区”加快建设,全市港口年吞吐能力达1.45亿吨,进一步提升了云浮的物流效率和区域竞争力。
(二)产业共建。产业合作:云浮市与大湾区在产业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成功举办中国(广东云浮)-RCEP产业合作大会并推动其永久落户云浮,设立RCEP产业对接“一合作区四基地”,促进了云浮与大湾区及国际市场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园区建设:云浮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引进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214亿元。百亿级园区达到3个,全市省级工业园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0亿元,增长4.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
(三)生态共济。生态建设:云浮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域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在全省率先全面恢复独立设置县(市、区)林业局。7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扎实推进,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7.51万亩。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以上,国考、省考断面及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四)政策共享与社会共融。营商环境优化:云浮市全力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营商环境评价全省排名两年进步了6位,2023年提升到全省第13位。市县镇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搭建企业诉求“直通车”,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全面实行包容审慎执法和“首违不罚”,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民生改善:云浮市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增学校5所、新增学位1.24万个,云浮首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美丽宜业之城”榜单。同时,坚决兑现“资源经济收益一半用于教育卫生补短板”郑重承诺,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云浮市在“东融湾区”战略下高质量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云浮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紧邻粤港澳大湾区,是连接大西南和大湾区的“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一位置有利于云浮承接大湾区的辐射和产业转移。自然资源丰富:云浮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石材、农业资源等,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云浮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政策支持:云浮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不断完善“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东融湾区”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产业基础:云浮在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等领域已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不锈钢餐厨具、铝制品等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劣势。经济基础薄弱:云浮作为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相对较弱,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产业结构单一:云浮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部分传统产业的依赖度较高,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支撑,不利于抵御经济波动风险。人才和技术短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相比,云浮在高端人才和技术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三)机会。大湾区辐射效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断推进,其辐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云浮作为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桥头堡”,有望承接更多大湾区的产业外溢和高端要素。RCEP协议带来的机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为云浮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云浮可以借此机会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政策支持与战略机遇:国家及广东省对云浮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和战略规划,为云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挑战。区域竞争压力: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周边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云浮在吸引投资、人才等资源方面面临较大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云浮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挑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云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增大。
三、云浮市“东融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议
云浮市在推进“东融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和劣势,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加快思想、交通、产业、商贸、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融湾步伐,实现云浮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云浮市“东融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应以战略定位为引领,把握发展机遇;以交通互联为基础,推动区域协同;以产业共建为核心,促进产业升级;以生态共济为底色,推动绿色发展;以政策共享为动力,实现社会共融。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云浮市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加快思想融湾步伐。云浮市在思想上加快融湾步伐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云浮市要树立强烈的湾区意识和全局观念,将云浮的发展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大局之中,推动“山区思维”向“湾区思维”转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善于学习借鉴大湾区先进经验做法,敢于打破传统束缚,以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承接大湾区高端要素。同时,世界湾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云浮市应研究、学习、借鉴世界湾区在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这不仅是把握发展机遇、提升发展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推动云浮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云浮市“东融湾区”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由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来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要强化督查落实,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另外,要鼓励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东融湾区”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区域协同与互联互通
1、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优先实施“交通东融”战略,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交通互联互通,推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与升级,全面构建“东融西联” “通江达海” “空港联运”的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这有助于云浮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经济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例如,云浮可以积极推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通项目合作,如广湛高铁、广佛肇云高速、南深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以缩短与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2、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合作机制,在交通互联的基础上,加强与广州、佛山、肇庆等周边城市的区域协同,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区划壁垒,畅通要素循环,实现与大湾区城市的共同发展。通过区域合作机制,云浮可以及时了解大湾区的政策导向和发展动态,为自身的发展策略调整提供参考。在合作的同时,云浮也面对来自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云浮应优先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石材加工、农业资源,打造具有云浮特色的文化品牌、石都品牌、农业品牌。同时,择优选择周边城市优势资源,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享创新资源、协同推进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四)深化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
1、产业共建与互补。云浮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先进产业进行对接与合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通过参与大湾区产业链分工、产业共建和互补,云浮可以形成与大湾区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产业格局。积极对接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和佛山对口帮扶机遇,探索构建“湾区总部+云浮基地” “湾区总装+云浮配套” “湾区研发+云浮制造”等合作共建模式。例如,云浮可以依托其石材、金属、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湾区内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通过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链分工,可以在金属智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氢能、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大力拓展。
2、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湾区经济的不断升级和转型,云浮市也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以更好地融入湾区发展。在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云浮市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云浮在石材、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等产业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可以也势必要向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产业聚焦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可以通过集中力量打造新成工业园等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聚焦园区发展,积极创建省特色产业园区,推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园区产值“倍增计划”,定向突破,率先突围,推动现代农业、金属智造、全域旅游等产业集聚成势。同时,云浮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云浮可以积极与湾区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和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1、生态文明建设。云浮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 “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争当生态发展“领跑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措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同时,云浮可以依托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健康医养、绿色食品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云浮适配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云浮应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制定并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通过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和环境风险,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绿色建材、绿色工业等产业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水资源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开放合作与国际化
1、深化对外开放。云浮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合作平台,深化与东盟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通过拓展国际市场、吸引外资等方式,提升云浮经济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
2、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与对接,提升云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参与国际展览、国际交流等活动,展示云浮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拓展海外市场。
(七)政策共享与社会共融
1、政策共享。云浮应积极对接大湾区政策体系,推动与大湾区在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共享。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措施,吸引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入驻。
2、社会共融。云浮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共融。通过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云浮市要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和社会治理水平。同时,还应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地”,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旅游休闲选择。
(八)优化营商环境与服务保障
1、优化营商环境。云浮市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落户云浮。
2、完善服务保障。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通过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加强政企沟通联系等方式,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综上所述,云浮市在“东融湾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生态和自然资源、区位和交通、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及人文和资源优势;同时,也需正视并努力克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民生配套不足、人才和技术资源匮乏以及区域竞争压力等劣势。“东融湾区”战略为云浮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在“东融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引领是前提和基础,政策支持是保障和动力,交通融湾是基础和支撑,产业融湾是核心和关键,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保障,国际化与开放合作是拓展空间,商贸融湾是拓展和延伸,营商环境优化则是全面协同的保障和助力。这些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云浮市“东融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体系。通过加快这些方面的融湾步伐,云浮市必将能够充分利用大湾区的优势资源,实现自身社会经济的全面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廷惠,李娜.湾区市场一体化:现实逻辑与实施路径[J].开放导报,2023(03).
[2]林梅.地方高校助力珠海特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6).
[3]阮晓华.大湾区视域下云浮市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059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