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混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效果分析
第746期 作者:□文/蔡玉标 时间:2025/2/1 13:44:52 浏览:5次
  [提要] 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新一轮国企混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中铁建城建交通发展公司为例,对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对企业的影响路径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企业不仅能够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综合能力,同时还促进企业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当地建筑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国企改革;战略投资者;混改效果;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8月1日
引言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在经历放权让利、制度创新和国资发展三个阶段后,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公司所有者“缺位”,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决策的“越位”以及以行政手段代替市场机制的“错位”等国有企业存在的治理问题仍然是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一轮的国企混改不仅能够解决公司治理问题,还伴随着战略性资源的整合与再配置。引进战略投资者是新一轮国企混改的主要实现路径。战略投资者是指具有同行业或相关行业较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与企业谋求双方协调互补的长期共同战略利益的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国企充分发挥混合优势的重要方式,不仅对于公司治理具有积极作用,还能为企业带来战略性资源。那么,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影响机制又是什么?本文将尝试回答此问题,为国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依据。
一、文献回顾
在经历上市、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层收购及员工持股等改革举措后,诸多国企已呈现出混合所有制形式,然而参与混改的民营资本仍面临“玻璃门” “弹簧门” “旋转门”等障碍,国企经营效果并未得到显著提升。究其原因是国企未与民企从治理、资源等方面实现真正的优势融合。随后,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被认为是可以发挥混合优势、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针对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如何混合的问题,现有文献主要从股权层面、董事层面、治理层面和资源层面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股权层面来说,学者们提出混合主体多样性、深入性和制衡度均会影响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的混合效应;从董事层面来说,当前关注较多的是混改过程中民营董事是否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不同属性的董事对混改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从治理层面来说,学者们多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激励、监督和沟通机制讨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建构;从资源层面来说,战略投资者不仅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资源,而且能够与引资方产生资源协同,进而促进不同企业主体的资源整合。已有文献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然而当前研究更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的探讨以及基于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基于案例的研究仍为少数,因此本文尝试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后果及其影响机制。
二、案例分析
(一)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情况简介
1、公司简介。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中铁建城建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公司”)是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铁建公司自1992年以来就扎根于苏州,参与建设了苏州所有城市快速环线、苏州第一个地铁项目(试验段)及第一批地下综合管廊等60余项工程,总合同额超200亿元。
2023年9月6日,铁建公司增资项目拟征集3家战略投资方并释放35%股权,募集资金用于支持融资方业务发展和补充流动资金。基于对投资方投资金额、综合实力,以及与融资方战略发展互补性、协同性与支持度等考量,截至2023年10月9日披露期满,该项目共征集到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合格意向投资方。10月13日,三家投资方以协议方式完成对该项目的摘牌,总投资金额7.36亿元。
2、动因分析。铁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当前公司体制整体较为僵化、经营效率与经营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借此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释放企业活力。二是在当下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只有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能抢抓市场机遇,夯实优势竞争地位。鉴于此,铁建公司拟采取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具有综合实力的战略投资者,通过与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在做优做强属地市场的同时,实现融入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目标。
(二)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的影响
1、治理建构层面。国企长期存在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使得国企对管理者实施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较弱,进而造成管理者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混改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在获得混改企业一定的所有权后,出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将有动机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管理者监督和激励机制,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1)股权结构。铁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前的第一大股东是持股100%的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铁建公司引入三家战略投资者,分别为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占股15%,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占股10%,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股10%。混改后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降至65%,仍处于控制地位,三家战略投资者参与铁建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优化了决策机制,使得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实现了铁建公司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治理结构。中铁二十局一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成立苏州市属国企持股35%、中铁二十局持股65%的合资公司——中铁建城建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并由苏州市政府委派3名不参与具体生产经营管理事务的董事,真正形成了运行市场化、股权多元化、产业链协同化的市场主体,按照股权结构规范运作。
2、资源整合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对公司治理有促进作用,还会为国企带来同行业或相关行业较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进而充分发挥混合优势。在混改过程中,国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获取并整合了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关键战略资产,为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奠定基础。例如,中国联通通过混改引进战略投资者四大互联网公司BATJ,实现战略投资者专有技术与联通市场资源良好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联通新商业模式的构建,并极大地提升了联通的经营业绩。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铁建公司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只有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抢抓市场机遇,夯实优势竞争地位。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家投资方不仅具有一定资本实力和良好经营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铁路、公路、市政、房屋建筑、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和桥梁等领域中至少一个领域的建筑工程业务资源,为铁建公司做优做强属地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业务资源,各股东资源的叠加充分发挥出了“1+1>2”的产业协同效应。
3、政企协同层面。政企协同是指政府与企业之间在政策制定、项目实施、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合作模式。央企在混改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市属企业,会使央企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机制更为高效,进而促进双方的合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央企的需求,而央企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当地政府的政策制定中,共同推动合作的深入发展。另外,央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强化与政府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政府会为企业提供更多资源与政策支持,而企业则在自身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发展。
先进的制造业无疑是苏州王牌,铁建公司在引入三家苏州市属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利用苏州制造业发展优势,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确定了“主推智能建造装备‘硬件’、催生配套技术‘软件’”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在苏州市政府的推动下,铁建公司聚焦苏州轨道交通、市政桥梁、道路等,启动“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研究院”项目,致力于搭建面向建筑行业低碳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设计、建造和运维的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打造高智力密集、高附加值的业务板块,实现公司业务转型升级。此外,铁建公司正在与苏州市政府研究成立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研究院,通过整合政策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等多维度资源要素,助力智能建造技术在苏州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三)引入战略投资者效果分析。首先,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三家苏州市属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加入使铁建公司实现了股权多元化,资本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现金流状况明显改善,经济指标向好发展。根据最新工作计划,新老股东将通过充实市政工程业绩,调配相关人员、科研技术装备等资源支持,及早促成铁建公司由市政一级资质升为特级资质,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未来,双方将以轨道交通、大型基础设施、港口航道、地方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为合作重点,共同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环保水务、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绿色建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其次,促进深耕属地市场,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中国铁建“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抓住经营工作的改革机遇、行业集中机遇及政策环境,坚持深耕细作属地市场”。铁建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在华东、华中区域唯一布局的综合性工程公司,通过三家苏州市属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加入,与属地政府和骨干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能够最大限度优化整合资源,进一步扩大在华东、华中区域的市场份额,提升属地化发展水平,更好地担当起地方经济发展主力军的角色。最后,助力苏州打造“建筑业强市”,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各级国有企业开展股权重组、资源整合等合作,培育组建高资质、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树立行业标杆。此次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与中铁二十局一公司成立铁建公司,树立了央地合作新典范,打造了融合发展新生态,开创了互利共赢新模式。近年来,苏州正在着力打造“建筑业强市”,围绕大力推广新型建造方式、培育智能建造完整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17条举措,并于2022年11月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铁建公司将锚定“打造建筑龙头企业和智能建造、数字经济标杆企业”的目标,聚焦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投建营一体化和数智建造,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更加坚定地扎根姑苏城、融入长三角,为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三、结论
研究基于案例分析,发现铁建公司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通过公司治理优化、资源整合共享与政企协同联动等,助力铁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企业价值。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研究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资源协同与重配。国有企业应适时引进与自身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基于双方的资源相关性与互补性,最大限度实现协同效应,从而达到“1+1>2”的效果。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打通国有企业与技术战略投资者之间的资源整合渠道。从企业层面而言,国有企业可考虑在企业决策中给予技术战略投资者充分的话语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战略投资者共享战略性资源的激励。从政府层面而言,政府在制定与修订有关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时,应进一步优化政令,充分调动国有企业获取和吸收外部技术资源的积极性,成为国有企业向企业外部寻求优质资源的主要推动力。第三,混改后的国企应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区内央企、国企、民企建立互补融合、合作共赢的紧密联系,形成央、地、民紧密合作、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
(作者单位:中铁建城建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董晓庆,赵坚,袁朋伟.国有企业创新效率损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02).
[2]张斌,武常岐,谢佩洪.国有股东与战略投资者如何“混”与“合”?——基于中国联通与云南白药的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10).
[3]郝阳,龚六堂.国有、民营混合参股与公司绩效改进[J].经济研究,2017.52(03).
[4]陆瑶,崔雨薇.国企混改引进技术战略投资者的成效评估: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J/OL].南开管理评论,2024-07-11.
[5]綦好东,郭骏超,朱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力、阻力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7(10)
[6]曲亮,谢在阳,郝云宏,等.国有企业董事会权力配置模式研究——基于二元权力耦合演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6(08).
[7]姚铮,汤彦峰.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提升了公司价值——基于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9(S1).
[8]李明敏,李秉祥,惠祥.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源异质股东共生关系形成机理——以中国联通混改方案为例[J].经济学家,2019(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4660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