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辽宁省海岛旅游发展探析
第746期 作者:□文/张玉改 时间:2025/2/1 14:26:33 浏览:5次
  [提要] 海岛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岛经济、增加渔民收入、满足渔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是海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由此,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海岛旅游发展路径,对推动辽宁省海岛乡村振兴有一定实践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辽宁;乡村振兴;海岛旅游
基金项目:202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助推辽宁乡村振兴新突破研究”(编号:L23BJY030)。项目主持人:张玉改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7月2日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 “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乡村新型服务业,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补齐“三农”短板,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等。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海岛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岛的海滨、海面、海底、海空、居民社区等为依托,以岛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凭借,向旅游者提供体验、观赏、考察、度假、娱乐、购物等服务,让旅游者享受海岛的自然风光与文化生活。
二、辽宁省发展海岛旅游的意义
(一)发展海岛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海岛旅游对旅游业与乡村和海洋资源融合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旅游业凭借其渗透力强、融合度高的特点,利用“旅游+”的特性,将乡村社区、田园风光、民风民俗、特色种植业等社会和产业资源,甚至荒山荒坡荒滩等闲置资源重新进行整合,盘活这些旅游资源,使得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
(二)发展海岛旅游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动力。利用“旅游+”的特性,将海岛旅游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把海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开发成集度假、康养、观光、娱乐、休闲、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把传统乡村经济发展成为现代的旅游服务经济,鼓励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就业和创业。这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加快通过海岛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三)发展海岛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新图景。辽宁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出多种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曾经“与世隔绝”的海岛,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并打造出“旅游+渔业” “旅游+农业” “旅游+体育”等多种业态。在岛上形成了集住宿、美食、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旅游热潮,为实现辽宁省全域旅游绘就了乡村振兴新图景。
三、辽宁省海岛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可进入性差、游客出行不便。辽宁省大陆和岛屿海岸线总长2,797公里。目前辽宁省各个海岛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海运,而海运受潮汐、季节、水量、河道、河流含沙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进入海岛比较难,这就制约了海岛旅游的发展。要去大连的广鹿岛,只能乘坐滚装船,一旦遇见大风大雾天气便只有停航;锦州笔架山和兴城的觉华岛也得坐船过去,这些岛屿一般与陆地距离较远,一旦天气恶劣,只有停航,使得大批游客滞留;丹东的海岛因其海水浅,通航的时间较短,如果错过了潮期,就可能出不了岛或是进不了岛,这给游客带来了很大不便。
(二)基础建设不足。近年来,尽管辽宁省在海岛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和资金,但是与发展较好的海岛设施条件相比差距还很大。大连庄河的蛤蜊岛,开发初期投入5,0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就用光了,直到投入一个亿才略具轮廓,说明建设海岛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入。海岛景区内娱乐设施种类单一、数量少。宾馆、饭店或者民宿在环境、设施、服务方面较差。很多岛屿缺少游客服务中心,不能很好地为游客服务;海岛景区缺乏导引标志,卫生间数量少、卫生条件差等;有的岛屿供电供水和无线信号覆盖不足,使游客不能很好地和外界沟通与方便支付;景区污水、垃圾的处理设备、处理技术需要改进。
(三)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辽宁省除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旅游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外,还制定了《辽宁省旅游条例》《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等,明确了海岛的相关事项。但是由于海岛旅游的特殊地理位置、脆弱的生态系统、更多的安全问题等,需要进一步完善海岛旅游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同时,海岛渔农民缺乏有效参与机制,海岛旅游在规划开发时,相关部门与企业很少直接与当地的渔民或农民协商补偿款和景区开发事项,而是直接与村委会协商,使得渔农民参与少、获益亦少。
(四)海岛旅游宣传和品牌打造不足。由于海岛旅游的季节性失衡,淡旺季明显,使得淡季上岛游客寥寥无几,旅游设施闲置。海岛旅游业呈现波谷——波峰——波谷走势,一年四季中只有一季旺而三季淡。这要求海岛旅游创建旅游品牌并进行有效地宣传,一方面可以提高游客对目的地海岛资源与环境的认识;另一方面让游客了解目的地的独特性,提高关注度。尽管辽宁省部分地方采用了多媒体平台,对外展示海岛的旅游资源、传统文化等,但是总体来说辽宁省的海岛资源缺乏集中统一的宣传,独特鲜明的品牌还未形成。
(五)海岛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海岛旅游业工作的员工,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大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服务知识,使得管理不精致、不细致且效率低下。也有个别导游对分布在辽宁省各地的海岛资源、目的地情况、特色产品不清晰不明朗,讲解不清楚。在景区内从事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服务的员工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低,公共意识和环保意识差,导致服务水平整体不高,这限制了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与效益的提升。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省海岛旅游发展路径
(一)完善海岛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辽宁省相关部门应结合海岛上的资源条件,依据独特性、差异性原则,制定辽宁省海岛旅游开发的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实现“一岛一规划、一岛一主题、一岛一特色”及岛屿之间协调联动。制定海岛旅游规划时,要遵循产业融合、行业联动的原则,通过发展休闲康养游、工业游、文教游、农业游、会议会展游、主题游、赛事游等推动“旅游+工业、农业、医疗、文化、教育……”和“工业、农业、医疗、文化、教育……+旅游”。利用海岛上独有的自然、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住宿、餐饮、游乐项目等;将海岛旅游与海洋牧场、海岛农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岛城镇化建设等融合发展,制定辽宁省海岛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辽宁省应该按照海岛旅游开发的高效、经济、舒适、便捷、求异原则,对海岛旅游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要结合海岛独有的资源与旅游者的需求,增建或扩建码头、港口、小型机场以及进岛船舶、小型直升机,为旅游者抵达海岛提供便利。同时,还要增加交通、景点导引指示牌,餐饮、住宿及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厕所革命;网络信号全覆盖;景区垃圾、污水得以有效环保处理。
(三)完善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辽宁省在严格执行国家和辽宁省海岛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同时,针对辽宁省海岛旅游开发、运营和管理,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法规,并定期修订。建立海岛渔农民有效参与机制,在对海岛旅游进行规划设计时,让海岛渔农民参与到旅游规划、开发、环境保护、利益分配等重大事宜中,在补偿机制、就业机会、股份制经营等方面保障海岛渔农民的收益,推进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根据海岛的生态敏感度,明确旅游开发控建区、适建区和禁建区,有针对性地细化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建立集公安、环保、政法、工商等于一体的海岛旅游环境监管与执法体系,确保海岛旅游开发与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融合。
(四)打造海岛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深挖海岛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该海岛独有的民宿、博物馆、民俗馆等,发展海岛旅游新业态。发展海岛阳光、沙滩、海水等自然风光旅游时,不忘发展摩托艇、滑水、垂钓、直升机低空环岛观光、潜水、海岛温泉等海滨、海面、海空、海底立体式、多样性的海岛旅游产品,使海岛旅游从单一的游览观光向参与、体验、康体、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转变,延长游客留岛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淡旺季失衡现状。在海岛旅游,主要项目是吃海鲜、到海上钓鱼和在近海畅游,与鱼儿嬉戏,有些岛上还能爬山,为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赛事、节庆日和抖音、快手等多媒体宣传辽宁省海岛的特色资源、旅游产品、独有的土著住宿与餐饮等,还可与携程、途牛、去哪网等旅游网站合作,开展对外宣传,扩大海岛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最终提高辽宁省海岛旅游的潜力,加快辽宁省经济发展。
(五)提升海岛旅游服务水平。为了更好地宣传海岛旅游并使之价值提升,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可以运用政策措施鼓励、激励从业人员的进步,通过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各级别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领域,进而推进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引进所需的经营管理、导游、旅游设计策划、翻译等人才,使海岛旅游的从业人员在高层次上与国际先进的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接轨,进而影响和带动旅游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涵盖旅游业发展趋势,游客的旅游需求,国内外最新的旅游产品,国家、省市旅游开发运营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旅游行业规范、服务理念、职业素养、海岛旅游安全、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辽宁省海岛的自然、历史、人文、特色旅游产品等。
综上,辽宁省海洋旅游是国家级重点开发对象,对海岛旅游发展的效应非常重要。辽宁省相关部门要把握辽宁省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防止海岛发生违法行为,保护好海岛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生态环境,让海洋旅游资源与陆域旅游资源相互呼应,取长补短,解决旅游旺季陆域空间不足带来的弊端,促进辽宁省旅游的整体发展,将辽宁省海岛建设成中国北方一流的海岛旅游度假胜地。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晓雪,王慧.海岛旅游优质发展路径探析——以辽宁省长海县哈仙岛为例[J].北方经贸,2022(04).
[2]王辉,路晓彤.辽宁省长海县海岛自助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
[3]王建新.“融合共享·文化赋能海岛旅游”交流活动在连云港举办[J].新世纪图书馆,2023(03).
[4]邓捷.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0).
[5]谢素艳.乡村振兴战略下大连市海岛旅游快速发展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03).
[6]王海静,郭岫.大连海岛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04).
[7]黄博,姜德刚,丰爱平,等.我国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059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