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国学文化思想管理艺术价值 |
第747期 作者:□文/狄德海1 狄思含2 时间:2025/2/16 15:39:03 浏览:4次 |
[提要]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作为科学,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是对事的管理。管理作为艺术,要发挥其创造性,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艺术如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用是个难题,如何实现管理艺术性价值更是难以评估。中国的国学文化中有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如果把国学中的管理思想作为企业管理的艺术性融入企业管理实践中,则会提升企业的管理文化、团队士气和事业战斗力。本文通过国学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管理艺术的价值和发挥国学文化思想的企业管理艺术价值等三个部分,全面阐述国学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和应用。
关键词:国学文化;企业管理;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9月4日
管理学起源于古代,在工业革命时期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初,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创立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创立的“行政组织理论”,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开始。管理科学的第二个里程碑是“行为科学理论”,由乔治·奥尔顿·梅奥和费里茨·罗特利斯伯格等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产生。20世纪80年代,管理科学已涉及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开始了现代管理学时代。
现代管理学在中国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多数国内企业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创造更好的经营效益,在企业管理上应用西方管理学方法及工具,并大量引入具有西方管理学知识背景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然而,随着企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管理的不断规范化和正规化,许多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中国企业后,并不能全部解决好企业的问题,甚至带来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开始研究和探讨如何用中国自己的智慧进行管理,形成自己的中国管理学。中国管理学就是使用中国传统国学文化思想中的管理思维应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其管理价值。
一、国学文化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又称“汉学”或“中国学”,一般泛指经过历史积淀所积累下来的优秀中华文化。中国古代国学包括经、史、子、集等内容。国学包含了先秦诸子百家经典、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史学,也包含了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四书” “五经”是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传世宝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论语》一共20篇,每篇选取首章第一二句的二字或三字为标题。《论语》主要反映孔子的基本思想和行事态度。论语的最大价值,在教人以人格的修养。《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合力编写完成,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之所以会有好人、坏人之分,都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在政治方面,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国,认为统治者应该体恤百姓,关心百姓疾苦,具体可体现在减税收、免刑罚等方面。另外,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认为在一个国家里,老百姓比国君更重要,所以国君应该重视老百姓。《大学》是儒家阐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思想的作品。《大学》中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对古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教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集中体现了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主张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不偏不倚,合乎圣人之道。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举其成数,古人也称为《诗三百首》。《诗经》按照《风》《雅》《颂》三部分排列而成。《诗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成熟运用上。《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自尧舜到夏商周两千余年的历史。《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秦汉以前的汉民族礼制、礼仪,共49篇。《礼记》中记述个人修身、教育、教学之法、学制、政治、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等等。《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卦,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吉凶和说物明理之用。《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中国天命观和阴阳观思想的集合,亦是中化文明的源头活水。《春秋》,是儒家经典的“五经”之一,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春秋》是一部蕴涵着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
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汉的独尊儒术;从唐宋的佛道兴盛、程朱理学,到明清的陆王心学与民主启蒙,都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国学文化是我国先哲数千年文化和智慧的积累,作为五千年中化文明的结晶,国学内容是广泛的,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国学文化中体现的思维观、决策观、用人观和自我观等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深远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将国学中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灵活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可以打造和谐强大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文化氛围。
二、管理艺术性及其价值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作为科学,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去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是对事的管理。管理作为艺术,要发挥其创造性,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工作的灵活性、技巧性以及管理的实践性。管理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管理科学知识与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相结合,起到较好的管理效果。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感性的,所以对人的管理就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是管理的艺术体现了。正确认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有助于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
(一)管理商。研究表明,情商对个人绩效的影响率高达58%,比智商、身体素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大。高情商的管理者能够更好地激励员工朝着组织目标方向努力奋斗,帮助管理者与其他团队成员建立有效互动。但真正的管理者是三维的,除了高智商和高情商外,管理者还需要高政治商。管理商=智商IQ+情商EQ+政治商PQ,见图1。智商通常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商业判断力和洞察力等方面。情商也称作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激励能力等。政治商在一定程度上与如何获取权力有关,还包括知晓如何使用权力实现目标。(图1)
理性管理技能,包括处理问题、任务和资金;情感管理技能,包括处理人际关系;政治管理技能,包括获取权力、实现目标。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核心的科学管理能力,而且需要借助管理艺术,充分挖掘和协调组织人员工作积极性。流程、规章制度等是管理者实施管理路径的制度保障,是管理者使用的“硬手腕”,也是管理的科学性体现。“慈悲心”是一种软性管理方式,来自一种社会情绪——善意,是管理艺术性的体现。基于慈悲领导力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管理者应有意识地培养“慈悲心”,提升共情领导力,建构情感层面的管理实施路径。
黄金分割法是数学上的一种方法,在企业管理上同样可以适用。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比例应采用黄金分割比例方法,对于小企业或初创企业,公司管理艺术性可以占比0.618;对于大企业或企业发展中后期,公司管理科学占比0.618。黄金分割点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规模,进行灵活匹配调整。
(三)管理艺术性的具体应用。管理艺术可以使管理者具备远见卓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管理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中主要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艺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前预防或减少问题的出现。管理的艺术性可以应用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时,管理者可以运用薪酬设计艺术,如工资领先战略、渐进推行自助式薪酬等,并精心制造意外“红包”,巧妙运用“雷尼尔效应”,创新福利前置激励等薪酬支付艺术,最大限度地激发核心员工能量,从而不断提升组织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放任型领导主张对下属工作的不干涉和行动上的不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很多时候,管理需要的不是管控而是减少干涉,放任型领导某种程度上就如同管理学上的“新自由主义”,反对大包大揽式的管理艺术,领导需要做的就是减少干预与提供授权。无为而治、无极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讲究的是水性思维,是不管而管,不战而胜。管理者的三个境界:无明、有意、无意。无明,就是不会武功,没有招式、没有章法、没有套路,不知道如何打,是一种本能反应。有意,就是练过武术,有招式、有章法、有套路,具备格斗和攻防意识,只能按照套路和章法来打,灵活性差。无意,境界的高手,出招已经不像“有意”阶段的高手那样出手前需要思考、需要用脑子考虑用哪一招哪一式,而是变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本能。
三、发挥国学文化思想的企业管理艺术价值
国学文化思想在融入企业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要融合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找出国学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或管理方法?二是如何认识到国学文化管理思想的科学性和价值?三是如何把国学文化管理思想结合到科学管理方法中,这个融合度如何把握?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本文通过下面的分析给出对应的应用策略。
中国古人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国家,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古人读圣贤书籍的目的便是治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管理国家的智慧用于管理企业实乃绰绰有余。通过吸收和应用传统国学管理思想文化的精髓,可以使企业管理问题变得简单容易,企业在建立良好运营环境氛围的同时也能提高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获取长效稳定的发展机遇。
“经营”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就出现了,有规划、开发、管理等意思。《诗经·小雅·北山》有这样的诗句:“旅力方刚,经营四方”。在古汉语中,经营一般只对外经营。用中国哲学的术语说,经营可以叫做“道”。国学的目的就是管理,包括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管理人生、管理人心、管理企业。中国国学归纳起来有一个中心、三个代表。一个中心就是“易”,三个代表就是儒、道、佛。儒、道、佛是探讨人生问题,都是在教化人心,教化人心就是一种管理,只是古人不用“管理”这个词。人生又离不开社会、家庭,所以管理必然要涉及治国、治家。
儒家: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内圣外王,即按照圣人的学问和道德进行人格修炼,为“内圣”;“外王”是施仁义之政,行仁义之道,建王者之业。孔子的管理智慧,一是“正”的思想;二是“德政”的思想;三是“勤政”的思想;四是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思想;五是“识人” “用人”思想。
孟子的管理智慧包括:(1)人性本善;(2)民本思想;(3)组织等级;(4)仁政思想与管理;(5)富民思想;(6)重视人才。企业管理者只有真正做到正己或修己,使自身首先达到国学层面上的“仁”,成为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之中的榜样,以“仁”治理公司,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艺术。
道家:治大国如烹小鲜。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讲的是“南面之术”,实际就是君王治理国家的学说,老子讲的是最高的管理。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老子》为君王策划的治国之术,这恰恰是汉初文景之治采用的黄老之术的理论基础。它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为人民谋求福利,做好事从不张扬,而它的“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是古今中外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好境界。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是效法的意思。地、天实际上是人所生存的环境,道则涵盖了整体世界,是整体世界的总规律,换言之,世界规律统一于道。管理也是一个反向运动的过程,是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管理必须符合自然大道,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违背自然本性,包括人的天然本性。
老子的管理智慧包括:(1)精辟的人君南面之术;(2)通达世变的相对论;(3)精当的认识论;(4)独到的软性诉求;(5)有价值的天道、地道、人道观;(6)阴柔的思维方式。管理者进行无为而治,一来可以减少自身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来可以给予员工工作自由的权利和责任感,更有利于员工提升专业素质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从管理角度看,佛家偏于治心,从人生、宇宙的终极规律上让人参悟。佛教推崇慈爱、尊重、包容、平等、民主、公正。佛教现代化管理理念,是一种充满人性、柔性、感动的智慧管理。结合传统佛教“六和敬”的思想并融合现代理念,无为而治,心甘情愿地管理是最高境界思想。
易经的管理智慧,要外圆必先内方,内方是大易管理的基础。管理要圆通,却不可无原则。大易管理,重视科技的应用。管理者的科学管理,必须与管理的艺术相贯通,才不至于落入“非此即彼”的陷阱。
综上所述,国学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解决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问题。应用国学文化思想中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提升管理的艺术性,做好对人的管理,提升人的能动性,再结合管理的科学性理论,就能够更好地管理企业,让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员工、客户、企业自身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1.厦门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2.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嘉华.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进路与启示[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5).
[2]堵俊海.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党建工作之融合[J].绿色包装,2019(06).
[3]寇晓红.管理者情商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及思考[J].科技和产业,2023(11).
[4]路顺.领导干部有效提升管理艺术的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1(09).
[5]舟楫.让管理成为艺术[J].经营与管理,2021(12).
[6]赵斌.领导者激发核心员工能量的薪酬管理艺术探讨[J].中国人事科学,2021(02).
[7]曾琦,刘昕.无为而治:一种合理的管理艺术?——放任型领导的机制探讨与量表开发[J].当代经济管理,2022(04).
[8]吴迪.从中华传统文化看高校行政管理艺术[J].秦智,2024(01).
[9]俞佑依.国学思想与企业管理融合的研究[J].营销界,2021(33).
[10]洪新敏.国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3).
[11]邓锡斌.国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国际公关,2020(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