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
第747期 作者:□文/黄 威 陈一帆 时间:2025/2/16 16:02:58 浏览:3次 |
[提要]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我国制造业全面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择2024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柳州市进行研究,梳理相关经验做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中小企业;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9月2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需要数字技术推动和支撑,数字化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2024年,柳州市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集》中,柳州有21家企业案例上榜。柳州市立足优势产业禀赋和产业转型需求,通过“1套标准” “一种模式” “3类企业” “多场景驱动”的“智改数转网联”柳州模式,大力推动数智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一企一策”服务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
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柳州模式
近年来,柳州先后出台《柳州市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柳州市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州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以政策“软环境”厚植发展“硬实力”,探索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柳州模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制造业根基。
(一)建基础强支撑,夯实产业转型根基。一是夯实网络基础设施。聚焦智能网联、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需求,推动5G基站、大数据中心、星火·链网超级节点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应用。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超1万座,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柳州)均已投入运营。二是推广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支持企业实施产线、生产装备改造升级,鼓励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展系统集成,推动工业机器人在焊接、冲压、码垛、搬运等制造环节的广泛使用。目前全市存量工业机器人超8,000台,机加工产线自动化率高达91%,助力各类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30%以上。三是构建产业生态圈。立足优势产业禀赋和产业转型需求,打造无人物流、自动驾驶、大规模互联互通等项目场景。同时,引入和培育本土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增加智能网联生态企业数量,打造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类型多样化的本地供给资源池。
(二)树标杆强示范,支持龙头企业先行先试。一是摸清制造业智能制造“家底”。对标国家标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组织151家企业参与2024年度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找出存在差距,指导建设智能工厂,目前全市智能制造成熟度达二级及以上企业共83家,居全广西第一。二是实施数智领航,打造国内行业标杆。2023年成功推动一批供应链企业实施智能改造,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全部达到二级水平以上,为其他重点产业智能化协同提升打造样板。推进柳州螺蛳粉特色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实现综合能耗降低20%,人力成本降低45%。三是建设示范工厂。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实施关键工序智能化升级改造,对标杆及示范企业给予奖励。
(三)促联动强协同,推动行业“链式”转型。一是推进头部企业提档升级。鼓励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贯标试点,强化“链式”思维,因地制宜打造“链式”转型模式。发挥重点行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支持链主企业为供应链企业提供智慧产线、智慧物流改造,以点带面推动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上汽通用五菱开发智能制造系统,推动整车厂与配件企业联动,生产效率提升35%左右。二是推进腰部企业加速转型。围绕标杆工厂、示范车间、卓越运营等方面精准服务腰部企业,推动设备联网、生产调度、精益管理等关键环节转型。如,柳州五达作为广西汽车集团旗下企业,围绕生产防错、协同供应、数字仓储等关键业务场景,推进数智化转型,有效降低物料库存周转率及百万产值人工成本投入,支持企业近五年来60%以上的高增长发展。三是推进尾部企业补短提优。鼓励和引导尾部企业深耕细分领域、突出专精特新、提升转型意愿,推出上云服务券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加快“上云用数赋智”,降低企业上云成本。支持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单位为企业智能制造“把脉会诊”,研究推出“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推动中小企业加快“上云用数赋智”,各中小企业加快部署ERP、MES、PLM等系统。
二、中小企业智能化成熟度不断提高
(一)柳州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总体情况。截至2024年8月30日,柳州市共151家企业在全国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完成2024年度自评估诊断工作,其中大型企业15家、中型企业49家、小型企业78家、微型企业9家。(图1)
完成能力成熟度自评估的151家企业中,一级及以下企业共68家,占比45.03%;二级47家,占比31.13%;三级22家,占比14.57%;四级8家,占比5.3%;五级6家,占比3.97%。(图2)
(二)全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情况。同期,在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上,累计30,097家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从自评估结果上看,一级及以下企业15,204家,占比49.52%;二级企业8,644家,占比28.16%;三级企业4,419家,占比14.39%;四级企业1,536家,占比5%;五级企业899家,占比2.93%。(图3)
根据柳州与全国的自评估情况进行对比,柳州二级及以上企业分布情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柳州为加快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力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市委、市政府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为示范引领,加大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扶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加快智能化转型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柳州市2022年至2024年智能制造提升情况。自2022年起柳州大力推广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广泛组织企业开展自评以来,柳州市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提升明显,由2022年的34.71%提升至2024年的54.97%。(图4)
结合柳州历年自身情况进行对比,反映出柳州制造业企业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具有的良好基础和现实需求,同时也反映出有必要加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标准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诊断咨询评估引导企业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通过适用的解决方案落地实施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了柳州制造业发展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柳州数字化转型成效较好的企业多数集中在汽车、机械行业,食品、医药等行业基础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乏试点示范案例。(图5)
(二)数字化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技术方面,由于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涉及到设备更新、系统集成、数据采集、网络安全等多个环节,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再加上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也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基础和能力,因此中小型企业多数对生产自动化方面进行投资,而对企业整体显性成本影响不大的环节如能源管理,实施改造升级的意愿不大。
(三)缺乏战略统筹规划路径。智能化改造需要企业进行内部组织调整、管理业务调整、人员调整等多方面的变革。同时,智能化改造也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激励体系等,以保证智能化改造顺利实施和持续优化,多数中小企业尚未明确企业的组织战略,人员的培训也多局限在操作技能上,缺乏对规划设计、技术开发、业务应用等方面人才培训。
(四)缺乏数字化转型专业人才。智能化改造需要企业培养和引进专业化、复合型的智能化人才,包括数字技术人才、数字管理人才、数字创新人才等,部分小微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通常对操作性人才较为重视,而对数字技术人才、数字管理人才多数以外包项目团队的模式进行,影响企业持续改进的规划设计及实施。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及资金保障。根据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落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和考评机制,形成高效的工作方案和量身定制的智能制造专项政策。强化资源统筹和集聚,落实产业规划布局、环境容量、能耗、功能性项目落地等重大事项,建立风险投资基金,落实重点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策划活动,形成集聚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加大财税支持政策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构建产融结合的全流程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加大智能制造产业资金支持力度,工业基金倾斜智能制造。重点支持智能装备与智能技术的研发、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企业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智能成套装备集成商、智能零部件在成套装备的应用、智能成套装备和生产线在柳州用户企业的应用。
(二)基于场景应用,落实智能制造成果的产业推广应用。引导和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以简单自动化、工装模块化、制造信息化为切入点,重点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转型。实施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示范工程,由整车企业或龙头企业选择若干具备示范性的领域和企业,指导和帮助其制定智能工厂(车间)改造方案,建设行业示范工厂(车间),带动行业制造体系提升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整体开发,促进产业集聚。加强产业链建设,向智能制造产业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制定行业标准,实施标准和品牌战略,引领产业升级。支持原始研发,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柳州市智能制造产业规模。
(三)加强组织引导服务,增强中小企业管理者数字化转型意愿。通过开展重点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广活动,以重点产业链解决方案为重点,分行业邀请专家面向中小企业高级管理者开展政策、成功案例培训,通过智能制造案例培训,坚定企业高层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信心和意愿。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学习和经验交流分享活动,激发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动力,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类型会议论坛、高端展会、行业对接等活动,帮助企业打开市场、开拓眼界。
(四)加强科研机构、专业研究机构等对发展智能制造的支撑作用。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的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能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和技术平台建设,形成智能制造在制造业承前启后和协调发展态势。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引导和促进作用,搭建智能制造咨询平台,引导制造企业与咨询机构、专家深入对接。鼓励行业协会定期举办智能制造研讨会及案例分享活动,配合政府搭建智能制造产业宣传网站,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五)引进高水平的科研带头人和高技能型人才。加强人才培育,探索订单式、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工匠梯次技能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着力引进一批创业创新能力强,学术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能引领和带动某一领域科技进步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与全国各地以及境外国外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指导作用。搭建智能制造行业专家数据库,针对柳州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聘请专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以企业诊断、技术咨询、在线对接洽谈会等形式,组织专家对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综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数字化改造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州市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的困难,进行探索实践并形成典型案例和有效模式。本文梳理了柳州市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成效,总结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智能化水平提升的要素,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以广西柳州市为例的实践探析,可为其他地区或城市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价值。(通讯作者:陈一帆)
(作者单位: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华.数字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J].新型工业化,2023.13(05).
[2]徐晓明.加快推动民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01).
[3]罗静,曹剑飞,凌云志.广西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2.20(01).
[4]徐华福,韦泽多.广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信息界,2024(03).
[5]王皓.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护航实体经济远行[J].现代商业银行,2023(15).
[6]梁洁.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J].桂海论丛,2023.39(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