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ESG表现、企业声誉与全要素生产率 |
第747期 作者:□文/周佳敏 时间:2025/2/16 16:09:47 浏览:11次 |
[提要]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ESG表现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本文选取我国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ESG表现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能够增强企业声誉,获取关键发展资源,最终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制造业企业、重污染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更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ESG实践、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经验证据和管理启示。
关键词:ESG表现;利益相关者;企业声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8月24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制造业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偏低。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不仅要应对来自环境规制的压力,还面临着侵害员工、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问题,其不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也严重阻碍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ESG代表着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能够体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社会责任的承担等,与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多重压力相呼应。
近两年,研究ESG表现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逐渐增多,但较少聚焦于制造业企业,且主要从技术创新、融资约束等角度探讨作用机制,忽视社会层面的企业声誉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制造业企业参与ESG实践能够促进其改进能源利用效率,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并提升企业声誉。良好的企业声誉能为制造业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再加上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聚焦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运用商道融绿的ESG评级数据,设样本区间为2015~2022年,实证考察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声誉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等的需求。制造业企业参与ESG实践,能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维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比如,在环境维度,制造业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水资源消耗密度等;在社会维度,企业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提升员工职业技能等;在公司治理维度,企业保证董事会多元化、重视商业道德等。这些行为都属于制造业企业在ESG实践中的良好表现。同时,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制造业企业为了将其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从而获取竞争优势,会通过企业的ESG报告、媒体报道等渠道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积极信号。这些信号能够正面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印象、认知和评价,有助于制造业企业积累并提升企业声誉。而企业声誉能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投资回报形成稳定预期,这对于货物回款具有时间滞后性的制造业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能使其获得投资者持续的资金支持,缓解融资约束。此外,良好的企业声誉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和难以模仿性,能够提升制造业企业在合约签署中的可信程度。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越好,越能增强企业声誉,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度以及对其产品的信赖度,推动企业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创新,最终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越好,越能增强企业声誉,最终表现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由于数据库更新不及时的限制,本文设样本期间为2015~2022年,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选择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数据清洗:(1)剔除ST、*ST的样本;(2)剔除8年内ESG评分不全的制造业上市公司;(3)剔除变量数据缺失相对严重的样本;(4)对数据进行缩尾处理以降低极端值的影响。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借鉴鲁晓东等(2012)的研究,采用LP法测算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程如下:
lnYit=β0+βLlnLit+βKlnKit+βMlnMit+ε1it (1)
式中,lnYit为本文用LP法估计得到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标i为个体标识,下标t为年份标识,L为劳动力投入,K为资本投入,M为中间品投入,ε1it为残差项。
2、解释变量:ESG表现(ESGt-1)。由于ESG治理效益具有缓释效果,无法在当期观察到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且为了避免产生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商道融绿公布的滞后一期的ESG评分来衡量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
3、中介变量:企业声誉(Rep)。本文参考管考磊和张蕊(2019)的做法,选取12个企业声誉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计算出企业声誉的得分,并按照得分低到高的顺序将样本分为10组,每组依次赋值为1~10,以此来衡量企业声誉这一变量。
4、控制变量。本文参考以往研究,选取企业年龄(Age)、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净利润率(ROA)、企业成长性(Growth)、是否两职合一(Dual)、股权制衡度(Balance)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控制了个体(δi)和时间(Yeart)效应。变量的具体描述见表1。(表1)
(三)模型设定。为检验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企业声誉(Rep)这一中介变量,建立如下模型以验证H1:
TFP_LPi,t=α0+α1ESGi,t-1+α2Controli,t+δi+Yeart+εi,t (2)
Repi,t=β0+β1ESGi,t-1+β2Controli,t+δi+Yeart+εi,t (3)
TFP_LPi,t=γ0+γ1ESGi,t-1+λ1Mediatori,t+γ2Controli,t+δi+Yeart+εi,t (4)
式(2)、式(3)、式(4)中,下标i为个体标识,下标t为年份标识,TFP_LPi,t为企业在期的全要素生产率,ESGi,t-1为企业滞后一期的ESG表现变量,Repi,t为企业i在t期的企业声誉,Controli,t表示控制变量,δi为个体固定效应,Year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项。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由表2可知,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均值为8.127,标准差为0.675,最小值为6.585,最大值为9.315,这说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整体数据来看,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不高。企业滞后一期ESG表现的均值为50.213,标准差为5.392,最小值为38.125,最大值为68.750,这说明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整体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企业参与ESG实践较晚并且采取了不同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企业声誉(Rep)的均值为9.056,标准差为1.267,最小值为2.000,最大值为10.000,说明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声誉较好但彼此之间差异较明显。(表2)
(二)回归结果分析。表3中的列(1)、列(2)均未加入控制变量,仅进行ESG表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准回归,且列(1)没有控制个体和时间的固定效应,而列(2)控制了个体和时间的固定效应。由两列结果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ESG表现存在滞后一期效应,未控制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下的系数为0.023,控制了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下的系数为0.037。这说明,ESG表现越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但由于模型中仅存在ESG表现这一个解释变量,列(1)、列(2)中R2的值都很低,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不是很好。列(3)考虑了控制变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且控制了企业个体和时间,R2的值达到了0.69,模型拟合度较好。由列(3)结果可知,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5%的水平下正相关,并且ESG表现的滞后一期效应仍存在,系数为0.015。列(1)、列(2)、列(3)的结果均显示制造业企业能通过改善ESG表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表3)
(三)稳健性检验
1、更换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本文采用OP法来测算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表4中第(1)、第(2)列的结果说明,加入或不加入控制变量,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系数分别是0.033和0.020。由此可验证本文的实证结果是较为稳健的,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越好,越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4)
2、更换解释变量衡量指标。本文参照王丹和张丁(2023)的做法,对华证的季度ESG评级(C-AAA)由低到高依次赋值1~9,再对每年四个季度的评分取平均值,用ESG1表示,以此来衡量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表4中第(3)、第(4)列的结果说明,加入或不加入控制变量,ESG表现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关系,系数分别是0.043和0.025。由此可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具有较强稳健性的。
(四)异质性分析。本部分按照企业所有权性质、污染程度分别进行异质性分析,以检验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表5)
1、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表5中第(1)、第(2)列的结果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皆为正相关关系,两者的作用系数分别为0.015、0.020,说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更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相比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国有制造业企业的政商关联程度更高,更容易获得政策性补贴、财政补助,融资压力更低,提升ESG表现从而获取利益相关者的资金支持并非其第一选择;另一方面国有制造业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质,更多地追求非营利性目标,承担着社会责任,提升生产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并非其首要目标。相比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国有制造业企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性较低。而非国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能够集约、高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投入到ESG实践中,注重自身环境绩效、社会责任以及内部治理水平的综合提升,这有助于其获取关键发展资源,最终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2、区分企业污染程度。表5中第(3)、第(4)列的结果说明,重污染和非重污染企业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重污染企业的相关系数为0.046,非重污染企业的相关系数为0.021,说明重污染企业的ESG表现更能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可能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相较于非重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更受当地监管部门的关注,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压力以及更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准则,增加了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这会倒逼重污染企业积极参与ESG实践,改变末端治污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末端治理成本,最终表现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相较于非重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的环保压力更大,彼此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会更加注重改善自身的ESG表现。同时,重污染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适时更替要素,采用清洁的原料、能源以及更先进的技艺、设备进行生产,实现更高质量的产出,最终表现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更优的促进作用。
(五)影响机制分析。表6报告了企业声誉(Rep)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由列(2)可知,制造业企业的滞后一期ESG表现与企业声誉Re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相关关系,系数为0.014。这说明制造业企业改善ESG表现会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能够获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从而增强企业声誉。列(3)显示了将制造业企业的滞后一期ESG表现与企业声誉Rep同时加入模型之后的回归结果。从表6中可看出,滞后一期的ESG表现与企业声誉Rep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系数由0.015提升至0.021,企业声誉Rep的系数为0.140。这说明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越好,越能增强企业声誉,从而更易于获取发展资源,最终表现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验证了研究假说H1。(表6)
四、结论及建议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本文聚焦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探究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替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更换ESG评级数据库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按照企业所有权性质、污染程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能通过增强企业声誉的方法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即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越好,越能增强企业声誉,从而获取发展资源,最终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相较于国有制造业企业,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更能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较于非重污染制造业企业,重污染制造业企业的ESG表现更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制定、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在ESG议题选择上,政府应优先考虑符合中国国情的议题,同时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实际能力,尽量减少ESG信息披露对企业及其处于同一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的负担。另一方面,政府应引导企业践行ESG理念并进行自愿披露,通过市场对ESG表现的反馈,指导企业改善ESG表现。(2)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应改善自身的ESG表现,重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属于长期影响,企业应制定长期规划,并将ESG理念落到实处。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等途径传递ESG实践方面的信息,积累并增强企业声誉,赢得资源获取方面的优势,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琳璘,廉永辉,董捷.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2(05).
[2]范丹,付嘉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07).
[3]于俊秋,王莹.生态文明视角下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财经理论研究,2021(02).
[4]方先明,胡丁.企业ESG表现与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3.58(02).
[5]齐丽云,李腾飞,郭亚楠.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战略选择的调节作用[J].科研管理,2017.38(07).
[6]邱牧远,殷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ESG表现与融资成本[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3).
[7]符加林,黄晓红.企业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经纬,2023.40(03).
[8]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2.11(02).
[9]管考磊,张蕊.企业声誉与盈余管理:有效契约观还是寻租观[J].会计研究,2019(01).
[10]席龙胜,王岩.企业ESG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J].经济问题,2022(08).
[11]徐光华,卓瑶瑶,张艺萌,等.ESG信息披露会提高企业价值吗?[J].财会通讯,2022(0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