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江门“侨梦苑”建设探讨 |
第747期 作者:□文/施 欣 时间:2025/2/16 16:23:36 浏览:7次 |
[提要] 广东省江门市是传统侨乡和全国著名的侨务工作大市,具有悠久的侨历史、厚实的侨文化和深厚的侨资源,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侨经济都是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经济。做好做活做优“侨文章”,使之成为江门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为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江门;传统侨乡;侨梦苑;创新创业;侨青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8月17日
作为全国首批由国侨办批准并挂牌的江门“侨梦苑”,成为广东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创造的先行示范区和核心聚集区。江门“侨梦苑”对标国家、省相关规划与建设要求,着力依托江门“中国第一侨乡” “中国侨都”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地缘、人缘、血缘、亲缘优势,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心系祖国、回报桑梓”的侨力侨资,立足“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侨情侨况,重点凸显“双创双引”(创新创业、引资引智)模式,以“侨梦苑”核心区建设为工作抓手、以“侨梦苑”聚集区建设为“牛鼻子”、以“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为“总开关”,打造“侨乡”特色鲜明的华侨华人创新行业、智造产业的“中心区” “核心区”,激发区域经济活力、迸发市域经济的内力,让“侨元素”成为推动该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让“侨动能”成为助力该市转型升级的源动力,举全市之力“聚焦做好侨文章,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
一、搭建引才引智高端服务平台,全力推进“侨梦苑”核心区建设
江门“形象上有侨的影子、文化上有侨的烙印、经济上更有侨的地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可供开发土地较多的城市,做好做活侨文章可以更好地凝聚侨心、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一)多措并举,扎实推动江门“侨梦苑”核心区建设。江门市高度重视“侨梦苑”这一“国字号”品牌的建设,倍感荣耀、倍感振奋、倍感珍惜,立志把“侨梦苑”核心园区建设工作放在侨务工作首位,作为“侨务兴市”六大工程的“第一工程”。根据国务院侨办《关于侨梦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侨办《侨梦苑、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工作协调机制(试行)》文件要求,结合“侨梦苑”核心园区揭牌以来的实际发展情况,江门市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江门“侨梦苑”创新产业聚集区核心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该创新产业聚集区核心区的总体定位:以国家级高新区现有规划为依托,借助“五大国家级平台”的资源、区位、政策优势,结合江门侨务工作的属性与特点,打造面向海内外华侨华人专属的创新服务平台、产业驱动平台,构筑聚焦全球的引资、引智、引才、引技新高地,为建成宜业宜居的珠西现代科创产业新城添砖加瓦。
(二)搭建平台,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构建服务体系。构建江门“侨梦苑”的核心园区,必须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重点打造服务平台与产业平台两大平台,为华侨华人聚集江门创新创业提供立体化的服务体系,让海外华侨华人及高层次人才敢创新、宜创业、快成长、速发展。
1、建立“一站式”创业创新为侨服务平台。加大专项资金投放和使用力度,持续优化升级既有“侨之家”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提质增效、合并扩容,聘请专职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创业培训、签约落地、融资保障、生活配套等全链条的综合服务,搭建华侨华人与政府之间高效沟通及服务的桥梁。
2、健全“全链条”项目承接平台。健全和完善核心园区五大项目承接平台,包括华侨华人创业创新基地(火炬创业创新大厦)、高新创智城(总部经济产业园)、“珠西云谷”创客产业园、华侨华人“双引双创”特色小镇、中美(江门)合作园等,以精准发力的方式,调动侨界“万侨创新”,为华侨华人构建创业创新新格局,让海外高层次人才、华侨华人能在江海高新区“大展拳脚” “大张宏图”,大胆采取“政府统筹、市场运作、企业建设”式新型发展模式,引进规模以上企业、上市公司(或已具备上市条件)、独角兽企业乃至世界500强企业和众多国际型、外贸型、金融型企业。依托这些产业平台,大力开展优质项目上下游产业的“以商引商” “以侨引侨”工作,支持华人华侨在该市现有的或者在建的科技、产业载体上进行技术改造、增资扩产,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江门“侨梦苑”的牌子。此外,及时成立侨青创业孵化中心、侨青创新创业园、海创空间等载体,并依托各市区工业园设立创梦工场、创新创业基地等,为落户江门创新创业的华侨华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3、搭建专属金融服务平台。金融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国(境)外资本来江融资投资,谋求现代化的金融深度合作。与工商银行(澳门)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深化江澳合作 携手建设大湾区框架协议》,目的在于推进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科技金融共同体,适时投放专属金融产品,探索建设侨乡背景的华侨银行,构建国际化、开放型的大区域金融体系。
4、打造政策支撑平台。一是执行《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意见》和十五个配套政策,形成“1+15”人才新政体系,包括:在海外资助设立十个海外人才工作站;持有“人才绿卡”的高层次人才的居留落户、社会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服务事项均纳入我市“邑门式”服务体系,享受我市居民同等待遇;华侨华人归国创办中小微企业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不超过三年的场租补贴、社会保险缴费优惠、最高300万元的贴息贷款等政策红包;鼓励实施“用人不养人、按事(件)计酬”的企业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引进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项目。二是在江门高新区实施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等多项国家级平台政策上实行“叠加”,提升该优质平台政策扶持力度及优势,包括享受国家、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小微双创专项资金扶持。三是在落实“民营经济十二条” “人才强市十四条”和“促进就业九条”等政策基础上,颁布江门“侨梦苑”专项优惠政策,围绕金融服务、投资补助、鼓励创新创业、实施安居工程、提供高效行政服务方面,从市级层面出台政策予以支持。
(三)以侨为桥,多渠道对接全球先进技术、高层次人才资源
1、创优争先、进位赶超,将江门“侨梦苑”打造成为立足江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合作基地。一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向外多方推介平台及项目。积极对接国家、省举办的大型侨务活动,与美、加、法、比等国的海外专业团队、协会或个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吸引海外侨胞回国创新创业并提供服务和支持;利用“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的品牌宣传和推介江门“侨梦苑”,吸引海内外更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向江门“侨梦苑”集聚,让更多的海外青年了解并认识江门,对接商贸、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项目和人才信息,助力青年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请进来”,引资引智。在国侨办、省侨办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中国侨商会科创委员会考察团、美国美亚创新促进会、加拿大多伦多华侨华人科技考察团海外侨领、港澳地区青年社团交流团以及各级侨务部门等考察团到江门“侨梦苑”考察交流,开展高层次人才、高新科技团队项目对接和工作交流活动。组织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等高层次人才、高新科技团队以及重要侨商侨领的项目对接和工作交流活动。引进德昌电机、御澳食品、江盛重工、活仕环保集团项目、BMD大数据挖掘等有影响的项目。三是向15家核心区、集聚区侨资企业授牌设立“江门高新区华侨创业圆梦基地”,在清华启迪之星孵化器平台建立江门“侨梦苑”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成立香港江门高新区青年创业创新协会,设立海外留学生联谊会驻江门联络办事处,在香港设立江门“侨梦苑”香港联络处,打造一系列留学生、高层次人才归国开办实业、实习培训、就业创业的合作平台。
2、充分利用江门海外华侨华人重点人士和“五邑侨智库”,拓展引资引智工作。充分利用江门海外华侨华人重点人士和“五邑侨智库”的作用,发挥侨务的资源优势,立足侨资源禀赋,延伸和拓展该市引资引智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加强联系江门海外华侨华人近千名的重点人士,尤其要有针对性地联络逾200名经济界、医学界、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传媒界代表人士,向他们推介江门“侨梦苑”的建设情况,商请他们为江门“侨梦苑”引进高层次的人才、技术提供信息与帮助。
3、多渠道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举办“中国青创汇”全国小微双创周、“科技杯”双创大赛、海外人才江门行暨校企对接活动、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团江门行、珠西智谷——硅谷人才合作交流会、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宣讲会、中国侨都博士后大讲堂、留学归国人员双创项目评审等活动,组织用人单位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广州留交会,以及实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侨梦苑创新创业,一些活动已经形成品牌效应。
二、江门“侨梦苑”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江门“侨梦苑”在市政府的强势推动下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仍存在落地项目少、人才引进工作成效不够显著等问题。一是尚未形成合力。在地市层面还未成立“侨梦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侨梦苑”工作,相关部门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力度也不够,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工作上的合力。特别是侨务部门因自身职能限制在人才、技术、项目对接上无法发挥最后的作用。二是无优惠政策支撑。至今仍未出台针对“侨梦苑”建设的有关优惠吸引政策,与其他涉侨地市相比略显滞后。三是服务载体跟不上。现有“侨之家”服务中心的功能及配置已无法适应“侨梦苑”建设的高规格要求,需重新规划定位、包装修饰一个功能齐全、要素齐备新中心。
三、江门“侨梦苑”相关工作提升建议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争取走在全国前列。
(一)内强服务,外树形象,提升为侨、惠侨服务能力。一是继续完善以侨为重点、以侨元素为特点的政府服务体系,重点研究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内联外引、多措并举把引进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纳入江门的人才引进战略,务求依托江门“侨梦苑”平台,吸引侨界青年精英、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落户江门“侨梦苑”创新创业发展。二是继续完善支持和促进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团队事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做好各项对接服务。三是继续创新金融平台服务,引进和吸纳更多的基金,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在“侨梦苑”落户发展。
(二)外引侨力、内聚侨心,涵育和聚集侨资共谋发展。加强涉外涉侨侨团组织管理,大力涵养侨团骨干(新)力量,扭牢“侨领”(社团首领)这个关键,在培养侨资源方面开拓创新、深度合作,在涵育侨资源领域整合发力、共谋发展。一是科学统筹齐发力。树立“大侨务”工作思路和发展格局,完善“侨梦苑”全市上下的联动机制,统筹运用好全市统战、侨务、港澳台、侨联以及海外涉侨社团的多元资源,打造“市区领导-涉侨部门-职能部门-具有发展潜力的涉侨项目”伞型对接网络,对接涉侨产业项目、线索,改变过去侨务部门“孤军作战”的模式,全方位加强对接联系,提高工作成效,切实把江门打造成全球华侨华人引资、引智、引技新高地。二是涵养侨团新力量。引导传统社团创新发展理念,搭平台、给舞台、造机会,进一步涵养新生代特别是青年企业家资源,支持成立侨青组织,为推动经济发展培育新生中坚力量。三是加强与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的对接与联系。充分发挥江门海外华侨华人重点人士、“五邑侨智库”、五邑海外工作站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作用,动态更新侨青群体中的高端人才智库,优化江门市硕士研究生创业孵化基地、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等引才载体建设,提升江门引才环境。
(三)完善配套设施及服务,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加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大厦、“创梦工场”等涉侨重点工程和项目的配套服务,设置专门机构对接和安排专业人员跟进,做到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管理和有资金。二是深入实施“侨技合作”计划,吸引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含量较高)项目投放江门,在江门研发和投产;引导侨资企业组建研发团队、建立技术研创中心和科创中心,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领先成果在侨梦苑核心区快速转化,同时积极组织各类面向全球的交流活动和科技招商活动。
(四)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力促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的成功引进和高科技优质项目的落地上马。抓紧抓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根据广东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制定出台具有江门特色的针对港澳客商、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侨梦苑”投资创业、注资兴业的优惠政策及其相关指导意见或者“实施细则”,将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可执行化,例如创业场地或资金扶持、海外科研项目落户本地对引进及研发企业予以奖励、办厂用地规模及相应指标倾斜等,力促海外高层次人才成功引进和项目落地上马。■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