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使用状况及优化策略 |
第748期 作者:□文/杨翔宇 王昱之 时间:2025/3/1 16:55:37 浏览:8次 |
[提要] 湿地公园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游玩、锻炼身体和开展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本文以银滩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价方法(POE),构建一个包含目标层、准则层、一级评价因子层和二级评价因子层的四级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园使用满意度进行评估,得出银滩湿地公园的满意度评价,以便有助于银滩湿地公园成为一个集休闲、教育、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绿地,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休闲体验。
关键词: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使用状况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8月30日
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通过修复和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改善自然环境和提升城市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基于对使用状况和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以确保其生态完整性和充分发挥其生态、文化、教育和休闲等多重功能。本研究采用POE对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进行现场调研与分析,旨在揭示设计中的不足,并为未来河谷型城市沿河湿地公园设计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地处中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是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和丝路关键节点,下辖五个区、三个县及兰州新区,面积1.31万平方公里,人口435.95万人。兰州历史深厚,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为交通和军事要塞。黄河穿城而过,形成独特的线性水系景观,市区拥有广阔的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沿黄河呈线性分布,根据植被状况和使用情况,可以分为三类:人工种植植物湿地、地表裸露湿地和自然植被覆盖湿地。
在兰州市历版总体规划中规划建设了滩尖子湿地公园、马滩湿地公园、银滩湿地公园,其中银滩湿地公园具备众多天然植被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因子,同时满足游客游览需求,是多功能城市湿地公园,满足本研究所需。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路西端银滩大桥北段的东西两侧,公园总面积32.86万平方米,是一个兼具自然景观与生态保护以及科普教育和休闲游览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现为开放式公园。
(二)研究方法。从湿地公园游客的视角出发,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行业专家,最终确定湿地公园的评价指标集合。根据评价逻辑框架,评价体系分为四级,即目标层、准则层、一级评价因子层以及二级评价因子层。准则层从目标层出发,分别命名为“区位交通” “景观要素” “基础设施服务” “生态环境”和“游客体验”五个准则层,并细分为一级评价因子层,再在一级评价因子层的基础上细分为二级评价因子层。
识别出影响评估对象的各种因素,构成评价指标因素集U,并定义评估的等级集合V。然后,为每个因素建立评分的隶属度函数,并构建一个综合评估的模糊关系矩阵R。同时,需要为不同的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形成权重集W。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运算的合成步骤,得到一个综合评估结果向量B。最后,将这个综合评估结果向量B与评价的度量标准H相乘,以此来确定评估对象的最终综合评分E。
二、银滩湿地公园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通过邀请游客对评价因子的重要性进行自主评分,以更准确地反映游客对湿地公园的感知。首先,游客在33个二级评价因子层中进行重要性打分,据此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以出入口交通状况为例,在302位受访游客中,有72位游客认为此指标因子较重要,36位游客认为重要,68位游客认为一般,54位游客认为较不重要,72位游客认为不重要,通过权重赋值,可以得出其综合权重W=0.1778。其他准则层及下属指标因子的权重同理可得。(表1)
(一)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满意度评价。首先,建立评价集V=(V1,V2,V3,V4,V5)=(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集U,U=(Ui)(i=1,2,3,4,5,分别是区位交通、景观要素、基础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游客体验五个准则层),下一级指标由U组成。并根据游客满意度问卷评分汇总,得出指标U隶属于评价集V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值,即Ri(i=1,2,3,4,5),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银滩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游客体验各项准则层游客满意度的评价矩阵。
根据对一级评价因子层、二级评价因子层以及准则层评价集进行去模糊计算,分别得到区位交通、景观要素、基础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游客体验的满意度评价值,分别为3.654、3.147、2.598、3.961、3.251,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最终评价合集,得到最终评价集:A=W×B。
其中,A为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最终评分,B为二级评价因子层中各因子满意度评价评分,W为二级评价因子层中各因子权重。
得到最终评价得分为:0.304、0.320、0.372、0.097、0.040。对最终评价集进行模糊计算,得到满意度的最终评价得分为3.631,如图1所示。(图1)
(二)满意度评价
1、区位交通。在区位交通的七个评估指标中,交通可达性和通行便捷性获得了高满意度评价,而其他指标的评价则仅处于中等水平。这一现象与银滩湿地公园出入口众多、路网畅通无阻以及其连续性强密切相关,显示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对于提升公众满意度起到了正面影响。
2、景观要素。银滩湿地公园的景观评价显示,构筑物景观指标评分较高,这可能归因于公园内部黄河两侧的亲水构筑物数量丰富,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水体空间体验。然而,建筑景观评分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公园内的一些建筑物,如公共厕所,外观已经老旧,影响了游客的视觉感受和使用体验。植物景观评分较低,原因可能是植物多样性不足,除了草本植物外,灌木植物种类较少,导致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层次较为单一,缺乏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3、基础服务设施。公共厕所、噪音控制和娱乐设施得到了游客较高满意度评价,这与现场调研结果一致。垃圾桶、通讯条件和餐饮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原因为部分垃圾桶破损未及时维修,以及公园内某些区域通讯信号弱,并且无餐饮设施,无法满足市民的基本餐饮需求。
4、生态环境。水体质量的满意度最高,而空气质量、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满意度一般。目前,银滩湿地公园内黄河水体保护较好,因此水体质量满意度较高,但植物物种较单一,因此满意度较低。银滩黄河大桥横跨湿地公园上方,来往车辆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因此空气质量一般,市民的满意度水平较低。
5、游客体验。功能性体验中锻炼身体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银滩湿地公园内健身设施较少,不能满足使用者健身需求。情感性体验中游客主观幸福感满意度较高,游客重游意愿较低,是因为公园的新鲜感下降,缺乏持续吸引力的新活动或变化,或者游客对公园的期望值过高而实际体验未能完全满足这些期望。历史文化价值满意度较低,公园在传达其文化和历史价值方面存在不足,这可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解说系统、文化活动或互动体验,使得游客难以深入理解和欣赏公园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银滩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针对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使用状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区位交通、景观要素、基础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和游客体验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交通可达性。在公共交通网络布局方面,尽管公园周边已经部署多条公交线路,但仅有157路和K801路公交线路提供直接通往公园正门的直达服务,并在该站点设有停靠设施。其他公交线路主要经过银滩湿地大桥,这导致乘客在抵达公园的主要出入口时,需步行一段距离才能抵达入口。因此,为提高交通可达性,建议增加经过公园的公交线路,并提升公交的发车频次,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也应提升公交车站点的密度和覆盖范围,以确保公园与城市其他区域的更紧密地连接。在停车设施布局方面,可以在公园周边设置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专用停放点,为驾车和骑行的游客提供便利;增设多个停车场,特别是在公园的多个入口处,以缓解高峰时段的停车压力;为节约地面空间,还可以考虑建设地下停车场或多层停车场,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二)提升景观要素质量。给予游客良好交互体验,是提升景观要素质量的关键。引入多样化的本地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花卉,选择不同花期的植物,以确保四季都有花卉盛开,增加色彩变化。通过高低错落的种植方式,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感。还可以种植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如吸引蜜蜂和蝴蝶的花卉,以及改善土壤质量的豆科植物。此外,可以在黄河两侧增加亲水设施,让游客能够更近距离地体验水体的美丽景观。亲水平台和栈道的设计应配备护栏及防滑设施,确保安全和稳固,以保障游客的安全。还应根据游客的需求,增加1~2个观景台,并灵活调整亲水平台的布置密度。
(三)完善基础服务设施。银滩湿地公园东西距离过长,公园内应结合休闲广场设置餐饮和购物点,提供多样化的餐饮服务并增设便利的购物设施,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可围绕公园健康步道,根据300米服务半径增加自动贩卖机等购物设施,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但应确保商品的充足供应。还可在公园的三个出入口处各增加一处小型商店,除餐饮服务外还可提供雨伞、充电宝租借等生活服务。
(四)改善生态环境。应合理划分不同的生态区域,以结合不同生态环境的植物。在水边区域种植适应水湿环境的植物,进一步提升生态多样性。同时,鼓励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植物选择和布局,增加地方特色,并定期组织植物认养活动,提高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并定期评估植物配置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五)优化游客体验。银滩湿地公园应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具生态保护、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高品质城市公园,优化游客体验是提升公园吸引力的核心要素。通过规划和建设大型交往空间,如休闲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可以有效促进游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些空间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社交的平台,提升游客的整体幸福感,还能增强周边居民的凝聚力。另外,增加娱乐性和实践性体验项目。例如,设立户外拓展活动和生态体验课程,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教育讲座,增加游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同时,设置多样化的设施,如儿童游乐区、健身路径和休息亭,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参与。
综上,通过走访调研与分析,得出银滩湿地公园在区位交通和游客体验方面表现出色,但景观要素、基础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并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有助于银滩湿地公园成为一个集休闲、教育、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绿地,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休闲体验。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龚巧敏.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24(02).
[2]李海涛.绿色低碳理念指引城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4).
[3]王霞,孙弘.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湿地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2).
[4]黄玲娇,马建武,闫薇.基于网络点评的湿地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以苏州虎丘湿地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13).
[5]王宁馨,王文瑞,刘文娟,等.社会-生态网络分析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管理耦合模式探究——以兰州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01).
[6]水瑾艳,赵智贤.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J].城市建筑,2023.20(06).
[7]王宴荷.兰州市绿地景观生态特征及景观生态建设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3).
[8]侯非.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游憩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9]余云坤.基于POE的城市湿地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以成都锦城湖湿地公园为例[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2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