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研究 |
第748期 作者:□文/潘 桔 郁超辉 丁龙彦 时间:2025/3/2 9:43:49 浏览:26次 |
[提要] 都市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2013~2022年沈阳都市圈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沈阳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其内部的耦合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绿色和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共享发展增速最快;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内部耦合性远高于其他城市;而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内部耦合性也较低;多数城市的创新、绿色和共享发展呈上升趋势,协调和开放发展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都市圈;VHSD模型;耦合协调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统计测度与驱动因素的研究”(项目编号:L22ATJ002)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8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本质要求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是发挥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带动作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为实现东北地区振兴提供重要支持力量。沈阳都市圈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度量,探究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对促进都市圈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高质量发展概念的界定、评价体系的构建、差异的来源及分解等方面。金碚(2018)、李金昌(2019)通过与国外的对比,从经济学基础理论等方面阐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性特征;经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民生等维度是常见的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维度,代表学者有杨永芳(2024)和王亚男、唐晓彬(2022)等;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权TOPSIS等是众多学者所采用的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方法,如钞小静(2021)、聂长飞(2020)、陈子曦(2022)等;在对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孙豪(2020)、薛明月(2023)等利用基尼系数对发展差异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核密度分析、马尔科夫链、障碍度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也是探讨高质量发展特征的普遍方法。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大多聚焦于省级和东中西部区域,针对都市圈这一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对于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内部耦合性的研究不足。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检验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并对如何推进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为保证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的客观性和动态性,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个体截面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不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性。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VHSD)对数据指标进行赋权,进而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利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次,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评价数据指标进行赋权。设数据指标值构成的矩阵为:
Yt=yij(t) (i=1,2,…,m;j=1,2,…,n;t=1,2,…,K) (1)
式中,yij(t)表示第i个样本在第t年的第j项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设子系统数据矩阵为Y■■,令Hs=■H■■,其中H■■=(Y■■)TY■■为一对称矩阵。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以最大化体现各样本间的差异为目标,若t时刻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函数为:
zi(t)=■δjyij(t) (2)
式中,δj为指标权重,可以证明当矩阵Hs的特征向量δ=(δ1,δ2,…,δn)T满足δTδ=1时,总离差平方和为最大,此时δ即为权重向量。最后,根据式(2)计算得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值。
2、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将物理学中表示多个系统相互影响的耦合概念推广到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建立耦合度模型:
C=■■ (3)
式中,Ui表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子系统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
D=(C×T)1/2 (4)
式中,T=■αiUi,■αi=1。
T表示多个子系统间的综合协调指数,体现综合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αi表示子系统对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的贡献程度,本文认为高质量发展中五个子系统对于耦合系统的贡献分别为α1=0.3、α2=0.2、α3=0.2、α4=0.15、α5=0.15。耦合协调度D∈[0,1],耦合协调度值越大,表示系统间耦合协调度越高,相互协调发展的态势就越好。参考周德田(2020)的相关研究,本文将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分为10种,如表1所示。(表1)
(二)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基础,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选取12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对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2所示。(表2)
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按如下方法进行计算:科学技术支出占比=科学技术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地区GDP; 城乡收入水平比=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数据来源。沈阳都市圈包含“七市一区”八个区域,由于沈抚新区的数据缺失较多,故本文选取都市圈中的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和铁岭等7个城市2013~2022年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辽宁省各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个别城市的科研经费、R&D从业人员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人均食品支出存在缺失,均利用插值法进行了补充。
三、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性实证分析
(一)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1、整体发展水平。根据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计算公式,利用MATLAB软件对沈阳都市圈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各城市2013~2022年均值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总体上升1.78%;2013年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但是2014年出现较大幅度降低,在随后2015~2017年变化不大,但2018~2022年出现较明显的“W”型波动变化的状态,其中2020年高质量发展水平上升幅度最大,为5.32%。(表3、图1)
利用K均值聚类法对7个城市进行分类,沈阳市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单独为一类;鞍山、抚顺、本溪和辽阳发展水平较高,为第二类城市;阜新和铁岭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第三类城市。从各市的变化趋势来看,抚顺、阜新、辽阳和铁岭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增加,其中阜新市增幅最大,为11.1%,铁岭增幅为8%左右,抚顺和辽阳增幅较小,在4%~5%左右;沈阳、鞍山和本溪发展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本溪下降幅度最大,为5%,其余两个城市分别下降3%、2%左右。
2、分维度发展水平。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考察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五维度得分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从整体上看,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得分相对较高,其次为共享发展,创新和开放发展的得分较低。相比较于2013年,创新、绿色和共享发展在2022年的平均值均有所上升,其中共享发展水平上升了57.88%,增长幅度明显,创新和绿色发展水平只上升了2.98%和4.52%。其他两个指标协调和开放发展水平均处于下降状态,分别下降了12.28%和29.97%,开放发展水平下滑较多。(图2)
通过对各城市五维度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沈阳在多个发展维度中均处于较高水平,而阜新和铁岭处于最低水平。在创新发展方面,沈阳、本溪、辽阳均呈下降状态,鞍山、抚顺、阜新和铁岭呈上升状态。沈阳市创新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且连续增长,在2020年达到最高值,但2021年下降幅度较大,虽然2022年随之有所提升,但也导致样本考察期内平均增长率为-2.58%;铁岭市创新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增长率最高,2021年已达到平均水平,且年均增长率最大为12.17%。协调发展是所有城市增长率均为负的一个维度,沈阳市发展水平较高,阜新和铁岭较低,其余城市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变化幅度也不明显,增长率变化最大的为鞍山市。7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差不大,阜新有较大的波动变化。5个城市的绿色发展年均增长率为正,阜新增长率最高且在2022年处于所有城市中的前列,抚顺、本溪和铁岭的增长率为负,铁岭市绿色发展水平下降较明显,在2022年列所有城市的末位。从开放发展来看,都市圈城市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本溪的开放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属于较高发展水平,沈阳和鞍山为中等水平,但2022年有显著提升,其余4个城市为较低水平且存在下降趋势。在变化趋势方面,沈阳、鞍山、阜新和铁岭增长率为正,鞍山最高为7.15%,抚顺、本溪和辽阳增长率为负,辽阳下降幅度最大为-12.49%。共享发展是整个都市圈所有城市均呈现增长状态的维度,铁岭市在2013年的发展水平在所有城市中处于末位,但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18.45%,沈阳市的共享发展增长率是都市圈中最低的,但相较其他城市仍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内部子系统的耦合程度,所得协调度及协调等级如表4所示。从耦合协调度的均值来看,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内部子系统协调性不高,基本上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水平。通过比较2013年和2022年的耦合协调度可知,耦合协调度上升或保持不变的城市为鞍山、抚顺、阜新和铁岭;沈阳、本溪和辽阳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沈阳市高质量发展内部耦合协调程度最高,在考察期内为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水平;鞍山为初级协调;本溪由中级协调略有下降到初级协调;抚顺协调度变化不大,由勉强协调上升至初级协调状态;阜新和铁岭耦合协调性相对较低,基本为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辽阳市高质量发展协调状态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已濒临失调。(表4)
对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类:第一类为耦合协调度较高的沈阳市,第二类为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程度的鞍山、抚顺、本溪和辽阳,第三类为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的阜新、辽阳和铁岭。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结果相对比,可以发现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沈阳市其子系统的协调性也较高,且五个维度的得分也较高;高质量发展水平中等的鞍山、抚顺、本溪和辽阳子系统处于初级和勉强协调状态,五个维度的得分也处于中等水平;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的阜新和铁岭的子系统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状态,其中阜新和铁岭在多个维度的得分均处于所有城市末位。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了2013~2022年沈阳都市圈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协调性,研究表明: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明显;沈阳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阜新市增长幅度最大。绿色和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共享发展增速最快;创新和开放发展得分相对较低,且下降明显;沈阳市高质量发展五维度的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阜新和铁岭相对较低。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整体协调性不高,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中等和较低的城市在内部耦合性方面也呈现相同的特征。
基于以上结论,为推动沈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推动沈阳都市圈城市协同联动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地方政府要坚持城市共商、都市圈共建和发展共享的思路,让城市之间形成更大的协同力,加快构筑沈阳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体系。第二,加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打破要素流动壁垒。沈阳市要积极利用公路、铁路等各种交通互联,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能够在都市圈内城市实现流通。第三,形成针对性发展路径,提升内部耦合协调性。各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产业等调整与升级产业结构,推进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外贸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形成协调融合的城市发展政策以提升内部耦合协调性,指引其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明远,龚璞,陈怀锦,等.“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培育现代化都市圈[J].行政管理改革,2020(12).
[2]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
[3]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2019.36(01).
[4]杨永芳,王秦.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4(S1).
[5]王亚男,唐晓彬.基于八大区域视角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2.41(02).
[6]钞小静,薛志欣,王昱璎.中国新经济的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J].人文杂志,2021(08).
[7]聂长飞,简新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省际现状的分析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02).
[8]陈子曦,青梅.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收敛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06).
[9]孙豪,桂河清,杨冬.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20(08).
[10]薛明月.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测度及障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39(17).
[11]周德田,冯超彩.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基于耦合度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20.39(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