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劳动/就业 |
|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
| 第749期 作者:□文/张峰伟 刘娜娜 时间:2025/3/17 16:14:48 浏览:57次 |
[提要] 本文探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面临的人才培养和供给困难,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同时,强调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供给问题
基金项目:2022年度烟台理工学院教学改革课题面上项目:“民办高等学校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2JYB06);2022年度烟台理工学院教学改革课题面上项目:“基于E-Learning的《电子商务》微课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2022JYB08);2022年度烟台理工学院院校研究课题一般课题:“应用型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型人才培育路径研究”(2022JXYJY1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9月29日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具有办学方面的后发优势,不拘泥于过去的人才培养方式;师资力量为新组建,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创业创新背景下完成;致力于构建应用型科学的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创新课堂改革,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广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资源,构建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开展财商讲座等系列活动,共建校企协同基地,加强学生第二、第三课堂建设。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仿真实训室、VBSE实验室、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实训室、商务英语视听说实训室等,服务于跨境电商各实验课程。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结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一、跨境电商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人才供给面临的困难
(一)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实际需求尚未完全契合。学校已尝试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企业合作,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实际需求尚未完全契合。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应用可能存在差距,缺乏与企业最新技术要求匹配的培养方案。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无法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导致实践能力不足。其次,学校的教学内容可能滞后于行业发展,未能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内容,无法覆盖最新的行业趋势和发展动态。学校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和洞察不及时,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和方向。再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能缺乏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能力,无法在不同领域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学生可能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的跨境电商实践问题。最后,学生所掌握的就业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企业招聘的人才要求与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不符,导致就业困难。
(二)实践教学质量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较弱。学校加强校企合作、设置不同课程平台、加大实验实践课程设置力度,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首先,学校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学校的实践教学项目设置不够贴近实际工作场景,或者实践机会不足,导致学生无法真实地接触和解决跨境电商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发现自己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其次,学校教学计划过于固化,缺乏对未来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预判,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适应未来行业的需求。再次,与企业的合作可能仅限于表面性的项目合作,缺乏深度合作。未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无法根据企业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外,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也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最后,学校对教师的跨境电商行业培训不够充分,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企业需求,也无法将最新的行业信息传授给学生。
(三)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已建立较年轻有活力的教师团队,但需要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首先,一些教师过于专注于学术研究,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影响了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缺乏与实际行业的深度接触,导致对于跨境电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不足,无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其次,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讲义、PPT等,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再次,一些教师缺乏对跨境电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认识,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使得教学内容和方式与时代发展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后,教师缺乏足够的跨境电商行业培训,导致教师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也不够顺畅,导致教师缺乏与企业深入交流的机会,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将最新的行业信息传授给学生。
(四)科技研发力量不足,社会服务能力薄弱。学校的科研力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加强教师科研团队合力,提高与行业的合作和创新能力。跨境电子商务领域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具有深厚科技研发背景的人才。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无法支持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团队建设。另外,针对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和体系。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无法有效地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较低,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跨境电商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人才供给优化建议
(一)加强实践导向教学,产学研结合,跨学科融合
1、强调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和知识。加大实习实训项目的力度,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全面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对内加强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实践、科研等方面的管理,对外加强产学研对接、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外联事务。设置跨境电子商务教研室、跨境电子商务实验室、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平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等专业部门,积极与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产业园等单位合作,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定期组织电商技术交流会。
2、积极与跨境电商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需求。通过这种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享实验室资源,搭建共享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时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征,创建各类型省市级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加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与互联网平台、物流公司、国际贸易公司等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学生对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的兴趣。深化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双赢局面。
3、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跨境电商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应开展跨界合作项目,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跨界综合能力。使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探索建立满足高素质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培养需要的全员化、多元化、立体化育人模式,培养既具有外语基础又懂国际贸易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与企业需求匹配度。第一,设计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涵盖跨境电商领域的不同方面,如市场调研、电商平台运营、国际贸易实践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商业活动,提升他们的实战能力,并与企业需求更紧密地对接。第二,强化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建立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室、实验室等设施,提供真实的商业环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在线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实践机会,扩展实践教学的覆盖范围,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第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行业知识和经验分享。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使实践教学更贴近企业需求。第四,完善实践评估机制。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评估体系,包括项目成果评价、学生表现评价、企业反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设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保持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第五,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积极寻求与更多企业的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确保实践项目能够涵盖不同行业和领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形成深度融合,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更好地反映企业需求,提高培养质量。
(三)提升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
第一,加强学科知识更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教师需要不断跟进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保持学科知识的更新。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新兴技术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提升自身的学科水平。
第二,增强教学能力。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行业运作机制和实际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经验。
第四,强化科研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应当积极申请和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将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增强双师素质。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双师素质。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第五,提升教育理念。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教育公平,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四)加强教师科研团队合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第一,建立跨学科科研团队。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建成科研团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以应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多学科知识。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互补,可以形成协同创新的优势,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和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
第二,鼓励行业合作和实践经验交流。与跨境电商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合作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教师定期走出校园,参与行业活动和企业实践,获取第一手的行业信息和经验,促进科研成果与行业实际需求更好地契合。
第三,建设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学校可以建设跨境电商技术创新实验室,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建立跨境电商数据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生成和应用。
第四,加强行业导向和前瞻性研究。积极开展跨境电商行业的需求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为科研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鼓励教师开展前瞻性研究,关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模式,提前预判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战略性建议。
第五,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建立产学研项目对接平台,为教师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以及加强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烟台理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倩雯.基于跨境电商探讨国际结算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方法[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01).
[2]高晓珺.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航务周刊,2024(02).
[3]张艳婷,韩宝国,方欢.基于PGSD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跨境电商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6).
[4]程柳.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缺口大构建新型培养模式势在必行[J].中国商界,2023(12).
[5]张卜元.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人才培养实施途径探究——以跨境支付与结算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2).
[6]冯心炜.基于双语教学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3(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