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石家庄市扩大消费潜能策略 |
第749期 作者:□文/赵 巍 刘雨琪 李天庄 时间:2025/3/17 16:16:52 浏览:15次 |
[提要]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和引擎,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促进作用。为了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央行出台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活动和消费支出。本文总结梳理石家庄市消费现状,结合当下政策背景提出一系列提振石家庄市消费潜能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收入分配;消费升级
基金项目: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年度社科专家培养项目课题:“石家庄扩大消费潜能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4zipy106)
中图分类号:F063.2;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11日
目前,解决中长期有效内需不足,改善国内结构性产能过剩现状,是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难题。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自2024年初以来,人民银行连续推出了多项经济政策措施,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超过11万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5年以上LPR下调45个基点,接近历史最低点;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连续发行超长期国债以保持金融市场具备充足流动性。以上政策定调下,我国已经步入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且有待进一步放宽,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需要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其他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刺激消费潜能。因此,响应国家号召,紧抓政策机遇,加强对石家庄市提振消费方面的策略研究,意义重大。
一、石家庄市消费需求现状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速较快,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消费需求呈现出了升级的新趋势。与此同时,“互联网+”消费模式和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消费热点的形成,这也促使石家庄市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在货币政策扩张的背景下,研究石家庄市的消费需求现状,对制定相关政策和扩大消费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将从石家庄市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收支情况三个方面对石家庄市的消费需求现状进行分析。
(一)消费规模。现有成果对于消费规模的研究大多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进行衡量,而该指标主要用于反映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难以涵盖居民消费的全部状况。因此,本文选择更难统计的石家庄市人均消费支出这一指标来观察石家庄市消费规模的变化情况。
从全市范围来看,2014年至2023年期间,石家庄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呈现出阶梯式的持续增长趋势,从12,273.62元增长至24,735.57元,平均每年增长8.1%,高于同期全国7.3%的增速。因此,石家庄市人均消费支出的发展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明显发现自2022年起,增速同比放缓。这是由于2022年是石家庄市“抗疫”三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封控管理使得居民消费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2023年疫情管控放开后,这一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图1,数据来源于石家庄统计年鉴(2014-2023)、石家庄统计局网站,下同)
进一步,分城乡来看,2014~2023年石家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6,506元上升至30,074.57元,平均年增长6.9%,高于同期全国城镇居民6.0%的年增长率。石家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7,274.5元上升至14,482.24元,平均年增长9.1%,高于城镇居民6.9%的增速,但低于全国9.3%的年增长率。因此,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城乡消费差异的角度来讲,2014~2023年石家庄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从9,231.5元扩大到了14,196.55元,显示出了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趋势。不过,若从消费增长的速度来看,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比城镇居民高出了2.2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农村居民的消费起点较低,但其消费增长速度更快,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消费结构。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并且消费重心也从侧重有形商品转向包含更多服务类型的消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分层次的特点。从图2、图3可以看出,2014~2023年商品房消费支出占比提升最快,由27.7%上升至36.5%。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已经成为了新兴的消费热点,这反映出消费结构正在经历快速升级,消费品质也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情况来看,2023年石家庄市居民在食品烟酒上的支出为5,628.15元,占其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为22.8%。较2014年的27.3%下降了4.5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尽管住房消费占比提升最快,由2014年的消费占比27.7%,上升至2023年的36.5%,但生存型消费占比依然由总体占比的76.5%下降至74.9%。消费重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特征明显,但消费升级尚有空间。(图2、图3)
(三)收支情况。本文通过收集2014~2023年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石家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以及石家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项数据进行研究发现,2014~2023年石家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7.93%,高于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的增速水平,这说明石家庄市居民的消费潜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6.2%。同时,通过历年数据对比可以看到,石家庄市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大体呈“U”型走势。2024年居民消费倾向为65.55%,较2014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尽管与全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仍低于同期的全国水平。因此,石家庄市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方面,亟须提高。(图4)
二、石家庄市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石家庄的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增强,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并影响到消费能力的提高。
(一)居民收入的总量和结构性问题影响居民消费能力。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释放消费需求的基础,收入直接决定了消费数量和消费层级。从2014年到2023年,石家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93%,从18,984.16元增加到了37,735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较于邻省同为二线城市的济南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757元,相比之下仍有较大差距。甚至同比全国人均可支配收的39,218元,尚有不足。根据基本的消费模型,边际消费倾向是随收入提升而递减的,较低的收入水平会显著抑制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此外,截至2023年,石家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1,242元,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农村居民收入低,消费能力受限,尽管整体收入水平有所上升,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常常集中在基本生活需求上,缺乏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能力。收入不平等直接制约了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尤其是高端消费和创新产品的市场发展受到影响。所以,石家庄城乡的收入差距也是制约整体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品质型供给短缺影响居民消费释放。石家庄城乡居民的支出主要集中在住房、医疗保健以及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方面,分别增长了166%、103%和109%,这三类支出占到了总支出的52.5%,并且这一比例上升了9.3%,反映出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尽管如此,石家庄的消费市场仍面临挑战。由于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局限,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变得更加明显。市场上低端、同质化的服务供应过剩,而高品质、具有特色的服务则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现象不仅限制了消费潜力的进一步开发,也减弱了吸引外部消费的能力。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养老、科技和旅游等行业,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相对较少。此外,石家庄面临着显著的消费外流问题,尤其是在住房、旅游和娱乐服务等领域,这导致生活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下滑,严重阻碍了消费的增长。消费与供给之间的不匹配已成为制约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关键障碍。
(三)消费环境质量影响居民消费支出。消费环境质量是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石家庄近年来为刺激消费需求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整体消费环境仍需改进。石家庄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收到了大约12,256起投诉和举报案例,比2017年增加了6.7%,这些投诉主要涉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合同纠纷等方面。消费领域内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商家的不诚信行为,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从而抑制了消费活动,因此迫切需要改善消费环境。尽管市场上商家的诚信水平逐步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相对完善,但实际执行中仍可能存在差异,仍需加强对不良商家的监管,确保广告真实、商品标识清晰。
三、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消费水平的传导机制分析
自2024年以来,为应对经济增长缓慢、缓解就业市场萧条,以及应对外部环境的持续加息等其他宏观经济挑战,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手段。扩张的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
(一)利率渠道。央行降低基准利率,会使市场利率(如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下降。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了消费者的借款成本,鼓励增加贷款消费。同时,较低的存款利率可能降低储蓄动机,促使消费者将更多资金用于消费而非储蓄。对已有债务的消费者,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他们的债务服务成本,释放出更多的消费。
(二)消费信贷渠道。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基准利率和增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加了银行对家庭的信贷供应。更容易获得的信贷使得消费者能够借款用于消费支出。同时,金融机构可能降低对消费贷款的条件,增加信用额度,使得消费者能够更轻松地获取消费贷款。
(三)财富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可能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家庭的财富感,使得消费者感到更加富裕,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同时,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可能寻找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这种行为会提升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进一步促进消费。
(四)信心效应。宽松货币政策通常被视为央行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传递出经济前景改善的信号。这种信号能够增强消费者的信心,鼓励他们增加消费支出。此外,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可能会增加投资支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刺激居民消费。
(五)收入效应。央行通过资产购买向市场注入资金,增加了家庭的流动性,可能会直接或间接提高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而提升消费支出。同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家庭的消费能力。
四、构建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建议
基于当前央行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背景,结合石家庄市居民消费情况,本文对于进一步扩大石家庄市消费潜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税收政策,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优化税收政策是扩大石家庄市消费潜能的关键策略之一。首先,政府可以考虑降低个人所得税率,特别是对中低收入群体,这将直接增加他们消费能力和意愿。例如,调整税率结构,提高起征点,实施更加累进的税率体系,使得低收入者获得更多的税后收入。其次,应考虑对消费密集型产品,如家电和汽车等实行暂时性的购置税减免,激发市场需求。除此之外,增加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可以鼓励这些企业扩大生产和招聘,间接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优化税收政策,不仅可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还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循环和健康发展,为石家庄市的消费扩张提供持续动力。
(二)扩大地方政府融资,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可以利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低利率环境,扩大融资以增加就业机会,是激发石家庄市消费潜能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发行更多的地方政府债券,特别是用于资助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桥梁和公共设施建设。这些项目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短期和长期就业机会,还能改善城市的整体经济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更新将直接带动建筑业、材料工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兴旺发展将进一步吸纳更多劳动力,降低地区失业率。因此,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并投资于关键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可以短期内提供就业,还能长远地通过提升经济活力和居民消费能力来促进石家庄市的整体经济增长。
(三)打造国家级消费中心城市,优化居民消费环境。建设国家级消费中心城市不仅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石家庄市应着重推进六大城市更新片区的开发,建设高铁片区作为城市会客厅,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在万达商圈、勒泰广场和北国先天下商圈等重点区域,进行细化的商圈建设,吸引知名品牌和项目入驻,并提升石家庄特色小店的品牌传播,打造新的消费格局。对于正定新区,可以利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并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贸易港口。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冀南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把石家庄建设成一个融合燕赵文化底蕴与国际时尚气息的国家级消费中心城市。
(四)特色商贸小镇带动作用,引导错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尽管石家庄的商圈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有部分商圈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购物中心内品牌重叠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通过创建具有个性化的商圈和特色商贸小镇,能够推动体验式消费的发展。创建各具特色的商贸小镇应当依据当地的地理优势、特有的产业基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致力于建设成为商业繁荣的城镇中心。通过不断调整业态,引入多样化品牌,各大商圈和特色商贸小镇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更多客流,以提升即时性消费便利性。特色商贸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随着小镇经济的提升和商业活动的增多,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将增加,收入水平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俞莉慧.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收入分配的中介效应[J].商业经济研究,2024(08).
[2]史琳琰,张彩云,胡怀国.消费视域下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的历史经验、机制与路径研究[J/OL].当代经济管理,2024-09-24.
[3]吉林,王莉.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24(16).
[4]李慧.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2024(04).
[5]井道龙.我国欠发达地区推动消费持续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1(07).
[6]张辉,熊鹏.湖北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激发的关键制约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4(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