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贵州省茶产业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第749期 作者:□文/熊玉曼 时间:2025/3/17 16:20:11 浏览:13次
  [提要] 茶叶已成为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聚焦贵州茶叶竞争力,剖析其出口现状及问题。注重从省际范围、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和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促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贵州;茶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优势;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9月26日
茶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民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品;茶产业是特色优势产业、文化产业、民生产业、服务产业和健康产业。贵州是世界上著名的茶叶优质原产地,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给了茶独特的优良品质。贵阳海关释放政策红利,联合商务部门推荐茶企对外参展,鼓励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打造贵州茶叶品牌,提升全球份额。近年来,贵州茶产业不断努力,已构建“贵州绿茶”省重点品牌+“都匀毛尖” “湄潭翠芽” “雷山银球茶” “梵净抹茶”等“主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体系。省内每年举办茶产业博览会、抹茶节、茶人会、第一采、斗茶赛、加工赛、采茶赛、冲泡赛、茶艺赛等茶事活动;赴省外参加各类茶博会,举办推介会、新品发布会、品鉴会等产销对接活动。同时,贵州还发布了《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来规范管理,保障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贵州致力于茶产业的可持续且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贵州茶叶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茶叶出口竞争力相关研究。Tran T、Branca G、Arslan A,et al.(2010)认为茶叶生产链的价值与茶叶价值链是紧密相关的。茶叶品牌的创建不仅可以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茶叶品牌的创建和品牌形象的提升。Nasir T、Shamsuddoha  M(2011)从全球和孟加拉国进出口的角度分析茶产业现状,发现包括孟加拉国等大多数国家存在茶叶质量低下和现代技术匮乏等问题,出口发展受到限制。
2、关于茶叶出口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研究。Yue N、Kuang H、Sun L(2010)运用国际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欧盟新食品安全法对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的影响,研究表明欧盟新食品安全法会导致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出口量下降。Cherop C K(2010)结合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相关性分析得出汇率的百分比变化与每公斤绿叶净报酬的百分比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汇率波动对小农茶厂的收益有一定影响。
3、关于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相关研究。Charles O(2004)发现,自1990年代以来小农茶叶的生产增长开始放缓,尽管小农茶叶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但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却在下降,导致产量停滞的主要因素是小农在茶园中肥料等投入的应用不足。Kumar P等(2008)认为茶叶贸易方向和竞争力可以通过一阶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茶叶贸易的市场份额和进口国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相关研究。许咏梅(2006)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系数等指标分析发现,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在逐渐下降,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强限制了中国茶叶出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竞争力。郑文佳等(2004)认为贵州具备一定规模的茶场和经济效益较好的茶叶企业,然而缺乏具备较强实力的茶叶龙头企业,认为管理和人才问题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孔令昱(2021)发现贵州茶叶出口主要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包括限制进口措施、生产工艺落后、缺少营养标签等。为应对这些影响,政府、行业和茶企应采取相应对策。
2、关于茶叶出口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研究。李旋(2006)利用引力模型,从进口、出口及消费者三个不同角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得出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李妍月(2016)指出自从21世纪以来,欧盟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对茶叶贸易制定了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限制茶叶中的残留农药,这使得中国茶叶出口欧盟受阻频繁。
3、关于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相关研究。章莹(2012)对我国出口茶类结构、出口货源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曾以红茶垄断世界茶叶出口市场,随着竞争国加工技术提升及我国茶叶经营体制的转变,茶叶出口转为绿茶和乌龙茶,还发现我国茶叶出口均价的波动与国家政策调控密切相关。王莅横(2015)研究发现我国绿茶出口价格为六大主要出口国中最低的,而小包装红茶的出口价格增长较快,但出口的大包装红茶大多作为深加工的原料,价格也较低,并且中国具有极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李祥雪(2023)从发展历程、种植情况、出口贸易等方面分析云南省茶产业现状,并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发现东盟进口国的人口规模、东盟成员国茶叶进口金额、云南省茶叶产量、东盟进口国对美元的汇率等是云南省茶叶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相关竞争力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一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出口产品,将本国的劳动力或者资本集中在生产优势最大或者劣势最小的行业,这样双方均可节省资源,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二)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伊莱·赫克歇尔和贝蒂尔·俄林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各国所生产的同一产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三)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三、贵州茶叶及出口贸易现状
(一)贵州茶叶现状
1、生产概况。茶园面积与分布:贵州的茶园面积非常广阔。截至2023年,茶园面积达到70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位,涉茶人口322.4万人,30万亩以上主产县3个、20万~30万亩主产县7个、10万~20万亩主产县19个,万亩乡镇236个,5,000亩村613个。
2、茶叶产量与产值。茶叶产量主要集中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和遵义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茶叶产量和产值显著增长,如2023年茶叶产量45.4万吨,茶叶产值606.2亿元,同比增长6.18%。
3、茶叶品种。贵州的茶树品种主要以福鼎大白为主,近年来引种了安吉白茶、黄金茶等品种。贵州生产的茶类涉及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和花茶等,其中绿茶是产量最高的茶类。
(二)贵州茶叶出口贸易现状。从出口结构来看,贵州茶叶出口主要以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类占比较小,具体如表1所示。(表1)
由于数据可视化程度低,本研究以最近一年的报告为例,从产品结构来看,贵州省主要以绿茶、红茶并重,其中红茶出口额略高于绿茶;从出口均价上来看,红茶出口均价最高,在2021年达到了45.5美元/kg,这种产品结构的多样性使得贵州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此外,贵州茶叶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主要销往非洲、东南亚等地区。2022年之后,主要出口摩洛哥、美国、德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表2)
(三)产品质量。贵州绿茶具有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点。同时,贵州茶叶在合格率方面表现优异,连续十年保持100%,且贵州省是全国率先禁止使用水溶性农药和草甘膦的省份,同时贵州贵茶集团每年平均花费200余万元用于农残检测,至今累计投入检测费用超2,400万元,这成为贵州茶叶出口的一大竞争优势。
四、贵州茶产业出口贸易中的问题
(一)贸易壁垒限制导致成本增加。进口国对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有严格要求,贵州茶企不得不增加对茶叶的检测频率和范围,购置先进检测设备,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检测、时间和人工成本。
(二)初级产品为主导致结构单一。贵州茶叶出口主要以绿茶、红茶等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初级产品的利润空间较小并且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且贵州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难以开发出符合国际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新型茶产品。
五、应对措施
(一)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降低检测成本。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可降低茶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建立行业检测标准和共享检测平台能减轻企业成本负担。贵州自2012年以来,在多部门监测下茶叶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且在国家农业农村部检测中连续十年合格,说明推广绿色种植技术能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满足进口国要求,降低贸易壁垒风险。
(二)拓展欧美市场,降低依赖风险。加强与欧美茶叶进口商、经销商的合作,参加国际知名的茶叶展会和贸易洽谈会。与当地机构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其对贵州茶叶的认可。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的茶叶进口量超过10万吨,欧洲的茶叶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贵州茶叶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还非常低。中东欧美等地茶叶进口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拉美地区的茶叶市场也在逐渐崛起。贵州茶叶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实力。政府通过整合资源打造贵州茶叶区域公共品牌,鼓励企业参加国际评选提升品牌影响力。企业要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制定系统性宣传计划,利用新兴渠道推广品牌,加强与媒体合作。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引进优秀人才,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强员工培训和交流活动。
综上,本研究对贵州省茶产业出口贸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但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由于收集数据渠道有限,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够等,为弥补上述不足,未来的研究将主攻国际消费者市场,实现精准营销。未来的研究将有助于贵州省茶产业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贵州乃至全国的经济水平,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做贡献,同时也为其他传统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金忠秀,王丹灵,吴采丽.干净黔茶全球共享[N].贵州日报,2023-04-17(004).
[2]毛冰.贵州打造世界茶源地文化品牌的路径研究[J].贵茶,2023(04).
[3]王敏,杜龙龙,刘亚兵,等.贵州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八十四年回顾[J].广东茶业,2023(06).
[4]刘婷婷,程琦.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J].现代食品,2022.28(19).
[5]桂燕玲,王凌.贵州茶叶出口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福建茶叶,2022.44(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24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