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聊城乡村数字化治理研究
第750期 作者:□文/章培培 时间:2025/4/1 17:03:01 浏览:3次
  [提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必要性,并以聊城乡村数字化治理为研究对象,总结聊城在乡村数字化治理方面的成绩,分析当前聊城乡村数字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以便为聊城乡村数字化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数字化治理
基金项目:2022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研究”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聊城数字乡村发展研究”(NDYB2022086);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一般课题(NDYB2023071)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21日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国策。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和区域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显现。为此,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乡村数字化治理问题的提出
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乡村治理模式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传统的乡村治理往往依赖人力和经验管理,效率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很难获取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导致生产决策盲目和落后。最后,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引入数字化治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数字化治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数字化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农村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显著提升乡村治理的水平和效果。
二、聊城在乡村数字化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
聊城在乡村数字化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当地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也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和效果方面的潜力。
(一)网格化智能平台的建立与应用。聊城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并成功构建了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机制。这一机制通过构建一个全面的网格化智能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治理壁垒,实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协同。在这个平台上,各级政府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共同制定和执行政策,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果,引入了闭环管理程序。这一程序包括信息上报、核实立案、分流交办、跟踪处理、事件反馈和考核评价六个步骤。当问题出现时,网格员可以迅速将信息上报至平台,经过核实立案后,问题会被迅速分流到相应的责任部门进行处理。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平台会实时跟踪进度,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旦问题处理完毕,平台还会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反馈,以便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和评估。最后,平台会根据问题的处理情况和网格员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二)积分制与清单制乡村治理模式的推广。积分制与清单制不仅结合了村级党组织建设、志愿服务、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工作,还通过一系列措施健全和完善了农村信用制度体系。首先,注重完善村规民约。这些规约不仅明确了村民的权利和义务,还规定了对各类行为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确保了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其次,合理设置农村信用信息内容。通过收集和分析村民的信用信息,政府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每个人的信用状况,从而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管理提供依据。此外,强化信用信息应用是聊城推动“信用+乡村治理”的关键。政府通过将信用信息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找准“信用+乡村治理”的切入点、联动点,推动了乡村治理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例如,信用信息被用于决定村民能否享受某些政策福利,或者用于评估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最后,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基层行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因地制宜地把“信用+”手段嵌入日常管理工作,聊城不仅丰富了治理手段,还提高了治理效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信义信息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信义信息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乡村治理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了治理效率和效果。以东昌府区为例,东昌府区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信义信息平台,覆盖了全区超过42.1万名基层群众和2,04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这一平台不仅包含了信义积分数据库,还集成了信息录入、积分审核、联合奖惩、工作考核等多个功能模块,实现了信义积分信息的动态归集。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和经营主体,平台为每个人和机构生成了独有的诚信二维码,并通过网站、小程序、信用报告查询一体机等渠道,提供实时的信义积分和信用等级查询服务。该平台与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为了确保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东昌府区对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美丽庭院创建等领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列出了185种具体行为,并对每种行为进行了明确的量化赋分。这些行为的得分会根据实际表现进行加减,以实现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同时,制定了“信用管理办法-广泛宣传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信用信息采集-积分认定公示-积分兑换应用”完整的工作流程。通过这一系列环节,不仅提高了村民的信用意识,也促进了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三、聊城乡村数字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聊城乡村数字化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效率提升。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首先,网络覆盖有待提升。现阶段聊城有些乡村地区的网络信号覆盖还存在信号不稳定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居民的日常网络使用,如在线查询、在线办理等,也限制了乡村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其次,数字设备更新不及时或数量不足。乡村地区的资金和资源相对有限,导致一些地方在数字设备的采购和更新跟不上数字化治理的要求。这使得乡村治理部门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方面受到限制,难以实现精细化和高效化的管理。最后,数字化设备的适老化设计不足也是聊城乡村数字化治理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乡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数字化设备的操作界面复杂、功能繁多,许多老年人难以掌握使用技巧,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服务。这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乡村治理的广泛参与和民主化进程。
(二)数据共享程度与服务效率不高。第一,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形成了数据壁垒,导致数据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还降低了治理的精准性。例如,当某个部门需要其他部门的数据来支持决策时,由于数据壁垒的存在,他们可能无法及时获取所需数据,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第二,服务效率低。数字化公共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存在系统响应慢、处理流程繁琐、信息更新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服务的响应速度,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还影响了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比如,当农民需要办理某项业务时,由于系统响应慢或处理流程繁琐,他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办理,这无疑降低了他们对数字化治理的信任和参与度。或者在紧急情况下,一些相关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到服务平台上,可能会导致相关工作的延误和效率降低。
(三)缺乏人才与技术支持。首先,专业人才短缺。乡村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普遍缺乏懂得数字化技术和乡村治理的专业人才,这限制了数字化项目的创新实施和有效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一些数字化项目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从而影响了治理效率和效果。例如,当某个部门需要实施一个新的数字化项目时,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和指导,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推进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其次,人才短缺进而造成技术支持不足。由于缺乏持续的技术支持,乡村数字化治理系统可能存在运行不稳定、功能不完善、维护和升级困难等问题,影响了治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治理效率,还可能影响用户对数字化治理的信任和满意度。比如,当农民在使用数字化服务平台时,如果系统经常出现故障或无法正常使用,他们可能会对数字化治理失去信心和兴趣。
(四)村民参与度有待提升。有些乡村,老人和儿童居多,他们缺乏对数字化治理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以及必要的数字技能,对参与数字化治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化治理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影响了治理成果的巩固和拓展。
四、聊城乡村数字化治理优化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由政府牵头,与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实施“乡村网络全覆盖计划”,在网络信号薄弱的地区增设4G或5G基站。基站增设的同时,政府还可以与运营商共同优化网络布局,在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增设信号中继站,以提高网络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可以设立网络问题投诉渠道,及时处理乡村居民的网络服务问题。
通过政府拨款和企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设立“乡村数字化设备更新基金”,用于定期更新乡村地区的电脑、监控摄像头、智能终端等设备。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设备更新工作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设备的有效更新。
与智能设备制造商合作,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大屏幕、大字体、简易操作界面的乡村数字化治理使用的智能终端,并推广语音识别、视频等辅助功能。同时,密切关注老年人的使用反馈和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功能,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
(二)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可以依托市政务云平台,建立统一的“乡村数据共享平台”。为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制定详细的数据共享目录和统一的数据标准,以确保各部门之间数据的顺畅流通和共享。平台将整合农业、环保、卫生、教育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全面、准确、实时的乡村治理数据库。通过数据整合,政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乡村发展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对现有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流程再造,简化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实现“一网通办”,缩短村民办理业务的时间。同时,建立信息更新机制。制定信息更新管理办法,明确信息更新责任主体和时限要求,对于重要信息或紧急信息,可以采取更加严格的时限要求,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动化工具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更新和实时同步。
(三)培养引进人才,提供技术支持。首先,与本地高校合作,开展“乡村数字化人才培训计划”,共同设计符合乡村数字化治理需求的课程体系。对现有的数字化人才从信息技术、数字管理、乡村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同时,可以建立人才引进制度。为优秀人才提供住房、科研等支持政策,鼓励他们留在乡村,为乡村数字化治理发挥更大作用。其次,每个乡镇设立“乡村数字化技术支持服务中心”,从培养或引进的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系统维护、故障排除等服务。为确保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服务中心将建立高效的服务机制。当乡村提出服务请求时,服务中心将迅速响应,并在最短时间内提供解决方案。同时,服务中心将建立服务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乡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提升村民参与度。首次,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搭建一个面向乡村居民的线上数字教育平台。该平台将提供视频教程、在线课程、互动问答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方便村民随时随地学习数字化知识。同时,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不定期到乡村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让村民亲身体验数字化技术的便捷和高效,提升他们的数字技能和参与意识。其次,建立健全的村民参与机制。引入“村民议事厅”等机制,为村民提供一个表达意见、提出建议的平台。通过定期组织村民会议、座谈会等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讨论和决策过程。通过设立监督委员会、开展定期评估等方式,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数字化治理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中来,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的持续优化和改进。
综上,乡村数字治理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提高乡村治理效率和水平,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乡村数字治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促进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建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开展数字化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和数字化治理能力,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桂生,岳喜优.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何以提升?——基于数据、技术、平台的分析框架[J].电子政务,2024(01).
[2]关伟祥.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数字治理路径研究——以天津市某区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23).
[3]路凯,华静.农民数字素养与乡村数字治理参与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24(01).
[4]周梦冉.“三治融合”背景下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基于浙江衢州“龙游通”和四川邛崃“为村”的案例分析[J].新西部,2024(03).
[5]赵永杰.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中国农村科技,2024(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30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