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充电桩建设运营监管探讨 |
第750期 作者:□文/李逢时 时间:2025/4/2 9:12:20 浏览:13次 |
[提要] 本文就当前充电桩市场扩张情况进行分析,剖析现存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充电桩建设;运营监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M910.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
随着社会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加深,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解决交通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选择之一。作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桩的建设与运营变得尤为关键。然而,充电桩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监管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消费者权益的关注和呼吁。在充电桩行业中,就出现用户在充电平台充值后,充电桩被撤销或出现问题但平台不予退费的情况。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充电桩行业的这一具体问题,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对监管现状、用户权益受损情况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的分析,希望加强充电桩行业的监管力度,促使充电服务平台规范运营,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推动充电桩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现状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充电桩市场迅速扩张。根据统计,过去几年充电桩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补贴政策、减税优惠、土地政策支持、规划引导、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充电桩,推动充电桩的普及。充电桩的建设覆盖了城市街道、停车场、商业中心等各类场所,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充电服务。
充电桩市场的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资源过剩的问题,导致充电桩闲置率较高,从而不能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据统计,不同省份充电桩的状态和类型分布情况不同,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充电桩数量相对较多,但处于使用状态的充电桩数量相对较少,而空闲和闲置状态的充电桩较多,这表明这些地区存在充电桩资源过剩的情况,部分充电桩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充电桩数量相对较少,但使用状态下的充电桩数量也较少,可能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用户可能面临充电不便的情况。除此之外,不同省份的充电桩类型和技术标准也存在差异,如交流和直流充电桩的数量分布不均,这可能导致部分新能源汽车无法兼容某些充电桩,进一步降低了充电桩的资源利用率。因此,针对充电桩市场扩张带来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划,合理调整充电桩布局和数量,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以提高充电桩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随着充电桩市场的迅速发展,监管不力导致了一些乱象的出现。一些充电桩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所导致。同时,充电服务平台的收费标准不统一,存在价格不透明、乱收费等问题,给用户充电体验带来了困扰。监管不力是导致充电桩行业出现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新能源车主进行调研走访,了解他们对自家周边充电配套设施建设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4的受访车主对周边充电配套设施建设表示满意,约1/3的受访车主表示较满意,但仍有近一半的受访车主表示不满意。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车主认为周边充电配套设施建设存在质量问题,还有一些则抱怨平台频繁更换、退款无果、维权失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权益和信任度。
监管部门在充电桩行业监管方面的不足导致了充电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及时、不够完善、不够高质、不够安全,无法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部分车主表示,在充电时遇到了设施维护不及时、设备损坏频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充电体验和出行便利性。因此,加强对充电桩行业的监管是解决乱象的关键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车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监管不力导致充电桩行业出现乱象的现实情况。加强监管、提高充电设施建设质量,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推动充电桩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与充电桩退费难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时间为每年的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消费者权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激发消费活力”,旨在揭露和曝光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欺诈行为和不良商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和不良商家,例如充电桩费用无法退回的问题,通过对事件的概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充电桩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次“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充电桩使用者的经历中,出现充电桩充值后,充电桩失效、故障、甚至拆除导致无法继续使用而平台不及时退款甚至拒绝退款的情况,此问题的曝光对充电桩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和信任度。用户本应享有充电服务的权益,但由于充值后无法使用充电桩,并且无法退回费用,导致用户的投诉和不满情绪增加,影响了用户对充电桩行业的信心和信任度。同时,充电桩费用无法退回问题也会损害充电桩行业的声誉和形象,使得消费者对该行业产生负面印象,导致行业发展受阻。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充电桩平台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充电桩运营商的处罚力度,发挥四种充电运营商主体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为不同充电模式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行业准则,以确保充电桩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障用户的权益。对于充电桩费用无法退回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充电桩行业的良好形象和发展环境。
三、充电桩费用退回难题原因分析
在充电桩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监管体系往往难以及时跟进,出现了监管不到位、监管资源不足和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首先,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监管部门难以有效应对充电桩行业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监管政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但现实情况是监管体系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未能及时跟进。其次,监管资源的不足也是监管存在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一些监管部门面临监管资源不足的问题,导致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难以有效监督和管理充电桩行业,进而导致一些运营商存在违规行为,例如收费不透明、服务质量低劣等,使得用户的充电费用无法退回。最后,监管标准的不统一也是监管漏洞的一个重要表现。不同地区和部门对充电桩行业的监管标准存在差异,导致监管工作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一些地区可能对充电桩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容易造成充电桩运营商的违规行为,进而使得用户的充电费用无法退回。因此,针对监管漏洞的存在,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充电桩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以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和发展。
在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了一系列与充电桩费用退回相关的规定不够明确的问题。首先,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空白,未对充电桩费用退回的具体操作流程、责任主体和权利义务等方面进行清晰规定。这使得在用户遇到充电桩费用无法退回问题时,难以找到法律依据进行维权,也给充电桩运营商留下了可乘之机。其次,合同条款的模糊也是导致充电桩费用退回难题的原因之一。一些充电桩服务合同存在模糊的条款,未明确规定在充电桩费用无法退回时用户的权利和运营商的义务,使得用户在维权时处于弱势地位。最后,行业自律不足也是导致充电桩费用退回难题的原因之一。充电桩行业可能存在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一些充电桩运营商缺乏对用户权益的尊重和保护,导致未能制定良好的退费政策和操作流程。因此,缺乏明确规定使得充电桩费用退回的问题变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充电桩费用退回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以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推动充电桩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方案
随着充电桩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监管部门必须积极应对行业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充电桩行业的监管体系,包括完善监管政策、加强监管标准和规范监管行为等方面。这意味着监管部门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政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管标准,明确规范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准则。
在充电桩的建设和布局方面,国家鼓励在居民区、单位内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建设充电桩。与此同时,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
在运营服务方面,国家规定充电桩运营企业应提供24小时服务,及时响应和处理用户投诉和建议。此外,为了提高充电服务的便捷性,国家还推动建立统一的充电服务平台,实现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安全管理方面,国家对充电桩的安全性能有严格要求,包括电气安全、防雷接地、防火等方面。同时,规定充电桩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充电桩,将依法进行整改或拆除。
为了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充电桩之间的互联互通,国家制定了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和通信协议。这有助于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充电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响应相关政策,提高监管效率。这包括加大对充电桩运营商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执法检查频率和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充电桩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化和恶化。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充电桩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统一合力,共同推动充电桩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可以与工商、质监、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打击违法行为,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
明确规定充电桩费用退回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责任主体,包括用户、运营商以及监管部门在内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完善的退费机制,为用户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规范充电桩使用费用的收费标准和计费方式,防止收费不透明、乱收费等问题的发生。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确保用户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充电服务的价格和收费方式。要求充电桩运营商向用户充分披露充电服务的相关信息,包括收费标准、服务内容、退费政策等。用户应在使用充电服务前获得充分的信息,从而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导致的纠纷和争议。建立投诉处理机制,明确用户的投诉渠道和受理机构,及时解决用户的投诉和纠纷。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投诉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投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起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执法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充电桩市场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发展。
国家及各地方的相关充电桩领域支持政策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放”一体站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引导地方对高速公路、乡镇等保障型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支持,加大行业扶持力度。发改委、能源局及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出台《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统筹考虑乡村级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做好农村电网规划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加强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和运营维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加快乡县、高速公路和居住区等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2025年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0万个,超充站300座,推进综合能源补给体系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高效创新融合互动,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梯次利用。
在充电桩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应当积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消费者权益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并确保服务过程中充分尊重用户的权益。为此,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确保用户在使用充电服务时能够得到及时、专业、周到的服务。其次,企业应明确充电桩使用的收费标准和计费方式,并建立起清晰明了的退费政策。公开透明地向用户披露充电服务的收费标准和退费规定,确保用户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再次,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用户维权机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投诉和维权渠道,及时解决用户的投诉和疑问,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此外,企业应与监管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响应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主动配合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执行。加强自身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充电桩行业的健康发展。最后,企业应注重品牌形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通过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信誉良好、诚信经营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解决充电桩费用退回难题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障,促进充电桩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与充电桩费用退回难题的关联,深刻揭示了充电桩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监管漏洞和问题。针对充电桩费用无法退回的现状,呼吁加强对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的监管,以确保用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只有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行业秩序,才能够实现充电桩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绿色能源的普及和应用,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做出积极贡献。期待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实现“绿色充电,美好续航”的美好愿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郑雪芹.截至2024年1月充电设施累计886.1万台[J].汽车纵横,2024(03).
[2]李杰,刘华宇,陈寒冰,滕佳怡,徐有琳,邢闽.新时期下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探究[J].电工技术,2023(S1).
[3]胡勇,郑榉,郑勇,古婷,范诗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支持政策与制度完善——基于产业发展现状的观察[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0(12).
[4]许丙坤,邱盈飚,牛志伟,王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汽车测试报告,2023(19).
[5]陈永强,朱珈.2023版充电桩计量检定监管方案及应对措施[J].日用电器,2023(07).
[6]周进,王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现状分析[J].中国计量,2023(07).
[7]青云.湖北充电桩计量检定探索“运营平台+信用监管”[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10-18(008).
[8]赵莎莎,赵国鹏.冀产新能源汽车及公共运营充电桩实现省级层面统一监管[N].国家电网报,2022-07-11(003).
[9]杨苗苗,卢献国.13辆电动汽车一个充电桩?[N].中国电力报,2022-01-27(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