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旅游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第750期 作者:□文/张瑞钶1 孙振杰1,2 时间:2025/4/2 9:21:54 浏览:4次
  [提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普及,传统观光旅游正逐步转型为融合体育元素的综合性旅游。这种转变不仅促进体育产业的繁荣,还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提升国民体质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大对体育行业的投入和支持,让体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业因其广泛的关联性和融合性能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完整的服务体系、丰富的场地资源和庞大的用户市场,这不仅满足体育产业在人才、产品和客源方面的需求,还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品牌建设,增加体育市场需求,促进体育文化传播,从而实现体育产业优化。
关键词:体育产业;旅游业;融合创新
基金项目: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3556001D)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12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一宏伟目标不仅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行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的增长,更关乎国民的健康、文化的传承以及国家的软实力展示。因此,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加大对体育行业的投入和支持,让体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旅游业作为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广泛关联融合性的产业,能够激发相关产业的叠加放大效应,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旅游业凭借其完整的服务体系、丰富的场地资源和庞大的用户市场,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深化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的优化升级。
一、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于旅游赋能的研究视野比较广泛,一方面是对大形势下区域发展的赋能,另一方面是对文化、体育等具体行业的赋能。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推动力,旅游能够赋能乡村振兴,并促进乡村多元化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面对新阶段目标,乡村旅游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研究的紧迫性尤为凸显。旅游提供了各民族接触、了解、互动的场域,基于游客视角,可以从拓展旅游时空、提升游客体验、强化国家感知等方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应充分体现其时代性、伦理性和指引性。在文化强国建设和构建中华文明新形态战略指引下,借助数字技术,文化和旅游实现了相互赋能,成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为靓丽的注脚。旅游还可以促进人类健康,我国银发旅游群体持续扩大,旅游活动频率不断提高,证实旅游蕴藏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意义。
旅游和体育两者之间的学术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体旅融合可以促进行业优化。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融合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旅游产业的强关联带动性和体育产业本身所具有的资产通用性成为促进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同属第三产业,拥有很强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京张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目标市场与客群尚未明确、管理体制尚需改善、产业融合有待加强、体育场地设施有待进一步下沉和扩充、体育科技化数字化与绿色发展尚不突出、高质量体育产业人才匮乏等。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对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共创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能激发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活力。在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型体育消费占主导地位。应借助多种措施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产品创新,推动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体育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二、旅游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旅游业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业为体育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服务体系、场地资源和用户市场,极大地满足了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产品需求和客源需求,从而促进了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图1)
从服务体系方面来看,旅游业的成熟服务模式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例如,旅游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个性化服务理念,被体育产业所采纳,用以提升运动员和观众的体验。此外,旅游业在活动策划和营销推广方面的专业能力,也助力体育产业更好地打造品牌赛事和活动。
场地资源的共享是旅游业对体育产业支持的另一重要方面。许多旅游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设施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转化为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场所。比如,滑雪度假村提供的优质雪道,既吸引了旅游者,也为滑雪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专业的训练场地。
用户市场的拓展是旅游业对体育产业影响深远的一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旅游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通过旅游活动的举办,可以吸引大量对特定体育项目感兴趣的人群,这不仅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潜在的消费者,也为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了平台。
三、体育产业优化路径
当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满足后,通过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品牌建设、市场需求增长以及体育文化传播,可以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产业融合创新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产业融合创新。采取“体育+旅游”模式,通过与生态优势密切相关的多项产业融合发展,以体育为端口、以旅游引人气、以文化为特色、以产品为盈利点,产生足够大的范围经济和品牌效应。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对于推动两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体育消费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旅游理念的改变,更多地注重健康旅游,体育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增长点。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消费发展的新趋势,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有补益。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不仅在经济层面能够促进消费质量的提升,还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旅游服务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然而,在体育行业,尤其是体育旅游领域,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结合了体育运动与休闲旅游的特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但是,由于体育旅游的特殊性,它对服务人才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除了基本的旅游服务技能外,这些人才还需要了解各种体育项目的规则、技巧以及安全知识,能够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同时,提供专业、有趣的指导和解说。因此,可以在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中开设体育旅游相关的课程和专业,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利用旅游场地开发与体育相关的旅游产品,不仅能丰富游客的旅行体验,还能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同时还需要注重可持续性。保护环境、维护当地生态平衡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则。体育旅游产品的推广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等网络渠道,可以有效地将体育旅游产品介绍给潜在的目标客户群。体育旅游产品的成功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和设施支持,包括提供专业的指导教练、租赁高质量的体育器材、建立完善的医疗救援体系等。只有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才能使他们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留下美好的旅行回忆。
在营销宣传中,应充分利用旅游宣传平台,将旅游本身用户市场进行扩展,满足体育产业的客源需求。旅游宣传平台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传播力。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将体育产业的信息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这不仅可以提高体育产业的知名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宣传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服务。除了基本的旅游信息外,还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各种体育活动的信息,如比赛时间、地点、参赛队伍等。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预订门票、安排住宿、提供交通指南等,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旅游宣传平台可以实现与体育产业的深度整合。
(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内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开数据发现,从2019年到2023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实现了显著增长,从2.08平方米跃升至2.89平方米,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也展现了社会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国家层面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和政策支持。众多城市开始规划并建设多功能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以及专业体育场馆,旨在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空间。同时,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运动机会,促进了体育资源的共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锻炼,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这种趋势不仅推动了体育消费市场的扩大,也促使体育设施建设更加注重满足公众需求,如增设儿童游乐设施、老年人健身器材等,以适应不同年龄层的运动需求。然而,尽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体育设施的普及率和利用率上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未来体育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便捷、高质量的体育服务。
(三)体育品牌建设。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体育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构建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价值主张。这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产品作为基础,更需要深刻的市场洞察和创新的品牌传播策略。体育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品牌文化等多个方面。产品设计是体育品牌建设的核心。一个成功的体育品牌,其产品不仅要有卓越的性能,还要有吸引人的外观设计和舒适的使用体验。这要求品牌在研发阶段就投入大量精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功能优化,确保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文化的塑造也是体育品牌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一个有深度的品牌文化能够为品牌赋予灵魂,使其在众多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体育品牌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通过运动追求健康和快乐,从而形成独特的品牌个性和价值观。持续的创新和改进是体育品牌长期发展的关键。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体育品牌需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通过收集消费者反馈和市场数据,对品牌策略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品牌始终保持竞争力。
(四)市场需求增长。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2022年间,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出整体显示出了稳健的增长趋势。在这一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服务业成为了增长的亮点。具体来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得益于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及大众健身需求的增加,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场馆建设和改造升级中。与此同时,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则反映了市场对于高质量体育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从数据中不难发现,相较于2018年,2022年体育服务业的增加值有了显著提升。这一变化不仅说明了体育产业总体规模的扩张,更突显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公众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与日俱增,更加注重体验与服务质量,推动了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表1)
(五)体育文化传播。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成为全球人民共同的语言和桥梁。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相互了解和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和平。体育文化的传播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和体育文化的发展程度,往往能反映出该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国际体育赛事,可以展示一个国家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体育明星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他们的言行举止也能够影响和激励广大青少年,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体育文化的传播还体现在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和推崇。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不仅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能在精神上获得放松和愉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体育文化的传播对于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2.河北经贸大学长城文化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龙顺发,曹开军,商宁.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空间效应——基于新疆83个县市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24.44(08).
[2]张圆刚,田文娟,郭英之.乡村旅游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内涵、逻辑与研究框架[J].经济地理,2024.44(06).
[3]李俊清,李泽锋.基于游客视角的旅游促进“三交”机理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04).
[4]郭文.旅游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诉求与内涵诠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03).
[5]崔凤军,徐宁宁.旅游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24.39(03).
[6]向丹,黄潇婷.旅游促进人类健康福祉的螺旋上升路径[J].旅游学刊,2023.38(08).
[7]赵书虹,张鸿,孔营营,等.旅游如何促进积极老龄化?——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旅游科学,2023.37(03).
[8]周泓伶.我国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3.
[9]李英杰.内蒙古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23.
[10]王兆红,罗乐.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4).
[11]陈建华,刘刚,陶干臣.体育产业融合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22).
[12]苏建军,关丽,贾玉章.价值共创促进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机理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15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