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地方融入研究
第750期 作者:□文/孙可心 赵 虎  ZERIHUN Mahlet Ayenew 吴素春 时间:2025/4/2 9:37:04 浏览:19次
  [提要] 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是乡村旅游业中不可忽视的一类群体,他们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社会嵌入与地方依恋在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地方融入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嵌入正向影响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的地方融入,地方依恋在社会嵌入和地方融入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为此,需要通过大力引进乡村旅游人才、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活动、乡村治理赋权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外来经营者嵌入地方关系网络,产生地方依恋,推动其地方融入。
关键词:乡村旅游;社会嵌入;地方依恋;地方融入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3YJCZH238);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1Q146)
中图分类号:F592;C9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14日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旅游产业能够有效地整合乡村资源与地方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大背景下,许多外来经营者选择在乡村旅游地进行创业。在乡村情境下,创业活动高度依赖基于血缘、地缘等关系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能够为创业活动带来资源、信息等必要支持,从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与创业经营绩效。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在创业过程中同样需要融入乡村社会,与乡村旅游地各类主体进行互动。由于“外来者”的身份,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如何实现地方融入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试图探讨社会嵌入、地方依恋和地方融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推动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融入乡村社会提供指导,促进乡村旅游地发展。
一、理论基础
(一)社会嵌入。嵌入性一词强调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紧密关系。Granovetter基于经济学中“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学“过度社会化”两个概念的认识缺陷,创造性地提出“行动者的行为或决策既不是像独立原子一样置身于社会语境之外,也并非盲从于他们身处的特定社会类别或阶层,它们具有目的性的行为实际是‘嵌入’具体和持续的社会关系体系之中”,并将嵌入性区分为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为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问题研究提供了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融合的视角。
在经营活动中,关系网络可以推动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更新转移,促进经济伙伴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从而推动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与地方关系网络的紧密联系与信任建立,有利于创业成长。尤其是在制度建设和市场机制建设尚不完善的乡村旅游地中,嵌入社会网络通常是创业资源和创新信息的重要来源。另外,鉴于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具有季节性强、易受外部环境扰动的特征,乡村旅游地经营者在经营时更需要嵌入乡村社会开展各种活动。
(二)地方依恋。地方依恋在旅游者行为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等领域运用广泛,主要用来描述人与惯常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情感关系,并对地方表现出来的停留倾向以及感到安全和舒适的心理状态。与地方依恋紧密相关的概念是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地方依赖”指向功能层面的依赖,即个体与地方的一种需求关系,这种关系是依靠地方所能提供的资源与环境形成;“地方认同”指向精神层面的依附,即个体与地方的一种情感关系,这种关系靠个人对地方的感知、评价、行为趋势等形成。地方依恋概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由最初强调情感成分到现在被普遍认为是情感、认知和行为三者合一的整体认识,是人-心理过程-地方交互的整合概念。
(三)地方融入。按照人文地理学的界定,“地方”具有经验、情感、意义等魅力,当空间被赋予了文化意义时,空间就可称之为“地方”。无论是移民还是原住民,都与其所生活的“地方”发生着关联,但“地方”也因文化含义的赋予而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在地理位置划分的不同,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体社会关系与主观性地方认同的差异上。随着个体在“地方”生活时间的变化,“地方”在人与“地方” “地方”与“地方”以及人与人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与重构。Cutchin将地方融入解释为个体由于空间位置的转换与时间经历的过渡所产生的人与“地方”持续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以通过持续参与有意义的活动,逐渐融入“地方”。
二、理论假设
(一)社会嵌入与地方融入。社会嵌入分为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其中结构嵌入指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影响力;关系嵌入是通过信任度量的企业与其他企业间关系的好坏。已有的研究表明,高嵌入性的企业拥有更多信息渠道与信息资源,可促进企业间的互信互助。那么,在乡村旅游地中,旅游生产与消费的同在性强化了旅游企业对地方的依赖,同时,外来经营者想要在本地进行商业化活动更需要借助地方关系网络。关系网络的构建与发展有助于外来经营者与本地居民的融洽交流。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a:结构嵌入正向影响地方融入
H1b:关系嵌入正向影响地方融入
(二)地方依恋与地方融入。地方依恋作为一种复杂的功能与精神依附投射,是个体与特定地理空间之间建立的深厚情感联系。个体永恒地在寻求、试探、依恋那些能让自己心生依恋的场所,并努力与其保持一种亲近的联系。当这种依恋成为一种表征时,可以为个体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外来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良好的地方体验越深刻,地方依恋就越强烈,安全感与归属感随之越强烈,从而提升其幸福感。当外来经营者与地方产生特殊情感联系时,地方就被其赋予了情感文化含义,有利于地方融入。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外来经营者的地方依恋正向影响地方融入
(三)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外来经营者在迁入乡村旅游地后,生活、工作状态被改变,与其原本的生活、工作环境的联系变弱,原有的地方依恋情感面临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来经营者与乡村旅游地之间实现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建立起新的地方依恋,那么其更容易摆脱对原有生活和工作的依恋,融入乡村旅游地开展新生活和新工作。另外,与乡村旅游地建立新的情感联系,也会使得外来经营者有较高的归属感,更愿意参与乡村社会活动,这样有利于其社会融入。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结构嵌入正向影响地方依恋
H3b:关系嵌入正向影响地方依恋
H4:地方依恋在社会嵌入与地方融入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量表选取。本研究模型包括社会嵌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与地方融入等研究变量。其中,社会嵌入主要借鉴Lin的研究成果;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主要参考蔡礼彬与张辉的研究;地方融入量表主要参考李海波、田明等的相关成果。所有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
(二)数据收集。采用问卷星向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进行网络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样本基本情况为:性别方面,男性较多,占比65.68%,女性占比34.32%;年龄方面,74.18%的被访者在50岁以下,其中35~50岁最多,占比46.41%,21~35岁占比27.77%;文化层次方面,大多数被访者文化层次较高,本科学历占比47.62%,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6.67%。
(三)分析方法。本文采用SPSS27.0与AMOS28.0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依托SPSS2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变量的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其次采用AMOS28.0对直接假设进行检验;最后检验地方依恋在社会嵌入与地方融入之间的中介作用。
四、数据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经测算,本研究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27,说明问卷采用的量表具有较高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量表的KMO值为0.906,巴特利特球形检验p值为0.000,表明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所有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791~0.914之间,均高于0.5,说明问卷采用的量表有很好的效度,可用于后续检验。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各潜变量的组合信度值全部大于临界值0.7,说明测量模型有非常好的信度。平均方差抽取值(AVE)均在0.5以上,这说明五个维度构面信度良好。分析结果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内部一致性,可用于进一步的假设检验。(表1)
区分效度检验主要通过对比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与AVE的平方根,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表2)
(三)假设检验结果。理论模型中的假设检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现。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如下:绝对适配指数RMSEA=0.045,在适配标准(<0.08)范围内,GFI=0.948,接近适配标准(>0.9);增值适配指数NFI=0.959,RFI=0.946,IFI=0.984,TLI=0.978,CFI=0.984,全部达到或接近适配标准(>0.9);简约适配指数PGFI=0.640,PNFI=0.740,PCFI=0.759,全部在适配标准(>0.5)内,X2/d∫=1.623,在适配标准(1~3)范围内。综上,各拟合指数总体上达到或接近适配标准,说明结构方程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
如表3所示,社会嵌入中的结构嵌入性、关系嵌入维度均对地方融入起着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在乡村旅游地的社会嵌入可以促进其地方融入,H1a、H1b成立。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对外来经营者地方融入起着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较高程度的地方依恋容易产生地方融入感,H2成立。社会嵌入中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均对地方依恋起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乡村旅游经营过程中良好的社会交往体验会使外来经营者形成较高的地方依恋,H3a、H3b成立。(表3)
(四)中介作用检验。采用Boostrap进一步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样本设定为5000,置信水平设定为95%。结果显示,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对地方融入的间接效应在95%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39,0.106)、(0.036,0.127)、(0.023,0.148)、(0.028,0.174),表明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而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对地方融入的直接效应在95%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35,0.280)、(0.001,0.375),进一步表明地方依恋存在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根据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系数,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对地方融入的总效应分别为0.376和0.317。
五、结论及启示
本研究以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外来经营者的地方融入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第一,乡村旅游地外来经营者社会嵌入分为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两个维度,两个维度均正向影响其地方融入。乡村旅游地社会嵌入给外来经营者带来了其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关系网络,并以关系网络为渠道,通过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助推其地方融入。第二,地方依恋在社会嵌入的两个维度和地方融入之间起着重要中介作用。在乡村旅游地经营过程中,外来经营者通过嵌入关系网络,对乡村旅游地产生依恋情感,这种情感互动关系的结果更有利于其地方融入。
人才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通过丰富多彩的乡村活动和乡村治理赋权,促进外来经营者嵌入地方关系网络,产生地方依恋,推动其地方融入,将人才留在当地发展,助力乡村旅游地振兴。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宣传推广等方式,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外来经营者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发展。保障外来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激发其参与乡村旅游地发展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03).
[2]张慧.嵌入性理论:发展脉络、理论迁移与研究路径[J].社会科学动态,2022(07).
[3]Batjargal B.Social capital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n Russia:A longitudinal study[J].Organization Studies,2003.24(04).
[4]花思宇,林婕,许文雅,等.乡村旅游创业发展中的风险分析及应对体系——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2014(12).
[5]Shumaker S A,Taylor R B.Toward a clarification of people-place relationships:A model of attachment to place[J].Environmental psychology:Directions and perspectives,1983.
[6]Hidalgo M C,Hernandez B.Place attachment: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questio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1.21(03).
[7]王屏,陈振东,夏淑芳,等.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研究——以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寄宿避暑度假者为例[J].企业经济,2024.43(03).
[8]肖拥军,段梦怡,郑楚钰.具身视角下旅游者身心健康恢复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8(03).
[9]Tolia-Kelly D P.The geographies of cultural geography:Identities,bodies and race[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0.34(03).
[10]Gielis R.A global sense of migrant places:Towards a place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migrant transnationalism[J].Global Networks,2009.09(02).
[11]Cutchin M P,Owen,Steven V,et al.Becoming “at home” in assisted living residences:Exploring place integration processes[J].Journal of Gerontology,2003.58(04).
[12]林嵩,许健.嵌入性与初创企业创新倾向:一个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01).
[13]Uzzi 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01).
[14]李晓曼,于佳欣,代俊廷,等.生命周期视角下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进展:测量、形成及作用[J].劳动经济研究,2019.07(06).
[15]Lin J L,Fang S C,Fang S R,et al.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R&D consortia in Taiwan,China[J].Technovation,2009.29(11).
[16]蔡礼彬,朱晓彤.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会影响环境责任行为吗?——以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为中介[J].旅游学刊,2021.36(07).
[17]张辉,徐红罡.触“景”会生“情”吗?——旅游体验场景和目的地熟悉度对游客地方依恋的影响[J].旅游学刊,2023.38(06).
[18]李海波,张延吉.农民工城市居住福利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4).
[19]田明.地方因素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0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85649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