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第544期 作者:□文/韩国峰 时间:2016/9/1 9:44:58 浏览:1028次

[提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和环境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选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之举,低碳之路势在必行。本文在对低碳经济内涵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针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提出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以实现我国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迈进。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必要性;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挑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6627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积聚所致,引起一系列的气候灾难,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已超越美国成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置身“低碳”潮流中的中国,在发展中寻求减排,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是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其内涵

“低碳经济”术语源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强调通过减少消耗、减轻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英国政府提出的低碳经济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信息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而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的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CDP,核心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标是解决能源危机、减缓气候恶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能源和环境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越来越多,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8.5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7.1亿吨,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因此,低碳之路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选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之举,也是破除自身能源困境、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之下,近百年来我国地表平均气温上升,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的损失越来越严重。根据IPCC2007)的报告,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加1~3℃,粮食生产潜力会增加;当温度升高4℃,全球平均损失可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此外,气候变暖还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海水入侵导致土壤盐渍化,使得滨海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还对沿海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港口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水温的升高造成渔业资源的明显衰退。据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在20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可能上升10~16cm,增大了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可见,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增长的多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之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受制于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结构等,对节约资源的紧迫性和危机感缺乏长远的战略性认识,产业层次低、生产方式落后、能源消耗高,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均资源量占有量低的国家,必须改变资源密集和污染严重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就需要运用低碳经济的创新技术,引导整个社会逐渐转向低碳化的轨道上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选择,符合我国的国情。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09年《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我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15%,资源消耗量已超过了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2倍以上。由于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依旧存在,我国正在经历着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不断增长。随着工业重化工化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消费量有增无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会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形势相当严峻。节约地球资源,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发展低碳化经济既顺应了“低碳化”的世界发展趋势,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可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际社会长期的发展趋势。我国现阶段能源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高碳”特征仍比较明显,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主导地位。虽然我国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决心和力度,特别是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巨大挑战,主要包括能源、技术、贸易和体制等方面。

(一)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从而制约了我国从“高碳”转向“低碳”的步伐。一直以来,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的70%左右,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23%,水电、核电、风电消费仅占7%。与其他化石燃料相比,煤的碳密集度较高,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天然气的2倍左右,煤的碳排放强度势必会很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落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占中国能源总量的比重较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很难改变。可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能源性问题,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

(二)低碳技术水平落后。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是低碳经济发展快慢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而我国的科技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制约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的低碳技术创新起点偏低,先进技术开发能力、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碳运行体制等还很落后,低碳领域的高端核心技术仍然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较低。众所周知,创新技术要大规模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入和国家政策鼓励,但我国庞大的经济发展规模造成创新技术的基础比较薄弱、资金管理体制弊端太多。尽管低碳技术创新每年的研发开支以10%的速度递增,但是低碳研发投入的效率不高。技术创新水平落后已成为阻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软肋。

(三)贸易结构不合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这无疑提升了碳排放量、绿色贸易等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我国对外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商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有相当大的差距,碳排放量也非常高。低碳全球化,绿色贸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国际贸易的方向。据调查,2009年我国有34.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其中绿色、低碳、环保的严格标准是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由于国际贸易是转移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碳排放量成为了突破贸易壁垒、优化贸易结构的关键着力点。

(四)体制障碍依然存在。面对愈来愈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我国于2008年才正式成立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机构。由于成立时间比较短暂,再加上气候变化涉及的问题多而杂,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及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甚至在一些领域还是空白,低碳经济发展在体制建立和管理上的障碍依然存在。在传统市场经济框架中,制度和政策是我国经济低碳化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和基础,体制建立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先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规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还未建立系统的、专门性的低碳经济制度和政策,现有的政策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仅仅在“节能减排”措施中有所体现。因此,体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实际运作。

四、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低碳经济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前提下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过渡,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出发,结合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低碳经济就是要鼓励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从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的转变。由于工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如何推动工业的低碳发展,促进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难题之一。鉴于现阶段的国情,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减少能耗、物耗、污染,提高高碳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

(二)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支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都归功于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先进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推广新型低碳技术,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节能中的关键作用,为能源安全供应奠定良好基础。为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加强技术培训,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实现低碳技术的突破。

(三)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在经济转型、资源节约、环境减排等多重压力下,我国应朝着合理化、多元化、高端化的方向,加强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减少出口贸易产品中的载能量和碳排放量。首先,在对外贸易受阻的情况下,转型升级低技术含量、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减少贸易壁垒产生的经济损失;其次,在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型的基础上,加快生物能源、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构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贸易格局。

(四)打造低碳城市。这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以城市为单位,在高耗能、高碳排放量的城市引入低碳城市的理念,建立区域性低碳经济示范区。低碳城市的构建必须以低碳能源的开发为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打造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打造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而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五)建立碳交易市场。由于我国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建立碳交易市场是提升国际地位的现实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可以保障能源供给,研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碳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当前我国应尽快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机制,成立专门的碳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碳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序运行。

五、展望

低碳经济是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为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带来了机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碳生产力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各国正在努力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成为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可以承担环境保护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两型”社会。无论从资源禀赋、环境、人口、能源结构等因素还是国际背景来看,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总之,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我国要选择适合当前国情的低碳发展路径,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推进经济、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我国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迈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统计局)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等.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16.

2Kawase RMatsuoka YFujino J.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 in long-term climate stabilization scenariosJ.Energy Policy2006.34.15.

3]刘世锦.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0.3.

4]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5]刘兆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3.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120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