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ESG视角下碳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第751期 作者:□文/张 赟 钱 果 时间:2025/4/16 11:58:22 浏览:10次
  [提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在这一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寻求绿色转型升级。本文从ESG视角出发,运用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企业碳会计现状。在“双碳”战略和新发展理念内在要求下,进一步挖掘企业碳会计面临的新挑战与问题,并提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碳会计;“双碳”战略;ESG理念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一般项目:“低碳治理视域下碳绩效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11287077Y)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27日
近年来,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2011年,我国启动了碳市场试点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2016年,财政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让碳排放权会计成为企业财务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企业低碳发展。2019年,财政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配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开展,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会计处理。其中,碳会计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旨在通过核算和报告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为企业的碳管理和减排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然而,我国的碳会计起步较晚,尽管碳会计在理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此形势下,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ESG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标准,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绩效,还强调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本文在“双碳”战略的时代要求下,深入挖掘企业碳会计面临的新挑战,并从ESG视角出发,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一、“双碳”背景下企业碳会计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双碳”战略和新发展理念提出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日益青睐,带来碳会计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众多企业正积极审视其碳排放状况,利用碳会计工具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减排策略,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中小企业碳会计发展动力不足、碳会计制度和工具与低碳要求不匹配、在国际碳会计标准制定中影响力较低等新的挑战。
(一)中小企业碳会计发展动力不足。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始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和社会责任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碳会计作为企业有效管理碳资产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当前,国企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在碳会计发展方面担任着“先锋”和“主力军”的角色。2023年10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双碳领导力排行榜》中,获得“碳中和标杆企业”称号的企业有宝钢股份、蒙牛乳业、阿里巴巴等。此外,华证指数的研究显示,央国企在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率方面领先市场。具体来看,2023年度央国企的整体披露率达70%,而非国企的整体披露率只有近30%。
相较于这些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碳会计时面临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第一,企业自身发展困境。由于研发绿色技术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而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体量小,资金流和供应链无法跟进,进而导致低碳技术发展滞后。此外,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利润,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重视,管理层在做决策时也没有考虑到绿色低碳问题,只是将重点放在编写财务报告、追求经济效益方面,将企业绿色发展停留在书面上,以应对相关部门的检查,并没有真正从企业管理机制中进行深层次的碳会计变革。第二,外部政策不够完善。我国从“双碳”战略提出后发布的一系列有关企业节能政策重要文件大多数都是针对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其经济社会效益,对其环境责任并没有详尽的政策要求。
(二)碳会计制度和工具与“双碳”目标要求不匹配。自2008年我国开始对碳会计进行研究,碳会计制度和工具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但随着新发展理念和“双碳”战略的提出,目前企业碳会计制度和碳会计工具并没有与“双碳”目标相互匹配,进一步阻碍了企业的绿色转型,无法满足“双碳”时代下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政策制度方面,以往我国对于碳会计的制度制定主要集中于碳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以及碳排放交易的会计处理,但一个市场经济的运行还必须依靠法治体系。即使我国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经过了多次修订,但在“双碳”背景下,依然缺少关于碳会计的规定。此外,碳会计的监管体系、企业碳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方式和员工职业准则也都没有健全。虽然目前政府对企业碳信息的强制披露范围扩大,但在企业单位内部管理方面,会计人员碳会计法律意识淡薄,为营造企业良好形象而粉饰业绩、伪造数据,夸大企业低碳实践,“漂绿”行为屡见不鲜。在第三方审计方面,有些注册会计师与企业进行利益交换,违背职业道德,对报告进行舞弊,掩盖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在碳会计工具方面,目前我国企业碳会计主要应用在碳财务会计、碳税会计和碳金融会计。但上述碳会计工具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有些受到行业的限制无法运用,有些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市场操作还不成熟。随着“双碳”战略的要求和数字时代的发展,目前碳会计工具仍然是比较传统老套的模式,缺乏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同时,目前碳会计工具之间较为独立分割,缺乏综合多元化的创新融合,无法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三)在国际碳会计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待提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愈来愈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制定和完善碳会计准则和核算方法,以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实现碳会计国内外协同发展,需内部探索实践与国际合作并重,利用“一带一路”等平台,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探索碳会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虽然未直接规定碳会计处理方法,但鼓励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和机遇。同时,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14064系列标准等权威框架,为企业提供了碳会计指导体系,促进了碳管理标准化。
相比之下,我国在碳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呈现出滞后性。尽管已密集出台《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但更多关注碳排放量的量化与报告,在碳排放信息整合进财务报表体系及碳成本确认与计量等关键环节,尚未建立具体且操作性强的会计准则框架。这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统一规范,碳会计信息精确度和可比性受限。
从宏观视角审视,碳会计准则的滞后难以支撑低碳经济结构的深化调整,制约了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向绿色低碳模式的转型步伐。此外,碳会计准则体系的不健全还影响到市场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妨碍了资本市场运行透明度的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全球低碳经济规则的制定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碳会计领域的制度性影响力薄弱,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这不仅限制了我们维护新兴经济体共同利益的能力,也使得我们在国际碳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进而制约了我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ESG视角下企业碳会计发展对策
ESG的三个维度评估了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可以衡量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水平和社会责任。在如今倡导绿色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想要走好“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将ESG理念贯彻到企业的管理经营之中。
(一)发展ESG投资,激发中小企业碳会计发展动力。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ESG理念融入企业管理经营和投资决策全过程。在发展ESG投资方面,金融机构应积极为中小企业开放绿色融资渠道,创设ESG表现挂钩贷款,将绿色金融市场与碳市场接轨,推动碳排放交易在金融长信领域不断扩容提质,创新开发ESG等绿色金融产品。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金融工具,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增加企业现金流。同时,在供应链上游的大企业也可以将先进的理念传导到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在企业内部,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培养自身绿色低碳意识,并带领员工一起践行绿色低碳环保行动。从政策环境上,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应对ESG投资进行规范化处理,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堆碳减排效益项目的支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进行ESG投资。同时也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做出更加详尽的要求和约束,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披露碳信息,增强中小企业对于转型的重视度,履行其社会责任。(图1)
(二)践行ESG理念,促进碳会计制度和工具与“双碳”时代相融。无论是从发展理念,还是从发展方向目标上,ESG理念均满足“双碳”时代的内在要求。ESG所倡导的经济繁荣、环境可承受、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核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双碳”战略高度契合。在碳会计制度方面,立法机构在完善碳会计制度时要践行ESG理念,规范企业碳会计行为,细化企业碳会计违规处理和碳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则。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确保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推动“政-社-企”三方联合的碳会计监管机制。同时,碳金融市场也要增加碳会计的处理准则,通过实施税收减免、融资优惠、政策扶持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在碳会计工具方面,企业要从治理机制上进行ESG变革,将ESG理念化为企业自身的发展驱动力,积极运用碳会计工具,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此外,企业也应在技术层面进行革新,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数字技术,促进碳会计工具数字智能化与综合多元化。
(三)强化ESG信息披露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碳会计领域的话语权与全球影响力。从全球视角看,强化ESG信息披露体系不仅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长期价值的关键路径,也是我国在国际碳会计领域增强话语权、促进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一环。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构建与国际接轨且富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框架,借鉴IFRS、GRI等权威机构的指导原则,并结合我国实际,确保框架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能反映我国在ESG方面的特色与成就。另一方面,深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碳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通过联合研究、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深入了解国际碳会计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动态,为国际碳会计标准的完善提供中国视角与方案,提升我国在国际碳会计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为构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可以推动我国ESG信息披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宏观视角来看,企业碳会计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ESG视角出发,碳会计不仅关乎企业的财务绩效,更体现了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综合表现。然而,企业碳会计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挑战与问题。因此,构建符合国际标准和我国国情的碳会计准则体系,提升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中小企业打足发展碳会计的信心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未来,应深化碳会计与ESG理念的融合,推动跨区域、跨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共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广达.中国自主环境资源会计知识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2024(17).
[2]闫明杰.碳会计的会计体系构建探究[J].商业会计,2011(07).
[3]王衍丽.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06).
[4]王爱国.我的碳会计观[J].会计研究,2012(05).
[5]李美婷,冀晓伟.“双碳”目标下碳会计的研究思考[J].商业会计,2023(1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26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