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思考
第751期 作者:□文/李玉萍 时间:2025/4/16 13:43:58 浏览:7次
  [提要]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刚性管理在当前时代环境下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职工的管理需求变化,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正在成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简要阐述柔性管理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对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并提出应用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柔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柔性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23日
事业单位是有别于国家行政机关单位、企业单位,由国家设置的以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性组织。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人员属于公职,在管理上以国家出台的事业单位相关人事管理规定、条例为基本依据,与一般企业管理相较存在一定特殊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数量近130多万个,工作人员数量3,000多万人,可以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对于我国公共服务相关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以2014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起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代制度体系建设历经十年,基本形成了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用人机制,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基本确立。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年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明显,但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也显示,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面相较于一般企业仍显得较为滞后,在人才引进、人才服务和管理、岗位优化设置和管理、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方面缺乏灵活性,以刚性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职工绩效方面表现乏力,成为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问题。柔性管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以“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强调“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等柔性特征,以柔性的方式管理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激发组织成员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进而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柔性管理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及意义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推动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提升,将聘用制确定为事业单位用人的基本制度,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优化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拓宽了事业单位吸纳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途径。优化岗位设置,以岗用人、以岗管人,实行竞聘上岗制度有效提升了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旨在于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来推动事业单位整体绩效的提高,从而为公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内容注重系统性、体系性和原则性,强调转化用人机制,由固定用人、身份管理向合同用人、岗位管理转变,事业单位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需要其根据自身实际来进行细化,这成为了事业单位在《条例》指导下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实践工作表明,在新时代环境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结构日趋年轻化、工作岗位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年轻职工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自我价值实现、职业价值认同等的变化,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带来巨大挑战。现行过度强调权威性、约束性、服从性的刚性管理在适应新生代职工管理需求方面表现较为乏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职工职业关系的紧张,进而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产生不利影响。
柔性管理注重平等和尊重,追求主动、创造和企业精神,强调灵活和有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以远见和价值控制对组织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这些柔性化的管理因子相较于强硬、权威的刚性管理更契合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年轻职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征,有利于激发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解决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职工工作内驱力不足、职业氛围僵硬、绩效提升乏力等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二、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关键环节
(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同时具有政府机关单位和一般企业的某些特征,在大方向上其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向现代化企业制度发展,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基本类似。但由于其官方背景和公益性质,以及工作人员的公职属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又保留了一些政府机关单位的特点,这使得其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显得较为传统。虽然历经十多年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但思维惯性使然,仍不免存在因循守旧、管理风格呆板机械等问题,对改革推进形成阻滞。柔性管理被称为第二次管理革命,其管理理念与传统的管理思想、理念有着鲜明的区别。因此,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柔性化管理,转变管理理念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上无法认同柔性管理,那么势必难以在管理实践中取得实效。但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不是一件易事,这涉及到事业单位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管理风格、素养和个人修养、学识,以及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效能提升的意愿和对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形势变化的客观评估等诸多因素。实践中,一些事业单位也对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索尝试,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人力资源管理思维理念没有转变是根本所在。
(二)具备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条件。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存在一些先决条件,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事业单位都可以无障碍地推行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柔性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维、理念,同时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其在事业单位中推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管理决策就可以轻易实现的,需要综合考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特点、现实问题和基础条件等因素。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者领导者,应具备实行柔性管理的能力和技术素养,对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清晰且专业的认知,能够根据本单位人力资源特点、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设计,如此才能使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推行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实践中,不乏事业单位盲目推行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将柔性管理简单定义为实行弹性工作制、提高职工工作自主性,更甚者认为提高领导者、管理者的亲和力、人情味就是柔性管理,孰不知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根本目标并无二致,均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提高职工的工作绩效,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区别只在于哪种管理风格、方式更有效,更能激发职工的潜力、主动性和创造力。虽然在当前的职场环境下,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更具优势,但如何应用柔性管理却是具有较高难度的专业性工作。
(三)建立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制度,健全了考核、培训、奖惩、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等,以法律形式为事业单位延揽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建立了保障,并加强了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实际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很多内容与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密切相关,这为事业单位推行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但在管理实践中,事业单位建立具体的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一个关键问题。如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培训以及岗位调整等方面,《条例》给出了规范性、原则性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上,却需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事业单位建立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事实上就是在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事务的细化工作中增强灵活性、弹性,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人为本” “人性化”的价值理念,实践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在此方面表现欠缺。
三、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策略
(一)采用多种途径、方法,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和职业心理。柔性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即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人性关怀”,因此开展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单位职工的思想动态和职业心理,这是一项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对职工的思想动态和职业心理进行摸底调研,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可以较为准确、全面地了解单位职工的职业心理、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管理需求等,科学的问卷题项设计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此方面,事业单位可以寻求专业设计,以确保调查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调查主题;还可以采用领导信箱、匿名意见等方式为职工提供表达诉求和意见的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从而对单位的管理氛围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观察职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为柔性管理的推行提供更多的依据。
(二)强化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推动柔性管理实施。由于事业单位工作性质与一般企业的差异,多数事业单位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但诸多研究结果均表明,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化建设中融入柔性管理因子,能够有效促进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因此,事业单位应在文化建设方面予以强化,在文化建设中融入柔性管理因子,创建和谐、协作、团结、互助的文化氛围,推动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应从柔性管理的价值理念中提炼出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柔性管理因子和文化价值,将之融入到单位的文化建设中,营造出利于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氛围。如在文化建设中倡导和谐、敬业、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平等尊重等,潜移默化地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思想理念进行趋同,从而为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推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转变领导风格,构建柔性管理氛围。在组织管理中,领导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方法的选择。强硬的领导风格往往会使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刚性,在管理活动中体现为权威性、命令式的管理行为。因此,事业单位采用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领导风格至关重要。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领导力和领导风格之间的关系,应客观认识柔性领导风格在提升领导力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实践中,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柔性领导风格的认知存在偏差,将之与强硬领导风格相对立,片面地认为柔性领导风格代表温和甚至是软弱,是对领导力的弱化,却不知柔性领导风格的内涵注重的是高效领导和有效管理,与强硬领导风格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刚柔并济的领导风格才是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内核。
综上,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刚性管理模式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抑制不断显现,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产生较大影响,这使得事业单位亟待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其工作效能,而柔性化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变革的重要方向。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并非始于今时,近年来一些事业单位基于自身人力资源管理需求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一些成果,但基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当前时代环境下的复杂性,柔性管理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实践以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才能切实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带来帮助,助力事业单位更好地完成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作者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和信息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安阳.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劳动保障,2024(03).
[2]杨清华,杨芸伊.柔性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趋势[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10).
[3]苏日娜.柔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22(01).
[4]史红静.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与柔性管理[J].人力资源,2019(18).
[5]龙凌云.事业单位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22(1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87177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