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地理信息上市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751期 作者:□文/陈 熙 薛 超 时间:2025/4/16 13:53:07 浏览:8次
  [提要] 地理信息产业是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盘活数据要素的新引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经历增速放缓、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地理信息企业面临的企业盈利、成本管理等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法,对样本企业2018~2023年年度财务报表中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指出近5年来地理信息上市企业盈利变化情况,帮助行业管理部门和地理信息上市企业及时把握全行业发展态势,精准施策,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上市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8月21日
一、样本企业概况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产业,主要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和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呈现、融合、应用等实现经济价值。地理信息产业不仅涵盖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等核心领域,还涉及传统测绘产业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的专业应用等。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盘活数据要素的新引擎,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平稳,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9.3万家,主营业务包括地理信息及相关业务上市企业共73家,其中主板30家、创业板24家、科创板12家、北交所5家、港交所2家。本文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名单中,筛选出2018~2023年平均资产总额在30亿元以上、具有代表性的10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10家上市企业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四维图新、航天宏图、数字政通、超图软件、辰安科技),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北斗星通、合众思壮、中海达、航宇微)。一家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正元地信)。
从上市的板块来看,大多数企业选择在深交所上市,其中深交所主板3家(四维图新、北斗星通、合众思壮),深交所创业板5家(数字政通、超图软件、辰安科技、中海达、航宇微),上交所科创板2家(航天宏图、正元地信)。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涉及范围较广,主要有以下几类:航天航空遥感、遥感系统与产品、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服务、基于位置的信息系统及服务、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工程、测绘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产品、装备生产与制造、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测绘技术的研制与生产等。
2018~2023年10家样本企业总资产规模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2023年度财务报表中总资产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四维图新(124.1亿元)和北斗星通(64.93亿元)。2021年四维图新和航天宏图总资产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57.61%和82.95%。除合众思壮和航宇微外,其他几家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大体呈现增长趋势,在2022年、2023年有小幅下降,其中航天宏图资产规模连续六年增长,从2018年的7.802亿元升至2023年的64.77亿元,同比增长率六年平均值超过50%。(表1)
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不同经济资源获利的能力,是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企业各个环节的经营成果。从某种程度上看,在面对市场和行业竞争时,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它能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应对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企业对资源的把控能力就越弱。从实质上看,盈利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指标,既包括企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数额大小,也包括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现有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大多是纯理论分析。有学者发现,相较于定量分析,只进行定性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够直观,且说服力不足。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有很多。陈艳艳等认为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能较好地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陈鑫子通过研究发现,选取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可以很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结合地理信息上市企业近几年发展情况,本文选取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用率和净资产收益率5个指标来衡量样本企业盈利能力。
(一)营业收入。2018~2023年,10家样本企业营业收入总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在2022年、2023年出现集中下降。2023年,仅2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北斗星通、超图软件),其余8家均下滑,其中3家同比下降超过20%(正元地信、航天宏图、数字政通)。北斗星通和辰安科技表现较为稳定,仅在个别年度有小幅下降,六年营收情况总体呈增长态势。值得关注的是,2018~2023年航天宏图营收保持高速增长,仅在2023年出现下降,2018~2022年五年平均营收同比增长率达到53.29%。据航天宏图年报显示,2023年度业绩亏损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期间费用增加和信用减值损失。航天宏图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大型国企和特种领域,受宏观经济环境承压以及公司在军采网招投标资质暂停影响,部分项目招投标进度推迟,公司新签订单额下降。此外,报告期内整体费用较上年同比增加,且部分客户因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回款不及预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
将10家企业营业总收入加总计算同比增长率,可反映出六年间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变化的整体趋势。如图1所示,2018~2022年10家企业加总营收同比增长率均为正值,2018年达最高值16.38%,2022年、2023年持续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宏观经济形势对行业内各企业发展存在负面影响,营收增幅放缓或下降。(图1)
(二)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反映企业所有者最终取得的财务成果,或者说是可供企业所有者分配和使用的财务成果。如图2所示,超过半数的企业在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四维图新、正元地信、中海达连续两年下降;数字政通、超图软件六年间基本呈现较稳定增长态势,航天宏图连续五年增长,2023年出现明显下滑,同比减少241.53%。辰安科技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值均有明显增长,据其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践行“云改数转”战略,优化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工作,提质增效,部分费用成本以及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等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据四维图新与中海达两家企业2023年年报显示,四维图新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1)汽车供应链相关产品单价持续下降,受宏观环境和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价格竞争激烈并向产业链传导,市场竞争导致公司产品毛利不断受到挤压而下滑;(2)公司进行业务聚焦,智驾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智芯业务收入同比微增,智云业务、智舱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战略调整聚焦等因素影响,收入同比下降;(3)实施组织优化及降本增效措施,加强客户属地化服务,致使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同比增加。中海达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1)时空数据及信息化等业务回款不达预期,部分项目验收推迟、部分客户推动化债,致使与该类业务相关的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2)受经营环境影响,公司参股的部分企业经营不达预期;(3)为应对环境变化,公司精简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产生一定费用。(图2)
(三)净利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率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则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即单位成本费用支出所能获利的程度。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单位产品的成本费用越低;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则说明企业获取利润所支付的成本费用较大。如图3所示,2018~2023年样本企业平均净利率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2021~2023年三年平均净利率为-9.57%,低于同行业三年平均净利率值。关于成本费用利润率,4家企业(中海达、欧比特、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出现大幅下滑,2021年度有所回升,多数企业在2022年和2023年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超图软件、数字政通该指标值变化较为平稳,且与其净利率趋势变动一致,反映出较稳定的盈利能力。总体来看,样本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均值偏低,各企业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管理费用利用效率不高。(图3)
(四)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或股东权益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该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权益获得报酬的水平。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投资所获得的收益越高;该比率越大,投资者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大多数企业六年间的净资产收益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正收益率,半数企业在2022年、2023年出现负收益率,其中航天宏图、超图软件和数字政通六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表现较好。合众思壮从2019年起连续四年负值,2023年有所回升,呈现较大波动。如图4所示,六年间所选样本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波动下跌,在2019年出现大幅下降后回升,在2022年大幅下降后小幅回升,若剔除一家波动较大的企业数据,则2018~2021年四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为正向,但无论剔除前后,样本企业2021~2023年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0%/-1.39%)均低于同行业三年平均值。(图4)
三、结论及评价
(一)宏观经济环境对地理信息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有一定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经出现经济增速逐年下滑的趋势。综上分析,大多数企业2022年、2023年盈利表现不尽如人意。通过对各样本企业2023年年报进行梳理发现,导致报告期内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1)大多数企业业务主要面向政府部门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受宏观经济承压影响,部分项目验收延迟、招标进度放缓,部分客户回款不及预期,新签订单额下降等,导致营收同比下降,例如中海达高精度时空信息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50%;(2)为应对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各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业务聚焦,精简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致使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增加。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各企业应充分预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挖掘需求的增长点,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研发新产品服务,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地理信息上市企业发展规模差异大,盈利能力不均衡。本文所选10家样本企业2018~2023年平均资产规模均在30亿元以上,以2023年总资产数值为例,最高为124.1亿元(四维图新),最低为27.55亿元(航宇微),相差4倍之多,而其余未在研究样本之内的百强企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且大多在创业板或新三板上市。样本企业六年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差异明显,最高值为7.06%(航天宏图),最低值为-11.31%(合众思壮),营收同比增长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净利率等指标值也同样有较明显差异,各企业盈利能力不均衡,行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
(三)行业头部企业始终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保持高位科研投入。创新是企业保持生命力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始终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如图5所示,六年间样本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平均值均大于10%,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研发费用占比最高值为四维图新,六年均值在50%以上,可见行业头部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各企业应聚焦朝阳行业领域,谋划企业战略方向,保持在重点业务板块的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基础建设,完善研发体系,引进高水平人才,推动产品和技术升级,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拓展。(图5)
(四)地理信息上市企业成本管理能力较弱,管理费用利用效率不高。上市公司能够合理而有效地控制成本十分必要。要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应加强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这也是企业在市场中保持占有率的关键所在。通过前文对各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分析发现,样本企业六年费率均值差异较大,超过10%的有2家,最高值为14.95%(数字政通),负值有4家,最低值为-44.92%(航宇微),最高均值未超过15%,说明大部分企业成本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的利润值偏低。较高的生产成本会对地理信息上市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压缩企业本身的利润,降低盈利能力。当然,结合各企业研发投入情况来看,研发费用占比高也是导致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的因素之一,应综合考量。 (通讯作者:薛超)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202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状况报告[M].北京:测绘出版社,2023.
[2]代婧昊,王福英.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9(10).
[3]杨智博.中国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表现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0.
[4]伍瑞斌.新公司跨类型减持或增持股份后的盈利能力分析:基于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新规[J].财会月刊,2018(03).
[5]陈艳艳,李雪瑜.比率分析法与项目质量分析法相结合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上市公司“泛海控股”为例[J].财会月刊,2017(13).
[6]陈鑫子.轻资产模式下互联网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会通讯,2019(17).
[7]白世秀,章金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来自黑龙江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2(06).
[8]李燕.珠三角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会通讯,2012(17).
[9]辛怀慧,杨文杰.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会通讯,2011(14).
[10]李孟泽.新能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2).
[11]方娜.比亚迪盈利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7).
[12]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李稻葵,厉克奥博,等.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展望[J].改革,2024(01).
[13]张立群.迎难而上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2022-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求知,2023(02).
[14]刘华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会学习,2021(3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16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