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
第751期 作者:□文/刘承豪 杜春光 时间:2025/4/16 14:03:40 浏览:8次
  [提要] 对基于能力提升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文献检索方法单一、文献资料提取与整合技能欠缺、外文文献资料查阅困难等问题。为此,应通过“翻转式教学”等科学开展信息检索和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开设“大学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提升”课程、开设《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泛在学习”、将课程教学与生成式搜索相结合,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水平和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检索
基金项目:宿迁学院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校2022XRC073);2017CALIS农学中心课题:“云计算时代文献检索课结构化立体分层教学设计与实现”(课题编号:2017012)。通讯作者:杜春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20日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科技发展,手机普及率日益提高,人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正被人们广泛使用。大众利用信息已经非常普及。在对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中,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201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便提出,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应以提升信息素养、强化计算思维、深化融合应用为主线。以笔者所在的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提到培养学生“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体系,实现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与宿迁学院相邻的淮阴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也提及学生应“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能够阅读专业文献,具备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能力”。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各类专业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学生的学科论文作业也日益增多,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课程学习效率、提高创新能力、提升道德素质,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观念,引导大学生尊重知识产权,做到学术规范。因此,本文以“文献检索”为出发点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调查,探索专业性的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
(一)信息检索目的多重化。在调查的200名大学生中,面对问题“您做文献检索的目的是什么”,80%的大学生选择了“写课程论文”,68%的大学生选择了“撰写学术论文”,54%的大学生选择了“自我生活需要”,38%的大学生选择了“查询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水平”,17%的大学生选择了“检索投稿期刊”,2%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可以发现,大学生进行文献检索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有“撰写课程论文” “撰写学术论文” “自我生活需要”等多重需求。面对文献检索需求的多重化,引导大学生学习文献检索,既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重化的需求,又有利于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观念,可以提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素养与相关课程开展度有关。在调查的200名大学生中,笔者在“双一流”层次学校和“普通本科”层次学校均展开调研。共调研94名“双一流”层次学校大学生,106名“普通本科”学校大学生。通过调研的具体结果和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双一流”学校的大学生对于文献检索的方法、步骤都有着具体而准确的答案,且选择文献查阅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而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很明显与调研学生所在的学校的相关课程开展有一定联系。可以看到,“双一流”层次的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比普通本科学校具有更为丰富的经验。且此类学校在关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开展上也更加成熟,课程体系更为丰富。例如,天津大学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研究;东北大学开展了基于PBL模式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等等。而普通的本科学校对于相关课程的开展多数仅仅是为了传授相关课程知识,而对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实际应用能力有所忽视,且课程教学的模式也缺乏创新,使得实际开展效果有所欠佳。
(三)信息检索行为规范化。对于问题“我能选择最适当的研究方法或信息检索手段获取信息”,选择“非常符合”的占比24%,选择“符合”的占比50%。而在问题“您进行文献检索时的主要步骤有”中,多数大学生选择了“初次检索后发现检索结果与自己想象有所差距,调整检索策略,如布尔逻辑检索”等。(图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多数大学生能够规范地进行文献检索。同时,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也提到了“关键词检索” “搜索词组合”等方法,表明很多大学生对于文献检索的方法还是具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多局限于上述两种检索方法。在面对初次检索结果与预想有差距时,他们也能进行调整。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基本信息能力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基础是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人们在进行信息交流、开发信息技术工具、创新信息传播方式等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构成信息素质核心的信息能力是人们进行信息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信息知识短缺、信息技能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文献检索方法了解单一、文献资料提取与整合存在问题、外文文献资料查阅困难等。
(一)文献检索方法单一。从问题“您了解哪些文献检索方法”的调查结果可知,有78%的大学生选择了“关键词检索”,20%的大学生选择了“布尔运算”,30%的大学生选择了“限定词检索”,46%的大学生选择了“搜索词组合”,28%的大学生选择了“高级检索”。由数据可见,多数大学生对于文献检索的方法多局限于“关键词检索”和“搜索词组合”,对于“布尔运算” “限定词检索”等检索方式了解较少。通过调研可以发现,造成这样的原因与相关课程的开展情况有一定联系。
2015年教育部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具体的开展与落实却无从知晓。一些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资源水平滞后,导致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奢侈品”。甚至部分学校并未开展相关文献检索课程,或将此类课程安排在大学期间靠后的阶段,使得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相关知识、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文献资料提取与整合存在问题。在问题“您认为大学生文献检索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中,有50%的大学生选择了“无法准确提取相关信息”,50%的大学生选择了“文献检索资源受限”。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大学生在文献资料提取方面存在着问题。而深究其原因,与大学生所掌握的文献检索方法和所了解的检索平台有关。在调研中,多数大学生只局限于纸质图书和中国知网,对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平台了解较少。由于检索平台了解较少,加上初次检索后不能调整检索方法,便导致了大学生在文献资料的提取方面存在着问题。同时,在获取如PDF格式的文献后,是否会应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标注和编辑操作、应用专业的软件对word排版报告并进行标注和编辑操作,也是影响大学生文献资料整合的重要原因。
(三)外文文献资料阅读困难。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更倾向于查阅中文文献,忽视了外文文献。有超过50%的大学生在“您对文献的语种需求为”的问题中选择了“中文文献”。笔者对此进行了深究,在问题“您认为大学生文献检索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中,有50%的大学生选择了“英语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利用英文数据库”。因此,英语能力的缺乏成为了大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重要阻力。如今的大学虽然重视英语学习,但是当大学生阅读外文文献资料时,却碰到了很多无法理解的专业词汇,对于他们阅读外文文献造成了阻碍。因英语能力而造成大学生文献检索与查阅困难,这也成为如今大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方案
针对上述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引导大学生培育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出以下建议:
(一)通过“翻转式教学”等科学开展信息检索和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1984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此后,教育部对于文献检索课程的开展提出了众多要求。近40年的发展与建设,文献检索类课程逐步成为大学课程的必修课。各高校应积极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开展文献检索类课程,且课程开展应该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忽视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合理规划课程开展的学年度和课时,在开展过程中可以对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进行阶段性的考核,检查他们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也可以在考核中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科学规划、精准落实。
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学校应注重完善课程基础设施,针对性地设置丰富课上信息知识传授、课下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使大学生能够从纷杂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教师也应积极创新授课方式。目前天津大学已经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研究。教师在教授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写作方法等的同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信息检索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检索实践。在课程开展时邀请学生进行操作,使得学生在“做中学”,而教师则发挥纠正、补充、总结、深化知识的作用。
(二)开设“大学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提升”课程,提升大学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在上述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探究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外文文献的查阅存在困难。虽然现今大学都落实了公共英语课的开展,但是公共类课程所学习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并不足以支撑大学生阅读内容复杂、专业性高的外文文献。例如,很多大学生对于论文的选题方向各有不同,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英文词汇也因此有所差别。公共英语课的学习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英文词汇的专业化需求,这便使得很多大学生无法顺利阅读外文文献,使得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受到了限制。因此,有条件的大学可以开展相关英文选修课,并将英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对不同专业领域词汇的学习;或者可以直接开设不同类别的英文选修课,在不同的课堂集中教授某一具体专业领域的英文词汇知识,等等。同时,公共英语课也需要适当提高大学生阅读英文文献、分析长难句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三)开设《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在调查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到,大学生接触信息知识时,大多数是通过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等来获取信息,属于间接获取资料,而《信息检索和论文写作》课程也是对二手资料的筛选和“再加工”,如此虽然有助于大学生掌握间接的信息资料,但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课题,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通过实践直接接触信息,筛选、辨别信息,来培养他们获取直接信息的能力,由此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同时,可以以《社会调查》课程为桥梁,开展以“信息分析”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信息趋势分析、主题分析等,使学生在信息竞赛中开阔视野,提升信息素养。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无缝学习”。“无缝学习”,也称泛在学习、普适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能性,使得学习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发生。目前,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而信息素养教学课程也实现了网络化教学。这种新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学习需求实现无缝链接。如,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江南大学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等。高校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等新型媒体,可以通过MOOC网络教学、超星泛雅等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实现“无缝学习”。
(五)将课程教学与生成式搜索相结合。生成式搜索(AIGC),又称为大数据模型,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产物。2022年,OpenAI公司正式推出了ChatGPT,开启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时代。生成式搜索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以大模型为核心、以新一代AI技术为加持,通过将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与文本数据进行语义匹配,然后利用生成模型生成相关文本结果。在新一代AI技术的赋能下,微软推出基于ChatGPT的新Edge浏览器,国内百度打造了百度搜索AI对话功能。以国内百度为例,当用户搜索“2023年北京和上海谁的GDP更高”时,百度可以将专业数据库中的知识进行提取、加工、处理等,形成可视化、结构化的答案。在生成式搜索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时,应积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改变学生固有检索观念。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增加有关于AIGC的理论讲解,更需要加入实际操作环节,以百度文库AI助手为例,由教师进行示范,在百度文库AI助手进行检索,让学生感受生成式搜索的独特之处,并由学生开展独立检索,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独立主动地运用生成式搜索,提高其信息素养。同时,在《教育技术学》《信息基础与应用》等课程中也可将生成式搜索纳入教学范围,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有侧重地利用生成式搜索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生成式搜索的认知。
(六)加强引导,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和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道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道德,是在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用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的总和。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它对人们的道德素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简言之,就是大学生要靠自己的“能动性”来维持、提高信息道德,尤其是在无他人监督时。
在大学生培养信息道德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意志,做到“知行合一”。大学生须尊重知识产权,尊重知识,做到学术规范。因此,大学生应该从思维上明确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坚守道德底线和学术底线,不可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做到“知行合一”,学术规范。
总而言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需要学校、社会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与大学生自身提高综合价值观素质协同推进,以此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英芝,杨丽坤.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24.26(01).
[2]高佳,吕晓,宋戈.基于PBL模式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07).
[3]武焱,王晓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途径探究——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J].阴山学刊,2023.36(02).
[4]谢志芳,邱新龙.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文教资料,2022(1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20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