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第751期 作者:□文/刘 越 时间:2025/4/16 14:32:42 浏览:10次
  [提要]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作为普惠金融重点关注对象,其所处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本文从普惠金融角度,剖析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并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F49;F832;F276.3;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有效拓宽,长期困扰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也迎来新的解决方案。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模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凭借信息技术的力量,深度挖掘并细致分析企业的内部信息,同时对贷款资金的流向进行实时监控。这一做法有效减轻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大幅度降低信贷风险。本文以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为基础,更深刻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所占比重每年都在稳步增长,成为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来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央行行长易纲曾明确指出,小微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额超过一半,缴税占全国税收总额的二分之一,同时还极大地拉动了城镇就业增长。但目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却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
(一)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信用级别较低。中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资产用以抵押担保,企业缺乏创新力。而且中小微企业偿还贷款能力不足,银行害怕发放给中小微企业资金收不回来,形成不良贷款,给银行带来损失。中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无法完全做到公开透明,容易出现财务纰漏、造假等方面的问题,银行更愿意向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二)中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较低。相较于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专业化、制度化,中小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够完整,缺乏高级的管理人才,人员变动混乱频繁,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优势。另外,由于缺乏抵御风险能力,中小微企业受宏观经济运行大背景影响较大。在经济不景气时,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受到影响较小,而中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因其本身的问题而大幅下降。
(三)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优惠力度不足。银行缺乏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另外,中小微企业在企业融资和银行取得信贷方面,因其信用情况不及大型公司,银行贷款利率往往高于市场利率,而且需要支付高额费用,递交材料繁琐,往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审批过程,因而满足不了其资金周转所需。
(四)中小微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以传统商行贷款为主,资金来源途径较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依靠传统银行的经营性贷款,此外还通过内部筹资、民间借贷和信托借贷等途径筹资,虽然这些途径可以为中小微企业融资,但在一定范围内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而且通过这种途径募集到的资金不足以完全支撑公司的发展。因此,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并不理想,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方便、快速的融资渠道帮助其摆脱困境。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影响方式
1、数字化服务。运用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根据内外部信息,精确评估客户的风险,提升全线上、信贷类的融资能力;以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为核心企业提供数字化供应链融资服务,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多行业、全链条、数字化的融资直达性。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系统,将中小微公司的资金流动、物流、信用等信息进行集成整合,并利用其结成的伙伴关系对核心公司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中小微企业在信用方面的不足。
2、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是一个拥有较强信誉保证,可以用银联或者网联促进双方交易的电子支付独立平台。第三方支付便捷,能够极大地减少线下支付费用,减少人工成本。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是国家快速发展的基础支持,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我国网络交易的兴起,以新技术、新行业、新模式等新兴行业创建的付款新平台,需求量很大。于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自身优势,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出路与方法。
3、线上贷款。线上贷款模式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线上贷款和互联网电商平台贷款。
(1)商业银行线上贷款。中国工行围绕着数字化的转变,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双重推动,开展了“小微e贷”网上普惠金融服务。中国农行基于对小微企业的普惠信贷支持,开发了在线申请、在线申报、在线实时查看业务进展,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中国建行的网上银行“网上贷款”服务,能够为小型企业提供7×24小时的贷款服务。邮储银行在其“信易融”网上小额信贷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信用信息、税务数据以及风险判定技术,并据此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小微易贷”在线服务。在业务办理流程中,用户只需借助手机银行“小微易贷”功能,即可在1分钟内完成预授信评估。随后,企业可通过企业网银或手机银行提交申请,并在3~5分钟内获取信用审批结果。后续的合同签订、贷款发放及偿还等环节均支持在线完成,切实让小微企业享受到在家即可“按需随时贷款”的便利服务。此外,“小微易贷”的最高授信额度可达五十万元人民币,信用期限一年,且信用额度可根据实际使用天数和选择的还款方式灵活计息。随着良好信用记录的积累,企业还有机会享受更优惠的利率,充分契合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短期、小额、高频、急需”的特点,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2)互联网电商平台贷款。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商平台凭借其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开始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领域,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服务。这些电商平台与互联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大数据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的交易信息,全面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据此提供资金支持。其中,网商银行的发展尤为典型且迅速。作为蚂蚁金服旗下的子公司,网商银行是国内首家无实体网点、核心系统全面部署在金融云计算上的网上银行。网商银行与蚂蚁集团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发展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为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一,减少信息不对称。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作为主要驱动力,充分施展其在促进普惠金融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进而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数字化”为目标,进行普惠金融创新:首先,使用电脑的信息处理系统,例如顾客的基本资料及信用状况,可以评估客户贷款前、贷款中和贷款后的信用管理,并就如何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提供相应的建议。其次,运用大量技术,搜集公司的财务报表,对公司资金的资产负债表等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贷款风险。最后,对公司贷款能力进行评价,建议贷款或者不贷款,贷款金额多少,以及关于贷款期限的处理意见。因此,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相比,不依赖传统的纯人工模式进行信息收集、征信评估,云计算的模式处理能够在普惠金融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减少了数据处理的时间,同时极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使借贷风险进一步降低,促进了普惠金融的融资贷款高效性。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在融资领域,传统的银行业和其他的金融组织更多地遵守“二八”法则,他们更多地把资金投向信用较好、资产较多的公司和高收益人群,而其他的一些企业则因为缺少信用记录和有效的抵押而难以得到融资。数字普惠金融以广大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借助相关技术,使公众能够利用数字交易的方式得到公正的金融支持,从而增加了其融资的可能性。
第三,提高融资效率。数字普惠金融相较于传统普惠金融,其覆盖范围更为广阔,更好地突出了金融的普惠性。通常情况下,传统的金融机构大多集中在经济繁荣、产业集中且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这导致偏远地区及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难以获得普惠性的融资服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移动网络的发展为网上银行和移动支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打通了时空的壁垒。通过移动通信、供应链等新兴科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打破位置与时间的界限,实现跨区域的、无差别的金融服务。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相较于传统普惠金融,不需要专门设立经营网点,减少了人工、机器等费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降低交易成本,能够更好地惠及中小微企业群体和个人,拓宽了融资渠道,满足中小微企业群体和个人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征信体系。数字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与监管。要强化对普惠金融的监督与预防,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既要制定普惠金融的法律文件、明文规定,同时还要对普惠金融的各种融资形式进行立法规范。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加大对不同信贷平台的监管,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外,把所有的中小微企业都列入信用信息系统,拓宽信息采集范围,将银行信用信息、社保信息、税务信息等也包含在内。同时,要注重部门和机构的信息交流,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等部门要形成信息的互联。另外,政府应鼓励和指导各有关主体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的投资和技术研究,增强信息集成的力度,打破一些公司和部门对信贷信息的不透明性,推动互联网金融信息、政府行政部门信息和征信信息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从而加速完善我国的征信制度,建立一个公开、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
(二)金融机构紧跟时代,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各个部门机构要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金融机构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精简金融操作流程,减少金融服务的成本,从而增加小额信用贷款的供应量。数字化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能够真正实现创新,就能够让中小微企业从更为合适的渠道进行融资。当然,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中小微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非同小可的作用。与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发放给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少之又少,银行应该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不仅提供基本信用服务,还需要拓展自身业务领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差异化融资产品和金融服务,比如小微e贷、小微信贷、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以及小额无抵押贷款等。同时,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步伐,紧跟时代潮流发展,推动自身业务服务的转型升级。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运用现有的大数据材料,简化信贷过程,优化信贷评价方法,发展供应链融资和增值服务,从而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后,创新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查。除了参考最基本的财务报表等数据,还要参考企业发展潜力、发展空间等因素。
(三)推动企业自我完善,构建融资良性循环。中小微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普惠金融,顺应时代步伐,进行自身结构优化,通过引进新技术,提升其技术水平,促进其向绿色高效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经营理念,并要建立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引入大量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抓住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与传统的银行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赖关系,设置起一个良性的融资周期。同时,要对银行进行投资和融资的规划,对信用额度进行适当的调控,同时要注意资金和安全的运行。积极开拓融资新途径,可以借助P2P网贷、众筹等渠道。要加强信贷管理,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准确披露财务信息,主动将资料交给金融机构审查,以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师语.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融合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2(02).
[2]邹伟,凌江怀.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中小微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8.234(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1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