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探索 |
第751期 作者:□文/郭光满1 吕敬荣2 时间:2025/4/16 15:18:32 浏览:9次 |
[提要] 探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结合是破解乡村文化振兴难题的一大要义。数字技术契合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理念,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是促进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和加强文化宣传是乡村文化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所必需的路径,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乡村文化振兴;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27日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的,他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高质量发展乡村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将有效推动乡村文化系统性、持续性地发展。顺应新质生产力而衍生的各种新兴技术手段,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下将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乡村文化建设应顺应时代发展,体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蕴。
一、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关性
(一)技术需求导向相关性。乡村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大众文化。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乡村文化的振兴,技术是关键要素,数字技术的充分运用将会高效利用乡村的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文化发展。2022年,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求将数字技术深入、广泛地应用于乡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运用,乡村文化振兴对数字技术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振兴领域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体现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技术需求导向。
(二)结果导向相关性。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点、科技创新为导向、传承发展为目的地进行文化建设。新质生产力,一是“新”,即“创新”。在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同时,需要对乡村文化进行创新性的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结果导向。二是“质”,即“质量”。乡村文化在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建设质量,构建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提出,既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理念先导,也是对乡村文化振兴技术手段方面的创新指引。从“新”和“质”两个方面来看,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依然是集群规模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乡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领域的结果导向。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优化乡村文化发展整体结构。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素整合、系统发展,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文化的要素整合,促进文化要素间的发展。“多元方式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激发文化产业的经济推动作用,以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切实满足村民生活所需,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持续优化乡村文化发展结构,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文化要素的整体发展、系统规律的发展。产业整体的框架是一个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会调动整个区域文化要素的流动,推动数字技术运用于乡村文化领域,把乡村领域的资源纳入到系统化发展进程中,以解决乡村文化发展疲软无力的问题。对乡村文化发展要素的整体建构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将会完善乡村文化发展的产业体系。
(二)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关键点,数字技术是推动创新的有效手段。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运用于乡村文化领域催生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创产品,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新质生产力赋予乡村文化新的创新引领,吸引大批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投入到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研究中。“新质生产力的‘新’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技术基础上产生的,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产能。”创新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下,文化创新的结果形式将体现在“质”的理解范畴中,在推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同时,创新永葆乡村文化活力。
(三)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应用数字技术来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生产资料,为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沃土,数字技术将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大放异彩,催生文化发展新的动力。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技术能有效应用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文化可从抽象性的理念转变成具体性的文化符号,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传承必将会因网络而蓬勃发展,信息技术也将为乡村文化振兴构建一番新天地。
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文化产业少。一方面,乡村文化开发结构单一。乡村受专业技术、文化开发、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乡村文化开发的结构单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乡村经济结构中依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乡村农业的开发明显是要多于乡村文化的开发,传统的耕作方式牢牢地把人民限制在土地上,对于乡村文化资源的利用十分有限。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规模小,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体系。乡村文化在振兴的过程中往往作为附带品,当人们习惯了传承的文化,就不会对文化进行创新性的发展,文化的功能也仅仅是为了娱乐。文化仅仅局限于个体的发展,在乡村之间未能形成集体组合式的发展格局。
(二)乡村文化创新能力不足。人才与科技是乡村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乡村文化振兴缺乏技术与人才的支持。一方面,乡村人员流失严重。乡村居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乡村人员结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传统农业劳动力队伍老龄化,同时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的年轻劳动者大量外流,导致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从农村流向城市,形成乡村民众线下乡村空间的不在场,这也导致乡土社群面临被解构的风险。”另一方面,乡村人才引进困难。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乡村管理人员关注的依然是乡村经济的发展,而较少关注乡村文化的振兴。此外,制度缺失,人才难以引进。没有一个好的制度保障,人才引进就难以得到具体的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就会受到影响。乡村人员流出快、引进难的现状造成先进技术无法有效地运用于乡村文化振兴,满足不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三)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困难。如果乡村文化振兴后力不足,乡村文化就难以振兴。传统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地区文化宣传的不到位,更加剧了文化传承的困难,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淡化,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而出现断代现象。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难以学习传统文化或接受传统文化的传承,乡村一些年轻人在当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样的影响下,也很少参与乡村传统文化的学习,造成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上的断代。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技术如果不能有效地结合文化宣传,就会造成人与技术结合难、数字与文化结合难、文化与人结合难的“三难”文化发展困境。
四、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路径
(一)丰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紧密融合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推进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可以均衡乡村文化经济发展格局,完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丰富文化产业的发展:
1、依托数字技术以系统理念整合乡村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文旅产业是关联度好、融合性强的产业,也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潜力和空间很大的产业。”结合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和依托科技手段整合文化资源,可以极大地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推动文旅结合模式下文化、产品、食宿等因素有机结合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以系统的理念促进各方面的融合发展,构建以文化为主干、特色农业为辅助的整体发展模式,有助于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首先,应完善基础设施,对农田进行划区处理,规划出自留田和商用田,自留田用于村民自身的日常生活需求。其次,政府帮扶民宿数字化建设,打造乡村数字民居。最后,构建文化主导,农产品参与、食宿保障的乡村一体发展格局,整合乡村资源,丰富文化派生产业。
2、打造数字背景下村镇集合巩固模式。新质生产力要求产业系统化发展,整体性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数字技术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应牢牢遵循乡村发展的整体性,利用数字技术充分把各乡村联系起来,推动文化区域整体性发展。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镇企业发展的经营指导。乡村文化产业的丰富需要构建村镇一体集合互助发展模式。由上一级机关对乡村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避免乡村资源的闲置和滥用,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保证乡村文化产业平稳良好发展,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乡村之间的交流,构建村镇之间的帮扶体系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重视科技与人才的作用,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创新,乡村文化创新离不开人才和科技的加持。乡村文化在人才和科技的双重作用下,可以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乡村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推进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的参与,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完善政策规章制度。应建立系统的人才引进机制,从人才引进、保障、发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解决人才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后顾之忧,把乡村对政策的实施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保证乡村积极执行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减少对文化发展的限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建立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示范村,使人才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加强文化宣传,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宣传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层面的保证。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内生动力的推动,也需要外部力量的加持。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也是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乡村文化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加强文化宣传。文化的宣传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更需要新兴科技手段的运用。首先,文化宣传需要政府的保障,政府可以在其部门网站进行文化宣传,提高公信力,吸引人们更多地关注乡村文化。其次,对于乡村来说,可以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软件,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并定时在公众号更新相应的文化视频,积极利用乡村网红进行宣传,扩大吸引力。同时,可以积极鼓励网友们对乡村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在保证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时代变迁,适合人们品位的文化产品。最后,可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定时直播有关乡村文化的内容,让网络上的观众更多地了解乡村的日常生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文化宣传。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各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基础设施现状和条件,有步骤地构建并开展农村数字新基建布局,优先发展当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项的帮扶基金,由政府、企业、乡村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认缴,在相对醒目的地方设立独具乡村文化特色的宣传牌,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丰富其宣传的形式,深耕宣传的内容,充分吸引居民的注意力。注重乡村卫生和治理方面的提升,建立良好的乡村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入驻乡村,帮扶建设,使乡村文化在串联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保证活力,达到文化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推动数字技术下产业与文化的结合,保障文化宣传的基础动力。
综上,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大有可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结合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居民的需求。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下,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化、数字化、持续化发展是乡村文化在时代背景下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乡村地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地区必不可少,乡村建设应融入时代潮流,并入发展轨道,持续健康地发展。 (通讯作者:吕敬荣)
(作者单位:1.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凌峰,尹巧雨.多元方式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J].商业经济,2024(02).
[2]令小雄,谢何源,妥亮,等.新质生产力的三重向度:时空向度、结构向度、科技向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01).
[3]宁晶,汤嘉艳.新时代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效应与机理[J].视听,2024(01).
[4]邱荔.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精神共富[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0).
[5]郭人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N].中国文化报,2024-03-07(005).
[6]张震宇.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理论逻辑与路径探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8(02).
[7]王琴梅,杨军鸽.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