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嵌入式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及其治理研究 |
第752期 作者:□文/陈孝群 柳伟男 孟维娜 袁江军 时间:2025/5/1 15:50:23 浏览:14次 |
[提要] 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嵌入式养老机构随之兴起。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分析发现嵌入式养老机构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供需难以匹配。为此,基于供给和需求双方联动的方式提出嵌入式养老机构供需失衡的治理路径,目的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老龄化;嵌入式养老;供需失衡;治理路径
基金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需求驱动下杭州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供需适配研究”(项目编号:Z24YD059);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短视频平台使用模式对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5N165)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5日
引言
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是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杭州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推进,但由于养老服务机构成本较高、距离家较远,入住率未能达到预期,这促使政府发展新的养老模式。笔者在对养老相关政策梳理中发现“小型化、个性化,功能复合、资源辐射”的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被广泛提及,其主要目的是将养老机构嵌入社区,推进“家庭、社区、养老机构”三者的互相融合,节约养老成本。
如图1所示,自2021年以来,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政策,均明确提出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利用社区闲置场地,以低成本的方式将“养老资源”和“机构功能”嵌入社区,成为当前提升养老服务绩效的新路径。嵌入式养老机构相较于传统养老机构有了较多的改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嵌入式养老机构规模较小,不具备规模优势,这增加了政府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的难度。因此,在嵌入式养老机构实践的过程中,许多嵌入式养老机构是政府主导的,政府往往将资源集中于老年食堂的建设,专业化医疗资源引入率较低。而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发展因地制宜、与需求相适应、与发展相协调的嵌入式养老机构成为新的问题。(图1)
一、文献综述
(一)理论研究。与传统养老机构不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是利用社区空余场地,以照护为主业,兼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的供给。该模式体现了资源的多方融合,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日托-机构连续转接的社区整合式照护。嵌入式养老模式是对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补充。嵌入式养老将资源嵌入、功能嵌入等融入到社区工作中,发现嵌入式养老机构有利于整合周边各类养老资源,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在理论层面上,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的理论支撑有社会嵌入理论、福利三角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等。马凯和刘凤至基于社会嵌入理论中关系嵌入的视角,认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网络化支持体系,改善了老年人社会关系弱化的现状。福利三角理论认为个人的福利是由家庭、市场和国家共同组成,嵌入式养老模式企图寻求居家养老、养老产业和国家福利制度之间的平衡。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嵌入式养老要格外注意老年人的高层次需求。
(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供需研究
第一,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需求研究。张锦欣等认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包括日常生活相关需求、功能独立性需求、卫生保健相关需求、环境支持需求、情绪支持需求和社会支持需求。国外学者也就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研究,Cantor认为老年人具有“社交参与和个人发展、获取生活帮助、在危急情况下获取协助”这三类需求。新一代老年人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这也意味着许多老年人开始追求能够满足高层次需求的服务。国内外学者从老年人个人层面出发,将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因素分为易感因素、使能因素和需要因素。易感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使能因素包括经济资源、子女数量和社会支持网络;需要因素包括老年人的自身健康状况等。对机构来说,个人层面的因素较难操纵。因此,研究这些因素仅能帮助机构管理者了解他们的目标群体特征,无法指导机构进行改进,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入住。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个人需求,因此也有一些学者从需求满足的角度探索了机构层面的因素对老年人养老机构选择的影响。宁艳等表明医疗供给情况是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的因素之一;国外学者Mesa-Lago也认为机构健康服务水平影响着美国老年人养老机构的选择;Van Bilsen等认为社交参与丰富度影响着荷兰老年人养老机构的选择。
第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供给研究。郝勇和骆潇蔓指出发达的服务业和城市公民的高收入促进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发展。他们调研了上海市两个嵌入式养老服务站的现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马嘉蕾和高传胜构建“动因-资源”分析框架,调研了南京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发展与实践,从政府面临的压力和动力出发,提出了发展南京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路径。朱婕调研了杭州市的三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基于这些机构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特点分析了他们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
(三)研究述评。从目前收集到的文献来看,我国嵌入式养老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呈现出研究跟着政策走的趋势。大多数学者主要对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现状进行观察,找出其优势和劣势,提出理论或政策层面的意见。很少有学者从老年人需求满足的角度考虑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问题。这也意味着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供给侧,学者们较少考虑社区嵌入式养老供给和需求是否匹配的问题。本研究从需求和供给双角度出发,旨在发现并改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供需不匹配问题,从而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有效供给。
二、养老需求和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
(一)养老需求。如图2所示,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较低层次的需求,社交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根据此理论将老年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首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需要金钱予以保障,老年人的金钱可以来源于政府、社会、家庭或个人;其次,老年人需要稳定的资源和健康的身体以满足安全需求,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需要依赖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资源来保障自身的安全感;最后,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老年人也渴望获得爱与归属感,即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参与社交活动来保持与社会的联系,也希望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得到年轻人的尊重,同时也需要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对于嵌入式养老机构来说,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是重中之重。(图2)
(二)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结合嵌入式养老需求,嵌入式养老供给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同时,服务机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定价。定价是影响老年人是否选择嵌入式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重要因素,当然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价格,而是指性价比,在负担得起的情况下,老年人总是希望选择服务质量更好的机构。因此,嵌入式养老机构应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社区老年人加入。二是生活照料服务。生活照料是指机构需要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服务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不同老年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因此这里会涉及到个性化服务。三是医疗健康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所引发的各类疾病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医疗服务成为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因此,机构中是否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也是影响老年人使用机构的因素。四是精神慰藉服务。我国独居老人数量逐渐增多,嵌入式养老服务需要思考如何帮助他们缓解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此外,在个人层面上,社区老年人在易感、使能和需要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老年人需要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如何兼顾社区老年人零散、不规律且多样的需求,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的主要挑战之一。
(三)供需错位原因。当前,嵌入式养老机构在满足老年人需求方面面临挑战。尽管供给在经济成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有所发展,但供需之间的匹配仍存在不足。例如,虽然一些机构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但在医疗资源和精神支持方面可能相对不足,未能充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安全和高层次需求。此外,经济成本的高低也影响了老年人对服务的选择,导致部分老年人无法获得所需的优质服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多样化,社区老年人在易感、使能和需要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具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社区管理者仅关注“如何提高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水平”而忽视了“是否建立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这一决策,导致供需错位。
1、供给侧问题。嵌入式养老机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衣、助行等服务以满足部分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这些服务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投入,涉及到高昂的固定成本(如空间建设、设备购买和设备安装等)和可变成本(如专业人员工资、日常消耗品使用)。此外,为了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嵌入式养老机构还需为老年人提供较为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然而医疗健康服务所需要的人员更专业,设备费用更高。嵌入式养老服务以小规模、个性化、嵌入社区为优点,这虽然为其节约了建筑场地的成本,但也使其无法通过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社区内分散的服务需求现状,导致嵌入式养老模式难以汇聚如同传统养老那样庞大的老年群体,进而无法有效摊薄成本,实现人均费用的降低。因此,嵌入式养老机构在实际运营中并未如预期般展现出显著的成本优势。为了有效控制开支,当前的嵌入式养老机构普遍倾向于不采购高价设备,而是将重点放在提供基础服务上,如助餐服务,并尽力为老年人开辟活动空间。这些低成本的服务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与该模式最初设定的愿景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社交需求的供给依赖于社区资源和服务提供者的能力。然而,不同社区之间的资源分配存在差异,一些社区可能缺乏足够的场地、设施和活动组织人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尽管一些嵌入式养老机构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活动,但老年人的参与度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活动内容与老年人的兴趣和需求不匹配,或者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限制了他们的参与能力。心理咨询、兴趣培养、志愿服务等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一些嵌入式养老机构可能缺乏这些资源,导致服务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不同老年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理解和追求存在差异,一些老年人可能更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而另一些老年人则可能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服务提供者可能难以准确捕捉这些差异,导致供需不匹配。
2、需求侧问题。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老年群体对服务的需求展示出显著的多样性,其根源在于老年人具有不同的健康状况、生活经历和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其对服务需求存在巨大差异。这种需求的异质性要求嵌入式养老服务提供者具有多元化服务能力,精准对接每一位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然而,资源的稀缺性与服务提供者能力的局限性使这种理想化的完全匹配难以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嵌入式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的替代品过多,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时表现出明显的价格敏感性。随着服务费用的上升,老年人可能会转向更为经济实惠的替代服务,如家庭内部照料或请保姆等,这一特点使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发展陷入了一个微妙的平衡难题,提升服务质量虽能增强服务吸引力,但伴随而来的成本增加可能导致部分价格敏感型老年客户的流失;反之,若降低服务质量以控制成本,则可能削弱机构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吸引新客户。因此,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与维持价格合理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成为了养老机构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治理路径
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市场和老年人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提升专业人员技能以及加强服务质量监管与市场调节机制等措施,可以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一)促进政策落地。尽管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旨在促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强调了加速建设步伐、确保主要镇街全面覆盖及打造示范点的必要性,但在政策的制定上仍存在空白之处,特别是关于资金筹措与责任分担这一关键问题(即“谁出资、谁执行”)的具体安排尚未明确。鉴于养老服务本身蕴含的积极社会效应(正外部性),单纯依赖市场调节极易导致市场功能失效。为有效推进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细化政策条款,为养老服务市场中的供给方提供实质性的激励措施。因此,政府可考虑实施诸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稳健发展注入动力。同时,政府应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参与养老服务的规划及执行过程,构建一种共治共享的服务新模式,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政府应审慎地向养老机构开放社区老年人的体检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养老机构精准识别老年人服务需求、预判服务盈利点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养老机构有的放矢地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确保服务内容与老年人实际需求的高度契合,还能为在服务质量与服务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优化服务供给。在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从多层次需求出发,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各方面需求。首先,养老服务机构应提供经济可承受的基础生活保障,确保老年人能够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其次,重视医疗护理资源的配置,以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并通过丰富的社交活动和心理支持服务,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提升生活满意度,从而满足他们的高层次需求。此外,在社交活动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兴趣和身体状况,以提高参与度和效果,确保社交需求得到满足。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服务供给,嵌入式养老机构需关注自身服务竞争力,确保在老年人经济负担可承受的情况下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嵌入式养老机构应该学会市场调研,利用相关数据设计社区整体服务方案,不仅要考虑如何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还更应该考虑是否应该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可针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设计相应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确保他们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定期调查和反馈,及时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变化,以便快速调整服务内容。需求过于零散的情况下,考虑是否应该和养老机构合作,变成养老机构的中转站而非市场利益瓜分者。
综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新一代老年人观念的转变,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住进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服务不到位”是影响新一代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老年人自身需求出发,建议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更加契合老年群体需求的服务,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为政府提供有关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议,从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新一线城市,杭州市繁荣的经济和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使“未富先老”已经不是杭州市老龄化的主要问题,如何从政策层面指导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因地制宜的养老模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构建的老年人嵌入式养老机构供需框架有助于帮助政府识别出供需不匹配问题,为政府制定嵌入式养老机构相关规划提供建议。
(作者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凯,刘凤至.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模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同春芬,张越.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研究综述[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05).
[3]赵亚飞.需求导向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路径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4]张锦欣,姚能亮,孙晓杰.失能老人照护与支持需求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24(07).
[5]Cantor D,Swartz J,Roberts B,Abbara A,Ager A,Bhutta ZA,et al.Understanding the health needs of 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a scoping review[J].J Migr Health,2021(04).
[6]Zeng Y,Que S,Lin C,Fang Y.The expected demand for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anticipated living arrangements among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dersen model[J].Front Public Health,2021(09).
[7]宁艳,王高翔,殷召雪,肖砾.中国空巢老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倾向、使能和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2(10).
[8]郝勇,骆潇蔓.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管窥[J].城市观察,2021(04).
[9]马嘉蕾,高传胜.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逻辑与实践隐忧——基于“动因-资源”分析框架的案例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1).
[10]朱婕.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与创新对策研究: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