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地方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第752期 作者:□文/胡瑾瑜 郭 方 时间:2025/5/1 16:13:02 浏览:5次
  [提要] 高校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对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但由于教育事业的特殊性,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绩效预算评价效果仍有待提升。本文以江西某地方高校为例,分析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预算绩效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科研课题(编号:2023XJYB03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27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投入逐年提高,但是重视资金分配而轻于资金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投入多而成果产出不理想。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地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在高等学校中占比大,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主要服务于地方的非营利性组织,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发展提供社会教育类公共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的责任,因此地方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地方政府拨款。根据这一特性,并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地方高校为提供教育类公共服务所消耗的资金和成本支出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接受社会大众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督。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因此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又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地方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因此高校经费拨款的多寡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稀缺理论,地方高校的经费拨款属于稀缺资源,因此地方高校的发展也受到拨款经费的限制。以江西某高校为例,该校目前的发展目标为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高校博士点的授予需要满足师资、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条件等几方面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申博的要求,该校就需要将有限的资金向该目标倾斜,而绩效评价就是实现该项目标的有力保障。该高校根据申博这一目标,合理制订财务预算方案,开展财务预算管理,进行事前的评估、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评价,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财务方面保障学校发展目标最终实现。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推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近些年,随着各地对高等教育加大扶持力度以及各地方高校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地方高校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增长趋势。以江西某高校为例,2023年该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收入、学生学费收入、科研收入等,经费类别众多,且每种收入经费又有不同的分类,如科研收入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科研机构根据学校科研项目的立项拨付的科研研究经费,即纵向科研经费;二是学校与各企业或其他事业单位联合合作的科研项目,即横向科研经费;三是为鼓励学校老师积极申请高水平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科研水平,针对科研项目进行的配套经费。不同科研经费在预算方案、执行年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预算与执行不一致、经费使用效率不高、项目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进行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对众多项目进行监控和监督。基于以往预算绩效反馈结果,在项目开始前提供规划指导,优化财务预算方案;在项目执行时进行监控,保障项目的有序开展,在项目结束后进行评价,形成完整的财务预算绩效报告,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财务预算绩效评价贯穿资金发生的全过程,在事前编制预算方案,事中监督资金去向,事后评价资金使用效果,能够真正帮助高校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规避高校财务风险。
二、江西某高校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绩效评价是高校对各个项目、各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是将“花钱必有效,无效必追责”这一绩效管理理念落地的重要手段,对考核结果进行不同的奖惩处理,将对预算主体起到约束作用。预算绩效评价是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执行《预算法》,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然而,由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时间不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财务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性等问题,导致预算绩效评价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预算绩效评价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预算绩效评价理念不够深入。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江西省某地方高校对财务预算绩效评价重视不够,相比较而言,财务管理人员更加看重财务预算和财务核算,在制定预算资金时,往往参考往年数据和简单的未来需求评估,缺乏对过往资金使用效率及成效的深入分析,在对资金往来进行监督时,出现“重核算,轻绩效”的现象,从而导致学校的资金配置不够合理,使用效率低。
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于财务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学校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由于对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认识不够,不少高校教职工对预算绩效认识和理解不够,认为预算绩效评价可有可无,导致在绩效管理评价过程中,学校教职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低,形成了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应当由财务人员负责,其他部门不参与的错误观念。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合理,未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预算绩效评价的核心是预算绩效指标的制定,当前江西省政府每年会对管辖范围的直属高校进行绩效考核,该项绩效考核体系针对所有高校,而各个高校在学校规模、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发展周期、办学特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某高校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大多是参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对校内的各部门进行考核,未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各部门特点制定针对性考核体系。在绩效评价表中,所采用的指标中财务指标较多,如预算执行进度、行政成本控制率、预算调整率等,但对财务管理规范性、预算编制合理性及资金使用成效等,缺少有效的量化评价。
在明确高校核心发展目标、校内各部门职责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有助于精准掌握每笔资金的使用效益,相反,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导致绩效考核结果对未来学校资金分配的指导,调控资金用途等方面,作用不够明显。
(三)预算绩效评价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孤岛”是目前江西某地方高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在该校中,很多预算管理工作仍然是基于基础的办公软件,人工进行预算的编制、预算报表的收集及整理等工作。即使有些管理部门建立了自己的项目管理系统,但各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沟通和联动,彼此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信息化程度较低,不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会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数据不全,评价结果质量不高。
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不只是对最终结果的评价,还需要对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这就需要高校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能够实现动态监控。江西某地方高校在一年内科研经费方面,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等共计有200余项,还有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专项经费等,明目较多,从预算编制到预算绩效评价,再到预算绩效考核,工作量大且繁琐,在没有信息化系统支撑下,难以有效开展。
(四)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效果不显著。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激励制度相结合,是全面预算最终能够落地的保证。“花钱必有效,无效必追责”中的“追责”就是绩效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应用的体现。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链接事前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关键点。然而,在江西某地方高校中,预算绩效评价仅仅是完成对学校内部各院系和职能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工作,并没有和学校的激励制度相挂钩,将评价结果与奖惩制度相关联,最终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性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校内各部门对预算绩效评价中提到的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建立起整改清单,财务预算绩效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优化策略
针对江西某地方高校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守正创新,改变观念,提高认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推动高校管理改革的助推器,是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发动机,是提升高校公共服务能力,是优化资金配置的有力保障。因此,高校管理层应当树立重视预算绩效评价的理念,各业务部门利用集中学习时间普及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宣传,营造重视预算绩效评价的氛围,实现资金使用必有预算绩效评价的目标。
从管理方式上看,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办公室,由财务部门主导,业务部门参与。强化“业财融合”理念,实现财务与业务融通,让资金使用既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又与实际业务情况相吻合,提升学校在资金分配时决策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
(二)结合自身特点,构建相匹配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尽管地方高校数量很多,但每所高校定位不同,特色不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在建立统一的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各高校应结合学校特点、特色,构建适合自身发展且具有可实施性的绩效评价体系。
合理且合适的评价体系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江西某地方高校特点,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从预算编制、预算监督、预算执行及预算效果方面设计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形成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闭环,能反映出资金使用效益。(图1)
(三)搭建信息化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平台,保障预算绩效评价顺利实施。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搭建覆盖全校各类经济活动的财务预算管理平台,从预算编制开始到最终的预算绩效评价,均在平台中进行。预算管理平台实施动态化管理,实时更新各项经济活动财务数据,资金管理者、使用者、监督者都能从平台数据中掌握经济活动进行情况。
在平台运行后,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中,对某年度某项经济活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时,进行纵向、横向比较,让预算绩效评价更加客观、更加合理,进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助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四)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相结合,建立预算绩效问责机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的使用,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个人收益挂钩,建立预算绩效激励机制。对于资金使用效益高,预算绩效评价中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提升其财务预算绩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执行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可削减经费,若有资金浪费的现象,还应进行处罚。形成“重绩效、评绩效”的良好氛围,让绩效评价成为衡量高校经济活动成为常态,深入人心,使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效率高,资金使用效益好,促进高校稳步发展。
综上,地方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反映经济活动中资金使用效益,关系到学校健康发展,高校应转变观念,重视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加强宣传与实施,做到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全方面覆盖学校各项经济活动,人人参与绩效预算评价;同时,结合地方高校特色、特点,构建适合自身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让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借助现代化技术和手段,搭建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平台,实现经济活动全程管理,避免财务风险;基于大数据,优化预算绩效评价的维度;推广预算绩效评价的应用,建立奖惩机制,形成“重绩效、评绩效”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东霞.地方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9).
[2]何心怡.江西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3.
[3]黄艳.河南省地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分析——以X高校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06).
[4]刘江琴.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9).
[5]蒋文燕.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评价现状与改善思路[J].经济师,2024(07).
[6]张骞.地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行为异化的生发与治理[J].财会通讯,2024(20).
[7]季云瑞.论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J].财会学习,2019(3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941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