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752期 作者:□文/刘奕呈 时间:2025/5/1 16:13:48 浏览:5次 |
[提要] 本文探讨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智慧水务应用案例,综述智慧水务在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保障水质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挑战;分析智慧水务的关键技术,探讨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环境保护需求和经济效益等驱动智慧水务发展的主要措施。同时,指出智慧水务建设中面临的数据标准化、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和资金投入等问题,也为技术开发者和应用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水务;水资源管理;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31日
随着全球城市化加速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水务管理方式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急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智慧水务技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智慧水务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能够实现水资源从供给、使用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挑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智慧水务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智慧水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对国内外智慧水务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探讨智慧水务建设的驱动力和面临的挑战,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突破。本研究不仅对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也为技术开发者和应用者提供参考,推动智慧水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一、智慧水务关键技术概述
智慧水务采用精确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的全流程动态监管运营。智慧水务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支持,其中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水质监测系统、智能管网管理和数据分析平台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一)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智慧水务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一个集水资源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调度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其核心在于通过智能化手段全面管理水资源,包括水源地监测、供水管网管理、污水处理、水质监控、用水行为分析等环节,从而提升水务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水质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网络通过部署在水源地、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关键节点的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质、水量、水压等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的优势在于高密度的数据采集能力和实时性,可帮助水务管理者快速发现和定位系统中的问题。
(二)水质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是智慧水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保障供水安全和环境安全。水质监测系统包括在线监测设备、数据传输模块和监测中心等部分。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实时检测水体指标。现代水质监测系统还集成了自动预警功能,当检测到水质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送警报信息给相关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事件的扩散。
(三)智能管网管理。智能管网管理通过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供水管网,实现供水系统的高效运行。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仿真技术,对管网运行状态进行模拟和优化,制订最佳的供水调度方案,提高管网运行效率,减少漏损和能源消耗。
(四)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分析平台采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挖掘与异常情况智能识别、生产运营数字化等功能。大数据处理引擎可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通过建模和分析数据,挖掘潜在规律和趋势,为水务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数据分析平台使水务管理者能全面监控和精细管理整个水务系统,提升运行效率,保障水质安全,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国内外智慧水务建设案例分析
(一)典型案例分析
1、中国的智慧水务应用。中国作为全球智慧水务发展的重要实践者,其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水系统信息化,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着眼于工艺优化及生产效率提升,自动化信息采集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第二阶段,注重完善信息化数据建设,以企业信息化为核心,水务基础信息逐步实现联通;第三阶段,集成应用,建立智慧水务系统平台成为重点,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快速渗透,大数据、AI和区块链得到了综合应用,水务管理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北京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建立了智慧供水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供水管网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有效减少了漏损和浪费;上海市在智慧污水处理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远程监控系统,提升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减少了排放量,提高了水环境质量;广东省珠海市的智慧水务项目通过建立智能水表和远程抄表系统,实现了对居民用水行为的精准监测和管控,有效控制了非法用水和水费欠缴问题,提升了用水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
2、国际智慧水务应用。在国际上,美国加州的洛杉矶市利用智能化水表和云计算技术,建立了智慧用水管理系统,帮助居民实时监测和管理自己的用水量,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德国柏林市则通过智能化管网管理和污水处理优化,提高了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成为欧洲智慧水务的典范之一。
3、比较与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和城市的智慧水务应用案例,可以发现各国在技术选用、政策支持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在智慧水务建设中注重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而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于技术成熟度和社会接受度,推动了智慧水务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二)成就与挑战
1、成功经验。智慧水务应用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和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2)政策支持和投入,政府层面出台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了智慧水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3)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提升,通过公众参与和教育,提升了社会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意识,增强了智慧水务的可持续性。
2、存在的问题。(1)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和系统存在互操作性差异,技术标准尚不统一;(2)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智慧水务面临的重要问题;(3)如何实现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成为考验企业和政府的关键问题。
三、智慧水务建设的驱动力
政策支持、技术进步、环境保护需求和经济效益是推动智慧水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支持,共同推动了智慧水务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全球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路径。
(一)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智慧水务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各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积极推动智慧水务的研究和应用。这些政策旨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保障水质安全、提升水环境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即夯实“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在国家“智慧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战略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智慧水务的应用和推广。
国际上,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也通过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推动智慧水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中,将智慧水务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和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智慧水务项目的实施和运营。
(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智慧水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技术。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和节点设备,实现对水质、水量等多维度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2)大数据分析。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建模,提取隐含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人工智能。应用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优化水务系统的运行管理,实现智能化的管网调度和污水处理优化。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需求是驱动智慧水务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和动力因素。智慧水务通过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排放、优化水环境管理等措施,有效响应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需求。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网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水泄漏、非法排放等问题。
(四)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智慧水务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1)资源节约和成本降低。通过减少漏损、优化供水调度等措施,降低了运营成本和资源消耗。(2)提升服务水平和公共满意度。改善了供水服务质量和响应能力,提升了居民和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3)创造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智慧水务建设促进了相关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四、智慧水务建设面临的挑战
智慧水务作为当代水资源管理的先进手段,面临着诸多技术、管理和政策上的挑战。
(一)数据标准化。智慧水务建设中的数据标准化是一个关键问题。数据格式、接口和通信协议可能存在差异,限制了数据的集成和互操作性。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各子系统无法有效地交换和共享数据,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推动智慧水务数据的标准化,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系统集成化。智慧水务系统的系统集成是另一个重要挑战。涉及的子系统如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平台和远程监控系统,通常由不同供应商提供,其硬件和软件可能存在兼容性和集成难题。有效的系统集成需要解决技术、管理和组织上的多方面问题。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促进各利益相关者的协作,确保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智慧水务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挑战。系统涉及大量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或破坏可能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为确保系统的网络安全,需采取多层次的防护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各方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四)资金投入。智慧水务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设备采购、软件开发与集成、运维和更新的持续成本,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阶段,需持续投入资金。由于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投资者和企业可能面临资金回笼速度慢、投资风险高的问题。因此,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如政府支持和多元化投资方式,是当前亟须解决的挑战之一。
五、智慧水务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水务作为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手段,将在多个领域迎来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一)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智慧水务的核心技术之一。未来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预测水资源供需情况,提供精准的管理建议,优化水务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和灾害,实现智慧水务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优化。
(二)无人机巡检技术。无人机巡检技术将在智慧水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无人机具备快速、灵活、高效的特点,能够定期巡检和监测广泛的水务设施。未来的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对水质异常和管网状况的实时监测,为水务管理提供快速响应和精准解决方案。
(三)水质溯源技术。水质溯源技术在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保护中具有关键作用。未来将结合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快速追溯和分析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和传播路径。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止水质污染事件,提升水环境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公众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四)智慧水表推广应用。智慧水表将成为智慧水务系统中普及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智慧水表不仅能实现远程抄表和用户用水行为监测,还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促进用户节水意识和优化用水习惯。智慧水表将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帮助水务部门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供需平衡。
(五)水资源管理未来趋势。未来水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和智能化应用。智慧水务系统将通过多维数据的整合分析,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实现供水安全、节水高效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水资源管理将朝着全过程、全要素、全系统的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六)水生态保护与水灾害预警。未来智慧水务将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灾害预警能力。通过建立智慧水务系统,实现对水体生态健康和生态功能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同时,结合气象预报和水文监测数据,实现对水灾害风险的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减少水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活安全的影响。
六、结论及展望
(一)结论。智慧水务作为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前沿技术,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并在城市供水管理、水质监测和灾害预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研究展望。未来智慧水务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智慧水务系统将更加智能化、数据驱动和用户导向,为城市和农村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三)未来研究方向。智慧水务系统的数据标准化、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和资金投入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智慧水务在农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应用面临技术普及和适应性问题,需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解决方案。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智慧水务技术与政策环境的互动、新兴技术的应用探索以及智慧水务系统的长期运行和维护机制,推动智慧水务向更广泛和深入的发展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傅功年,王姣,何贤骏,等.智慧水务管控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23(04).
[2]铁瀛.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水务信息共享数据中心的构建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23).
[3]徐娇.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应用与分析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3.35(22).
[4]陆青,邓敏茜,李春玲.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智慧水务信息管理平台研究[J].供水技术,2023.17(06).
[5]刘旭东,陈劲杰.智能水质多参数检测控制嵌入式系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23.61(12).
[6]刘书杰,王博,周旺平,等.水质动态检测与药剂智能调配投放系统及硬件设备的研发与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3(02).
[7]马海军,吴超超,李显坤.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地下管网智能监控系统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07).
[8]黄福彦,徐瑞东,黄星.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应用与分析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2(04).
[9]张娟,陈司晗,张静.网络时代水务企业的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及未来建设方向[J].河北企业,2024(07).
[10]江海汕,张大兴.数字化转型下集团化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与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4.37(06).
[11]侯立安.数字化与智能化赋能智慧水务创新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24(06).
[12]熊少康.智慧水务视角下水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研究,2021.06(1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