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劳动/就业 |
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创新素养培育 |
第752期 作者:□文/张雅美 秦婧文 时间:2025/5/1 16:52:20 浏览:6次 |
[提要] 依托职业院校“一体两翼”建设,整合政行校企资源,打造“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双平台,构建动态复合型课程体系、跨界互动式教学资源,实施EPIP教学模式,建设校企混编型师资队伍,以更新创新理念、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路径,实现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创新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一体两翼”;EPIP;工业互联网;创新素养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职业教育‘一体两翼’背景下,基于EPIP的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创新素养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JXQ05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13日
《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对工业互联网的界定是: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是人、机、物、工厂互联互通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全球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任务的重要交汇点。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从探索起步,进入到了产业深耕、赋能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互联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工业互联网作为新的领域,与传统工科领域具有很大的差别,工业互联网的价值体现在赋能传统行业发展上。而以工业互联网为工具,实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并将产出不可计数的创新成果。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创新素养的培育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创新素养的培育具有极大的意义。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的“一体两翼”引人关注。“一体”,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工业互联网具有跨领域、跨行业、多技术集成的特点,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必将涉及政府部门、企业、职业院校等多主体。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从省域着眼,依托省域的职业教育改革体系。由于工业互联网互联产业链的特性,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资源既需要多样的底层工业场景,又需要丰富的软件平台,投入成本高,而工业互联网专业作为2021年新开设专业,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缺乏。“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方面汇总了区域职教办学资源,另一方面汇聚了区域重点产业链的资源,是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培养极佳的载体。因此,研究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培育具有迫切需求及可行性。
一、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创新素养培育现状
西方国家的创业教育在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中观层面的办学和人才培养,微观层面的课程、教学、师资和评价都比较成熟。欧盟和美国均实施了贯穿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体系。其中,美国已形成系统化课程体系,有超过1,600余所高校设立了创业教育课程。相比西方国家20%~30%的创业参与率,我国的创业参与率不到1%,而且创业成功率不高。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研究分析,相比国外的创业教育,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新素养的培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观念已经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新技术新领域的出现,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受到了一定关注,但聚焦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的培育研究并不多见。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李超等人探索了跨界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路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党中华等人针对工业互联网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卓越人才培养框架;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常中华等人对高职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在育人机制、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和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重点难点
本文的研究重点:一是搭建产教融合创新素养培育平台是研究的关键。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平台与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的联合,实现工业互联网专业教育与创新素养培育协同共振,形成合力。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认知领域,激发融合性新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重组师资队伍,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实践探究实效。二是构建创新实践项目群,实施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式教学。EPIP是工程(Engineering)、实践(Practice)、创新(Innovation)、项目(Project)四个元素的有机组合,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和基础,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和贯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实践创新、强化项目统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EPIP 的核心是“真实”和“完整”,需要建立从简单工程到复杂工程的真实、完整的情境和载体,其宗旨是“知行合一”。创新实践能力衔接项目群是实现创新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在项目实战复合模块动态地引入跨界融合全要素创新实践项目,并将其分解为项目元素、单元项目、小项目融入专业群基础平台、核心技能模块、岗位方向可选模块,通过阶梯递进的实践方式,按照创新理念、意识、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路径培养创新素养。
本文的研究难点:一是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来源。如果借助职业院校“一体两翼”建设,引入着眼于解决企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实际问题的项目是难点。项目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能服务企业实际,还要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二是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平台与交叉融合实践平台如何进行深度融合。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将二者密切结合是难点。
三、解决路径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高职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互联网方向)专业的学生,并对两个专业所在的专业群学生作为次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这些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实践,探索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的培育模式和培育路径。
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的培育需要融合式的新思维模式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依托宏观层面“一体”省域产教融合生态构建的政行校企协同环境,“两翼”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的区域教学资源和产业链资源,在微观层面打造“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双平台,实施基于产教融合项目的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
(一)调研并总结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培育现状及困境。根据团队对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创新素养培育调研和实践经验,总结当前创新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困境。主要根据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特色需求,并基于工业互联网创新的需求和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培育的预期目标,从意识激发层面、思维模式层面、实践能力层面、品质培育层面提出当前现状及困境。意识激发层面,创新素养培育现状是专业内单向灌输、意识被动,培育预期目标设定为跨领域认知、激发自主意识;思维模式层面,创新素养培育现状是思维局限性大、模式陈旧,培育预期目标设定为融合性新思维、模式突破;实践能力层面,创新素养培育现状是平台限制大、成效不理想,培育预期目标设定为交叉融合创新平台、增强实效;品质培育层面,创新素养培育现状是忽视学生主体,活力氛围不佳,培育预期目标设定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自发灵活。
(二)依托职业院校“一体两翼”建设,搭建产教融合创新素养培育平台。结合预期目标,依托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政行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深化,在微观层面构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双平台框架。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认知领域,激发融合性新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重组师资队伍,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实践探究实效。
(三)构建动态复合的四阶课程体系,进行跨界互动式教学资源整合。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培育的关键。构建动态复合型课程体系,并规划基于该课程体系的创新素养培育路径。专业群共享基础平台课程,并在基础平台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创新理念;核心模块聚焦核心专业技能,结合创新创业专项课程,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岗位方向可选模块中学生可结合个人兴趣特长自选岗位方向技能,拓宽专业认知领域,促成发散的创新思维模式;项目实战复合模块中,动态引入全要素创新实践项目,结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形成跨领域的创新创造。
目前,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数字化资源分散、多元。为支撑动态复合型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优化资源建设,形成专业内外、群内外、校内外各类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从目前专业群建设情况看,资源整合不够,主要要素的配置还没有突破传统专业建设模式的枷锁,主要体现在专业群资源配置与建设分散、共享度和利用率不高。
(四)实施EPIP项目贯穿式教学,并通过重组师资队伍为教学实践提供保障。实施EPIP项目贯穿式教学,构建创新实践能力衔接项目群。以完整的项目为载体将跨界、跨学科的知识技能要素进行整合,并通过项目分解进行教学化处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项目来源及资源整合是关键,借助“一体两翼”,引入真实项目。将项目元素融入专业群基础平台,实施逆向工程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面向真实案例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以企业应用案例为单元项目载体,搭建工业网络环境,聚焦核心技能的同时激发创新意识;依托数字化改造小微项目,企业师傅带徒弟实施“双元制”任务驱动式教学,顶岗实训构建完整工程实践观;系统设计全要素创新项目,引导实施创新设计式教学,促使创新创意转化为创造性成果,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EPIP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根据个人所长共同商定如何分配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调查、设计、部署、采集、运维、讲解和安全监督等各个方面的任务。在教学模式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在EPIP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推进。所有专业知识都服务于教学项目。针对每个教学项目,多名相关专业教师相互协作进行团队授课。因此,EPIP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革新队伍结构、促进师资团队的协同建设,构建完整的师资链。组建来源多元化的校企混编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一线精英作为专业群兼职教师,与在职教师组成跨界融合混编教师团队,弥补校园师资在市场把握和工程项目执行方面的短板。
本文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转型的深入以及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背景下,创新性地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的培育问题,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双平台,构建动态复合型课程体系、整合跨界互动式教学资源、实施项目贯穿式教学模式以及建设校企混编型师资队伍。同时,结合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跨领域、跨行业、多技术集成的特点以及对创新素养的要求,提出采用EPIP工程创新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实践项目群,将知识技能要素进行整合,并通过工厂级-车间级-产线级-设备级分解进行教学化处理。
本文针对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创新素养的培育问题,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研究路径将为高职工业互联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性的培育策略,有效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为我省经济社会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并为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提供案例。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Torgeir Nyen,Anna Hagen Tnder.Capacity for reform:the changing roles of apprenticeship in three Nordic countries[J].Transfer:European Review of Labour and Research,2020.26(01).
[2]National Skill System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Germany,Japan and Turkey[J].OP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Researches,2018(16).
[3]李超,艾炎,彭选荣,等.跨界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21.05(05).
[4]叶春晓,朱正伟,李茂国.融合创新范式下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
[5]刘沥.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1).
[6]仝丽娟.浅谈信管专业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J].计算机教育,2021(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