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第752期 作者:□文/张超男 潘秋翰 时间:2025/5/1 17:18:44 浏览:2次 |
[提要]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强化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固性、提升经济抗冲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融资难、创新难、转型难等问题。数字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本文以台州市为例,分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结合区域特色,提出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金融;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2025年度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字金融赋能台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号:25GHY31)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21日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国际竞争的重要产业支撑,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本文以台州市为例,通过分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地区特色,为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数字金融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在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部门方面,Gomber等(2021)、赵邵阳等(2022)认为,数字金融有助于获取企业信息,缓解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刘立军等(2023)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巴曙松等(2022)指出数字金融发展显著驱动了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大量学者集中关注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研究。李钺霆等(2024)的研究指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郭帅、毛军权(2023)基于组态视角,解释营商环境各要素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影响。蒋志文、郑惠强(2022)的研究发现,政府政策实施的连贯性和专注性是有效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重要保证。
但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王瑞轩等(2024)指出,专精特新企业由于创新的风险和资金压力,面临着资金周转困境。张米尔等(2023)的研究表明,专精特新企业存在发明专利困境。董志勇、李成明(2021)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创新活力不足、数字化转型困难等问题。部分学者也从金融服务、政府补贴、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赵炳乾等(2023)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设施设备、技术工艺、产品服务等方面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曹虹剑等(2022)、王伟楠等(2023)的研究表明,区域的扶持政策及地区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质量。
(三)文献评述。当前,学界对于数字金融对企业的赋能作用做了较为充分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国内外研究显示,数字金融能够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完成产业提质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研究通常聚焦于普通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较少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
在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相关研究中,较为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研究,虽然有部分学者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结合数字金融的研究较少。
二、数字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推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质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革”。2024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因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企业专业化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强。这就需要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同时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
(二)数字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术界对于数字金融的要素已有初步的共识。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或者是数字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市场主体,依托数字技术、数字渠道和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促进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创新。
数字金融可以缓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一方面,通过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改善了信息收集、分析、整合方式,减轻了传统金融机构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同时数字技术推进了银行风险管理方式的进步,因此降低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传统金融机构中获得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金融主体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增加了市场中的金融资源供给,促进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获得资金支持后,专精特新企业能够进行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
三、台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4年6月底,台州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3家,数量均居全省第四。这些企业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如精密制造、新能源、新医药健康等,并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突破。虽然培育了大量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但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金融资源的倾斜需要政策的引导,目前台州市缺乏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尽管台州市已发布了一系列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的政策措施,但现有的政策文件主要聚焦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以及制造业的整体高质量发展,而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专项政策尚未出台,已出台相关政策情况如图1所示。因此,台州市政府应注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搭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图1)
(二)金融支持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传统银行自身的转型面临挑战,数字金融的推进遭遇阻碍。基础数字金融人才匮乏,且数字金融产品的设计者与基层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断层,导致产品难以实现真正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仍需大量人工介入。同时,缺乏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特定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有“科创贷” “小微贷”,但缺乏“专精特新贷”。另一方面,由于风险控制的需要,金融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支持相对有限,未能充分满足其资金需求。此外,台州地区的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有限,难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数字化转型落后。一方面,创新活动和数字化转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言是一大负担。由于专精特新企业轻资产、缺乏传统抵质押物等特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依靠传统金融手段难以获得银行融资,即便能够获得,融资成本也往往过高。因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大量且持续的资金用于创新研发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部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于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足,同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这进一步阻碍了企业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
四、数字金融赋能台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加强政策供给。建立健全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培育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系列服务活动,如政策解读、创新论坛等。提供人才吸引政策,为企业持续吸引各项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论坛,改变企业的固有思想。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挖掘企业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创新产品设计、创新服务流程,提升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程度,搭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融资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加强政银企互动,提供多种政府增信手段,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积极开发新型信用信息平台,从工商、司法等多维度获取数据,减轻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促进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金融机构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应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程度与深度,通过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专精特新企业的独特业务模式、资金需求等特点,设计并推广定制化金融服务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等。运用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建立智能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专精特新企业的各项风险因素,提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并探索新型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和多元化担保机制。加快数字金融人才培养,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现有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数字技能、金融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同时积极引进具有金融科技背景、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培养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当主动拥抱变革,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中。这不仅是对时代趋势的积极响应,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在数字经济的赋能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打破传统束缚,重塑业务流程,从而极大地增强产业链的整体效能与韧性。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获取各项政府扶持政策,对接金融机构,了解金融机构的针对性优惠政策。在人才战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双管齐下,既要注重引进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和具有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也要大力培养掌握数字金融技能的财务人才。这些人才将共同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为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持续繁荣注入不竭动力。
综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金融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具有关键作用。因此,金融机构应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革,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风险管理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同时,政府也应为数字金融的进步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此外,企业自身要转变思想,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只有实现政企银三方的良好合作,才能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绍阳,李梦雪,佘楷文.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来自银行贷款的微观证据[J].经济学动态,2022.738(08).
[2]刘立军,俞佳豪,李倩倩.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基于融资结构的调节效应分析[J].现代金融,2023(11).
[3]巴曙松,李妮娜,张兢.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排斥还是融合?[J].财经问题研究,2022.469(12).
[4]李钺霆,高煜,何苗.数字经济有利于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吗?[J].软科学,2024(04).
[5]敦帅,毛军权.营商环境如何驱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基于组态视角的定性比较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25(02).
[6]蒋志文,郑惠强.基于实证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路径及政策影响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2(S1).
[7]王瑞轩,刘晓莹,李阳.政府补助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02).
[8]张米尔,任腾飞,黄思婷.专精特新小巨人遴选培育政策的专利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3(05).
[9]董志勇,李成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1(10).
[10]赵炳乾,马成举,谭延璞.绿色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现代商业,2023(20).
[11]曹虹剑,张帅,欧阳峣,等.创新政策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1).
[12]王伟楠,王凯,严子淳.区域高质量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23.44(02).
[13]陆敏.数字金融迎来发展风口[N].经济日报,2023-12-22(00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