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农村金融与科技进步效应分析 |
第752期 作者:□文/黄雯馨 王浩浩 曾维莲 时间:2025/5/1 17:22:54 浏览:10次 |
[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科技进步。本文选取2001~2022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及乡村振兴等相关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建立TVP-SV-VAR模型,利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时变脉冲响应,分析论证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对乡村振兴的时变效应,并从调整农村信贷期限、引导资金投向农业生产、加强农户科技投入的资金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内生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金融和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时变效应
基金项目:2024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互联网使用对西藏农户正规信贷的影响研究”(编号:YJS2024-09);2023年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SK2023-44)。通讯作者:曾维莲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13日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必要条件。国内众多学者围绕“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丰富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育、农村教育、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科技等方面。其一,人才培育方面。赵秀玲(2018)认为农村人才缺乏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大瓶颈,并建议通过树立新型的乡村人才观念、创新乡村人才成长模式等方式,实现乡村人才发展战略的转型。杨璐璐(2018)则建议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来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孙学立(2018)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培育农村优质人力资源,而优质人力资源的培育又需要创新适应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和乡村教育振兴长效机制。其二,农村教育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很大程度依赖于乡村教育的发展,由此另一部分学者探讨了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杜育红和杨小敏(2018)认为乡村教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撑。其三,农村金融发展方面。张平等(2023)认为,农村金融的加入使得金融成为农村实体经济的新机遇。张婷婷等(2019)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视角证实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其四,农业技术进步方面。何晓霞等(2022)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指出农业技术进步对乡村振兴的推进作用,并提出解决自组织问题应当抓住科技创新瓶颈以及科技进步的任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手段。另外,佘茂艳等(2021)谈到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乡村振兴驱动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两者存在紧密的联系,具有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等特征。
以上研究从不同视角对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进行探讨,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但从金融视角和农业科技进步相结合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农村金融发展、科技进步作为乡村经济融合的重要因素和有力支持,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方向。本文运用TVP-SV-VAR模型对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时变效应关系进行研究,以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政策性启示。
一、模型的设定
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变化较大的过程,其中选取的相关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VAR模型不允许参数和协方差随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从而缺乏对模型参数全局时变性的有效检验,因此采用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和传统的VAR模型无法刻画出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对乡村振兴的时变效应研究。基于此,本文利用具有随机波动性的时变参数作为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来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该模型可以满足宏观经济变量的时变效应研究,对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设置SVAR基本模型如下:
Ayt=F1yt-1+F2yt-2+…+Fsyt-p+μt (t=p+1,p+2,…,n)
二、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为保证模型中变量的平稳性,在将相关序列代入TVP-SV-VAR模型之前,需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在未进行一阶差分的情况下,仅有lnRI、lnRY、lnRE、lnREX四个变量是平稳的;对其余不平稳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平稳。(表1)
(二)协整检验。以上变量经过一阶差分以后均变成平稳时间序列,但为了避免丢失原始数据信息,导致分析结果偏差,接下来将采用协整检验来解决此类问题。
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本文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据此来衡量变量间是否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最佳滞后阶数为2阶,由表2协整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特征根的迹检验接受两个协整向量的建设,这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说明本文采用的TVP-SV-VAR模型可以进行有效的实证分析。(表2)
(三)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结合上文,本文建立的TVP-SV-VAR模型将包括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农业科技进步、乡村振兴指数三个变量,并设定为5阶的滞后期。运用matlab软件进行10,000次的MCMC模拟后,得出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3)
如表3所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Geweke统计量均小于临界值1.96,故无法拒绝估计参数收敛于后验分布的原假设。此外,本次模拟的参数估计的最高无效因子为6.37,低于一般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表明此次MCMC模拟效果是比较好的。同时表明后验均值接近于参数实际值,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接下来从MCMC方法参数估计分布图来分析一些参数的特征。
(四)时变脉冲响应图。本文计算的时点脉冲响应函数所选取的时间点分别是2005年、2009年和2018年。而等间隔脉冲响应函数所选取的是1年期、5年期及10年期三个时期。接下来通过具体的时变脉冲响应图来分析一下农村金融发展及农业科技进步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图1)
从图1的时点脉冲响应函数左图可以看出:2005年,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对乡村振兴指数呈现出较为平缓的正向作用。当时农村金融改革加上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政府在积极推进一系列的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但效果甚微,农户存款占比还比较低且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保险制度尚不健全。因此,此时的冲击影响度还比较低。2009年,图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在经历了2008年重大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了诸多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扶持,涉农贷款大幅增加,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在2018年,时点冲击影响力度较2009年增幅很大,之后年份表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村保险体制逐渐健全。
从图1的右图部分可以看出: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出正向且作用程度波动的态势。虽然我国农业经过长期的改革发展,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幅较大,但总体机械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落后的传统农业仍处于主导地位。2009年,图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当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有所突破,但同时存在一些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结构不合理、质量较低、推广率不高等问题,所以冲击度还不算高。2018年,时点冲击影响力度急剧增加,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为2021年、2022年农业现代化发展做了良好铺垫。
三、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及分析。本文基于我国2001~2022年的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乡村振兴相关指标数据,通过理论机制和实证分析过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时变效应研究作出解释,研究结果及分析如下:
1、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农业科技进步指数与乡村振兴指数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两者的持续增长和完善能够显著提升乡村振兴的效果。
2、通过时变特征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农业科技进步指数均可以长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且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科技进步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三者之间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农村金融的发展为农业科技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金融保障,而农业科技的进步则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场景。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3、通过等间隔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在1年期时效应较不明显,5年期时有所上升,10年期时效应最为明显。短期内,农村金融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效果可能不太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增强,并在长期内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逐渐加强。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应该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更具长期可靠性的农业生产技术。
(二)政策启示。以上结论显示,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对乡村振兴的时变效应具有显著的长期性,特别是在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农业保险品种不齐全、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浮出水面。因此,要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和农业科技的长期协调创新发展,依靠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金融和科技政策,保证政策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政策启示:
1、调整农村信贷期限,引导资金投向农业生产。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生产的信贷投放,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及特性,生产周期较长的领域设计专项贷款,延长农村信贷期限,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基于获利性和风险性考虑,农村信贷非生产性特性明显,金融机构对于农村生产领域的信贷投放较为谨慎。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内源性动力支撑,应积极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加大农业生产领域投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2、加强农户科技投入的资金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内生发展。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带来的增收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为乡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当前农业科技发展主要依托企业和农村集体的投入。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科技投入处于较低水平。金融机构可以设立农户科技投入基金项目,让农户也有机会、有能力在农业科技层面进行投入,通过支持农民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低利率、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的信贷产品。政府可以对金融机构提供税收减免、补贴等政策支持,激励金融机构对农户科技投入的资金支出。
(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秀玲.乡村振兴下的人才发展战略构想[J].江汉论坛,2018(04).
[2]杨璐璐.乡村振兴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浙省个案[J].改革,2018(02).
[3]孙学立.农村人力资源供给视角下乡村振兴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8(05).
[4]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5]张平,晁彤,张峻熙.探究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关系[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3(01).
[6]张婷婷,李政.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研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学,2019(10).
[7]何晓霞,高维新,毛伟.农业技术进步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J].世界农业,2022(04).
[8]佘茂艳,王元地.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37(13).
[9]赵洪丹,陈丽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11).
[10]黄懿.广西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广西经济,2023.41(05).
[11]蔡兴,蔡海山,赵家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