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富宁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
第752期 作者:□文/孔 月 吴锋周 普江曼 时间:2025/5/1 17:42:34 浏览:4次 |
[提要] 为破解文山州特色产业发展难题,2024年7月,文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富宁开展特色产业调查。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富宁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判断其优劣势,提出可行性方案,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也为大学生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富宁县;特色产业;大学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21日
一、调研背景
为探索文山州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商业模式、运行规律,研究提高富宁县特色农产品综合效益的方法方案,2024年7月,我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富宁县开展特色产业调研,通过前往神火铝产业公司、八角产业公司等单位调研,结合专业特色,对地方特色产业进行调研学习。
二、富宁县概况
富宁县,隶属云南省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陲,总面积5,352平方千米,下辖6个镇、7个乡。
第一产业方面,富宁县自然资源丰富,以海拔800~1,2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居多,全年日照时数1,641.8小时,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总积温为7,665.0°C,年平均气温为20.9°C,最高温为39.0°C,最低温为4.99°C,极大地切合八角的花期及生长习性。因此,富宁县被中国特产之乡评选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八角之乡”。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是集“老少边山战穷”为一体的传统农业县,基础设施虽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但2022年八角生果产量达到18万吨,产值27亿多元,户均收入40,900多元,人均收入9,000多元。
第二产业方面,富宁县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金、铁、铜、锑、锰、钛等19种,矿床(点)有110余处。一是境内地表水资源量、过境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利用超过6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500千瓦以上水能48.27万千瓦。二是绿色铝资源丰富。文山州现有电解铝产能343万吨,占全国产能的7.6%、全省产能的40%。其中,富宁园区已建成达产90万吨电解铝项目,为下游铝精深加工提供了稳定的绿色铝水资源保障。同时,与富宁县紧邻的广西百色、越南,有着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并有大批氧化铝生产基地,对未来氧化铝、再生铝等原料进口具有独特优势。三是具备绿色水电优势。2016年6月南方电网公司在富宁境内已建成年供电量达300亿度的±500KV富宁换流站(永仁至富宁直流输变电工程)距铝园区仅23公里,电价除新疆、内蒙等极少数煤电外,有较强竞争优势;特别是绿色水电,加工产品可申请绿色认证,对出口和“双碳”要求优势十分明显。
第三产业方面,以“坡芽歌书”为代表的民族文化遐迩闻名,它是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民歌记录于土布上的民歌集。坡芽村的村民每家都有相传的歌书符号,村民通过口口传唱的爱情谱曲,生动地展现壮族劳动人民的生活,吸引民族爱好者前往富宁坡芽村观光旅游。
三、富宁县特色产业
(一)八角产业。富宁八角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722年富宁县老百姓就开始种植八角,八角种植加工早已成为富宁的传统产业。目前,富宁县13个乡(镇),共遗存100多年的八角古树两万多株。截至2024年,富宁县八角种植面积70.8万亩,八角种植惠及3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新华镇为八角交易集散中心区,归朝镇、谷拉乡、阿用乡、花甲乡为标准化种植拓展区,板仑乡与归朝镇为研发制造核心,者桑乡与洞波瑶族乡为标准化种植核心区,其中八角初加工中心位于板仑乡,八角文化展示中心位于归朝镇。各乡镇种植八角面积见图1。(图1)
作为八角主产区,富宁培育的首个龙头企业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实施集生产加工、产品检测、产品交易、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并成立全县首家八角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种植项目规划建设八角优良品种繁育及采穗圃基地180亩、八角标准化生态种植示范基地10,000亩;八角种植管理基地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八角加工厂区建成标准化厂房,生产线设备已投入使用,每年可烘干八角鲜果4万吨。
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针对近年来八角产业暴露出的诸多问题,通过先进的手法技艺、线上线下销售、“八角金融贷”、“保险公司兜底”、“免费技术培训”等方法提升八角生产能力,扩宽八角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模式,即按照村级自荐、乡级筛选、县级选定的程序,通过党支部引领全县各乡镇、村(社区),成立集体经济公司或合作社,加强对八角产业的规范管理。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对八角鲜果进行统一收购。合作社负责统一提供药肥,组织和督促群众按统一的技术标准管护,统一收购八角,并回收药肥成本;在基地,农户按照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标准对自家的八角林进行管护和采收;基地提供产能、优质加工产品。截至2023年,共成立集体经济公司7个,八角种植、运营合作社29个,党组织引领成立的合作社建设基地12.6万亩。2023年,富宁县出台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八角龙头企业、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来提升全县八角产业组织化水平。
集体经济分配模式不断创新,实施“5+4+1”利益分配模式,农户以自家八角林入股,合作社负责药肥、人工管护等资金投入和基地经营管理,企业负责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益按农户50%、合作社40%、企业10%进行分配。与农户和合作社开展联动合作,发挥最大治理效能。
实施“4个五分钱”分红计划,即合作社按当地市场价格为公司收购八角,而后公司将钱返还给合作社,种植户5分、村小组5分、村委会5分、合作社5分。发展八角产业以来,以分红、返利等方式,为合作社、村集体、八角种植户累计增收211.37万元。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能带动全县6万农户增收,还可以提供100个固定岗位,5,000多个临时岗位。
(二)绿色铝产业。文山州积极推进绿色铝产业的发展,已成功引进云南神火铝业90万吨绿色铝项目,落地于富宁产业园区。该公司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板仑乡绿色水电铝材示范园区,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销售;常用有色金属冶炼等,现有电解一分厂、电解二分厂、动力分厂等7个生产车间。云南神火铝产能达72万吨,占全州的20%,全省的10%,是富宁县绿色铝产能的最大体量。富宁县紧跟文山州步伐,致力于实现铝水100%就地转化和铝材100%就地精深加工的目标,通过努力,云南神火铝水就地转化率已达13%。
(三)亟待生发的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是有名的民族文化村,该壮族村落以唱响全球的“坡芽歌书”而闻名,通过这一民族文化的传播推广,提升富宁县GDP,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做出贡献。从《坡芽歌书》被发现至今,富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前期投入,该村已建起传习馆,村中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改观。该地组成文山坡芽壮歌队,来扩大坡芽歌书的传承与发展。
四、富宁县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加工型农业的资源消耗问题。富宁八角的生产加工主要包括八角干果的加工、茴油的提取、精深加工以及其他高价值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面。以往,富宁县八角的加工方式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农户进行烘烤,晾晒成八角干品以及熬制成八角油,在八角林地建设小作坊进行八角烘烤和精油提炼。而销往各地的产品多数为八角干果的直接出售,八角深加工产品较少。富宁县只有少数生产八角油、八角香料、茴香等一系列产品的加工厂。由于资金短缺,发展有限,生产水平提高缓慢,导致八角加工止步不前,无法生产出精深加工产品,八角产业链的打造进度缓慢。
就目前来说,八角精深加工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以提高八角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表1所示,富宁县所拥有的八角加工厂中有5家八角初加工企业。其中,国春八角加工厂主要生产包装,面向日本市场;云南金泰得制药公司正在筹备八角产品深加工开发,自主研发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复方八角苗香油三七总皂苷组合技术已获发明专利;其他3家都只是局限于将生八角晒干后直接出售。(表1)
富宁八角产业曾经处于自发状态,长期停留在低水平发展层次。第一,产品附加值低,目前富宁八角产业大部分产品为粗加工,仅仅将八角晒干后直接出售;第二,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建设资金,影响了八角栽培的规模和质量;第三,对八角种植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足,导致栽培效率低下;第四,由于受市场、病虫害等影响,全县八角产业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第五,销售及物流体系不健全,导致产品难以快速进入市场;第六,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号、视频号流量较小,没有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七,缺乏品牌效应,无法打造品牌知名度,与众多地域的八角相比,缺乏突出性优势。
(二)第二产业发展受限于水电。近年来,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影响,富宁县、文山州乃至云南省、贵州省等地枯水期发电量不足,铝工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电力保障不足。反复的限电给电解铝企业带来很多困扰,如限电之后停槽、清槽,富余人员的调岗、安置,重新启动之后的装槽、焙烧、升温,对电解铝企业的能耗、利润、产量指标等的影响。对此,企业相关人员希望加大电力保供力度,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求。
(三)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广困难。“坡芽歌书”虽闻名中外,但从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角度来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表演型民族文化更适合搬上舞台;第二,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较难形成旅游文化带;第三,民族文化和旅游热度不足,缺少“流量”,对外吸引力不足。
五、富宁县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一)打造八角产业基地。针对八角产业,富宁县围绕“一产做大、二产延伸、三产融合”特色产业战略定位,采取“抓绿色、育龙头、创品牌、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的工作措施,全面实现规模化、绿色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体系化“六化”目标,将富宁县打造成为绿色有机、生态健康、品质突出的全国优质八角供应基地,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兴旺的全国特色产业融合示范县;打造集包装、仓储、物流、检测、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八角交易集散中心。
(二)解决铝产业水电限制问题。(1)建立省级工业园区。富宁县邻近百色地区,云南神火应寻求国家支持,通过国家协调在两地交界处共同建设跨省园区,以实现铝工业政策、资源和能源的最大程度统一。(2)加快电力项目建设。云南神火应紧跟省党委的步伐,加快推动新能源项目的进展,使其尽早投入使用。同时,要积极规划火电、水电、天然气等电力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中的热电和水电项目尽快开工,以提升电力供应能力。(3)增加对下游加工企业的投资。目前,云南省对吸引投资的铝深加工企业不限制用电,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提高当地铝水的转化率,增加其附加值。
对于绿色铝产业,富宁工业园区按照《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2023-2025年)》文件精神,制定完善“三年行动方案”。根据规划,将按照“一园三片区”空间结构进行建设,即保留省级开发区——云南富宁产业园区,扩展富宁片区、广南片区、丘北片区进行规划布局。重点发展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辅助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并综合发展铝产业配套原料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和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等,力争实现总产值800亿元以上,志在打造“中国绿色铝谷”这一名片,带动地区产业齐头并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整合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第一,整合现有资源,将康养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有机联动;第二,通过新媒体引流,实现民族文化和旅游的“变现”;第三,培养本地居民使用新媒体,本地居民更了解本地民族文化,通过记录平时生活和文化习俗,积攒流量,为引爆“热点”做好准备。
综上,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富宁县八角产业、绿色铝产业和壮族“坡芽歌书”民族文化有了相对充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其企业选址、生产流程、工艺技术、文化故事、发展理念、合作模式、成果成就中挖掘到亮点,也在实践与调查中从理论层次走向实践领域,明晰关联和影响八角产业与绿色铝产业的各种因素,总结富宁县努力发展的经验,并从中得到启发与思考。
(作者单位:文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峰.八角之乡的“二次创业”[N].云南日报,2024-04-18(008).
[2]薛璇.文山:铝工业已成支柱,限电问题期待解决[J].中国有色金属,2024(05).
[3]余雨舟,喻传宏.八角产业成就富宁县共同富裕之路[J].中国老区建设,2023(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