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探析 |
第752期 作者:□文/刘克芳1,2 张应华1,2 李长云2 时间:2025/5/1 17:48:13 浏览:12次 |
[提要] 2020年4月6日,江西省获批成为中部第一个、全国第三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江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本文采用SWOT方法探讨江西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战略和路径,为江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家战略,建设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金融主导权重构中的大国博弈困境与破解方案研究”(项目编号:23BGJ010);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深度学习效果测度及其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YB22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1日
为保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培植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防止沿边沿海地区产业过快过早向境外转移,选择中部地区综合优势突出的省份,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成为我国的迫切需要。2012年9月、2016年8月和2020年4月,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宁夏、贵州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十四五”时期,江西省如何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等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拟通过SWOT分析方法,探析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一、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基础
经济发展方面,2023年,江西省生产总值为32,200.1亿元,同比增速为4.1%,江西省人均生产总值为71,216元,同比增速为4.1%。2017年,江西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20,818.5亿元和45,187元,两值7年间均持续增长。对外贸易方面,江西省2023年进出口总额为5,697.7亿元,进口总额为1,769.2亿元,出口总额为3,928.5亿元。2017年,江西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3,011.1亿元、2,209.0亿元和802.1亿元,三值7年间提高额度较大。对外投资和合作方面,2023年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18.5亿元,较上年增长5.7%,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338.8亿元,增长8.8%,新签合同额18,639.2亿元,增长9.5%。开放平台建设方面,开放平台数量逐渐增多。目前,江西省拥有1个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示范地,1个国家级新区,103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赣州、南昌、九江和井冈山4个综合保税区。
二、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SWOT分析
(一)竞争优势
1、区位优势。江西省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江经济带的拉动。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和江西等11个省市,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均达到全国的40%以上,经济、文化和科技非常发达,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走廊。二是江西与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毗邻。三是江西介于经济金三角——上海、广州和武汉之间,这三个城市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江汉平原的经济中心,能够辐射带动江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资源优势。江西省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56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和武功山等富含森林资源。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我国淡水养殖业贡献巨大。江西省贵金属、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铜、钨、钽、铀、金、银和重稀土被称为“七朵金花”。
3、生态环境优势。江西省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全国排名第二,仅位居福建之后,有珍稀树种110多种,如银杏、红豆杉等;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占全国13.5%以上。江西省适宜开发无公害、无污染的有机食品、竹木制品和建材等绿色产品。
4、特色产业优势。江西省的铜、稀土、陶瓷和旅游产业在全国都具有比较优势。江西省有全国最大的铜矿和铜冶炼基地,完备的铜产业链。江西省鹰潭市因铜强市,全市生产总值的50%来自铜产业。赣州是我国三大稀土生产基地之一,赣州稀土产业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江西陶瓷享誉国内外,陶瓷产业主要分布于景德镇市、黎川县、高安市和萍乡市等。景德镇是世界制瓷中心,拥有包括原辅材料、科研设计、陶瓷生产、教育和内外贸易等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是江西省的优势产业,九江市的庐山以绿色旅游著称,南昌和赣州的红色旅游全国闻名。
(二)竞争劣势
1、经济基础薄弱。尽管江西省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其经济总量,如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其绝对值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偏低。江西省经济基础薄弱、内在增长动力和发展后劲不足,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
2、能源和原材料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要。江西省的煤炭产量、油气资源和水力资源日益减少,能源供给形势比较严峻。电网总装机容量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增加,电力消费出现了突出的供求矛盾。江西省缺少铁矿、铝矿和高品位的铜矿资源,无法满足大规模发展现代工业的需求。江西省传统产业主要是冶金、钢铁、机械和建材等消耗型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原材料和能源短缺将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
3、教育、科技和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教兴省,教育落后将导致社会发展陷入被动。江西省在博士点数量、硕士点数量、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数量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部其他5个省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在中部6省中排在倒数第一。江西省的科技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创新体系建设滞后,制约了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西省的卫生事业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卫生服务资源短缺,高层次卫生服务人才匮乏等方面。
4、综合保税区贸易额相对较低。江西省的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4个综合保税区)还没有充分发挥开放平台对经济的引领作用。2019年,中部6省综合保税区的贸易额中,湖南、湖北、安徽和河南4省综合保税区的贸易额都超过100亿元,河南省的2个综合保税区贸易额加总超过3,000亿元,湖北省的2个综合保税区贸易额加总超过170亿元,而江西赣州和南昌两个综合保税区的贸易额总和还没有达到90亿元。
(三)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九江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5月9日,继江西省被批复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之后,国务院批复同意井冈山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井冈山综合保税区。2021年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赣州、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好赣州、井冈山、梅州综合保税区和龙岩、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吉安申请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江西省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所赋予的优惠政策,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江西崛起的目标。
2、沿海城市的产业转移承接。伴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需要淘汰一批中低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此外,经济集聚使得发达城市的土地使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了缓解成本上升压力,被迫进行产业转移。江西省相对宽松的土地供给和富余的劳动力,正好缓解发达城市成本压力,承接沿海发达城市的产业转移。江西省毗邻浙江、福建和广东等沿海省区,交通运输成本较低,有利于发达城市向其进行产业转移和省区间的商贸联系。
3、国家战略提供强大的市场。国家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为江西省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了强大的国内市场和战略机遇。
(四)威胁
1、周边城市群虹吸效应。国家支持福建建立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确立为国家战略,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等地快速发展,武汉市被批复为国家中心城市。南昌市占地面积偏小,所在的鄱阳湖城市群合作措施相对较少,昌九一体化进程发展缓慢,导致浙江、广东、福建等城市群大量吸纳江西省优质的人才、要素和资源等,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
2、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江西省的餐饮、交通、文化娱乐和旅游等消费均被抑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加上国内存在的结构性、周期性和体制性问题,给江西省经济增长带来了冲击。
三、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战略
在前文对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为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制定了四种发展战略,如表1所示。(表1)
基于上述对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进行的SWOT分析,由于江西省面临的外部机会较多,可以采用SO和WO相结合的战略。江西省虽然具有区位、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优势,但是经济总量偏小,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滞后,能源和原材料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要,不能盲目采用扩张战略。江西省应把握好外部机会,对内部各方面进行治理和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水平,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升产业承接平台,发挥区位优势,对接国家战略。
四、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江西省要辩证地看待发展机遇与挑战,深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具体可通过以下路径来实施:
(一)发挥区位优势,对接国家战略。一是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合作,深化与东南亚、日韩、非洲和欧洲等的人文交流、贸易、投资和项目合作,将江西建设成“一带一路”在内陆各省的战略支点。二是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探索与这些地区的合作模式,推进产业承接、科技创新对接、通道对接和平台对接,形成产业互补、要素互融、交通互联和成果共享的深度协作关系。
(二)打造开放平台。充分发挥南昌、赣州、九江和井冈山综合保税区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贸易和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简化通关手续,完善制度和物流通道建设,利用综合保税区在税收、贸易便利和物流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江西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升九江水运口岸、南昌航空口岸的各项功能。促进现有各类口岸共通使用查验设施,提升开放平台效能。打造国际性交流平台,为政府、企业、专家和学者等提供国际化高层对话平台。发展境外合作平台,在日韩、欧美等境外设立经济联络中心和产业园等,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三)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现代交通运输体系,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整合。江西省要完善南昌港、九江港、赣州国际陆港、鹰潭港和上饶无水港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和江海直达,加快赣州港“一带一路”多式联运工程建设。构建快捷的过境高速公路交通,增强江西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地位。重点支持赣州和南昌两地中欧班列,简化综合保税区和铁路口岸间货物的监管手续,完善物流通道建设。
(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升政府建设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服务和行政审批标准化;提升“赣服通”功能,增开企业通道,实现更多的企业政务和服务事项“掌上办”;改善外贸业务“单一窗口”服务,推广覆盖主要外贸业务,提高对外贸易企业的业务办理效率;进行营商环境评价,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服务和监管水平。
(五)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水平。其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创新创业驱动专项资金,制定政策支持开放平台建设相关的重大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及成果转化,鼓励发达省市机构参与江西省科学基金资助的研发项目,建立境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承接机制。其二,重点培养和引进外向型科技人才,资助和鼓励优秀大学生境外交流学习。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外向型科技人才。鼓励江西省企业和事业单位采取兼职、挂职、短期聘用和技术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外向型科技人才。
(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江西省应努力提升稀土、铜、钨等产业基础能力和延伸产业链。探索保护性开发稀缺资源的新途径,修复废弃矿生态和治理环境,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的技术装备和工艺,均衡利用资源。将南昌飞机产业和汽车制造业、鹰潭铜产业、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赣南稀土和钨产业等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七)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依托长江、鄱阳湖、名山和名城等,推广江西省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打造高品质的世界休闲度假和旅游胜地。比如,整合开发红色旅游线路。与福建和广东等省合作,建设原中央苏区旅游圈;与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合作建立旅游信息库和协作网,以优质实惠的服务和体验吸引这些地区的游客来江西研学旅游、休闲娱乐、度假观光和休闲康养。
(八)提升产业承接平台。江西省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深化与东部和沿海地区合作,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粤港澳地区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缩短产业链构建进程。探索精准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模式,比如南昌主要进行汽车产业承接,赣州承接矿产资源产业,赣南地区可以利用苏区振兴战略,推进与境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链合作。
(作者单位:1.九江学院江西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2.九江学院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迟福林.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J].区域经济评论,2024(05).
[2]李杰梅,张远雄,许文娟.内陆开放型经济——出境交通复合系统的脆弱性及影响机理[J].经济地理,2024.44(08).
[3]戴翔,宋婕.增创开放型经济竞争新优势:基于内需视角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23(12).
[4]倪红福.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一个逻辑框架[J].经济体制改革,2022(03).
[5]许创颖,于开贺.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对经贸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10).
[6]郭斯华,郭新宇.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探讨[J].企业经济,2020(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