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公共/财税 |
| 南阳市污染防治策略 |
| 第753期 作者:□文/田文阳 时间:2025/5/16 11:06:15 浏览:57次 |
[提要] 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2年4月13日,南阳市污染防治委员会印发《南阳市2022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由此拉开南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序幕,在南阳市各行各业引发强烈反响。
关键词:南阳;污染防治;经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23日
一、南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实意义
南阳市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可谓是高瞻远瞩,必将在“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成败事关全面小康的质量,与民族复兴大业悠然相关。习近平总书记为建设“美丽中国”明确了时间表,并清晰地擎画了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蓝图愿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面做好污染防治,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污染防治的工作做好了,可以为南阳的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南阳要想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就有了一个保底的环保基础,城市就会吸纳更多的人才,集聚更多的技术和资金,对于南阳的发展将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这才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法宝。
(二)回应民生期盼的内在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生态惠民、利民、为民,为了民生福祉孜孜以求,体现出了共产党人强烈的为民情怀。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污染防治也是为了民生,绿水青山是和谐美景,蓝天白云就是美好画卷。失去了生态环境,我们的小康就大打折扣了。南阳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长期落实的工作,属于重大政治任务。相关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治理污染为核心,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大气、水、土壤、噪声、核与辐射污染带来的突出环境问题。只有下决心改善环境污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环保达标、品质过硬的放心产品,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三)践行“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使命担当。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送”,是南阳人民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沿线受水地区做出的庄严承诺,保障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确保一渠清水可以永续北送,是一项政治责任。南阳应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保水质的目标,扛牢政治责任,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举全市之力,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四)解决南阳市面临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南阳市面临的突出短板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其中,治污方面最主要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重污染天气在秋冬季出现集中爆发,生态修复在长江流域异常艰难,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南阳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但任务依然艰巨,形势依旧严峻,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尽管迈过了“攻坚期”,但当下环境质量转好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任重道远,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设美丽南阳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依然存在,未来南阳市污染防治工作还道阻且长。
二、南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状
(一)南阳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所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南阳市结合客观实际,以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把污染防治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随着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全民环保意识显著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绘就了一幅绿色和谐的全民小康蓝图。
2016年7月,以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为契机,南阳市吹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2017年3月,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拉开帷幕;2018年一体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3月,召开了全市污染防治大会;2023年9月,通过了《南阳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概括起来,南阳举全市之力投入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南阳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1)空气质量持续向好,PM10年均浓度与省定目标相比,低了7微克,降至75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与省定目标相比低了3微克,降至4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超过省定目标9天,达到262天,3项指标分别位列全省第六、第五、第三,是全省完成全部目标的2个省辖市之一;(2)水体质量持续巩固,市域内32个国省控断面的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100%,位列全省3个达标地市之中,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南阳市入网入户和具有一定取水规模的在用、备用和规划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3)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对于受污染耕地进行安全利用,合格率100%,有效贯彻落实对重点建设用地的安全利用;(4)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完成减排2,478吨、954吨、16,482吨、1,566吨,实现了全部超额完成省定目标的重大成绩;(5)声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南阳市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5分贝,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5.9分贝,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点位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持续提高,南阳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量、贮存量与综合利用量分别为25.7万吨、81.2万吨与562.1万吨,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量、处置量与累计贮存量分别为2.27万吨、0.16万吨与0.29万吨,安全处置医疗废物10,296吨,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1,590吨;(7)核与辐射安全保持良好,全年全市范围内未发生任何的辐射事故,且辐射质量环境持续稳定,全年总体水平保持良好;(8)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022年11月19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被南阳摘得,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南阳作为6个中国城市之一成功入选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十四五”以来,南阳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县区又增加2个,全市新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根据最新的消息,2023年10月,桐柏县被拟名公示。
(二)南阳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个别地方和一些干部对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严峻性认识不够,将污染防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存在优越感,盲目乐观。需进一步夯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且攻坚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污染防治总体性、源头性、扩展性压力总体上依旧存在。产业布局以重化工为撑持、能源结构以煤为柱石、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体的现状和趋势仍未得到根本转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仍然严峻。以能源结构分析,煤炭占比54%,虽然低于全省19.5个百分点,但清洁能源仅占4.96%,其中天然气仅占1.57%,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对运输结构分析可知,目前公路运输占比过大,铁路运输占比不足,运输结构不均衡,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此外,部分断面水质仍然不能持续达标,空气质量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三是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完善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资金不足、投入渠道单一,环保和治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些地区雨污不能实现分流,管网建设严重不配套,部分基层所辖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少运行和维护经费而不能正常投入使用一直闲置,成为“晒太阳工程”,不仅不能发挥设备的应有作用,同时造成设备的浪费和损坏。另外,思想上安于现状、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绿色发展成效不够显著,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依然突出。南阳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结构有待优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有待重视,既影响水质稳定达标,还会造成土壤污染。目前南阳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污染。化肥利用效率仅为33%,使用的农药具有毒性强、高残留特点,但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利用率仅为41%左右,其他大部分流失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下,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另外,随着畜牧业的较快发展,其产业规模不断增加,随之而来也是粪便和污水的增加,由于缺少净化设施,粪便污水直接排放也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五是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尤其是负责人,存在着侥幸心理和放任自流的心态,认为治污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遇到环保部门督查玩“猫捉老鼠”游戏,实在躲不过就临时“抱佛脚”、紧急应付,合格时认为侥幸过关,不达标时认为缴纳罚款就万事大吉,即便面对群众的非议和举报也无动于衷,缺乏主动治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南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验对策
(一)提高站位,全面构建污染防治大格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级党委政府是关键。是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色的政绩观,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各级党政机关一把手是自己辖区内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党中央、河南省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和实施意见,坚决做到“四个做到”和“三管三必须”。条块结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强力推动企业落实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坚持不懈引导公众自觉践行健康、绿色的生活新风尚,积极构建党委牵头、政府主管、部门督查以及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污染防治大格局。
(二)认真谋划,科学编制和落实“十四五”污染防治规划。“十四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要立足南阳发展实际,高质量编制适合南阳本地的“十四五”污染防治规划。南阳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已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应对措施,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为坚决落实规划,稳步加强生态保护,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完善制度,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统筹利用法治、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推动发展转型、减少污染,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污染防治,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均衡和可持续性。
(三)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加快构建污染防治体系。一是建立“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制度。三条红线和底线不能逾越,绝对不允许做“寅吃卯粮、砸子孙后代饭碗”的事,污染防治不能仅凭大喊口号,而是要身体力行、高效解决,因此严格的管控体系必不可少。必须分门别类建立具体的环保和排污标准,就高不就低,严格对照辖区的标准进行审核,环保不达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建立污染防治价格机制。将污染的治理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按照GDP的一定比例核算污染防治成本,引入市场机制,出台更加优惠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污染防治领域,不拘泥于形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根据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污染防治资金,吸引更多的机构参与其中,确保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能够紧密结合。三是建立绿色调度机制。企业是防污、治污的责任主体,须认识到企业在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关系污染防治工作的成败得失。尝试建立激励政策和企业防治污染信用评价制度,以提升污染治理成效,引导企业认识到污染的严重危害,积极承担起主体责任,倡导绿色发展、节约发展、持续发展,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大污染防治的投入,已经造成污染则要注重后期的修复。污染防治要从基础做起、多从长远考虑,应该未雨绸缪,立足于防,落实于治。在防与治中推动发展的转型,留住绿树青山和蓝天白云,为人民群众留下美好的生态环境。四是建立考核机制。要夯实政府防治污染的管理责任,领导干部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污染防治工作落实的好坏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依据。自2019年起,中央对各省、各省对所辖地市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不仅作为对省、市级的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作为污染防治相关财政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近年来,南阳逐步加大污染防治攻坚考核权重,并强化结果运用,绩效考核分值由原来的2分提高到7分,每年领导干部考核都要征求生态环境部门意见,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下一步应不断强化并坚决落实。五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执行考核机制,对于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而影响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干部,要进行问责和追责。只有敢于较真,敢于硬碰硬,制度才不会成为摆设。制度的底线和红线必须明晰,让制度“长牙”,对于违反制度的必须付出代价,不讲人情、只讲政策,不说功劳、只论规矩。须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抓一批反面典型,严肃处理,查处一件、震慑一片,树立典型、以儆效尤。对于那些政绩观错位、对污染防治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人要严肃追责,而且应该终身追责,不搞下不为例。
(四)创新方法,提升污染防治现代化水平。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全民治污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污染防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精准研判和分析影响污染防治的突出难点和薄弱环节,做到对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的“五个精准”,对症下药、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技术支撑,着力构建全覆盖自动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实时可见、即时可判、全域可控、全程可溯、立体防控的生态环境自动监控体系。要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方法、科研数据、研究成果为依据,提高环境治理措施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实现全民治污。
(五)全域党建,凝聚污染防治攻坚合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聚焦精准四个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铁腕治污、全民治污),打破限制,统筹资源,整合各级党组织力量,调动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属地就近管理优势,凝聚攻坚合力,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020年6月28日,中共南阳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域党建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方案》;2020年12月2日,南阳市全域党建助力污染防治攻坚现场会在邓州召开,标志着全域党建助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全面铺开。
综上,环境保护没有终点,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无论党员领导干部或者普通群众,均须积极投身污染防治工作,并实时关注、支持、参与到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力推进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让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南阳变得宜业宜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干部学院(南水北调干部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鞠连义.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21(07).
[2]马建华.当好建设者守护者践行者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J].中国水利,2021(11).
[3]孙斌.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与丹江口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与研究[J].中国地名,2019(12).
[4]施建伟,尹延震,王苗,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丹江库区水质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8(0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