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管理/制度 |
| 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
| 第753期 作者:□文/张百红 时间:2025/5/16 11:36:55 浏览:73次 |
[提要] ESG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影响企业ESG表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同时,指出现有文献仍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仍需重点关注社会层面对ESG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ESG表现;外部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90313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YJC02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重大培育项目(项目编号:ZD202202)资助
中图分类号:F832;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22日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ESG是引导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要理念,是投资者评估企业的重要指标。良好ESG绩效往往可以帮助企业得到更多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吸引到更多投资者,提升企业社会地位。可见,ESG是当今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
一、外部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主要讨论国家政策制度、地方政府行为、外部关注三个层面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一)国家政策制度。财政政策、绿色金融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等国家政策制度对企业ESG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采购与补贴两个方面。在经济下行背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财税政策在提升企业ESG表现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征管本身来看,赖妍等(2023)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可以通过助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来改善ESG表现。从税种角度来看,环境保护税是政府迫使污染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税制绿色化措施。房晓斌(2024)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和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来改善环境因素,进而提升污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ESG表现;增值税、留抵税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扩大创新产出来提升ESG表现。
政府采购与补贴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均能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姜爱华等(2023)研究发现政府采购和政府补贴对ESG表现的作用渠道类似,均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内控质量、增加媒体报道和提升市场关注度等来改善企业ESG表现。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例,该举措便是通过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的形式,增强企业绿色可持续能力,提高ESG表现。
2、绿色金融政策。在“双碳”目标下,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胡剑波等(2024)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一方面,绿色金融可以增强企业环保意识,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ESG表现。特别是对非重污染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更为明显。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绿色研发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实现碳减排,进而提高ESG绩效。
3、监管政策。环境监管和政府审计两项监管政策对企业ESG表现具有重要影响。环境监管主要包括环境规制和碳排放交易制度两个方面。以往对于二者对ESG表现的研究类似,主要集中在重污染企业,且对ESG表现具有促进作用。从ESG分项上来看,二者均对上市公司环境和社会责任两个维度有促进作用,对于公司治理的改善作用不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蔡海静和周臻颖(2022)认为环境规制可以通过强化政府部门对环境问题的管制,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并增加环保支出,进而提升ESG表现;碳排放交易制度则是通过获取政府补助的方式来提升ESG表现。
政府审计是国家机关所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对企业ESG表现具有促进作用。Matteo等(2022)认为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帮助企业提升关注度、降低代理成本、促进绿色创新以及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来实现的。另外,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即独立性、专业知识和任期也会影响企业ESG表现。其中,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知识对ESG表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任期与ESG表现负相关。
(二)地方政府行为。近年来,我国不断鼓励各地方政府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不应再以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绩效考核指标,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因此,从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动视角来剖析ESG表现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不断增多。
地方政府目标或理念的设定是影响ESG表现的关键因素。许能锐等(2024)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新发展理念的重视水平越高、对绿色发展问题越重视,随之形成的命令控制型制度的强制作用、市场激励型制度的引导作用以及公众参与型制度的监督作用对企业的作用效果越强,企业ESG表现也会越好。即政治关联、市场引导和媒体监督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地方政府债务可以显著降低企业ESG表现。Song等(2023)研究发现债务压力往往会增加企业的融资压力、降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进而也会对企业ESG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三)外部关注。外部关注主要涉及投资者关注、分析师关注、媒体关注,可以提升企业ESG表现。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通常将企业ESG表现作为投资决策的重点考虑因素。Zhaoting和Lei(2024)认为投资者关注会给企业带来外部压力,促使企业加强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提升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企业ESG表现。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重点污染企业中更为明显。
王雪和刘清源(2024)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能显著提升ESG表现。分析师通过对企业进行专业的财务和业务分析,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信息桥梁作用;分析师关注通过提升媒体关注度发挥外部监督功能,督促企业持续优化ESG表现。因此,分析师的信息中介作用和外部监督功能共同推动了企业在ESG表现方面的改进。
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企业ESG实践的报道可以提升公众和市场对企业ESG实践的关注度。Feng等(2024)研究证实媒体关注与企业的ESG表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基于公共压力理论,媒体报道,特别是券商公众号报道,可以凭借外部监督效应提升企业对自身的约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改善ESG表现。
二、内部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主要讨论了股东特性、高管特征和数字化转型三个方面对ESG表现的作用效果。
(一)股东特性
1、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是影响企业ESG表现的关键因素。Fang等(2022)研究证实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具有更好的ESG表现。凭借自身持股比例和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力,机构股东可以通过影响管理层变动和董事会投票来监督并激励企业参与ESG实践。这种监督作用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绿色创新和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升ESG表现。
国有机构投资者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凭借先进的投资理念和长远的投资视野在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文雯等(2023)研究发现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持续时间与优化企业ESG表现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正向作用主要通过改善内外部信息环境、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缓解融资约束、增强绿色创新能力和提高信息透明度等路径实现。
共同机构持股现象日趋常见。雷雷等(2023)研究发现其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一是共同机构持股能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和合作,可以通过发挥企业间协同治理效应提高企业ESG表现;二是共同机构持股会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从而削弱企业加大ESG投入的动力和压力,甚至可能通过企业间合谋舞弊效应降低企业ESG表现。
外资持股可以带来国际先进的ESG理念和实践,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吴秋生和张燕婷(2023)研究发现外资持股,特别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持股,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信息透明度,优化ESG表现。
2、连锁股东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连锁股东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企业间资本联系的桥梁,可以促进企业ESG表现。王海芳和覃昱(2024)研究发现,凭借资源效益和信息效应,连锁股东可以缓解企业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代理问题、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企业ESG信息披露;凭借监督效应和治理效应,连锁股东可以通过提升外部关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提高管理层薪酬水平来提升企业ESG表现。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具有融资速度快且成本低的特点,会对企业ESG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洪瑞和席爱华(2023)认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一种较为激进的融资方式,通常会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不佳的信号,降低投资者的信心。因此,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提升企业融资约束,阻碍绿色技术创新,削弱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ESG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管特征。性别、教育背景、高管团队特性、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等高管特性均影响着企业ESG表现。Yan等(2024)研究发现女性高管可以提升企业ESG表现。相比于男性,女性会具有更强烈的环保意识,对风险的感知更加敏锐,因此女性高管更加适合参与环境和社会责任相关的战略决策,提升环境与社会责任这两个子项得分,改善ESG表现。王凯等(2023)研究证实海外背景和学术背景等高管教育背景影响企业ESG表现。海归高管通常更注重企业ESG战略,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在推动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和优化公司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高管的海外背景有助于提升ESG披露质量,提升高管在ESG方面的注意力配置,改善ESG表现。另外,基于高层梯队理论,高管的学术经历可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以及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来提升ESG表现。徐光华等(2024)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稳定性有助于减少管理者短视行为,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ESG责任;高管团队素质可以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改善ESG表现;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更容易导致团队内形成利益团体,产生利益冲突,导致高管出现短视行为,对ESG表现产生负向影响等。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也可以提升企业ESG,且对子维度中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作用效果更强。企业购买董责险后,保险公司会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监督,董责险会发挥外部监督作用。白福萍等(2023)研究发现董责险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优化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约束董事高管的行为,缓解高管短视主义,提升高管职能的执行效率。高管会投入更多精力进行ESG实践,提升环境表现和公司治理效率,提升ESG表现。
(三)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是企业ESG实践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强劲驱动力。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企业ESG表现越好。
王海军等(2023)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财务绩效改善ESG表现。首先,数字化转型有助于解决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和代理成本。其次,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收入,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因此,根据冗余资源理论,具有优质财务绩效的企业具有更多的闲置资源或财务基础用以环保实践投入和社会责任履行,进而提升ESG表现。
张萌和宋顺林(2023)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推动绿色创新提升ESG表现。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先进的前沿技术,从而提升企业决策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和效果。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带来更多的绿色融资,提升企业价值和商誉,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ESG表现。特别是在重污染行业中,这种作用尤为明显。
李治国等(2024)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企业ESG表现。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高新技术,改善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管理和生产效率。因此,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技术与企业采购、生产、运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企业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经销商等利益相关者建立亲密的联系,推动企业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ESG表现。
王运陈等(2023)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外部监督压力和内部控制质量改善企业ESG表现。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的各项活动可追溯,提升了内部信息透明度,降低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意味着企业会面临更多的外部关注和更大的外部监督压力。外部压力要求管理者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减少短视行为,提升治理能力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改善企业ESG表现。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企业ESG信息质量和内部控制质量,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ESG表现。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文献,探讨影响企业ESG表现的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和路径影响企业的ESG实践和表现。因此,本文还揭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内外部因素的协同作用提升其ESG表现。
尽管对ESG表现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鲜有学者研究企业社会网络对ESG表现的潜在影响。从理论上说,良好的社会网络可以加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的外部关注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行业地位,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ESG实践和表现。
从定量角度来看,许多企业社会网络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很难进行量化处理。因此,只有不断改进企业社会网络研究技术,才能更好地从关联性研究和动态研究角度分析ESG表现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学者可以更好地分析研究企业社会网络对其ESG表现的影响因素,探索企业如何在其社会网络中进行ESG实践。
未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不断推进,ESG将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企业自身,在符合政策动向、把握市场趋势、响应外部关注的情况下,应积极主动地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与股东和高管的沟通与协作,以确保ESG战略的有效实施。同时,企业应积极利用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提升透明度和责任感,进而提升自身的ESG表现。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剑波,叶树,张宽元.绿色金融政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J].金融论坛,2024.29(07).
[2]姜爱华,张鑫娜,费堃桀.政府采购与企业ESG表现——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07).
[3]赖妍,王长伟,王也方.税收征管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23(18).
[4]雷雷,张大永,姬强.共同机构持股与企业ESG表现[J].经济研究,2023.58(04).
[5]李治国,孔维嘉,李兆哲.数字化转型、供应链联动与企业ESG表现[J].财经科学,2024(08).
[6]王凯,丁宁,柳学信,等.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ESG评价分歧[J].管理科学,2023.36(05).
[7]王雪,刘清源.分析师关注提高了企业的ESG表现吗[J].现代经济探讨,2024(02).
[8]文雯,施嘉妮,张晓亮.国有机构投资者能提升企业ESG表现吗——来自“国家队”持股的经验证据[J].金融与经济,2023(08).
[9]徐光华,苏露,朱佳立.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与企业ESG表现[J].会计之友,2024(07).
[10]许能锐,邹四海,伍中信.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环境制度视角[J].会计之友,2024(16).
[11]张萌,宋顺林.企业数字化、创新驱动政策与ESG表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