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广东高校多校区办学规模与投资效益分析
第753期 作者:□文/刘 璇 陈 舒 时间:2025/5/16 11:51:58 浏览:67次
  [提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强省,高校数量众多,多校区办学模式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应对生源增长、学科专业扩张的重要策略。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投资规模的扩大和运营成本的增加。本文区别于以往单一主体角度研究高校办学规模与投资效益,通过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框架,从不同规模多校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进行多维度评估,提出在规划和建设多校区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建议。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量化分析;投资效益;利益相关者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高校多校区办学规模与投资效益分析”(编号:2024TJ1012);2023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现代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及建设路径”(编号:2023WTSCX157);2023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新商科背景下会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路径研究”(粤教高函[2024]9号,序号:1198);2022年湛江科技学院科研项目重点项目:“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会计票据图像识别与智能化管理探索”(编号:ZKXJKY2022010)。通讯作者:陈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9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多校区办学成为高校新的发展形式。在广东省,这种办学模式有助于扩大学校办学空间和规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高校短期内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对广东省多校区办学模式的研究现状、规模与投资效益以及投资效益的多维度评估进行研究,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校区办学模式研究现状
(一)多校区办学成为高校新的发展形式。广东省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形成,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多校区办学成为高校新的发展形式。这种办学模式有助于扩大学校办学空间和规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高校短期内的跨越式发展。
(二)高校办学规模与投资效益离不开财政支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生驱动力,而高校办学规模与教育投资是增值人力资本和提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立足国内,放眼国际,高校办学规模与投资效益均离不开财政支持。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资金使用不合理现象并存、成本分担机制缺乏弹性。在可预见的一定时期内,我国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无限性与财政教育投资的有限性矛盾将长期存在。彼得·德鲁克有言,“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投资主体,有必要关注高等教育投资,对其投资效益做出科学评价,并据此校正高等教育投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既顺应高等教育运转逻辑,又符合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
(三)多校区办学模式的类型。根据校区的形成和起源,广东省多校区办学模式可以分为“高校合并模式” “新建校区模式”和“扩展合并混合模式”三大类型。这些模式各具特点,如高校合并模式有助于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新建校区模式则能够拓展新的办学空间,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二、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框架
(一)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通过以上收集和分析相关研究,了解当前多校区办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在广东当前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高等教育的格局和发展方向。(图1)
(二)“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三者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在当前广东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利益网络。高校作为核心主体,既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也需要教师、学生、校友、社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地方政府作为主导者,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同时,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声誉。
因此,当前广东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多校区规模与投资效益量化分析
通过调查,近年来广东高校的多校区规模数据主要包括:高校名称、学生人数、教师数量、校区面积、校区分布等和广东高校的投资数据(包括建设投入、运营成本、科研经费、毕业生就业率、科研成果、社会贡献等)。这些数据既可以反映各高校的规模情况,还可以反映出投资与规模成正比,投入越高多校区规模成果越显著。(表1)
(一)数据分析
1、数据清洗。去除无效和重复数据、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或进行插值处理(如使用平均值、中位数等)、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测和修正。
2、数据分析方法
(1)相关性分析。研究多校区规模(学生人数、教师数量、校区面积)与投资(建设投入、运营成本、科研经费)之间的相关性。
(2)回归分析。建立多校区规模与投资之间的回归模型,预测投资对多校区规模的影响。
(3)建立函数模型。基于厂商规模经济理论,高校规模与效益也可进行定量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描述这一关系,其函数模型为:
Q=ALaKb
其中,Q代表产出量(在校生数);L为劳动投入量(学校专任教师人数);K为资本投入量(固定资产折旧+流动资金);A为常数,代表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a表示人力投入量对产量增加的相对重要性;b 表示资本投入量对产量增加的相对重要性。
说明:式中(a+b)为规模弹性,若(a+b)>1,表示规模效益递增;若(a+b)<1,表示规模效益递减;若(a+b)=1,表示规模效益不变。如果a<b,则应增大人力投入,以提高物的利用率:如果a>b,则应增大财力投入,以提高人力利用率。
(二)数据分析结果
1、相关性分析。初步分析显示,多校区规模与投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投资增加可能带来多校区规模的扩大。
2、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显示,投资对多校区规模有显著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因高校而异。
四、多校区成功策略和潜在问题案例分析——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
(一)成功策略
1、明确办学目标,实施内涵式发展。2022年3月,湛江科技学院印发了《湛江科技学院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实施意见》[校发(2022)1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学校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制定了五年行动规划。该意见的出台,是学校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2、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湛江科技学院在多个校区的发展上,采取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的策略,确保各校区在功能定位、资源配置上的合理性和互补性。通过科学设计,各校区能够协同作战,共同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园升级改造,包括建设新商科、新文科实验室等,提升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这些设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也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能够及时地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推动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湛江科技学院积极与企业、产业界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资源。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互利共赢。
6、加强校区间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注重加强校区间的联系和协作,确保各校区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上保持一致。学校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等,实现校区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潜在问题
1、资源分配问题。在多校区办学中,可能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某些校区可能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而另一些校区则相对较少。这需要学校加强宏观调控,确保各校区在资源分配上实现公平合理。
2、校区间文化差异和融合问题。不同校区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校园文化氛围,这可能导致师生在交流和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学校需要加强校区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各校区之间的文化认同和共同发展。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校区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学术讲座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3、交通和通勤问题。对于学生和教职工来说,不同校区之间的通勤可能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或时间段,通勤时间和成本可能会增加。学校需要考虑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和通勤服务,以减轻学生和教职工的通勤负担。例如,可以开通校区间的班车服务、提供校车租赁服务等。
4、行政管理问题。多校区办学使得学校的行政管理难度增加。例如,不同校区的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学校需要加强校区间的协同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流程,确保各校区在管理和服务上实现高效协同。例如,可以建立校区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平台等,加强校区间的沟通和协作。
5、教学管理问题。学分制下的跨年级重修、重考是多校区考试管理中的棘手问题。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下,学生考试不合格有多次重修、重考机会。由于同专业不同年级多校区分布的客观情况,学生跨校区的情况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倦于跨校区间重修、重考,随意放弃考试机会或者敷衍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考试质量放水情况,同时也造成学校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五、广东高校多校区办学投资效益优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和潜在问题,本文从“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层面,提出针对广东高校多校区办学规模与投资效益的优化建议。
(一)高校层面
1、合理规划新校区建设。在选址上,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教育资源集聚效应及未来发展规划,确保新校区既能吸引优质生源和师资,又能与现有校区形成互补;新校区建设应注重绿色建筑和智能化设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长期运营成本;提前规划好教学、科研、生活等设施的布局,确保功能分区合理,便于管理和使用。
2、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跨校区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图书资料、实验室、体育设施等,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和远程访问,促进校区间无缝对接;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评估和筛选,确保资金流向具有创新性和市场前景的科研项目。
3、提升管理效率。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建立多校区协同管理机制,如设立校区间协调委员会,负责校区间的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和矛盾调解;强化绩效考核,将校区管理效率、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纳入考核体系,激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多校区建设。
(二)地方政府层面
1、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制定专项政策,对高校多校区建设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支持。设立多校区建设专项基金,为高校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减轻高校财务负担。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加快新校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医疗、商业等,提升校区综合吸引力;协调相关部门,为新校区提供水电、网络、通讯等公共服务保障。
2、促进产学研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高校与本地企业开展联合研发、人才培养等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校设立创业孵化园,为师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和政策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多校区建设的政策引导和监管,确保高校多校区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
(三)其他利益相关者层面
1、校友与捐赠者。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举办校友活动,鼓励校友捐赠,支持多校区建设;建立透明的捐赠使用机制,确保捐赠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
2、社区与公众。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邀请公众参与高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听取公众意见,增强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解决高校多校区建设中遇到的跨部门问题。鼓励和支持高校在粤东西北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设立校区,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通过上述调查、量化分析和政策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广东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投资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把高校多校区的投资效益评价与政府使命、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结合研究,体现了我国高校投资的中国特色和中国价值。
(作者单位:湛江科技学院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金红昊,马奔.政治激励、主官任期与地方教育财政支出波动——来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证据[J].重庆高教研究,2022.10(03).
[2]俞凌云,林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高等教育全球竞争格局的演化[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0).
[3]黄建元.完善江苏高等教育投入保障机制[J].唯实,2017(04).
[4]陈文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基于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J].教育经济评论,2021.06(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844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