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管理/制度 |
| 上市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 |
| 第753期 作者:□文/王涵之 时间:2025/5/16 11:52:48 浏览:70次 |
[提要]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企业ESG行为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企业ESG表现相关文献整理汇总,归纳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因素发现,现有研究以关注企业内部治理因素为主,大多讨论高管或董事会特征对ESG的影响,也有部分文献讨论政府行为等政治因素和数字普惠金融等经济因素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大量文献研究企业ESG表现的经济后果,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提升企业价值、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控制企业经营和财务等风险。
关键词:ESG表现;影响因素;经济后果;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20日
一、前言
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是衡量企业可持续性表现的重要指标。在当今全球范围内,ESG因素已经成为企业和投资者日益关注的焦点,投资者通过观察企业ESG绩效,评估企业是否肩负起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责任,是否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进而规范企业风险管理,督促企业在承担责任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取得平衡。
近年来出现的某些企业深陷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生产事故问题等负面事件给投资者的投资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企业非财务方面表现的重视。同时,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也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框架。企业的ESG表现不仅影响着其长期价值和竞争力,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和环境的整体福祉。在ESG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学术界也对ESG表现和披露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本文旨在加强对ESG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试图启发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ESG表现的影响因素
在现有研究中,从企业内部分析对ESG表现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治理和所有权特征方面。其中,针对管理层和董事会特征的研究众多,学者发现高管海外背景、CEO学术经历、高管股权激励、高管团队稳定性、董事会独立性均对ESG表现产生正向影响。高管作为企业的代理人,股权激励和稳定的高管团队能够弱化高管的道德风险和短视行为,降低代理成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董事会可以为企业的ESG实践提供专业知识、管理决策等重要资源,对促进企业ESG活动起到重要作用。具有海外背景和学术经历的高管是优质人力资本的体现,通常具有长远视野和专业化的管理技能,进而做出稳健全面的决策,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也能有力支撑企业的ESG实践。独立董事则对公司承担ESG责任的行为有较强的监督和促进作用,能有效制衡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推动ESG工作的落实。
在企业所有权结构方面,学者主要研究了大股东并存、QFII持股、共同机构投资者等因素对企业ESG活动的影响。其中,大股东并存有助于多个大股东建立合作,提供多种资源,共同建设ESG策略;QFII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发展,且具有一定的独立监督作用,有一定动机和能力促使企业有效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向管理者施加压力,进而推动企业ESG表现。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方面,共同机构持股会导致合谋舞弊情况,降低市场竞争强度,减弱其ESG投入的动力,降低企业的ESG表现。也有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的网络团体能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抑制大股东私利,提升企业ESG表现;共同机构投资者具备一定的治理经验和信息优势,协调企业间资源,通过发挥治理作用和协同作用提升公司ESG表现。
在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中,制度、政策和经济等宏观因素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地方政府债务、产业政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影响企业ESG表现。其中,政府补助和产业政策为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承担社会责任和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一定资金和动力,也传递了积极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融资形成外部挤出效应,提高企业信用成本,显著抑制企业ESG发展。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通过加剧行业竞争,引发投资者消极情绪,促使企业有一定的动机通过增加ESG活动以缓解负面情形。经济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正外部性,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投融资效率,为提升企业ESG表现提供契机。营商环境优化与资本市场开放也能通过打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增加外部监督等方式加强企业承担ESG责任的意愿,进而提升企业ESG表现。
三、ESG表现的经济后果
(一)ESG表现与企业价值。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均认为ESG总体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可提升企业价值。有研究表明,ESG总体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对非国有、较小规模和非污染行业的企业提升作用更强。针对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ESG表现良好的企业通过降低融资约束、提升效率、减少财务风险的途径,提升企业价值。
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其良好的ESG表现能提升自身声誉,增加股东、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和长期稳定经营。另外,社会大众可能对企业的信息接受不充分且滞后,企业如果积极披露其ESG报告和信息,则能给社会公众传递其持续经营发展的积极信号,投资者也能因此形成对企业的良好预期,做出更有效率的判断。企业完善治理建设也有助于高管与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减轻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委托代理成本。依据资源依赖理论,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承担等行动符合国家“双碳”政策、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帮助企业减少可能面临的环境处罚费用和社会压力,在提高企业经营合规性的同时,也更有可能获得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资源支持。
(二)ESG表现与企业资本成本。有学者研究发现,企业增强自身ESG表现能降低融资成本,且环境和公司治理因素对融资成本降低的影响更大,显著降低负面事件对融资行为的不利影响。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较低,企业ESG信息披露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权益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具体维度来看,环境治理不佳的公司的融资成本更高;环境责任评分越高,上市公司获得的贷款利率越低,社会责任承担较多的企业拥有较低的债务融资成本。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存续与股东、债权人、雇员等利益相关者密不可分,更加重视ESG表现的企业普遍存在较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也更愿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进而取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为企业争取到更优惠的融资条件,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来说,ESG表现较好的企业会更积极地披露自身信息,对财务报表信息形成补充。同时,ESG表现好的企业通常拥有更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高管隐藏负面消息、粉饰财务状况的动机更弱,因而其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更强,信息质量更高。因此,投资ESG表现好的企业所面临的信息风险更小,企业的资金可得性高,其各方面的资本成本相对较低。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企业披露的ESG信息、相关新闻报道和第三方机构评估结果均为重要信号传递给投资者,降低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难度,提高企业声誉和形象,降低其额外要求的风险报酬率。
(三)ESG表现与企业创新。有研究表明,企业ESG表现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能够优化企业创新机构,提高创新效率。有学者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专利产出的促进作用,发现ESG不仅提高创新产出数量,还能提升创新质量。
基于利益相关者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有助于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关系,加强与外部关联方的沟通和联系,增强投资者信心和客户信任,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有助于满足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的资金和外部环境需求,最终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使企业内部各项沟通和决策流程更为高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促使管理者分配更多资源于技术创新,增加研发创新投入,进而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企业积极提升ESG表现通过媒体的正面报道进行信息传递,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的同时也能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吸引高素质人才提供帮助,扩大企业的人力资本优势,进而提升创新活动效率。机构投资者作为企业的重要金融资源提供者,会监督企业的各项行为是否违法违规,关注企业的ESG表现行为,要求企业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规范,无形中给企业运营施加压力。企业也有更强的动机通过研发创新尤其是绿色创新技术,进行ESG建设,以维持与利益相关方的良好关系,帮助企业获取技术创新所需资源。
(四)ESG表现与企业风险。研究发现,ESG表现对企业风险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以提升企业向利益相关方获取资源的能力。一方面ESG表现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通过抑制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息问题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另一方面ESG表现也能显著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债务违约风险和财务风险。基于动态视角研究发现,ESG表现的风险抵御效应呈现“由外及内”动态演进规律,通过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进而缓和系统性风险冲击,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企业特质性风险。
随着社会公众对ESG的日益关注,企业的ESG表现能提升利益相关者认同。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友好行为向利益相关方传递了利他信号,增加外部合作和获取外部资源的机会,有助于增加商业伙伴的信任度,提升供应链关系的稳定性和对负面新闻的包容度。这给予企业针对负面事件进行缓冲和应对的时间,有效避免股价急剧下跌的崩盘情况。公司治理建设也有助于企业减少代理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积极管理和披露ESG风险,企业也能增强自身韧性,预见并提前应对相关风险与挑战。从投资者视角看,企业ESG表现良好和多元化的信息披露能缓解投资者信息劣势,促使投资者在全面了解企业状况后做出理性投资决策,使股价向内在价值靠近,有效避免股价虚高和泡沫现象带来的股价崩盘风险。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ESG理念因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正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加强治理能力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提升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企业ESG表现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汇总,归纳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现有研究以关注企业内部因素为主,大多讨论高管和董事会特征对ESG的影响,也有部分文献讨论政府行为等政治因素和数字普惠金融等经济因素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大量文献研究企业ESG表现的经济后果,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提升企业价值、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控制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等风险。本文的结论可大致归纳为如图1所示。(图1)
(二)未来研究展望。在泛读和汇总了众多现有研究后,可以发现在探究ESG的影响因素方面,机构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水平的影响没有形成一致结论,现有文献关注的企业内部高管和董事会特征与企业ESG表现的双向因果问题也值得引起关注。本文认为,在后续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可以对机构投资者的不同类型加以区分,或更进一步讨论机构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作用机制,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作用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讨论和分析,进而得出差异化的结论。由于企业加强ESG实践的行为也能反作用于企业内部的高管和董事会情况,后续的研究可对其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ESG的经济后果方面,现有文献的数量众多,得出的结论也非常丰富。目前现有的文献主要对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将对象聚焦于受融资约束更严重、开展ESG建设更为困难的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关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ESG经济后果情况。同时,大多文献关注ESG表现的经济后果是企业或市场层面的,未来的研究可尝试探索企业ESG表现与信息披露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的影响,以及ESG评级和排名对投资者选择投资标的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投资者如何将ESG考虑纳入投资策略中。
除此之外,目前文献中对企业ESG表现的指标选取大多来自外部第三方机构的ESG评分,但不同机构采用的度量方法和结果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促进ESG评分数据的标准化和可比性,研究统一ESG指标体系、ESG披露标准等主题。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亚东,张莉.高管海外背景、环保投资与ESG表现——基于建筑工程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24(06).
[2]夏芸,蔡可,林子昂.CEO学术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工业技术经济,2023.42(12).
[3]刘会洪,张哲源.高管股权激励能否提高企业ESG表现?[J].现代管理科学,2023(04).
[4]王海芳,覃昱.高管团队稳定性与企业ESG责任履行[J].管理现代化,2023.43(03).
[5]张长江,杨昱琪,兰凯.董事会独立性、代理成本与上市公司ESG绩效[J].会计之友,2023(23).
[6]谭琳,刘江涛.大股东并存与企业ESG表现[J].当代财经,2024(06).
[7]吴秋生,张燕婷.QFII持股与企业ESG表现[J].财会通讯,2023(23).
[8]雷雷,张大永,姬强.共同机构持股与企业ESG表现[J].经济研究,2023.58(04).
[9]王凯,丁宁,高皓,等.机构投资者网络团体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4.36(01).
[10]何青,庄朋涛.共同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J].证券市场导报,2023(03).
[11]夏芸,张茂,林子昂.政府补助能否促进企业的ESG表现?——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与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J].管理现代化,2023.43(01).
[12]张曾莲,邓文悦扬.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企业ESG的效应与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2(06).
[13]王高翔.产业政策影响了企业ESG表现吗?[J].财会通讯,2024(08).
[14]陈琪,刘卓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ESG表现[J].财会月刊,2023.44(05).
[15]赖妍,王长伟,王也方.税收征管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23(18).
[16]饶静,张晓媚.数字经济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检验[J].财会月刊,2023.44(21).
[17]张晓燕,曹金铭.金融科技与企业ESG表现[J].财会月刊,2024.45(06).
[18]周泽将,雷玲.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ESG表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73(05).
[19]黄国良,夏奕欣.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ESG表现研究——基于“深港通”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22(12).
[20]张琳,赵海涛.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表现影响企业价值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9(10).
[21]王琳璘,廉永辉,董捷.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2(05).
[22]邱牧远,殷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ESG表现与融资成本[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3).
[23]廉永辉,何晓月,张琳.企业ESG表现与债务融资成本[J].财经论丛,2023(01).
[24]王翌秋,谢萌.ESG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22(11).
[25]李志斌,邵雨萌,李宗泽,等.ESG信息披露、媒体监督与企业融资约束[J].科学决策,2022(07).
[26]谢芳,李俊青.环境风险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吗?———基于环境责任评分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19(11).
[27]王治,彭百川.企业ESG表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2.38(24).
[28]刘晓慧,陈艳.ESG表现与企业创新——基于绿色金融改革的调节作用[J].统计与决策,2024.40(07).
[29]方先明,胡丁.企业ESG表现与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3.58(02).
[30]谭劲松,黄仁玉,张京心.ESG表现与企业风险-基于资源获取视角的解释[J].管理科学,2022.35(05).
[31]蒋艺翅,姚树洁.ESG信息披露、外部关注与企业风险[J].系统管理学报,2024.33(01).
[32]席龙胜,王岩.企业ESG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J].经济问题,2022(08).
[33]董小红,孙政汉.化险为夷还是弄巧成拙:ESG表现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0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