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人工智能对员工探索性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第753期 作者:□文/杨 璐 胡永铨 时间:2025/5/16 11:53:43 浏览:72次
  [提要] 通过扎根理论法和文献分析法,构建人工智能嵌入对员工探索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并从提高工作效能、员工能力提升、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它们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高工作效能、员工能力提升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是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它们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供个性化培训和发展机会、确保人才合理配置等方式,共同促进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员工创新绩效;工作效能;员工能力;人力资源配置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1BGL03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9NDJC193YB);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院级重点课题(编号:202209);桐庐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编号:2023020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18日
一、前言
(一)研究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已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当前,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初具雏形,积极关注人工智能对员工探索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技术的演进,并更好地规划员工的职业路径。本研究聚焦于探讨人工智能嵌入如何影响员工的探索性创新绩效,旨在揭示人工智能技术对员工创新活动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问题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塑造员工的创新绩效?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哪些因素对员工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企业应如何调整管理策略以促进员工创新绩效的提升?
(二)研究意义。在理论上,本研究旨在丰富有关AI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员工创新绩效方面的理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在实践层面,本研究可为企业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员工创新绩效提供实证依据,帮助企业认识到AI技术在激发员工创新潜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导企业更有效地整合AI技术,以促进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提升。
(三)研究思路。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明确研究缺口,确定研究变量。采用扎根理论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深入分析,构建出人工智能嵌入对员工探索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研究将从提高工作效能、员工能力提升、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它们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
(一)创新绩效的定义与理解。创新绩效是衡量组织或个人在创新活动中所取得成效的关键指标,其定义在学术界和实践界呈现多样化的理解。
创新绩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从想法的产生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并受到多种情境因素的影响。在学术界,对创新绩效的理解主要分为结果论、过程论和综合论三种观点,如表1所示。(表 1)
(二)创新绩效的测量。创新绩效的测量大体上可归纳为两个主要类别:一是单一指标。具体而言,会通过诸如专利数量、新产品数量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所占比例等方面来对创新绩效加以衡量。二是多维指标。就像钱锡红所提出的那样,从技术、产品、流程、市场等多个层面进行多维度的创新绩效测量,该测量方式也获得了不少学者的认可,且引用率颇高。
刘盼(2019)认为创新绩效可以通过企业实施新技术后业务额的增加来测量,这体现了结果导向的视角。曹伟(2019)则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概念,将创新绩效界定为知识型员工在认知与工作绩效相联系的有价值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意愿、行动与结果,从而强调了创新过程的重要性。周南(2022)的研究则指出,创新绩效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源于员工的创新想法和行为,并受到悖论式领导的双重影响。李超(2013)通过比较正式与非正式地位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揭示了创新绩效的情境依赖性。
(三)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组织的创新氛围和反思、团队的项目周期、团队的多样性和冲突、企业的领导与管理、企业的边界活动,等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团队的创新绩效。例如,组织的创新氛围和反思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创意的产生,而团队的多样性和冲突则可能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创新活动的执行。不同的维度具有不同核心要素,具体如表2所示。(表2)
(四)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绩效。在数字化大背景之下,针对企业创新绩效展开的研究,其现状与热点均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创新绩效方面的研究已然历经了从单纯的理论摸索到实际应用的迅猛发展历程。其中,技术要素尤其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运用,已然成了促使企业创新表现得以提升的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该领域的学者还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中介效应。
综上所述,创新绩效是一个涵盖结果和过程、受多种情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概念。它既包括业务额的增加等直接成果,也包含创新意愿、行动及所处环境等多维度的考量。这些定义共同构成了对创新绩效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在人工智能嵌入的背景下,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对员工创新绩效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最大化其积极效应。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视角,以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员工的创新绩效。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扎根理论法。扎根理论包含以下三个步骤:其一,开展开放性编码,即依据特定的研究视角对原始资料加以分析,如本次以创新事件为选取依据,通过对资料中有意义元素的精准识别,提炼出初始概念,并进一步归纳整合为范畴;其二,实施主轴编码,着重于对开放性编码所获的概念及范畴进行系统的梳理、有机的组合,进而提取出主范畴与副范畴;其三,进行选择性编码,进一步对核心范畴予以提炼,并构建起核心范畴彼此间的关系模型。
2、文献分析法。本研究先是对现存的文献展开梳理,归纳得出员工创新绩效的特点以及在人工智能嵌入情形下创新绩效领域的研究现状,再结合当下企业的实际状况,深入开展研究,进而给出人智融合背景下企业发展路径的相关建议。
(二)资料来源及收集过程。本研究主要经由以下途径获取资料:(1)相关文献资料。涵盖知网、万方等中文学术文献数据库。主要检索的主题为“人工智能” “创新绩效”等,经过筛选,最终得到53篇相关资料,其中期刊论文有47篇,硕博论文为6篇;(2)相关研究机构所发布的企业级人工智能研究报告、相关企业官网所发布的资料。
(三)研究设计 
1、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深入的筛选以及综合整理,来提取初始概念与范畴。研究表明,企业人工智能嵌入能力将提高企业在原有的人力资源、沟通协调、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从而有利于相互协调创新所需的互补资产。在这个基础上,本文针对已有文献里与人工智能嵌入问题相关的内容展开比较与编码,在此仅简要列举出前10个开放性编码与范畴。(表3)
2、主轴编码。该步骤致力于探寻每个范畴于概念层次上所潜藏的关系,进而在不同范畴间构建起联系。此项研究意在对10个高频概念予以总结归纳,从而得出人工智能嵌入对于员工探索性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主要涵盖三个主范畴,如表4所示。(表4)
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以之前的两个编码为依托,把主范畴与副范畴相结合展开深度挖掘剖析,最终得出,通过提升工作效能、促使员工能力提升、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地构建出相应模型,该模型可明确呈现人工智能嵌入对员工探索性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图1)
4、理论饱和度检验。当现有的数据已无法衍生出新的见解以及核心理论类属的新属性之际,便意味着该文的数据达到了“饱和”状态。本研究从已有的数据库里随机抽取文献展开分析,在所选取的检测文献当中,有关人工智能嵌入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各类影响因素均能被模型所涵盖,这表明该模型的理论饱和性表现良好。
四、主范畴间双向影响与作用机制分析
(一)提高工作效能与员工能力提升。提高工作效能意味着优化工作流程和提升工作效率,这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学习新技能和深化现有技能。例如,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重复性工作,使员工能够专注于更复杂和增值的任务,从而促进了员工能力的提升。当员工能力得到提升时,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员工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二)提高工作效能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能可以通过优化任务分配和工作流程,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工作量和人力资源需求,从而做出更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同时,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这直接提高了工作效能。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也可以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和提高工作满意度,进一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员工能力提升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当员工能力得到提升时,企业可以更灵活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员工的多技能使得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和需求,这为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与此同时,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确保员工被安置在能够发挥其最大潜力的岗位上,这样的环境鼓励员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合理的配置也意味着员工能够获得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从而促进能力的提升。
(四)三个范畴与员工创新绩效作用机制分析
1、提升工作效能与员工创新绩效。提升工作效能可借助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这一方式,能为员工空出更多时间与空间,使其得以去思索并践行创新之举。顾远东和彭纪生(2011)研究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会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这进一步证实了工作效率和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高效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尝试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创新绩效。
2、员工能力提升与员工创新绩效。王金杰(2018)研究表明,互联网有着降低认知差异进而提高创新绩效的作用,而人工智能的嵌入更是一大助力,它能够帮助员工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所带来的这一利好,由此促使员工探索性创新绩效得以提高。同时,人工智能嵌入其中可对员工行为进行跟踪分析,凭借这一方式能够精准把握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开发工作,有助于员工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员工能力的提升直接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具备更高技能的员工更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的创新成果。
3、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员工创新绩效。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确保了适当的人才被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样的配置可以最大化团队的创新潜力。根据一项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陈岩(2020)等基于服务业企业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能够提升员工创新行为。这表明,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提高团队的创新绩效。当团队成员能够互补彼此的长处时,整体的创新绩效会得到提升。
五、对策建议及研究不足
(一)对策建议
1、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企业应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依照盛晓娟等(2022)的研究情况来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员工任务绩效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的正相关联系,并且知识与技能需求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这意味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提升员工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工作效能。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员工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学习新技能和深化现有技能。
2、重视员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人工智能教练等工具,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企业可以设立内部项目或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为员工提供实践人工智能技术的机会。这样的个性化培训能够增强员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或研讨会,让员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能力。
3、进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为了确保员工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同时,提供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例如,企业可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员工信息、招聘、培训、考核等模块的集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4、创建支持性工作环境。企业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有利于员工探索性创新的工作环境。这包括鼓励跨部门和层级的开放沟通,提供必要的AI技术和培训资源,强化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建立风险容忍机制,促进跨学科合作,明确创新目标和激励机制,以及领导层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些措施将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并提升整体的创新绩效。
5、强化领导力培训。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并应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企业应强化领导力培训,特别是培养领导者的悖论式领导能力。这种能力使领导者能够在组织不可避免面临的矛盾冲突中,有效地应对张力和挑战,这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这种培训,领导者能够引导团队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创新性。
6、利用数据分析优化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人力资源规划。通过更准确地预测工作量和人力资源需求,企业能够做出更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定期评估人力资源配置,并根据业务发展和员工表现及时调整人员配置,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基于数据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匹配人才与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绩效。
(二)研究不足。尽管本研究提供了人工智能嵌入对员工探索性创新绩效影响的深入分析,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1、交互作用的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主要关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员工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与其他因素(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的交互作用。
2、技术发展的动态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应用场景和影响机制可能会出现,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洁.企业研发投入、资源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组织“行为—特征”匹配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02).
[2]周城雄,林慧,洪志生.文化产业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06).
[3]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管理世界,2010(05).
[4]刘盼.诚信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5]曹伟,姚振晔,赵璨.供应链关系变动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9.33(06).
[6]周南.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影响的“双刃剑”效应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2..
[7]李超.组织中正式/非正式地位与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8]杨华,刘继红,李敏.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0).
[9]杨祎,刘嫣然,李垣.替代或互补:人工智能应用管理对创新的影响[J].科研管理,2021.42(04).
[10]顾远东,彭纪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09).
[11]王金杰,郭树龙,张龙鹏.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解释[J].南开经济研究,2018.34(06).
[12]陈岩,张尧,马秋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能够提升员工创新行为吗?基于服务业企业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37(03).
[13]盛晓娟,郭辉,何勤.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何以提高员工任务绩效?[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844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