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我国智能投顾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753期 作者:□文/王子涵 时间:2025/5/16 12:09:19 浏览:161次
  [提要] 本文从智能投顾的内涵出发,对比分析其与传统投顾的区别。回顾智能投顾行业发展历程,对智能投顾的起源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揭示智能投顾行业在我国发展的四大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智能投顾运作流程、盈利模式和市场结构,指出当前我国智能投顾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建议,以期我国智能投顾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智能投顾行业;运作模式;市场结构;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9日
随着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投顾已逐渐成为百姓投资理财的新需求。智能投顾,也称机器人投顾或机器人理财,是指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量化金融模型等技术引入传统的投资顾问服务,结合用户的个人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建议和顾问服务。智能投顾是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财富管理服务。
一、智能投顾行业概况
(一)智能投顾行业基本内涵。智能投顾行业是一个在线投资顾问的服务行业,它基于现代投资组合、资产定价和行为金融学等理论,结合投资者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通过客户画像、风险评级、投资组合推荐和自动再平衡等流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数据模型和后台算法,为投资者提供相关资产配置建议、具体交易执行等系列金融服务。
(二)智能投顾行业表现形式。从表现形式上看:智能投顾可以在无需人工参与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诸如信息资讯整理、投资咨询建议、投资分析报告、交易执行和风险管理等事宜,智能投顾的表现特征是智能化、算法化、自动化。
(三)智能投顾和传统投顾的区别。与传统投顾相比,智能投顾具备门槛低、费用低、高效率等特点。具体而言:传统投顾主要通过线下渠道获取用户需求,依靠人工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投资建议等服务,服务于少数高净值客户,操作流程较为复杂,收费费率较高,服务时间主要为工作日,信息披露程度较低,受理财师个体差异影响较大;智能投顾则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线上定制化地为用户提供投资建议等服务,受众面较广,操作过程也较为简单,由于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整体费率较低,可实现24小时全程服务,受理财师的影响较小,但专业性和服务精细化程度上可能存在不足。
(四)智能投顾行业的起源。智能投顾起源于美国,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让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全球股市陷入暴跌,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大型银行“雷曼兄弟”倒闭,这一切最终传染到了信贷市场,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也让美国居民手中的资产受到侵蚀,许多美国居民的资产都大幅缩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寻找安全稳健的资产并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解决方案之一是传统的投资顾问管理服务,通过专业化的投资顾问服务,进行资产组合管理并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分散风险。然而,传统投顾高门槛、高收费的标准限制了普通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相较于10万美元以上客户才可享有的传统投顾服务,当地人民急需一个低费率、低门槛的投资咨询渠道;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也为智能投顾奠定技术基础,多种因素共同推动智能投顾在美国的诞生。
2008年,全球第一家智能投顾公司Betterment成立,用户只需填写投资目的、期限、目标金额、风险偏好等信息,Betterment就会根据用户情况自动化推荐最优资产配置建议,这种新颖的模式开创了智能投顾的先河;2009年后,Wealthfront、Future Advisor、Personal Capital等公司相继成立智能投顾部门,争相开展业务,智能投顾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慢慢普及起来,给传统的财富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
(五)智能投顾行业市场规模。据权威统计门户Statista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达2,264亿美元,用户数1,290万人;截至2022年,全球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已达2.45万亿美元,拥有3.48亿客户,智能投顾行业的发展空间广阔。
二、我国智能投顾行业发展现状
相比于美国,我国的智能投顾起步时间较晚,最早出现于2014年。我国智能投顾一共经历了创业团队研发、互联网巨头涌入、金融机构试点、AI新时代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团队研发。2014年,我国首个智能投顾产品“胜算在握”上线,该产品由多位华尔街数学专家、算法专家和云计算专家组成的海归团队研发而成,开创了我国智能投顾领域的先河。
第二阶段:互联网巨头涌入。随后,BAT三巨头、科技企业和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京东、腾讯、阿里巴巴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公司理财魔方、蓝海财富也纷纷涌入智能投顾市场,推出诸如“蓝海智投”、“京东智投”、支付宝“帮你投”等代表性产品。
如果说创业团队的研发引入,开创了智能投顾行业的先河,那么互联网巨头的涌入,则大幅推动智能投顾产品落地,为我国智能投顾行业的发展贡献许多力量。互联网巨头拥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深谙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从而能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投顾产品。
第三阶段:金融机构试点,随后被监管部门暂停。2016年起,金融智能投顾产品开始从互联网巨头向传统金融机构蔓延,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主动研发转型,代表产品有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工商银行的“AI投”和嘉实基金的“金贝塔”。
2019年10月,智能投顾正式开始走向基金时代。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意味着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的开启。2020年,银行正式加入公募基金智能投顾试点队伍,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2021年底,累计59家金融机构获批基金投顾试点资格。
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和新冠肺炎疫情促使线上化服务的推动下,国内智能投顾业务迎来快速发展,大部分智能投顾产品已基本具备客户画像、资产配置、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执行、投资组合分析等功能,运作模式也基本相似。以招商银行的代表产品“摩羯智投”举例:该产品通过问卷测评和招行用户大数据,将招行用户的风险偏好分为10级,产品的投资期限有3种,一共形成约30种组合,通过和用户签署协议的方式,实现基金投资、自动调仓、自动买卖等功能。
2021年,根据监管机构发布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始暂停智能投顾产品的申购服务;2022年7月,招行的摩羯智投业务暂停购买、调仓、投资陪伴等服务;工行也发布公告称暂停AI智投产品申购。究其原因,可能与智能投顾业务涉及的监管问题、合规性、盈利水平等方面因素相关。例如,业务开展主体是否属于基金销售机构,基金标的和服务对象等是否符合监管要求等。
第四阶段:智能投顾AI新时代。2022年至今,银行的智能投顾业务依旧处于暂停状态,但AI浪潮的兴起或将整个智能投顾行业带入新时代。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刘欣琦团队的报告:我国智能投顾未来市场空间广阔,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15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广阔。而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迭代,未来有AI功能的智能投顾或将出台落地,这有助于解决当前智能投顾行业精细化服务难、专业化程度不够等痛点,为用户带来更好地投资体验,促进智能投顾行业的新发展。
三、智能投顾行业运作流程及盈利模式
(一)智能投顾行业运作流程。从运作流程上看,智能投顾产品的典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如下四个步骤:(1)通过问卷或大数据获得用户的需求和风险偏好;(2)根据大数据、问卷、用户行为刻画用户画像;(3)运用算法进行计算,匹配最优投资方案;(4)向用户传达投资建议与操作指令。
(二)智能投顾行业盈利模式。从盈利模式上看,智能投顾主要收取投顾费用作为盈利模式。投顾费又分为:固定、浮动和免费三种模式,费用区间大多数在 0.1%~1%左右,根据终端用户不同,智能投顾产品的盈利模式也略有差异。例如,支付宝的“帮你投”产品,其年化投顾费用为0.5%;中信证券的“权益精选”产品,其投顾费率则为1%。
其中,对C段个人投资者客户,智能投顾的盈利模式主要为收取客户产品交易费用;对B端金融机构/公司客户,智能投顾则有两种盈利模式:一是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投顾服务并按约定比例收取费用;二是纯技术出售。
(三)智能投顾行业案例分析。国内经典智能投顾产品代表是盈米基金的“四笔钱”和支付宝的“帮你投”产品。“四笔钱”智能投顾产品将用户的钱分为四类,分别是长钱(3年以上的钱)、稳钱(1~2年的钱)、活钱(日常支出的钱)和保障(防止意外的钱),通过这4个部分比例分配,来实现资产有效配置;“帮你投”智能投顾产品则是根据客户输入的预期收益率目标,结合CAPM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自动为你做好投资。
假设问卷调查显示小陈今年28岁,一线城市工作,攒下50万元本金,计划未来1年买车,其余资金计划稳健增长,则第一款智能投顾产品可能的配置建议是活钱10%、稳钱30%、长钱58%、保障2%。
再假设小陈是保守型投资者,在问卷调查中输入的目标收益率为2.5%,则第二款智能投顾产品可能的配置建议是购买100%的货币型基金;假设小王是激进型投资者,在问卷调查中输入的目标收益率为10%,则第二款产品可能的配置建议变为购买80%的股票型基金、18%的债券型基金和2%的货币型基金。
四、智能投顾产品市场结构
从我国智能投顾市场的研发主体看,国内智能投顾产品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结构:
一是第三方公司研发型。此类结构的智能投顾平台往往由技术人才创设,他们在某些细分领域拥有比较优势,独立的创业公司是这类结构的主要组织形式。以胜算在握为例,它是一款量化投资为核心的一站式互联网股票投资服务软件,将互联网体验、高端数学、金融大数据跨界结合,这里面需要运用大量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编程技术。类似的产品还有弥财、蓝海财富等。
二是互联网巨头研发型。在该模式下,互联网巨头主要依靠自己的技术领先、用户基础、人才储备和牌照优势布局金融智能投顾产品。一些互联网金融巨头拥有牌照优势,如东方财富、银之杰等互联网企业通过收购或申请券商牌照进入证券市场,同花顺等与券商展开合作进入智能投顾市场;一些互联网巨头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如蚂蚁集团研发的智能投顾平台如支小宝具有意图识别、多轮对话、刻画投资需求与风险偏好等功能,协助支付宝的理财师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顾问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长尾客户的需求。
三是传统金融机构研发型。此类智能投顾平台竞争力强、用户数量广泛、用户忠诚度高。智能投顾的出现给传统金融机构的面对面财富管理模式带来冲击,这也滋生了金融机构研发智能投顾产品的动机。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研发型代表产品主要有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该产品根据客户在线调查问卷所提供数据,智能构建出与客户“目标-风险”相匹配的最佳资产组合,以每位客户的专属画像为依据,努力构建“千人千面”的智能财管服务。
五、智能投顾行业存在的问题
智能投顾在中国金融行业发展时间不长,虽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存在代客决策的监管制度风险。《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不得从事下列活动:代理投资人从事证券、期货买卖”。因此,相关公司在开展智能投顾业务时需要注意规范业务流程,避免和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程度不够。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保护的国际通例。智能投顾主要针对长尾客户,更应强调投资者保护,否则逆向选择会很明显。而我国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占比较高,他们大多数追求短期收益,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理念均不够成熟。因此,在智能投顾相关业务中,应更重视投资者保护和信息披露。
(三)专业化程度和精细化服务不足。智能投顾对算法、用户画像的精准度要求较高。用户画像描绘的准确性、算法的有效性,对于后续匹配投资组合方案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大多数应用对用户画像的描绘多限于一些简单问题,有的还直接让客户自行选择风险偏好,难以精准勾勒用户需求和复杂的风险偏好,更难以精细化提供各类服务;此外,一些非投顾持牌机构此前开展相关业务也潜藏着专业化不足风险和投资风险。
(四)可选择的资产品种较少,整体收益能力不高。目前,大部分智能投顾产品主要投资的是公募基金产品,虽有个别智能投顾产品可以选取海外金融产品,但受到外汇额度和监管政策限制,真正可供投资的选择有限;此外,部分智能投顾产品收益水平不高,甚至有产品因浮亏被用户赎回。智能投顾产品在配置范围、风险控制、收益水平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六、智能投顾行业发展建议
(一)健全行业法律法规,完善行业标准。一方面智能投顾业务属于金融创新业务,需要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框架;另一方面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对智能投顾进行标准化建设,更加有效地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服务于广大的长尾客户。
(二)加强投资者保护,做好信息披露。首先,在投资信息的披露上,应涵盖投资产品明细、投资策略简介、历史数据表现、具体投资标的、杠杆率水平、收益分配、托管安排、交易费率、交易规则、组合配置比例等信息;其次,在风险信息的披露上,应当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商品的挂钩资产、持仓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公允价值变化等,以电子月报等形式发送给投资者,以便其及时查阅了解;最后,在运营层面的披露上,该平台应及时发布投资运营和损益信息,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三)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专业性和服务水平。专业性和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黏性。智能投顾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使用平台积淀的数据来刻画用户画像,并根据精确的算法构建有效投资组合建议,来获取与风险偏好匹配的最优用户投资组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可以针对客户不同类型,配备专属投顾与客服;二是设计更科学合理细致的问卷,更精准地了解用户的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提供有针对性、符合需求的智能投顾产品;三是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增加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提高相关算法的准确性和投资收益的表现,力争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四)增加资产选择品类,提高收益水平。资产选择品类和收益表现是智能投顾公司在市场长久生存的核心,智能投顾公司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宽资产选择品类,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二是做好风险管理,通过多元化配置或金融衍生品对冲等方式,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三是优化算法和金融量化模型,提高收益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常昕辰.一种改进型的智能投顾整体解决方案[D].杭州:浙江大学,2021.
[2]姜玥.中国智能投顾行业发展前景与策略分析 ——以海银智投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21.
[3]萧飞.用户行为视角下商业银行智能投顾业务发展探究——以工商银行AI投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22.
[4]埃森哲.智能投顾在中国[J].软件和集成电路,2019(04).
[5]郑毓栋.资管新规下智能投顾的发展趋势与国际经验[J].清华金融评论,2018(04).
[6]吴后宽.赵海峰智能投顾行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2019(01).
[7]马元平,曹伊.我国证券公司智能投顾业务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1).
[8]周妍.银行智能投顾产品开发研究——以JS银行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2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514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