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新时代浙商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研究
第754期 作者:□文/顾董璐 金 昊 邓京京 时间:2025/6/1 14:39:29 浏览:66次
  [提要] 浙商精神增强了创业教育的时代性、生动性、具体性和现实性,使创业教育回应社会热点,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学生需求。本文全面探讨新时代浙商精神的生成发展、基本内容及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能与价值,并提出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浙商精神;高校;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3122867215);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3122853374);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Xgy23027);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思政工作课题(项目编号:3100JYN4118001G-207)。通讯作者:金昊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2月5日
一、浙商精神基本内容
(一)浙商精神的生成发展
1、浙商精神的概念。在浙江区域内,在自然、地理、经济等多元生态环境影响下,经过积累沉淀,浙江企业家群体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有效集成,多为诚信、坚韧、合作、创新和担当等五种精神。
2、浙商精神的生成。浙商指的是浙江籍企业家的集合,是基于相同或相似地理背景和文化属性的地域性工商业者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浙江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个体特质(素质、修养和信仰等)及其联结在浙商这一主体上,共同形成的主观属性和特征,滋养着浙商精神生成。而在新时代,浙江经济需要妥善处理好转型升级的任务,浙商发展也需要积极应对新的机会、变化和挑战,浙商精神也有了新的内涵、新的特征和新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新时代浙商精神。
3、浙商精神的发展。回望浙商的发展历程,不管是近代以来,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浙商在商业领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在浙商独有精神的引领和支撑下,才创造了这一辉煌的商业历史。但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浙商精神有所差异,浙商精神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审时度势中与时俱进。20世纪90年代“质量兴国”战略提出,开始由国家兴衰层面来谈论产品质量,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浙江制造也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不断奏响浙商精神的主旋律。进入21世纪,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浙商精神以高科技、互联网为载体由“草根经济”跨越为“创新经济”,因而让浙商企业家产生了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浙商精神的基本内容
1、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这是浙商根本性的精神,正是有了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才使得浙商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勇往直前;在经营成功的时候能够戒骄戒躁,保持初心;坚持稳中求进,以乐观进取的创业者姿态勇往直前,保持干净,不断发展,勇敢突破创业路上的艰难险阻。正是浙商这种优良的创业传统及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的支持下,浙商们才可以在面对困难时一往无前,以百折不挠的干劲持续稳步前行。
2、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守法是行为的底线,市场经济背景下需要遵守诚信守法,才能畅通无阻。浙商们将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尊重市场发展规律,依法依规经营,自觉树立诚信意识,做到公平公正竞争,自觉遵守法律规则,抵制偷税漏税行为,共同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劳动关系,从职工角度考虑,保障职工权益,坚持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
3、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长期以来,浙商敢闯敢拼,奋勇当先的创新意识,在全国范围内流传。浙商坚持创新,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意识,将创新融入发展的全过程。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乃至于服务创新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此,需要浙商们有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创新求变的热情。新时代浙江要紧紧抓住机会,创新思维,不断尝试,在方式上要基于优秀的经验,不断吸收消化再创新。
4、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浙商秉持兴业报国为价值追求,勇于担当责任。他们不仅致力于自身发展,更心怀家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民生与社会进步。浙商将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结合,与国家命运相连,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如“一带一路”等,投身浙江及美丽中国建设,推广绿色制造。同时,他们热衷于公益事业、精准扶贫和国防建设,以爱之心为社会作贡献。面向未来,浙商不断突破原有的科技、模式、业态和商业规则,用智慧造福人类。
5、大气开放的合作精神。当今世界全面开放、合作共赢,多元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浙商以开阔视野和宏大格局紧跟全面开放与国际化潮流。他们秉持共赢意识,加强合作,编织合作伙伴网,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浙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利用世界多样性和市场差异性拓展发展空间,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不断创造合作增长点,携手共进,做强做优。
6、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优秀浙商特质,关乎事业兴衰。新时代浙商拥有崇高追求与远大抱负,追求卓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俭节约。他们肩负发展使命,不懈奋斗,精益求精。同时,勤于学习,提高把握大势、遵循规律的能力,科学决策,预见未来。浙商不断开拓,争创一流企业、管理、产品、服务和文化,提供独特优质产品与服务。他们强化质量意识,以工匠精神保证品质,成就百年基业。
二、浙商精神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能与价值
(一)浙商精神的功能
1、创业认知优化功能:浙商精神孕育大学生团队精神。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较为稀缺,几乎都是从事商业,全球范围内都有浙商的影子。浙商注重合作,以包容的心胸走闯天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资源的整合中共同发展,在竞争合作中不断壮大。新时代背景下,浙商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大学生学习,而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思维方式上更趋于个人主义。为此,大学生们应学习浙商们合作开放的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注重合作,追求创新,以取得发展。
2、创业情感激励功能:浙商精神引导大学生自立自强。浙商也称为草根商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书写出了辉煌的商业篇章。创业初期,他们走南闯北,“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管是大漠戈壁,还是雪域高原,都有浙商的影子。浙商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坚韧精神,造就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的格局。当代大学生应学习浙商积极向上、直面困难的精神。浙商坚韧不拔、勇敢奋发的精神引领着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
3、创业价值引导功能:浙商精神让大学生重视诚信守法。古有范蠡富而好德,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戒欺、张小泉的良钢精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浙商们也更懂得诚信守法的重要意义。浙商们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复杂环境后,还能够始终坚持本心,他们的这一精神可以很好地引导大学生们守好诚信守法的底线。
(二)浙商精神的教育价值
1、浙商精神增强创业教育的时代性。浙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改革开放时的衣服鞋帽、电器家具,还是“新四大发明”,浙商始终走在前沿,浙商精神是持续发展,不仅仅在历史中沉淀,也充满着时代特性。如果可以将浙商精神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就可以贴合时代热点,符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在信息时代,诚信守法的浙商精神让创业教育更加生动。大学生们几乎都会在网络世界中,利用网络来解决难题,在学习、购物中他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诚信守法的浙商精神。虚拟世界中,商业的良心就是由诚信来判断,以诚信积累信用,约束行为,不参与网络谣言,不制造恶意评价,用诚信守法维护权益。
2、浙商精神增强创业教育的生动性。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浙商谱写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华章,浙商用他们的生动故事为浙商精神注入动力,在创业公司中加入他们的案例,让创业实践教育更多彩。
在多元时代,大学生的机会很多,但他们对道德的感知也有区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可以用坚韧的品质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加入兴业报国的行列中,为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3、浙商精神增强创业教育的具体性。不管是大漠边关,还是繁华都市,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浙商的身影,他们踏实肯干、诚信为本、扶危济困,在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中国智造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如果可以将浙商精神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将有力地推动德育目标的实现。
创新创业时代是全民创业的时代,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积极尝试,高校系浙商也开始涌现。他们在项目创意阶段,就充分考虑了项目的可行性,比如项目是否符合商业伦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等,浙商精神为他们的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4、浙商精神增强创业教育的现实性。务实是草根浙商宝贵的品质。第一代浙商来自田间地头,第二代浙商来自工厂车间,第三代浙商来自学校实验室……不管哪一代,都是源自于我们身边平凡的个体。浙商精神正形成于这一基础,如果可以与创业教育相结合,能够让创业教学更加有实际意义。
共享经济时代,以共享单车为例,其创始人胡玮炜,从摩拜之初的创立开始,尽管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她坚信摩拜能够给世界带来贡献。大学生在使用单车时就感受到浙商坚持不懈、开放合作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以诚信品德来对待,实现德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三、新时代浙商精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健全浙商精神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在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理论脱节实践的问题,人才培养与实践存在不同步问题。因此,高校应以新时代浙商精神为抓手、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健全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首先,高校可以增加关于浙商文化的创业素质课程。以实际人物和企业为案例素材,通过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在创业课程中传播浙商精神,言传身教将诚信、坚韧、合作、创新和担当等五种浙商精神本质内涵传授给学生们,让大学生传播和继承浙商文化底蕴。其次,高校可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浙商是浙商文化宣扬、传播的重要依托,高校可以邀请浙商精神代表进校授课,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培养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敢于拼搏进取、善于开拓创新的青年人。
(二)构建多元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育高校学子正向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有思想有能力将自主创业的想法落地,是一个需要多元联动的系统性工作。这种教育必须依赖于校级与院级之间的协作协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多元联动体系,对高校创业教育实效的提升必然会有积极意义。
高校要以新时代浙商精神结合高校创业教育的教育方向,紧紧把握住创业与各方资源相结合,调动校内各职能部门的资源,统筹管理各部门的相关创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设学生服务、教务管理、校团委等各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保障平台,打破组织机构设置上的区隔性,加强部门间的横向协同,明确相应职能部门职责,让各部门自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部门职责中,真正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成多元联动的、培育浙商精神、培养企业家品质和提高创业能力的实践活动。
(三)搭建校企合作的浙商精神育人平台。高校的教师队伍虽然在浙商精神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解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然而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依托社会文化环境,注重实践应用,加强与企业的对接,真正帮助高校学子将创新创业的理论付诸于实践。
为了强化新时代浙商精神,推进创业教育,助推高校学子走上创新创业之路,高校应探索合作新模式,与浙江地方企业搭建校企合作的浙商精神育人平台。首先,高校应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分析新时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深度需求。在浙商精神育人平台中,高校应强化学生对地方企业的认知,通过企业宣讲、对话浙商企业家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创业心得,使得浙商精神有效传播,并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其次,浙江地方企业应该积极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比如,邀请浙商企业家担任高校讲座的导师,聘请浙商企业家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帮助部分高校教师避免由“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直接给予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一线真实接触、学习,实现浙商创业精神反哺高校,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综上,新时代浙商精神是浙江地方经济下,浙江企业家群体在长期创业创新、生产经营中积累沉淀和传承的结果,是浙江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商业精神载体,是浙江最大的财富和资源。将新时代浙商精神融入并推进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特色商业文化育人体系,是高校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学生企业文化内涵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新浙商”的有益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晓波.新时代的浙商精神[J].浙江社会科学,2018(04).
[2]吴旻.浙商的企业家精神助推浙江乡村振兴[J].中国集体经济,2020(16).
[3]张香美.新时代浙商精神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1).
[4]谢翼,赵庆.浙商创业精神反哺高校探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31(03).
[5]季瑶娴,俞涔.浙商文化传承体系在高校的构建与实践——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53361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