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沈阳市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村消费升级探索
第754期 作者:□文/孙 裕 李美霖 陈丹红 葛怡伶 时间:2025/6/1 14:44:18 浏览:47次
  [提要] 目前,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间财富差距、寻求农村居民消费新途径是现阶段当务之急。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发生变化,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沈阳市正在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和改善。本文围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村消费升级相应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农村消费升级;“三农”问题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沈阳市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村消费升级的对策研究”(编号:SY20230254Y)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2月6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数字普惠金融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客户进行精确的智能分析,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研究沈阳市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村消费升级的对策,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居民的消费难题,也有助于推动沈阳市乃至东北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助推农村消费升级的意义
沈阳市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助推农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基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由于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相对滞后,农民使用手机支付、银行卡支付等方式进行消费时存在很多不便之处。因此,沈阳市借助数字普惠金融,特别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普及手机支付等各种新兴支付方式,可以提高农民的支付效率与便捷性,从而提高农民使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积极性。总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移动支付、网络贷款等线上服务,能够有效突破物理网点限制,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农村偏远地区,使农村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从而促进农村消费。
(二)促进农村电商和产业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农村电商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居民开展线上经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进而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同时,数字金融还可以支持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
(三)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根据相关调查,农村地区的居民中,有60%~70%的人没有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而这部分人群是消费需求的主力军。因此,沈阳市借助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降低贷款门槛,还可以降低贷款成本、扩大可贷金额,使更多农民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让更多农村消费者享受到金融服务。总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供消费贷款等金融服务,可以帮助农村居民解决资金问题,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四)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农村居民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得到提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和运用资金,推动消费升级。
二、沈阳市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村消费升级现状分析
近年来,沈阳市数字普惠金融得到了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71.56提升到2021年的301.75,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在沈阳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一,数字金融服务覆盖面扩大。沈阳市积极布局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网络,通过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推广移动支付和网络金融服务等方式,使农村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第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沈阳市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农村电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第三,数字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市场特点,推出适合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村电商贷款、农村居民消费贷款等,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第四,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升。沈阳市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第五,政策支持与监管加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加强金融监管,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尽管沈阳市在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村消费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金融产品过于单一,金融支付体系不够完善,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配套管理体系有待加强,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有待于升级,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因此,沈阳市还需继续努力,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三、沈阳市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村消费升级的措施
通过有效措施打造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率和包容性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系统,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沈阳市的数字普惠金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强化创新安全性高的产品与服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确保金融产品与农民的有效对接。首先,基于对农户个性化需求的了解,设计出符合这些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为从事特色农业的农户提供专项贷款,为季节性经营的企业提供灵活的还款计划,为农户提供针对自然灾害的保险产品。其次,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包括提供线上金融服务、移动支付、上门服务等,以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达性,从而促进农民消费升级,这不仅包括生产性消费,也包括生活性消费。
(二)完善金融支付体系。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体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全面助推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措施。沈阳市要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体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地区的基础金融设施建设,包括银行网点、自动柜员机(ATM)、支付终端等,确保农民能够方便地获取金融服务;二是推广电子支付,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工具,如移动支付、网银等,提高支付效率和便利性;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支付服务,如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支付解决方案,需要简化注册和使用流程,降低技术门槛,提供易于理解的操作指南和帮助文档;四是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和维护支持。在农村地区培养一批熟悉现代化支付平台的代理人和服务商,可以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拓展金融服务渠道。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可以促进消费升级,因此沈阳市要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和其他数字平台提供金融服务,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这些服务,包括改善在线申请、审批和资金转账流程,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速数字化支付与金融服务场景、新业态场景、新模式场景的深度融合,在农村教育缴费、医疗挂号、菜市场支付、食堂就餐、农村旅游景区等日常消费场景中推广移动支付。促进电子支付与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紧密结合,可以将电子支付技术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中,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无人零售等,推动这些新业态的发展。
(四)优化用户服务体验。沈阳市的金融机构要关注农村用户的服务体验,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客户在办理业务时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通过用户反馈和市场调研,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界面和功能,使其更加直观易用。还可以采用移动支付、生物识别支付、跨境支付等新型金融支付手段,促进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五)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沈阳市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精准度,确保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反欺诈、反洗钱和客户身份识别等内部控制机制。例如,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使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来记录和管理农村居民的征信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和监控他们的信用状况。
(六)优化金融监管体系。数字普惠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其主要特点是参与者规模大、地域分布不均,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防范金融风险。首先,确保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监督协调。因此,金融机构必须遵守行业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同时,财政部门也应与当地政府、信息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与配合,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与配合。其次,沈阳市可以在金融监督管理方面加大对金融监督管理力度,如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精准的农村金融监督管理体系。
(七)完善金融征信体系。沈阳市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征信系统。首先要构建一个面向数字化普惠金融的统一信用评级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构建信用评级体系,利用各部门所掌握的普惠金融数据,通过微信和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实现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级,从而实现对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评级体系的有效整合。
(八)法规与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确保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不正当竞争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政府也要适时地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对中小农户、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大“支农” “惠农”力度,降低农民的税费负担,比如对普惠银行贷款的利率、农机补贴,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九)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金融机构、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教育、宣传、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例如,金融机构和政府可以通过在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金融知识课程,对农民进行金融基础知识的教育,包括储蓄、投资、理财、信贷、保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宣传普及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提高农民的防范意识。为了让农民更容易上手和使用现代化支付平台,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折扣、积分等激励措施,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化支付平台。
综上所述,沈阳市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助推农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通过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卫品秀.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4.37(02).
[2]包玉珍,明霞,苏雅拉图.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牧区振兴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08).
[3]周才云,金昊轩.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江西乡村振兴的效应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J].老区建设,2024(03).
[4]李庆,景程.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主要困境与实现路径[J].经济论坛,2024(02).
[5]崔美龄.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02).
[6]阚立娜,李茜,宋罗琪.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城乡要素融合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23(11).
[7]赵志军.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浅析[J].青海金融,2023(11).
[8]褚霞.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市场周刊,2023.36(11).
[9]牟倩莹,易艳阳.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J].新疆农垦经济,2023(10).
[10]廖雅婕,龚振.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韶关学院学报,2023.44(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53361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