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数字经济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探析 |
第754期 作者:□文/王玺来 李梦雅 胡 双 时间:2025/6/1 15:05:45 浏览:37次 |
[提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探讨绿色金融对“双碳”目标的促进作用,从碳排放视角出发,探讨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和策略,为构建绿色低碳的未来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双碳”目标;碳排放;碳足迹追踪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通过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效率、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强化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因此,从碳排放视角出发,探索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对于构建绿色低碳的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数字经济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
(一)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数字经济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极大扩展绿色金融服务的边界与效率,确保服务的广泛覆盖与操作便捷。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金融机构能精确锁定绿色低碳项目及企业,显著削弱信息不对称现象,令以往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企业也能顺利获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支持。加之移动支付、在线贷款平台的广泛应用,绿色金融产品的申请流程得以简化,审批周期大幅缩短,绿色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资金如及时雨般涌入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为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带来无限可能。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显著提升绿色金融产品的透明度与可追踪性,投资者得以清晰洞察资金流向及其环境效应,进而催生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基金等一系列新型金融工具。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则让金融机构能够依据客户需求与环保目标,灵活定制个性化绿色金融产品,如碳权质押贷款、绿色保险等,极大丰富绿色金融市场,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与投资需求的投资者。
(三)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供给。数字经济推动绿色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向更为全面、精细的方向迈进。借助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得以高效整合,提供包括政策咨询、项目筛选、融资对接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显著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系统性与协同性。数字技术还助力构建绿色信用评价机制,借助大数据分析企业环保行为,为绿色金融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引导资金精准灌溉绿色低碳领域,加速绿色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四)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科技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金融机构能实时追踪绿色项目的运营动态与环境风险,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问题,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与绿色投资风险。同时,对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绿色金融市场走势的精准预判,为政策制定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绿色金融的稳健前行,为“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金融后盾。
二、绿色金融对“双碳”目标的促进作用
(一)助力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绿色金融凭借其资金配置的独特优势,为绿色产业的茁壮成长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借助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资金被精确注入新能源、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低碳行业中,推动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群化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还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构建起绿色低碳的产业集群效应。在绿色金融的滋养下,绿色产业得以获得初始资本,并借助持续的资金注入,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对资金配置进行优化,促使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效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绿色金融通过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为绿色项目的孵化与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为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随着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绿色就业岗位不断增多,绿色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显著提升,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绿色金融为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绿色金融为低碳技术的研发、试验、推广提供全链条的资金保障,进而不仅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进程,还促进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绿色金融还支持绿色技术转化与交易平台的建设,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快速推广与普及,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方向的加速转型。
(四)保障资金高效流向低碳领域。绿色金融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资金高效流向低碳领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在绿色金融的引领下,社会资本对低碳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借助投资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积极参与低碳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这一过程不仅优化资金的配置效率,还促进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降低碳排放水平。绿色金融在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进一步拓宽低碳产业的融资渠道,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
三、基于碳排放视角的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策略
(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在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协同推进“双碳”目标的框架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是核心一环,旨在借用市场机制有效调节碳排放量,促进碳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完善、高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实时采集、精准监测与高效管理。其一,借助物联网、传感器等数字技术,对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与交易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其二,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透明、可追溯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确保每一笔交易都公开透明,防止碳交易市场的欺诈与操纵行为,增强市场公信力;其三,推动碳交易市场的金融化创新,如开发碳排放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碳交易,增强市场流动性,为低碳项目提供更为丰富的融资渠道;其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规范与引导,如设定合理的碳排放上限,实施严格的碳排放监管,以及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二)绿色金融与碳减排技术的融合。绿色金融与碳减排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第一,绿色金融应加大对碳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支持力度,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低碳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提供全链条的资金保障,特别是针对具有颠覆性、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技术,如清洁能源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应给予重点支持,加速其商业化进程;第二,绿色金融应积极参与碳减排项目的评估与筛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项目的碳减排效果进行精准量化,确保资金流向真正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第三,推动绿色金融与碳减排技术的协同创新,如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与碳减排技术项目的挂钩机制,将碳减排效果作为绿色金融产品的重要评估指标,激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碳减排技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加强绿色金融与碳减排技术的国际合作,共同研发、推广先进的碳减排技术,形成全球性的碳减排技术网络,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全球智慧与力量。
(三)数字经济下绿色金融风险管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需构建一套高效、智能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碳金融市场和潜在的碳排放风险。具体而言,数字经济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一是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绿色金融可以实现风险的精准识别与量化,收集和分析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财务数据、环保政策等多维度信息,金融机构能构建出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准确评估项目的碳排放风险及潜在的环境影响,基于数据的量化分析,不仅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还为风险定价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金融机构在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时,合理设置风险溢价,确保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二是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提供透明、可追溯的解决方案。借助区块链技术,绿色金融产品的交易记录、碳排放数据等关键信息得以永久保存且不可篡改,不仅增强市场透明度,还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自动执行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如当碳排放超过预设阈值时,智能合约将触发预警机制,要求企业采取减排措施或调整融资条件,从而有效防控风险。三是绿色金融风险管理需注重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作,政府、金融机构、环保部门等多方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构建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碳排放风险,实施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披露碳排放信息,提升市场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四)构建数字驱动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构建数字驱动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生态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整合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首先,在生态体系的构建中,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采用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政府还应加强监管,确保绿色金融产品的合规性和环境效益,维护市场秩序;其次,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的主要提供者,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金融机构能精准识别绿色项目,提供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金融机构还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应用;再次,企业作为绿色金融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应主动披露碳排放信息,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与推广,在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可实现绿色转型,降低碳排放,提升竞争力;最后,科研机构在绿色金融生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借助研发新技术、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研机构还应加强与金融机构、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将形成闭环的良性循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将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利用大数据与AI优化碳排放管理。在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碳排放管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大数据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整合并分析来自不同渠道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企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等关键领域,形成全面的碳排放数据库,数据经清洗、整合后,可应用于碳排放趋势预测、碳效率评估及减排策略制定,AI技术则进一步增强数据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挖掘数据中的隐藏规律,识别碳排放的热点与难点,为制定精准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具体实践中,可构建基于大数据与AI的碳排放管理平台,该平台集成数据收集、处理、分析、预警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碳排放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测碳排放源的动态变化,运用算法模型预测未来碳排放趋势,及时发现潜在的碳排放增长点,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预警信息。AI技术可应用于碳减排项目的智能筛选与优化,基于历史数据学习最优减排路径,为绿色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六)建立数字经济下的碳足迹追踪与评估体系。建立数字经济下的碳足迹追踪与评估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该体系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追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到废弃处理,每一个环节都纳入碳足迹计算范围,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构建碳足迹追踪体系时,可依托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实时采集与透明追踪。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排放,确保数据的即时性与准确性;区块链技术则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确保碳足迹数据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每一笔碳排放记录都可在链上永久保存,便于后续的分析与审计。
在碳足迹评估方面,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与方法,综合考虑不同行业的碳排放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评估指标,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对碳足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识别碳排放的关键环节与潜在减排空间,为企业制定碳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综上,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效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等措施,数字经济为绿色金融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完善,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将进一步深度融合,为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蒸蒸,代银萍.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3(04).
[2]胡汉辉,申杰.数字经济、绿色创新与“双碳”目标——“减排”和“增效”视角[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3(04).
[3]李欣欣.浅议绿色金融助力辽宁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J].辽宁经济,2023(02).
[4]李慧,李新安.“双碳”视阈下绿色金融发展影响碳排放的内在机制研究[J].创新科技,2024(02).
[5]孟禹,郭凯,张莹莹.“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基于绿色索罗模型[J].地方财政研究,2023(0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