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经济/产业 |
| 菏泽市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探索 |
| 第754期 作者:□文/毛宽海 时间:2025/6/1 15:12:45 浏览:41次 |
[提要] 菏泽市坚持规划引领、领导领衔、试点探索和聚焦民生推进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仍面临传统产业转型缓慢、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科技人才匮乏等挑战。本文剖析菏泽市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并提出优化路径,旨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关键词:菏泽;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
基金项目:2024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菏泽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zc-0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2月29日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视察,作出了“坚决推进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重要指示,鼓励菏泽广大干部“大胆干” “坚决改” “勇于试”,揭开了菏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更加科学系统的战略部署。近年来,菏泽推动多项变革,形成一批改革经验,但仍面临传统产业转型慢、新兴产业规模小、科技人才短缺、县域经济弱、农村发展滞后、安全生态压力大、营商环境待优化、干部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课题组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菏泽高质量发展研究主题,旨在探索推动菏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菏泽市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探索
(一)坚持规划引领推进改革。菏泽市在推动改革进程中,始终坚守规划引领的核心策略,通过创新性地构建改革议事运行机制,确保改革工作的系统性与前瞻性。这一机制不仅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还实现了对改革工作的整体谋划与科学部署。它作为改革进程中的智囊与指挥中枢,负责审议每一项改革方案,深入分析改革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有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在此过程中,菏泽市讲究科学方法,明确实施路径,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组织保障。2014年以来,审议出台实施方案超过290个,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在精心部署下,6大核心领域的1,600余项改革任务均得到了圆满完成,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催生了6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菏泽市的改革实践,更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坚持领导领衔推进改革。菏泽市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领导领衔推进的原则,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的改革主体责任和领衔推进制度,构建起了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清晰的改革工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市委书记作为改革的总指挥,承担着全面领导和监督改革工作的重任,确保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市级领导则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和推进,形成了市委书记负总责、市级领导分工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这种领导领衔推进的改革模式,不仅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改革创新精神。在改革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性工作态势,极大地推动了改革的深入进行。同时,这种工作模式还汇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为菏泽市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坚持试点探索推进改革。菏泽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试点探索的重要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不断在改革实践中寻求突破和创新。自2013年以来,菏泽市高度重视试点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课题组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充分挖掘和发挥地方优势,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径。在这一过程中,菏泽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全市共承担了国家级试点180余项,这些试点项目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为菏泽市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菏泽市还承担了省级试点320余项,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还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此外,菏泽市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了60余项市级试点项目,这些项目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为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试点探索,菏泽市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还培养了一批懂改革、善创新的干部队伍,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改革成果聚焦民生。菏泽市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改革成果聚焦于民生改善,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在脱贫攻坚方面,菏泽市创新实施了“三个一”脱贫攻坚工程,并在全国范围内首绘三张“扶贫地图”,首创“扶贫车间”,创立了“双向承诺”制,同时在全省首设“两项保险”等“十大”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菏泽市还创新实施了“归雁兴菏”行动,制定出台了“返乡创业政策20条”等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菏泽市深入实施化解中小学“大班额” “全面改薄”等工程,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同时,菏泽市还在全国首创低收入人口优先服务机制,动态调整、稳步提升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些举措的实施,充分地体现了菏泽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菏泽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弱项短板
(一)菏泽经济发展短板问题。菏泽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几个显著的短板问题。首先,经济总量小、人均经济指标低,导致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受限,影响吸引外部投资、扩大市场规模及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其次,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区辐射力弱,加剧城乡经济差距,影响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再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主导,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低,限制经济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使菏泽在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时缺乏灵活性。最后,投资结构不佳,部分项目效益低,资源浪费,限制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菏泽市经济发展的显著短板,亟待解决。
(二)菏泽政治建设提升空间。菏泽在政治建设上有待持续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学习和运用党的科学理论。虽然整体上广大党员干部热情高涨,但仍需深化学习,以提升政治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二是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尽管许多同志已展现出高政治敏锐性和执行力,但面对复杂形势,仍需增强应对能力。三是全面从严治党。菏泽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已取得成效,但为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还需加强责任制执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综上所述,菏泽正不断努力加强政治建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服务,仍有提升空间。
(三)菏泽文化建设短板问题。菏泽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影响了其文化品牌的塑造和传播。首先,以牡丹为代表的文化品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尽管牡丹是菏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其知名度仍有待提升。同时,牡丹文化的传承人难觅,使得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挑战。此外,随着外来文化的强势输入,菏泽本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其次,菏泽的文旅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制约了菏泽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再次,对于菏泽地方文化的研究阐释不够深入,使得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展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菏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此外,菏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的扶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最后,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过程中,菏泽的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以更好地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四)菏泽社会治理短板问题。菏泽在社会治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城乡贫富差距仍然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尽管近年来经济有所发展,但城乡之间的财富分配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优化,以实现更加均衡的社会发展。教育公平性方面,尽管政府不断努力改善教育条件,但“起跑线”悬殊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城乡之间、不同家庭背景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仍然存在,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也是菏泽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一些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而另一些地区则医疗资源过剩,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导致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受到影响。此外,住房难题也是菏泽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房价收入比失衡使得许多家庭难以承担购房压力,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加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却难以满足。最后,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供需矛盾加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养老服务供给却相对不足。
(五)菏泽生态治理短板问题。菏泽在生态治理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首先,空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时常超标,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菏泽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污染源。其次,菏泽的用水问题也值得关注。由于用水对黄河的依赖性较高,一旦黄河水源受到污染或水量减少,将对菏泽的供水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成为菏泽生态治理的重要任务。再次,城市雨洪问题也是菏泽生态治理中的一个难点。在暴雨季节,城市排水系统常常无法承受大量雨水的冲击,导致城市内涝,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后,城乡基础设施落后也是菏泽生态治理中的一个短板。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水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菏泽。一些地区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严重污染了水源,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菏泽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化路径
(一)注重统筹谋划,系统集成布局改革。菏泽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统筹谋划,实现系统集成布局,以确保改革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具体而言,应按照“全局性重大改革→牵引性集成改革→领域内攻坚改革→各单位小切口改革”四个逻辑层次来推进。首先,从全局性、战略性的角度进行谋划,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这有助于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避免改革过程中的碎片化现象。其次,从现实需要出发,确定改革的重点和优先顺序。这要求菏泽市在推进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确保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推动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这要求菏泽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打破壁垒,形成改革合力,从而增强整体效能,推动菏泽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菏泽市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紧扣发展需要,不断增强改革聚焦。菏泽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紧扣发展需要,不断增强改革的聚焦性和针对性,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城市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具体而言,首先,菏泽市应以改革做大优势。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挖掘和发挥菏泽市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引擎。其次,菏泽市应以改革突破提升。面对发展中的瓶颈和难题,要敢于改革、勇于突破,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菏泽市应以改革抢抓机遇。在当前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菏泽市要敏锐捕捉发展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点堵点。菏泽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集中破解难点与堵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中心”。在要素保障方面,菏泽市应着力破解瓶颈。针对土地问题,建议全市范围内积极探索农村空闲土地的盘活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金融领域,则需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并开展科创积分金融转化试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加快人才飞地建设,并创新乡村文艺人才全链条培育管理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针对企业服务中的堵点,菏泽市需着力化解。一方面应建立政企沟通常态机制,完善市县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家制度,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另一方面推出政策直达企业和免申即享机制,实施“企业评部门”等改革举措,提升企业服务感知度。在回应群众关切方面,菏泽市应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养老领域,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机制,探索“孝善食堂”可持续运营模式;医疗领域,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医保制度改革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教育领域,推进现代职教体系集成改革和校长管理机制改革。此外,加强交通拥堵治理和市容秩序治理全流程再造,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四)坚持落细落小,确保改革切实可行。菏泽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落细落小的原则,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切实可行,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对于上级部署的规定动作,菏泽市要坚决执行,不打折扣,不做表面文章。这些规定动作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调研后制定的,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菏泽市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定动作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菏泽市也要注重自选动作的做精做细。自选动作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的改革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菏泽市要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路径。同时,要注重细节和实效,确保自选动作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改革效果。总之,菏泽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落细落小的原则,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也要做精自选动作,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切实可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五)以党建促改革,多措并举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菏泽市应以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首先,强化思想建设,通过分级分类培训、完善理论学习考核及进一步深化、优化“牡丹大讲堂”等品牌,为改革提供坚实思想保障。其次,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明确选人用人导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并健全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干部管理机制,为改革锻造中坚力量。再者,为改革提供组织保障,聚焦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及“跨村联建”;在城市社区,深化“幸福家园”建设,推进党建引领嵌入式服务;同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教育,完善作用发挥机制,引导党员在岗位上建功立业。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以党建促改革,推动菏泽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张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菏泽实践新局面[J].山东宏观经济,2023(06).
[3]吴鲁文.推动菏泽鲁西新区高质量发展方略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3.45(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