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经济/产业 |
| 新疆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率时空演变研究 |
| 第754期 作者:□文/李 宁 刘凯鑫 时间:2025/6/1 15:20:31 浏览:55次 |
[提要] 本文选取1999~2019年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员、农用地面积和农业资金消耗等数据,采用索洛余值法对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整体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由57.38%下降至17.31%;(2)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还是依靠物质费用的投入,新疆农业资金贡献率始终高于50%;(3)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增加,但农业劳动力对农业贡献度在下降;(4)各地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看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基于此,建议适当加大农业技术要素的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农技推广体系。
关键词:农业科技要素;优化配置;贡献率;时空演变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9日
2021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新疆农业科技创新迅速发展,但各地区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程度差异明显,为深入了解各地区之间各农业要素贡献情况,需要对比研究不同地区农业要素和农业技术贡献率。本文通过了解新疆各个地区农业经济受哪些要素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并分析不同地区农业要素的利用情况和农业投入结构,最终为新疆农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自1982年开始,我国农业部组织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此后对于科技进步对农业技术发展贡献率的研究在经济方面得到广泛开展。(1)对农业要素贡献率计算方法的研究。一种是基于经验的核算方法;另一种是基于C-D生产函数的索洛余值法分析。(2)对区域间各要素贡献率时空差异化的研究。杨传喜采用我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农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配置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在空间格局上呈现负向的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朱希刚则是以“七五”与“六五”期间农业要素投入和农业GDP 的相关数据采集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比两个时期农业技术贡献程度,得出了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纯技术进步两种途径影响。(3)对技术进步分解和农业要素组合的研究。顾焕章通过对农业技术进步结构分解(将农业技术进步分为中性与偏性),并探索各时期农业经济状况关系,提出完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相关建议;秦朝钧则是通过对广东省各方面要素投入的分析,提出了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由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农业科技贡献率可以反映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疆各个地区农业科技要素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各个要素在农业总产值的不同增速和贡献,综合考评农业技术进步及其各要素对农业发展的推动、抑制作用,希望为新疆农业发展提供边际贡献。
一、研究方法
(一)模型的设定。本文选用C-D生产函数模型来测算农业经济增长中农业技术贡献率和其他要素的贡献率;C-D生产函数相对于其他经验法而言更加精确、更具说服力。
C-D生产函数:Y=A■x■■ (1)
式中,Y代表总产值,A(常量)代表农业技术进步系数,t代表时间,X代表投入要素 ,an表示第n个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将此生产函数用于农业生产中,选用农林牧渔总产值为Y,其他投入要素分别为:农用地面积M、从事第一产业人员L、农林牧渔的中间消耗K和时间t等几个变量,则该生产函数就可以表达为:
Y=AKαMβLγeδt (2)
式中,α、β、γ、δ分别表示上文所述的三种要素投入的弹性系数和农业技术进步率;将式子等号左右两边取对数处理得:
LNY=LNA+αLNK+βLNM+γLNL+δt (3)
增长率的计算:
年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1/N-1
农业各要素贡献率的计算: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农业技术进步率/农业总值增长率
其他要素贡献率=要素增长率×要素弹性/农业总值增长率
农业技术进步率=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率-农业中间消耗×农业中间消耗产出弹性-农业从业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产出弹性-农用地面积×农用地面积产出弹性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20年的《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新疆和各地州的统计公报(1999~2020)。指标主要依据C-D函数中所需要的四个指标,因变量农林牧渔总产值Y,三个影响因素物质费用K、耕地面积M、从事农业人员L和时间T。(表1)
农业总产值Y:因为C-D生产函数是指总产出与总投入间的关系,所以应当选取农业总产值来作为因变量较为合适,但统计年鉴中把农林牧渔业的服务业费用也掺杂进农业总产值中,参考以往的相关研究,把因变量选为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农林牧渔在统计年鉴可直接获取;将其以1999年为基期的不变更价格处理,以消除价格的影响因素。
资本要素K:众多学者对资本要素的选取有争议,有学者选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有的则选用农业生产的中间物质消耗,本文选取农业生产的中间消耗,因为笔者认为资本要素K用固定资产投资来表示说服力较小,用农林牧渔生产的中间消耗的一切费用来代表资本要素的投入较为合适,由于无法从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所以采用收入法来计算农林牧渔生产的中间消耗,即农林牧渔总产值减去增加值就是中间消耗,在对其以1999年为基期的不变更价格处理,以消除价格的影响因素。
劳动要素L:本文从统计年鉴上选取1999~2019年度的年末农业从业人员数。
耕地要素M:本文从统计年鉴上选取1999~2019年度年末农用地面积(千公顷)。
本文从统计年鉴上选取1999~2019年度年末农用地面积时将变量t:令1999=1,2000=2,……,以此类推。
二、时序分析
根据上述已经变形处理过的生产函数,估算给出不同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在估算弹性系数时,假定α+β+γ=1,使规模报酬不变,为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将C-D生产函数做如下处理得:
Y/L=Aeδt(K/L)α(M/L)β (4)
再将其取对数处理:
LNY-LNL=LNA+α(LNK-LNL)+β(LNM-LNL)+δt (5)
令Y1=LNY-LNL,K1=LNK-LNL,M1=LNM-LNL,LNA=C,代入上式得:
Y1=C+K1+M1+δt (6)
用Eviews6.0软件回归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2)
由表2可见,R2=0.9951,说明方程拟合度良好,并且在P值≤0.1前提下,查表得t0.1(21)=1.323,且C、α、β、γ和δt检验的绝对值都大于1.323,说明模型中M、K、L、T和C对Y的影响效果显著。所以,物资中间消耗、劳动力和农用地面积弹性分别为α=0.8128、β=-0.1932、γ=0.3803。因此,模型确定为:
Y1=2.8937+0.8128K1-0.1932M1
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1999~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9年、1999~201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中间消耗、农用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年增长率和贡献率,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三、结果分析
(一)新疆农业各要素贡献率基本情况分析。从1999~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20年和1999~2020年这几个阶段来看,新疆整体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呈递减趋势;农业中间消耗贡献率呈递增趋势且贡献度较大;农用地面积贡献率为负值,农业从业人员的贡献率在下降。1999~2019年间新疆总体的农业技术贡献率相较其他三个阶段较小,1999~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9年这三个阶段农业技术贡献率变化幅度较大;1999~2004年期间,新疆整体的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率相对其他阶段较小,只有6.32%,但农业技术进步的增长率相比其他时期较大,并且技术进步贡献率也相对较大,由此可以基本判断出1999~2004年这一段时期农业技术进步贡献是广义上的;2005~2019年技术进步贡献率下降可能原因是技术使用边际效益的降低。
1、农业科技要素进步率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明显。从表3中可以看出,1999~2004年新疆整体的农业科技要素进步年增长率为3.63%,贡献率为57.38%,对比2005~2009年新疆整体的农业科技要素进步年增长率1.95%、贡献率29.44%,年增长率下降了1.68%,而贡献率下降了27.94%,也就是说,农业科技要素进步率每变动1%,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就变动15.09%;农业资本投入上升了2.9%,贡献率上升了33.28%,也就是说,农业资本投入每变动1%,农业资本的贡献率就变动11.47%;农业从业人员上升2.32%,贡献率上升了9.14%,也就是说,农业从业人员每变动1%,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就变动3.95%;农用地面积下降了0.11%,贡献率上升了0.66%,也就是说,农用地面积每变动1%,农用地面积的贡献率就变动6%。对比这三个要素投入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情况,可以看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变动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较大。
在1999~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9年和1999~2019年这几个阶段,1999~2004年农业技术贡献率较高,但农业资金的投资增速不是很大,其他几个阶段农业增速变更快,反而农业技术增速变缓慢。借此推断农业资金投入增长速度过快、农业资金贡献率过高,要素投入不合理,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无法提升。所以说,优化要素配置也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一种体现形式。当一种要素的增长对总产出的影响作用不大或是有负向影响时,就会使农业技术进步受阻,所以新疆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不仅仅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各要素之间合理的投入比例。
2、农业资金投入增长率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2005~2009年这一时间段新疆的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率由6.32%上涨至6.635%,两个时间段上涨了0.3个百分点,但新疆的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则由1999~2004年期间的57.38%下降至29.44%,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由1.25%上涨至2.9%,农用地增长率变化不大。由表3可以看出,2005~2009年新疆这个时间段农业中间消耗相比其他三个指标贡献度最大,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的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虽然比较快,但农业生产消耗更快。
3、农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和贡献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999~2004年、2005~2009年和2010~2019年这三个阶段农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由1.25%、2.9%变化为0.33%,农业从业人员的贡献率则由7.52%、16.66%变换为1.14%,1999~2019年新疆整体的农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和贡献率为1.09%和3.91%,新疆整体农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在波动中下降,而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农业从业人员一直在增加,但是农业从业人员的贡献率在减少,说明农业从业人员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科技方式,要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将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换。
4、农用地面积年增长率变动不大,但贡献率却呈上升趋势。1999~2004年、2005~2009年和2010~2019年农用地面积的增长率由2.41%、2.3%变化为1.79%;农用地面积的贡献率则由-7.37%、-6.71%变换为-2.75%。1999~2019年新疆整体的农用地面积的增长率和贡献率为2.11%和-3.9%,新疆农用地增长率变动不大,而农用地面积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农用地面积保持增速变化不明显,但是农用地面积的贡献率在增加。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新疆农业产值的增长影响最明显的是农业科技要素;对新疆农业生产增长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农业资本的投入,从事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用地面积相对前两个要素而言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二)新疆各地区农业各要素时空差异分析。下面选取新疆五地区,即阿勒泰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塔城地区以及喀什地区,时间段选取1999~2019年,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20年的《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新疆和各地州的统计公报,依旧用相同的计算方法,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表4)
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率在新疆地区呈现位置差异,在选取的塔城地区、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和田地区和阿克苏地区这五个地区中,位于新疆最南面和最北面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阿勒泰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率和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1%、26.86%,1.5%、17.75%,2.11%、21.59%,相比位于新疆中部的阿克苏地区和塔城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率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5.53%、50.99%和7.64%、74.7%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将其他三个地区与阿克苏地区和塔城地区这两个农业技术贡献率较大和农业总产值增速较快的地区做比较:
将阿勒泰地区的农业生产总值和其他因变量跟阿克苏地区比较来看,阿勒泰地区的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相对较小,但用于农业生产中间消耗物质的年均增速较快,农业从业人员的增速较缓,农用地面积增速较快,而农业技术进步率增长较缓。阿勒泰地区相对阿克苏地区而言,第一产业增长基本情况如下:(1)阿勒泰地区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过高,但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却在减少,也就是说,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不再那么明显了;(2)农业从业人员供给增速较缓,农业从业人员贡献率下降,农用地面积增速较快,农用地面积贡献率为负数,侧面反映了农业从业人员不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农用地利用不太合理。综上,阿勒泰地区资金投入过高,劳动力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技术,农用地利用不合理,这些要素投入的比例不合理影响了农业科技要素的贡献率。
再将两个农业技术贡献率和农业技术增长速度较高的塔城地区和阿克苏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由表4可知,阿克苏的年农业技术增长率和农业技术贡献率为5.53%和50.99%,对比塔城地区的7.64%和74.7%而言相对较小;再比较其他要素的年增长变化,除农业从业人员增长速率和贡献率变化较为明显外,两个地区其他要素增长速率和贡献率变化相对较小,可以得出农业技术贡献率较高的地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速相对较慢。
新疆各地区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率在时间上呈现差异。由表4可知,阿克苏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贡献率在1999~2019年呈上升趋势;喀什地区呈下降趋势;和田地区和塔城地区变化不大。1999~2019年农业中间消耗贡献率比较大,但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比较低;农业从业人员和农用地面积贡献率普遍不高。
(三)新疆各地州农业各要素时空差异分析。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率在新疆各地州呈现位置差异。从选取的这五个地州来看,农业要素共享率最高的是博州53.66%,比最低的昌吉州19.81%高出33.85个百分点,巴州、克州和伊犁州(副省级)的农业技术贡献率分别为31%、34.76%和35.81%,均低于我国2019年农业技术贡献率平均水平(59.5%)。(表5)
就各地州的农业技术水平增长率而言,博州最高,为5.41%,昌吉州最低,为1.46%,其他三个州的农业技术水平年增长率均在3.4%左右。就农业技术贡献率较低的昌吉州来分析农业总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由农业中间消耗(农业资本的投入)和农用地面积带动的投入带动的;而农业技术贡献率较高的昌吉州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原因是由农业中间消耗(农业资本的投入)和农业科技要素的投入增长带动的;但总体而言,这几个地州均小于2019年全国的农业科技要素平均贡献率(59.5%)。
新疆各地区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率在时间上呈现差异。由表5可以看出,1999~2019年伊犁州、巴州和克州农业技术进步要素贡献率呈上升趋势;昌吉州的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博州的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化不大。
四、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通过上述1999~2019年新疆和各个地州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1999~2019年新疆农业科技要素的年均增速为0.88%,相比农业资金要素投入年增速11.73%差距较大;新疆整体的农业技术进步率相对于农业资金投入力度还是有所欠缺的,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绝大部分是由农业资金投入的快速增长带来的。(2)1999~2019年农业科技要素进步率每变动1%,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就变动15.09%,相比其他各要素投入的变动幅度最大,所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几个要素而言最明显。(3)农业从业人员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科技生产方式,1999~2019年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增速为1.09%,而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要素的贡献率从7.52%下降至1.14%。新疆从事农业生产人员逐年在上升,而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要素的贡献率在下降。(4)1999~2019年新疆农用地面积的年增速由2.41%下降至1.76%,而农用地面积的贡献率由-7.37%上升至-2.75%,这表明农用地面积相比以前得到更好的利用。
(二)启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农业技术进步对新疆农业尤为重要,依靠农业技术来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此建议:(1)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相比全国平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2.4%,新疆的0.46%相对较少,因此一方面要重视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的建设和规划,增加农业科研的投入,着力培养农业科研人才,同时农业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科研积极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科研,新疆地区发展不平衡,应该结合当地农业状况找准农业科研,最快地发展农业科技。(2)结合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新疆的农业发展不同地区的情况是不同的,到底是加大农业资金的投入还是转移劳动力呢?这就需要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地考虑了,只有要素的合理投入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农业经济才能快速高效地发展。同时,不仅要考虑本地区要怎样发展,还可以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协调发展,这种“1+1>2”的发展方式不仅可使经济发展起来,还能让闲置的要素流动起来。(3)优化农技推广体系,让成果和农业生产更好对接。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与农业基层沟通的桥梁。要明白基层需要什么,科研机构要研发什么,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并强化他们服务于农的自豪感和收获感;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并存的农业推广体系。
总而言之,实现地州联合发展、因地制宜利用资源、加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和优化农技推广体系有助于提高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希刚.农业技术进步及其“七五”期间内贡献份额的测算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4(02).
[2]顾焕章.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秦朝钧,张朝华.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要素贡献率的测算与经济增长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05).
[4]吕业清.中国农业科研、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9.
[5]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05).
[6]张彦红,唐海春,田晓琴.“十五”以来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性研究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20(05).
[7]杨传喜,王修梅.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对农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1.51(06).
[8]石贤光.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7).
[9]魏金义.要素禀赋变化、技术进步偏向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10]刘建峰.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3.
[11]张佳,李丰,何玉成.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异质空间效应——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数据的比较研究[J].开发研究,2023(03).
[12]李俊,郑茜,高军波.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业科技要素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13]李东强.广西农业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1(05).
[14]阿依夏木汉·阿不力孜.新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