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不同口径研发费用差异分析
第755期 作者:□文/张国柱 任怡宁 时间:2025/6/16 15:54:45 浏览:75次
  [提要]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研发费用的归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三种不同的归集口径。本文旨在探讨会计准则口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口径下的研发费用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期为企业规范归集与核算研发费用、满足不同口径的统计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发费用口径差异;高新技术;加计扣除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27日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更好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7号)规定: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再次提高体现了我国对于创新研发的高度重视。研发项目费用是否能够被准确归集与核算,管理与控制是否能够落实,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研发费用归集的口径概述
目前,研发费用归集有三个口径:一是会计核算口径,由《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规范;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由《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规范;三是加计扣除税收规定口径,由财税[2015]119号文件和97号公告、40号公告规范。
会计核算口径主要遵循《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规定,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发生额准确核算研发费用,将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研发费用。这种口径真实反映企业研发活动的经济实质,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通过准确核算研发费用,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研发活动的经济效益。
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中,《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中规定研发费用的归集需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的具体要求。这些规定对科技人员比例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有更加明确严格的要求,目的是确保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科技实力。若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按照此口径归集研发费用,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府资助等一系列政策红利,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升市场竞争力。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需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及相关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的规定,准确归集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以便在申报所得税时享受加计扣除优惠。这种口径的归集有助于企业降低税负,增加净利润,进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不同口径研发费用的差异表现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不断优化更新,高新技术企业与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归集口径虽逐渐接近,但差异仍十分明显。如,相关部门利用正列举的方式,对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予以明确,即政策中为明确规定的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在研发过程中无法享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若在加计扣除费用的申报过程中,对税收法律相关规定标准了解、掌握得不透彻,极易导致不良现象出现,进而引发税务风险。以下将从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三种口径的差异:
(一)人员人工费用。会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人工费用归集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在职研发人员、科技人员及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定义与范围界定上。会计核算涵盖了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全面人工费用,包括工资、奖金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则聚焦于科技人员的人工费用,这些科技人员需直接参与研发或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且累计实际工作时间需超过183天,涵盖在职、兼职及临时聘用人员;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则针对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的人工费用进行归集。会计核算的范围相对更为宽泛,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则更加聚焦于特定范围的人员人工费用。
(二)直接投入费用。在研发费用的直接投入费用的处理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研发活动中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三种口径都将其视为可计入研发费用的范畴。三种口径的主要区别在于房屋租赁费不属于加计扣除范围,在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仪器、设备方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均允许将租赁费纳入研发费用,但会计准则在此基础上还额外包括了房屋等固定资产的租赁费。虽然会计准则允许房屋租赁费计入研发费用,但房屋租赁费并不属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
(三)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在企业的研发活动中,仪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可以合理计入研发费用并享受一定的加计扣除政策以鼓励技术创新,但房屋等在用建筑的折旧费则不被纳入这一范畴,不符合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条件。建筑折旧费用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一般的会计规定,可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正常列支,作为企业运营成本的合理组成部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叠加享受加速折旧政策。2017年第40号公告将加速折旧的加计扣除口径调整为就税前扣除的折旧部分计算加计扣除。例如,某企业2022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一台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单位价值1,200万元,会计处理时按8年折旧,税法上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不考虑残值。企业对该项设备选择缩短折旧年限的加速折旧方式,折旧年限缩短为6年(10×60%=6)。2023年企业会计处理计提折旧额150万元(1200/8=150),税收上因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可以扣除的折旧额是200万元(1200/6=200),若该设备6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在6年内每年直接就其税前扣除的“仪器、设备折旧费”20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200万元(200×100%=200)。
(四)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指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软件,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许可证、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的研发费用包含“知识产权”摊销,而加计扣除口径的研发费用包含“专利权”摊销,二者存在一定差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的“知识产权”指的是与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相关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成果所产生的摊销费用,这些知识产权可以是自主研发获得的,也可以是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的,包括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等多种形式。加计扣除口径的研发费用包含的“专利权”摊销特指用于研发活动的专利权所产生的摊销费用,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所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的范围更广,涵盖了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而加计扣除口径则更专注于专利权这一种形式。
(五)设计实验等费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口径主要涵盖了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以及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等直接相关的研发支出。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在研发费用上有更为宽泛的认定,它不仅包括与加计扣除口径相似的设计费用、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还额外纳入了装备调试费用和田间试验费用等,体现了对研发活动更全面、更细致的支持。会计准则并未对设计、试验等费用进行具体列举,但明确规定了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均可计入研发费用,这为企业合理归集和核算研发费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效益。
(六)其他相关费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会计准则在界定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时,均涵盖了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论证及评审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及代理费、差旅费和会议费等。然而,这些政策与准则对这些费用的总额设定了不同的比例限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规定此项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则规定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20%,另有规定的除外。会计准则在列举相关费用时更为详尽,但未对总额设定具体比例限制。
三、不同口径研发费用归集差异的原因
研发费用在不同口径下核算与认定标准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是因为国家设置三种归集口径的目的不同。从会计口径来看,研发费用的主要目标是准确核算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实际支出。在这一框架下,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业务需要,自行判断哪些活动属于研发活动,并据此进行费用的核算。这种口径体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制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研发费用的处理则更加注重于评估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实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科技实力是否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为了确保认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对研发费用的核算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员费用和其他费用方面设定了一定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的设置,旨在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研发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口径则更加注重于细化哪些研发费用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以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核心研发投入。在这一政策框架下,研发费用的可加计范围被严格限定在企业核心研发投入内,主要包括研发直接投入和与研发活动高度相关的费用。同时,政策还对其他费用设定了一定的比例限制,以确保税收优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采取的是正列举方式,即只有政策明确列举的项目才能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未列举的项目则无法享受这一政策红利。
研发费用在不同口径下的处理体现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会计口径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强调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科技实力,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口径则更加关注税收优惠的细化和引导。这些差异性的处理方式,既有助于企业准确核算研发活动支出,又能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
四、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的建议
企业在面对不同口径的研发费用归集差异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妥善处理,以确保研发费用的准确归集和合规享受相关政策优惠。
(一)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企业财务人员应深入理解并掌握不同口径下研发费用归集的具体规定和要求。通过仔细研读相关政策文件和通知,可以明确各口径下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限制条件以及核算要求,为后续的研发费用归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针对不同口径间的差异,财务人员可以采取灵活调整的策略。例如,在会计核算口径下,企业可以更加注重研发费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尽量将所有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支出纳入核算范围。而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下,企业则需要更加注重研发费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确保研发费用符合认定要求。对于加计扣除税收规定口径,则需要关注政策的具体要求和限制条件,确保研发费用的归集和扣除符合税收政策规定。
(二)建立健全研发费用核算体系。在研发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健全研发费用核算体系。包括设置专门的研发支出辅助账,对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进行准确归集和核算。同时,企业应加强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研发费用的准确归集和及时入账。在核算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各口径的规定进行费用划分和归集,避免出现混淆或错误。
(三)寻求专业咨询服务。企业可以积极寻求专业咨询和辅导服务。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专业的研发费用归集和税务筹划建议。这些专业机构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要求、优化研发费用核算流程、降低税务风险,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邹永东.探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费用核算及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3(09).
[2]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EB/OL].https://www.gov.cn,202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22572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