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文山州农村电商人才高质量发展研究
第755期 作者:□文/熊珞钦 叶晓强 徐 悦 王馨瑶 时间:2025/6/16 16:34:05 浏览:48次
  [提要] 本文以文山州为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农村电商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首先,阐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探讨农村电商人才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性。其次,通过词频分析揭示文山州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发现当地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地方特色产品推广以及电商人才培养。然而,也存在人才发展在文山州农村电商的战略体系中未处于核心地位、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不够深入、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对此,提出强化电商人才在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数字技术与产业链融合、激励民营企业创新以及加强供应链整合等对策,旨在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视角,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人才的赋能作用,为文山州农村产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农村电商人才;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文山州为例”(课题编号:2023Y0551);2022年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建设项目。通讯作者:叶晓强
中图分类号:F32;C9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11月13日
一、农村电商人才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性
(一)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背景。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了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提升生产力的质量与创新性,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新质生产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拓展,它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以数据、人工智能、绿色技术等新兴生产要素为核心,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推动社会生产体系向高效、智能、绿色转型。相比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体现了创新驱动、高科技含量、高效能等特点,其本质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质优,是满足新经济形态下多样化需求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可以归纳为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它不仅服务于当前的经济需求,更承载了社会转型与环境保护的责任,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特别是推动农业等基础产业实现现代化升级,从而赋能农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方式,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农村地区的数字化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和支持数字乡村,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复兴,同时以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等方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距并减少数字鸿沟。
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新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更强调了劳动者的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得高质量劳动者成为关键要素。因此,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高素质的电商人才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还在农村产业转型中扮演着“赋能者”的角色,通过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
(三)电商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赋能角色。在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农村电商人才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农村电商人才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创新者,更是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推动者。这一群体在掌握基础的电商运营技能之上,还承担着将数字技术和现代营销方法引入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责任。通过在农产品推广、数据分析、物流优化等方面的创新,电商人才可有力推动农村产业的高端化和集约化发展。其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外在作用体现在其对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广泛带动性。作为“链接者”,电商人才将乡村资源、特色产品与外部市场高效对接,使农村产品通过数字平台直达消费者,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品牌化发展。电商人才以现代消费需求为导向,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使乡村资源得到更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综上所述,农村电商人才作为农村电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思维,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和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电商人才在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农村电商人才不仅能有效提升农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还可以通过带动就业、引导技术普及等方式,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文山州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一)文山州作为研究对象的适用性分析。首先,其农村电商发展的显著成效。2024年上半年,文山州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1.38%,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更是以119.10%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显示出农村电商在当地经济中增长迅速、潜力巨大。此外,文山州通过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县、引入专业电商服务商、建立与阿里巴巴等主流平台的协调机制等多项措施,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措施推动了“文品出山”区域品牌的构建,使文山农特产品在全国市场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为电商人才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文山州具备独特的产业和区位优势。文山拥有全国知名的“文山三七”品牌及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产品资源,且位于中越边境,跨境电商业务在云南省内名列前茅。文山州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如联通两广地区的高速公路以及向东南亚开放的多个口岸,为当地电商产品的流通和市场扩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文山州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覆盖率高,电商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这些条件使得文山州在跨境电商、数字经济转型中具备了强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探索新质生产力与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理想样本。
(二)文山州农村电商人才发展的词频分析结果。本文选取近5年来云南文山州政府、云南网、人民网、新华网、云南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山日报等主流媒体以“文山州”和“电商人才”为主题词的报道与评论近50篇,累计14.427万字符数据进行分析。
词频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在“电子商务”(331次)和“电商平台”(67次)方面的讨论频率较高,表明其为当地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主题。此外,“文山三七”(46次)、“服务中心”(58次)、“营商环境”(31次)和“农村电商”(39次)等词汇的高频出现,表明文山州高度重视地方特色产品的推广以及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与人才培养相关的词汇中,“人才培养”(35次)、“技能培训”(29次)、“高校毕业生”(16次)、“人才队伍”(16次)和“人力资源”(14次)等词汇出现频率较高,反映出文山州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对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词频图如图1所示。(图1)
从以上词频分析可以看出,文山州在农村电商发展中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和电商平台的建设,推动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地方特色产品如“文山三七”的推广反映出该地区以“电商+特色产业”模式提升地方品牌知名度。与此同时,文山州在推动农村电商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支持电商生态的完善。此外,“数字经济”和“直播经济”的应用显示了该地区对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响应,而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的推广则满足了市场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为电商企业提供了资源保障,推动了文山州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山州农村电商人才内在关系结构分析。通过对材料的内在关联性梳理发现,文山州电商人才的内在关系图层共分为四个层级:核心层、次核心层、辅助层和外围层。核心层包含“电子商务” “产业发展” “农产品” “有限公司” “中药材” “电商平台”,这些要素构成了文山州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基础。它们不仅涵盖了电商平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也将地方特色产品(如农产品、中药材)纳入核心,反映了文山州在电商产业发展中对特色资源的依赖性和重视。次核心层包括“服务中心” “农村电商” “直播间” “负责人” “产业链”,表明了电商运营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其中,“直播间”和“产业链”显示出文山州在推广和销售方面的侧重点,而“负责人”则体现出电商人才在经营管理中的关键角色。辅助层包含“负责人” “带头人” “大学生” “现代农业” “数字经济” “州政府” “服务站” “供应链” “劳动力” “特色产业” “龙头企业” “营商环境” “数字化”,这一层涵盖了多种支持资源,包括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和服务站的基础设施支持,以及“负责人” “带头人”等对电商发展的管理支撑。外围层包含“培训班” “零售额” “互联网” “办公室”等,这些要素在电商发展中提供了间接支持,尤其是在政策环境、培训和技术设施等方面,为电商人才培养提供了外围的保障。如图2所示。(图2)
由此,从第一层到第四层,各层级共同构建了文山州农村电商发展的整体框架。核心层集中于电商活动的主要领域和主体,次层级逐步扩展到运营支持、人力资源、政府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然而,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相关的元素并未出现在核心层,而是分布在第三层和第四层。
三、文山州农村电商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人才未处于核心层。人才相关的元素如“负责人” “带头人” “大学生” “劳动力” “培训班”等均位于第三层和第四层,未能进入核心层。表明文山州的农村电商发展战略中,对电商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将电商人才视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可能限制电商人才在产业创新和管理方面的发挥。
(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薄弱。“培训班”仅处于第四层,表明文山州的电商人才培训仍然属于外围支持,缺乏深入的、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新质生产力框架下,电商人才作为“创新者”和“链接者”应得到更多培训资源的支持,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未能满足高质量电商人才的需求。
(三)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关键元素如“数字化” “数字经济” “现代农业”仅出现在第三层,未进入核心层。这反映出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和融合程度不足,无法充分发挥电商人才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中的作用,限制了农村产业的高端化和集约化发展。
(四)民营企业人才作用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出现在第三层,而“民营企业”未被提及。这可能意味着电商发展主要由大型龙头企业和政府主导,民营企业及其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未得到充分激发,限制了电商生态的多元化和活力。
(五)供应链与产业链整合度不高。“供应链” “产业链”位于第二层和第三层,未进入核心层。这表明在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电商人才在优化物流、提升供应链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影响了农村电商的整体效益。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电商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电商人才在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电商人才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应将其视为文山州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赋予其更为核心的角色。首先,可建立政府主导的电商人才发展委员会,负责人才规划、政策制定以及资源分配,强化党管人才的组织优势,以确保电商人才的战略性引导作用。其次,应强化电商人才在农业数字化、品牌推广、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创新引领地位,鼓励他们在数字技术与产业链整合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电商人才不仅是运营者,更成为推动农村电商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释放的重要动力。
(二)健全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电商人才的需求,文山州应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理论+实操+创新”一体化模式。依托职业教育资源、地方高校和电商龙头企业,建立实践性强、技能覆盖面广的课程体系。培养内容应涵盖电商运营、数字化转型、农产品品牌推广等关键领域,以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设立电商人才实践基地和孵化器,为学员提供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新技术、拓展市场的机会,切实增强电商人才在推动产业转型、创新管理和数字化应用方面的实际能力。
(三)深化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推动电商人才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发展提供支撑。文山州应在农业供应链中采用以“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方式,如物联网、区块链追溯、人工智能等,以强化电商人才在数据采集、精准农业管理和供应链优化中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引导电商人才在智慧农业、直播带货、数字平台运营等方面创新实践,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的高端化转型,促进农村产业集约化发展。
(四)激发民营企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民营企业是电商生态中重要的创新力量,应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让民营企业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推动者。为此,建议在政策上给予电商创业和创新项目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支持,营造鼓励创新的营商环境。构建“柔性引才”机制和“项目+人才”模式,吸引并支持民营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在数字农业、智慧电商等领域积极探索,将市场需求与数字创新相结合,不断注入活力。通过提升民营企业人才的能动性,促使电商生态在多元化发展中释放更强生产力。
(五)加强供应链与产业链整合,提升整体效益。为充分发挥电商人才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文山州应推动供应链与产业链的高度整合,提升电商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加快构建本地化供应链网络,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主体进行紧密联结,形成高效流通体系。通过加强电商人才在供应链管理、物流优化、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农产品流通和供应链管理智能化。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求是,2024(11).
[2]王瑜聪,刘华初.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功能及其发展路径[J].晋阳学刊,2024(02).
[3]宋虹桥,张夏恒.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机理、挑战与路径选择[J/OL].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11.
[4]辛远.新质生产力助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阻碍与实现路径[J/OL].当代经济管理,2024-11-11.
[5]张岳.基于新质生产力目标下的农村三产融合:关键问题与路径调适[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9(04).
[6]王卫东,钟海艳.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学术交流,2024(07).
[7]向继友.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理论逻辑与路径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4(08).
[8]胡茉,胡斌,曹原豪.直播电商赋能农村创业的作用机理——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的多案例研究[J/OL].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11.
[9]徐思凡.从“助力”到“赋能”:新媒体时代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4(10).
[10]杨文忠,王俊程.乡村振兴要“有才”[J].社会主义论坛,2020(12).
[11]何艳君,凌梓涵.“数商兴农”视域下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机制研究[J].山西农经,2024(17).
[12]郑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研究[J].中国果树,2023(11).
[13]杜凤蕊.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9).
[14]王俊程,胡红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产品滞销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23(0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533617 位访客